第六章 邺,邺,邺
關燈
小
中
大
右腿受過傷。
這年頭的年輕人,除了讀書研經以外,都要學點劍技、當幾天遊俠,乃是一代之潮流。
那些士子看到司馬懿直接亮出了劍,都有些興奮。
劍鬥可要比吵架精彩多了。
劉平身上沒有劍,柳毅立刻從同伴那解下一把,遞了過去。
劉平剛把劍握緊,司馬懿已經挺劍刺了過來。
因為腿傷,他的劍速并不是很快,可劉平的反應卻更加遲鈍,甚至連躲閃的動作都沒有。
司馬懿的手腕一抖,化刺為拍,劍脊重重地拍在了他的左肩。
劉平往後踉跄了好幾步,神色有些痛苦,想來被拍得不輕。
司馬懿的進攻仍在繼續,劉平勉強抵擋,卻左支右绌,被他連連拍中,狼狽不堪。
“劉兄辭鋒了得,可手底的功夫還是差了點火候。
”柳毅啧啧地說,面露遺憾。
盧毓歪了歪頭,他也懂得劍道,總覺得這場比鬥的兩人有些蹊跷。
進攻者與其說是殺意凜然,不如說是怒火中燒;防守者似是心存歉疚,卻又帶着幾絲輕松。
兩人一進一退,居然頗有默契。
“住手!” 一聲大喊傳來,司馬懿與劉平都停下手。
衆人循聲看去,看到辛毗匆匆走了過來,身後還跟着審榮。
辛毗面沉如水,開口便喝叱道:“你們都是儒生,在這裡像個匹夫一樣亂鬥,成何體統!”審榮不失時機地一指司馬懿,瞪向劉平:“仲達腿傷未愈,你好意思與他鬥劍?” 明明是司馬懿把劉平拍得鼻青臉腫,審榮還這麼說,就是明目張膽的偏袒了,圍觀者哄的一聲都議論開來。
辛毗擡手,讓這些鼓噪的非冀州士子稍微安靜一下,問劉平道:“到底怎麼回事?” 劉平長劍倒持,讪讪道:“在下與司馬公子切磋劍技而已,并無惡意。
” 辛毗一捋胡髯,訓斥道:“你們兩個開釁私鬥,違背城規,都該要責罰才是。
你們是誰先動的手?” 劉平道:“是我。
”辛毗松了一口氣,他一直在籠絡非冀州士子,卻又不想得罪審配。
劉平如今主動認錯,正好解除了他的尴尬。
他說道:“既然是你先動手,我也袒護不得。
司馬公子,你可有什麼意見?”審榮得意洋洋地對司馬懿道:“仲達,有什麼點子盡管說出來,我知道你最有主意了。
” 司馬懿乜斜劉平一眼:“劍上虧欠的,不如筆端來還。
就讓他來幫我抄抄書吧。
” 圍觀人群又是一陣聳動。
這懲罰倒不重,隻是太羞辱人了。
這些人都是各地名族,誰能容忍像個校書郎一樣給别人抄書?辛毗問劉平是否願意接受,劉平居然點頭認罰。
柳毅大叫:“劉公子,你不可屈服,咱們替你詣阙上書,伸張冤屈!”審榮冷笑道:“阙在許都,你有能耐,去面告天子啊。
”柳毅大怒,上前要動手,卻被劉平攔住:“柳兄,今日之事我一人承擔,不必旁及别人。
”柳毅這才悻悻閉口,被盧毓勸了回去。
司馬懿背着手走回院子,勾勾手讓劉平進來。
他們進院以後,司馬懿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莊子》,扔在他面前:“你這麼自由散漫,就抄這個吧。
”劉平一斂狂态,居然一句話也沒還嘴,乖乖研墨鋪紙。
辛毗看他沒什麼異動,這才跟審榮離開。
其他人看了一陣,也都散了,無不歎息這個狂士果然還是不敵司馬公子。
人都散了,司馬懿把院門關好,慢慢走進屋内。
劉平放下筆墨,一臉喜色正要開口,司馬懿卻喝道:“不許回頭,繼續抄,不要停。
”劉平莫名其妙,隻得拿起毛筆蘸好墨,開始一行行抄起來。
“剛才我打得疼麼?”司馬懿站在他身後,忽然問道。
劉平筆下不停,口中回答:“嗯。
” “哼,疼就好。
這第一下是替我大哥打的,第二下是替我爹打的,第三下是替我三弟打的。
第四下是替……”司馬懿嘴裡記着數,在劉平背後來回踱着步子。
“你的呢?”劉平想要回頭,司馬懿飛快地轉動脖子,瞪了他一眼,吓得他趕緊重新轉回去。
“我的另算!你以為挨幾下劍就能抵償?”司馬懿冷冷道,“你這個混蛋,當初在溫縣不告而别,自己偷偷跑到許都,居然當起皇帝來了!我連你的死活都不知道,還得給你收拾殘局!現在倒好,又跑到邺城來,又來個不告而來,還自稱什麼弘農劉氏。
我現在都不知該叫你什麼,楊平?劉平?劉和?劉協?你到底是誰?”司馬懿在屋子裡走路的速度越來越快,情緒也越來越激動。
“我是你的兄弟,仲達。
”劉平停下毛筆,心情湧動。
“不許停!不許回頭!”司馬懿厲聲道,大發脾氣。
劉平低頭抄錄,不敢回首,隻聽身後腳步聲往複急促,仿佛情緒化為烈馬在盡情奔馳,然後聲音逐漸轉緩,終于複歸安靜。
劉平小心翼翼地側頭,看到司馬懿靠着身後柱子坐下,一臉痛苦地揉着右腿,大概是剛才走得太急傷到了筋。
他面上餘怒未消,眼角卻帶着些許潮濕。
他一看劉平又偷偷回頭,眉頭一皺,剛要呵斥。
劉平已開口道:“仲達,對不起。
” 司馬懿沒說話,隔了好久,聲音才再度響起:“你總算有一件事對得起我,就是殺了趙彥——尤其是栽贓給曹氏這一點,我很欣賞。
我就怕你又犯傻,念叨什麼仁義道德。
亂世已興,仁德是病,得治!” 劉平一陣苦笑,沒敢接茬兒。
他的選擇,正是司馬懿所說最蠢的那種,隻不過後來趙彥自己發瘋,陰錯陽差被曹家的人砍了腦袋。
他不想繼續讨論這個話題,轉而問道: “仲達你為何會來到邺城?” 司馬懿似笑非笑,反問道:“我來這裡,還能幹嗎?”劉平手中的毛筆一顫:“……司馬伯父打算暗結袁紹?” 司馬懿是河内大族司馬氏的子弟,而河内地處袁、曹交兵之間,太守魏種又曾有叛變曹氏的前科。
司馬懿此時前來邺城,又如此受到厚遇,政治意味濃厚。
看來河内近期,恐怕會有劇變。
劉平憂心忡忡道:“袁紹兵多而不精,将廣而離心,縱然一時勢大,我以為終究不是曹公的對手,司馬伯父這次,怕是壓錯了。
” 司馬懿滿不在乎地拍了拍手:“我爹讓我來,隻是考察一下風向,不然送來的就是我大哥了。
你放心吧,我爹這個人雖不夠聰明,可分寸掌握得很好,從來不會站錯隊。
”劉平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司馬防在諸多諸侯之間存活至今,自有一套辦法。
次子前往邺城遊學,這個舉動說輕不重,說重不輕,進退皆宜。
司馬懿換了個姿勢:“别說我了,說說你吧。
你這個家夥現在做事越來越飄忽——記得把頭轉過去,一邊抄一邊說,說不定有人在外頭監視。
” 劉平轉過身去,慢慢抄錄着《莊子》,把他的事情和盤托出。
這是一次漫長的坦白,劉平心中的秘密藏得太多太過複雜,對每個人都隻能吐露一部分,隻能三思而言,極其耗費心神。
現在終于可以毫無戒備地袒露心聲了,他說得酣暢淋漓,像是一個在黃河中掙紮的溺水者浮上水面,貪婪地吸着自由的氣息。
一直到整部《莊子外篇》全數抄完,劉平才說完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曆。
司馬懿閉目不語,陷入深深的思考。
劉平的經曆确實太過奇特,所牽涉的人也太多,他不得不在身上罩上一層又一層的薄紗。
從伏壽、楊修看來,他是複興漢室的同謀者;從天下看來,他是寄寓許都的孱弱天子;從郭嘉、曹丕看來,他是白龍魚服的皇帝;從公則、蜚先生看來,他是漢室的繡衣使者;如今到了邺城,他又成了弘農來的狂士。
若要把這些順序理清,即使是司馬懿也得花上一段時間。
“義和呀義和,你可……呃……你可真是個撒謊精。
”司馬懿感歎。
劉平沒料到他第一句評論,居然是這個,一時愕然,旋即笑了起來。
他們當年在河内一起玩耍,闖出禍來,都是司馬懿出面撒謊隐瞞,有時候能瞞過去,有時候卻會被揭穿,劉平那時取笑司馬懿是個撒謊精,想不到這外号有一天會落到自己頭上。
司馬懿微微撇了下嘴,很快收斂起笑容,換了副憂心忡忡的神情:“義和,我聽到了你的經曆,但還是不明白你的打算。
你身為九五之尊,為何不惜以身犯險跑來邺城?你到底有什麼圖謀?” 聽到這個問題,劉平把毛筆擱下,開始重新研墨,墨塊慢慢在硯中化為黑水。
“自從我做了皇帝以後,日夜苦想。
但無論我如何思考,都想不出在許都可以扳回局面的辦法。
漢室在這個螺獅殼中騰挪,終究是一盤死棋。
唯有跳出來,才有廣闊天地。
” 時近黃昏,屋子裡已有些黯淡。
司馬懿取來一尊銅制燭台,插上一根素淨白蠟燭擱到案幾上,自己則退回到陰影裡。
劉平鋪開一張新紙,繼續抄錄内篇。
司馬懿倚靠在屏風邊,慢慢地用手拍打着膝蓋。
“讓我猜猜看……”司馬懿閉上眼睛,又倏然睜開,“你借與郭嘉聯手的機會,跳出許都;又借白馬之圍,跳出郭嘉的掌控,來到邺城——那麼然後呢?” 這是劉平第一次吐露出自己的真實目的,他下意識地左右環顧,壓低聲音道:“我這次來邺城,是要找一個人。
這個人叫許攸,他的手裡有一本許劭的名冊。
” 司馬懿在陰影裡一聽到這個名字,眉頭一皺。
許劭乃是當代名士,最善于品評人物,每月一次,謂之月旦評。
誰若能得他金口評價,必然是身價暴漲,各家追捧。
當初曹公還未發迹之時,經常帶着禮物去求見許劭,希望他能美言幾句,許劭卻對他為人頗為鄙夷,不肯相見。
曹公動手脅迫,許劭不得以,隻得說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據說曹公自己還挺喜歡這句。
劉平道:“許劭本人在漢帝移駕許都的前一年在豫章去世,月旦評從此中斷。
可他留下來一本名冊,幾經輾轉,最後落到了許攸手裡。
許劭足不出戶,卻知天下之事。
他的背後,必有一個覆蓋中原的人脈,對諸家動向了如指掌。
你明白了?” 司馬懿“嗯”了一聲。
許劭雖然過世,但這本名冊裡一定記錄着他生前操控的那層人脈。
隻要把這本名冊掌握在手,等于是多了一雙俯瞰中原人才礦脈的眼睛。
世族動向一目了然,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這名冊叫什麼?”司馬懿問。
“名冊叫做《月旦評》。
” 司馬懿随即又問道:“這冊子如此有價值,為何許攸不給袁紹?反而深藏不露?” “因為袁紹用不着。
河北名士這麼多,不需要費盡心思去搜刮人才。
對飽食者來說,一塊烤肉無非是一口香,對饑餓者來說,卻是一條性命——許攸這個人,最喜歡待價而沽,珍寶賤賣這種事他是不會做的。
” “誰告訴你這冊子下落的?”司馬懿好奇地問。
“冷壽光。
” 這個名字沒有讓司馬懿産生任何觸動,他隻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你拿到名冊之後,打算如何?” 劉平把毛筆蘸了蘸墨,擡起頭來,望着高懸的房梁,輕歎道:“古人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漢室如今最堪倚仗的,就是人和;最缺少的,也是人和。
隻要我得到這本名冊,便可多為漢室尋一些藤蘿的種子,暗中寄生滋養于曹氏之樹,以圖大計。
” “這可不是你會說的話,誰教你的吧?” “是楊修楊先生。
他說漢室要做倚天蘿,依附曹氏而生。
” 司馬懿嗤之以鼻:“幼稚!藤蔓在成長,大樹也在長!大樹離藤,不過是壯士斷腕;藤蔓離樹,卻是必死無疑。
等到曹操發現漢室已尾大不掉時,你猜他會不會投鼠忌器?” 劉平被他嗆得說不出話來,臉色有些尴尬。
司馬懿又道:“義和,不是我貶低你。
你這個人的性格太溫和,又是個濫好人,根本不會這些鈎心鬥角。
這倚樹之計說起來簡單一句話,實行起來要有多難?面對荀彧、郭嘉、賈诩、蜚先生這一群人的算計,不能行錯一步,你覺得自己能勝任?” 劉平無奈地搖搖頭道:“我也知道這局面之艱難……但是漢室孱弱到了這地步,這是唯一的出路。
仲達,若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司馬懿重新站起來,用手扶住柱子,五根手指有節奏地敲擊着木節,發出橐橐的聲音:“無論把大樹纏得多緊,藤蘿終究是藤蘿,永遠成不了大樹。
不如去做蛀樹的白蟻,索性把大樹蛀蝕一空,再以腐木為養料,栽下一棵新樹。
” 說到這裡,司馬懿眼神裡射出一道陰鸷的光芒,雙唇磨動,似乎在模仿巨蟻啃噬木料。
劉平垂下頭,細細咀嚼着“新樹”二字,未置可否。
司馬懿又湊前一步,眼神灼灼,這一次言辭更為直白:“漢室已是衰朽不堪,縱然有靈丹妙藥,也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總圍着這塊朽木招牌轉,還不如另起爐竈,别開新朝!” “啪”的一聲,劉平的手把墨硯碰翻,幾滴墨汁灑在了案腳的竹席之上。
勸說一位皇帝别開新朝?這可當真是大逆不道的言論,犀利到讓人不能直視。
劉平縮了縮脖子,嗫嚅道:“可我是漢天子,怎麼能另……”司馬懿打斷他的話:“漢天子又如何?光武皇帝也是漢室宗親,号稱紹繼前漢,可誰都知道,這個漢和那個漢,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不是中興之主,根本就是開國之君!光武能做到,你為何不能?” 司馬懿的思維一貫出人意表,但他的這個建議仍是太過匪夷所思。
劉平不得不停下運筆,勉強咽了咽唾沫,用盡心神去抵擋、消化它所帶來的沖擊。
司馬懿沒有逼迫,而是退回到陰影裡,聲音恢複平靜:“若我是你,我就會這麼做。
這是最好也是唯一的一條生路——不過我畢竟不是你。
” 劉平忽然意識到,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自己居然忘記問了。
司馬懿剛才一直談論的,是劉平該如何如何,那麼他自己的态度是怎樣?給出建議是一回事,投身到其中,是另外一回事。
劉平知道司馬懿與自己情同手足,可這件事太過重大,關乎到了司馬氏阖族的安危。
為了家族利益,司馬懿會如何選擇?會不會投入到這一場勝算不大的艱苦對弈中來? 理智上,劉平不希望把司馬家卷到這一場旋渦裡來;感情上,他卻一直渴望能有一位真正能放心托付的戰友。
“仲達,你會幫我麼?”劉平擱下毛筆,回過頭來,忐忑不安地問。
司馬懿冷冷地回答:“不會,那種對兄弟都不放心的混蛋,我沒興趣答理。
”劉平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歉疚地抓了抓頭皮,正色道:“我想讓漢室複興,需要仲達你的力量,來幫我。
” 司馬懿“哼”了一聲,走到案幾前,把墨汁淋漓的《莊子》抄件一把扯過來,略看了一眼,随手丢在一旁:“這種事,果然就不該放任你亂來,還是我自己親自動手吧。
” “謝謝。
”劉平低聲道。
司馬懿咧開嘴,拍了拍他的肩膀,陰森森地笑道:“告訴你一個秘密。
我出生時有人給我算過命,說我是飛馬食槽之命。
所以你這個家夥啊,安心守住皇位就行,曹家就交給我來對付。
” 劉平長舒一口氣,正要開口說話,司馬懿卻機警地猛一轉頭,豎起食指:“噤聲!” 屋子裡立刻陷入寂靜,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然後一個女人的聲音傳來:“請問我家主人劉和在否?” “是任紅昌。
”劉平壓低聲音說,和司馬懿交換了一個疑問的眼神。
按規矩,一個侍妾在入夜後,絕不可能跑到别的男子房前敲門。
任紅昌這麼做,想來是有什麼特别的急事。
劉平不想讓自己和司馬懿的關系暴露,便主動起身去開門。
司馬懿則跪坐在案幾前,裝模作樣地翻看《莊子》。
門一打開,任紅昌一臉焦急地對劉平道:“二公子被抓走了。
”
這年頭的年輕人,除了讀書研經以外,都要學點劍技、當幾天遊俠,乃是一代之潮流。
那些士子看到司馬懿直接亮出了劍,都有些興奮。
劍鬥可要比吵架精彩多了。
劉平身上沒有劍,柳毅立刻從同伴那解下一把,遞了過去。
劉平剛把劍握緊,司馬懿已經挺劍刺了過來。
因為腿傷,他的劍速并不是很快,可劉平的反應卻更加遲鈍,甚至連躲閃的動作都沒有。
司馬懿的手腕一抖,化刺為拍,劍脊重重地拍在了他的左肩。
劉平往後踉跄了好幾步,神色有些痛苦,想來被拍得不輕。
司馬懿的進攻仍在繼續,劉平勉強抵擋,卻左支右绌,被他連連拍中,狼狽不堪。
“劉兄辭鋒了得,可手底的功夫還是差了點火候。
”柳毅啧啧地說,面露遺憾。
盧毓歪了歪頭,他也懂得劍道,總覺得這場比鬥的兩人有些蹊跷。
進攻者與其說是殺意凜然,不如說是怒火中燒;防守者似是心存歉疚,卻又帶着幾絲輕松。
兩人一進一退,居然頗有默契。
“住手!” 一聲大喊傳來,司馬懿與劉平都停下手。
衆人循聲看去,看到辛毗匆匆走了過來,身後還跟着審榮。
辛毗面沉如水,開口便喝叱道:“你們都是儒生,在這裡像個匹夫一樣亂鬥,成何體統!”審榮不失時機地一指司馬懿,瞪向劉平:“仲達腿傷未愈,你好意思與他鬥劍?” 明明是司馬懿把劉平拍得鼻青臉腫,審榮還這麼說,就是明目張膽的偏袒了,圍觀者哄的一聲都議論開來。
辛毗擡手,讓這些鼓噪的非冀州士子稍微安靜一下,問劉平道:“到底怎麼回事?” 劉平長劍倒持,讪讪道:“在下與司馬公子切磋劍技而已,并無惡意。
” 辛毗一捋胡髯,訓斥道:“你們兩個開釁私鬥,違背城規,都該要責罰才是。
你們是誰先動的手?” 劉平道:“是我。
”辛毗松了一口氣,他一直在籠絡非冀州士子,卻又不想得罪審配。
劉平如今主動認錯,正好解除了他的尴尬。
他說道:“既然是你先動手,我也袒護不得。
司馬公子,你可有什麼意見?”審榮得意洋洋地對司馬懿道:“仲達,有什麼點子盡管說出來,我知道你最有主意了。
” 司馬懿乜斜劉平一眼:“劍上虧欠的,不如筆端來還。
就讓他來幫我抄抄書吧。
” 圍觀人群又是一陣聳動。
這懲罰倒不重,隻是太羞辱人了。
這些人都是各地名族,誰能容忍像個校書郎一樣給别人抄書?辛毗問劉平是否願意接受,劉平居然點頭認罰。
柳毅大叫:“劉公子,你不可屈服,咱們替你詣阙上書,伸張冤屈!”審榮冷笑道:“阙在許都,你有能耐,去面告天子啊。
”柳毅大怒,上前要動手,卻被劉平攔住:“柳兄,今日之事我一人承擔,不必旁及别人。
”柳毅這才悻悻閉口,被盧毓勸了回去。
司馬懿背着手走回院子,勾勾手讓劉平進來。
他們進院以後,司馬懿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莊子》,扔在他面前:“你這麼自由散漫,就抄這個吧。
”劉平一斂狂态,居然一句話也沒還嘴,乖乖研墨鋪紙。
辛毗看他沒什麼異動,這才跟審榮離開。
其他人看了一陣,也都散了,無不歎息這個狂士果然還是不敵司馬公子。
人都散了,司馬懿把院門關好,慢慢走進屋内。
劉平放下筆墨,一臉喜色正要開口,司馬懿卻喝道:“不許回頭,繼續抄,不要停。
”劉平莫名其妙,隻得拿起毛筆蘸好墨,開始一行行抄起來。
“剛才我打得疼麼?”司馬懿站在他身後,忽然問道。
劉平筆下不停,口中回答:“嗯。
” “哼,疼就好。
這第一下是替我大哥打的,第二下是替我爹打的,第三下是替我三弟打的。
第四下是替……”司馬懿嘴裡記着數,在劉平背後來回踱着步子。
“你的呢?”劉平想要回頭,司馬懿飛快地轉動脖子,瞪了他一眼,吓得他趕緊重新轉回去。
“我的另算!你以為挨幾下劍就能抵償?”司馬懿冷冷道,“你這個混蛋,當初在溫縣不告而别,自己偷偷跑到許都,居然當起皇帝來了!我連你的死活都不知道,還得給你收拾殘局!現在倒好,又跑到邺城來,又來個不告而來,還自稱什麼弘農劉氏。
我現在都不知該叫你什麼,楊平?劉平?劉和?劉協?你到底是誰?”司馬懿在屋子裡走路的速度越來越快,情緒也越來越激動。
“我是你的兄弟,仲達。
”劉平停下毛筆,心情湧動。
“不許停!不許回頭!”司馬懿厲聲道,大發脾氣。
劉平低頭抄錄,不敢回首,隻聽身後腳步聲往複急促,仿佛情緒化為烈馬在盡情奔馳,然後聲音逐漸轉緩,終于複歸安靜。
劉平小心翼翼地側頭,看到司馬懿靠着身後柱子坐下,一臉痛苦地揉着右腿,大概是剛才走得太急傷到了筋。
他面上餘怒未消,眼角卻帶着些許潮濕。
他一看劉平又偷偷回頭,眉頭一皺,剛要呵斥。
劉平已開口道:“仲達,對不起。
” 司馬懿沒說話,隔了好久,聲音才再度響起:“你總算有一件事對得起我,就是殺了趙彥——尤其是栽贓給曹氏這一點,我很欣賞。
我就怕你又犯傻,念叨什麼仁義道德。
亂世已興,仁德是病,得治!” 劉平一陣苦笑,沒敢接茬兒。
他的選擇,正是司馬懿所說最蠢的那種,隻不過後來趙彥自己發瘋,陰錯陽差被曹家的人砍了腦袋。
他不想繼續讨論這個話題,轉而問道: “仲達你為何會來到邺城?” 司馬懿似笑非笑,反問道:“我來這裡,還能幹嗎?”劉平手中的毛筆一顫:“……司馬伯父打算暗結袁紹?” 司馬懿是河内大族司馬氏的子弟,而河内地處袁、曹交兵之間,太守魏種又曾有叛變曹氏的前科。
司馬懿此時前來邺城,又如此受到厚遇,政治意味濃厚。
看來河内近期,恐怕會有劇變。
劉平憂心忡忡道:“袁紹兵多而不精,将廣而離心,縱然一時勢大,我以為終究不是曹公的對手,司馬伯父這次,怕是壓錯了。
” 司馬懿滿不在乎地拍了拍手:“我爹讓我來,隻是考察一下風向,不然送來的就是我大哥了。
你放心吧,我爹這個人雖不夠聰明,可分寸掌握得很好,從來不會站錯隊。
”劉平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司馬防在諸多諸侯之間存活至今,自有一套辦法。
次子前往邺城遊學,這個舉動說輕不重,說重不輕,進退皆宜。
司馬懿換了個姿勢:“别說我了,說說你吧。
你這個家夥現在做事越來越飄忽——記得把頭轉過去,一邊抄一邊說,說不定有人在外頭監視。
” 劉平轉過身去,慢慢抄錄着《莊子》,把他的事情和盤托出。
這是一次漫長的坦白,劉平心中的秘密藏得太多太過複雜,對每個人都隻能吐露一部分,隻能三思而言,極其耗費心神。
現在終于可以毫無戒備地袒露心聲了,他說得酣暢淋漓,像是一個在黃河中掙紮的溺水者浮上水面,貪婪地吸着自由的氣息。
一直到整部《莊子外篇》全數抄完,劉平才說完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曆。
司馬懿閉目不語,陷入深深的思考。
劉平的經曆确實太過奇特,所牽涉的人也太多,他不得不在身上罩上一層又一層的薄紗。
從伏壽、楊修看來,他是複興漢室的同謀者;從天下看來,他是寄寓許都的孱弱天子;從郭嘉、曹丕看來,他是白龍魚服的皇帝;從公則、蜚先生看來,他是漢室的繡衣使者;如今到了邺城,他又成了弘農來的狂士。
若要把這些順序理清,即使是司馬懿也得花上一段時間。
“義和呀義和,你可……呃……你可真是個撒謊精。
”司馬懿感歎。
劉平沒料到他第一句評論,居然是這個,一時愕然,旋即笑了起來。
他們當年在河内一起玩耍,闖出禍來,都是司馬懿出面撒謊隐瞞,有時候能瞞過去,有時候卻會被揭穿,劉平那時取笑司馬懿是個撒謊精,想不到這外号有一天會落到自己頭上。
司馬懿微微撇了下嘴,很快收斂起笑容,換了副憂心忡忡的神情:“義和,我聽到了你的經曆,但還是不明白你的打算。
你身為九五之尊,為何不惜以身犯險跑來邺城?你到底有什麼圖謀?” 聽到這個問題,劉平把毛筆擱下,開始重新研墨,墨塊慢慢在硯中化為黑水。
“自從我做了皇帝以後,日夜苦想。
但無論我如何思考,都想不出在許都可以扳回局面的辦法。
漢室在這個螺獅殼中騰挪,終究是一盤死棋。
唯有跳出來,才有廣闊天地。
” 時近黃昏,屋子裡已有些黯淡。
司馬懿取來一尊銅制燭台,插上一根素淨白蠟燭擱到案幾上,自己則退回到陰影裡。
劉平鋪開一張新紙,繼續抄錄内篇。
司馬懿倚靠在屏風邊,慢慢地用手拍打着膝蓋。
“讓我猜猜看……”司馬懿閉上眼睛,又倏然睜開,“你借與郭嘉聯手的機會,跳出許都;又借白馬之圍,跳出郭嘉的掌控,來到邺城——那麼然後呢?” 這是劉平第一次吐露出自己的真實目的,他下意識地左右環顧,壓低聲音道:“我這次來邺城,是要找一個人。
這個人叫許攸,他的手裡有一本許劭的名冊。
” 司馬懿在陰影裡一聽到這個名字,眉頭一皺。
許劭乃是當代名士,最善于品評人物,每月一次,謂之月旦評。
誰若能得他金口評價,必然是身價暴漲,各家追捧。
當初曹公還未發迹之時,經常帶着禮物去求見許劭,希望他能美言幾句,許劭卻對他為人頗為鄙夷,不肯相見。
曹公動手脅迫,許劭不得以,隻得說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據說曹公自己還挺喜歡這句。
劉平道:“許劭本人在漢帝移駕許都的前一年在豫章去世,月旦評從此中斷。
可他留下來一本名冊,幾經輾轉,最後落到了許攸手裡。
許劭足不出戶,卻知天下之事。
他的背後,必有一個覆蓋中原的人脈,對諸家動向了如指掌。
你明白了?” 司馬懿“嗯”了一聲。
許劭雖然過世,但這本名冊裡一定記錄着他生前操控的那層人脈。
隻要把這本名冊掌握在手,等于是多了一雙俯瞰中原人才礦脈的眼睛。
世族動向一目了然,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這名冊叫什麼?”司馬懿問。
“名冊叫做《月旦評》。
” 司馬懿随即又問道:“這冊子如此有價值,為何許攸不給袁紹?反而深藏不露?” “因為袁紹用不着。
河北名士這麼多,不需要費盡心思去搜刮人才。
對飽食者來說,一塊烤肉無非是一口香,對饑餓者來說,卻是一條性命——許攸這個人,最喜歡待價而沽,珍寶賤賣這種事他是不會做的。
” “誰告訴你這冊子下落的?”司馬懿好奇地問。
“冷壽光。
” 這個名字沒有讓司馬懿産生任何觸動,他隻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你拿到名冊之後,打算如何?” 劉平把毛筆蘸了蘸墨,擡起頭來,望着高懸的房梁,輕歎道:“古人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漢室如今最堪倚仗的,就是人和;最缺少的,也是人和。
隻要我得到這本名冊,便可多為漢室尋一些藤蘿的種子,暗中寄生滋養于曹氏之樹,以圖大計。
” “這可不是你會說的話,誰教你的吧?” “是楊修楊先生。
他說漢室要做倚天蘿,依附曹氏而生。
” 司馬懿嗤之以鼻:“幼稚!藤蔓在成長,大樹也在長!大樹離藤,不過是壯士斷腕;藤蔓離樹,卻是必死無疑。
等到曹操發現漢室已尾大不掉時,你猜他會不會投鼠忌器?” 劉平被他嗆得說不出話來,臉色有些尴尬。
司馬懿又道:“義和,不是我貶低你。
你這個人的性格太溫和,又是個濫好人,根本不會這些鈎心鬥角。
這倚樹之計說起來簡單一句話,實行起來要有多難?面對荀彧、郭嘉、賈诩、蜚先生這一群人的算計,不能行錯一步,你覺得自己能勝任?” 劉平無奈地搖搖頭道:“我也知道這局面之艱難……但是漢室孱弱到了這地步,這是唯一的出路。
仲達,若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司馬懿重新站起來,用手扶住柱子,五根手指有節奏地敲擊着木節,發出橐橐的聲音:“無論把大樹纏得多緊,藤蘿終究是藤蘿,永遠成不了大樹。
不如去做蛀樹的白蟻,索性把大樹蛀蝕一空,再以腐木為養料,栽下一棵新樹。
” 說到這裡,司馬懿眼神裡射出一道陰鸷的光芒,雙唇磨動,似乎在模仿巨蟻啃噬木料。
劉平垂下頭,細細咀嚼着“新樹”二字,未置可否。
司馬懿又湊前一步,眼神灼灼,這一次言辭更為直白:“漢室已是衰朽不堪,縱然有靈丹妙藥,也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總圍着這塊朽木招牌轉,還不如另起爐竈,别開新朝!” “啪”的一聲,劉平的手把墨硯碰翻,幾滴墨汁灑在了案腳的竹席之上。
勸說一位皇帝别開新朝?這可當真是大逆不道的言論,犀利到讓人不能直視。
劉平縮了縮脖子,嗫嚅道:“可我是漢天子,怎麼能另……”司馬懿打斷他的話:“漢天子又如何?光武皇帝也是漢室宗親,号稱紹繼前漢,可誰都知道,這個漢和那個漢,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不是中興之主,根本就是開國之君!光武能做到,你為何不能?” 司馬懿的思維一貫出人意表,但他的這個建議仍是太過匪夷所思。
劉平不得不停下運筆,勉強咽了咽唾沫,用盡心神去抵擋、消化它所帶來的沖擊。
司馬懿沒有逼迫,而是退回到陰影裡,聲音恢複平靜:“若我是你,我就會這麼做。
這是最好也是唯一的一條生路——不過我畢竟不是你。
” 劉平忽然意識到,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自己居然忘記問了。
司馬懿剛才一直談論的,是劉平該如何如何,那麼他自己的态度是怎樣?給出建議是一回事,投身到其中,是另外一回事。
劉平知道司馬懿與自己情同手足,可這件事太過重大,關乎到了司馬氏阖族的安危。
為了家族利益,司馬懿會如何選擇?會不會投入到這一場勝算不大的艱苦對弈中來? 理智上,劉平不希望把司馬家卷到這一場旋渦裡來;感情上,他卻一直渴望能有一位真正能放心托付的戰友。
“仲達,你會幫我麼?”劉平擱下毛筆,回過頭來,忐忑不安地問。
司馬懿冷冷地回答:“不會,那種對兄弟都不放心的混蛋,我沒興趣答理。
”劉平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歉疚地抓了抓頭皮,正色道:“我想讓漢室複興,需要仲達你的力量,來幫我。
” 司馬懿“哼”了一聲,走到案幾前,把墨汁淋漓的《莊子》抄件一把扯過來,略看了一眼,随手丢在一旁:“這種事,果然就不該放任你亂來,還是我自己親自動手吧。
” “謝謝。
”劉平低聲道。
司馬懿咧開嘴,拍了拍他的肩膀,陰森森地笑道:“告訴你一個秘密。
我出生時有人給我算過命,說我是飛馬食槽之命。
所以你這個家夥啊,安心守住皇位就行,曹家就交給我來對付。
” 劉平長舒一口氣,正要開口說話,司馬懿卻機警地猛一轉頭,豎起食指:“噤聲!” 屋子裡立刻陷入寂靜,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然後一個女人的聲音傳來:“請問我家主人劉和在否?” “是任紅昌。
”劉平壓低聲音說,和司馬懿交換了一個疑問的眼神。
按規矩,一個侍妾在入夜後,絕不可能跑到别的男子房前敲門。
任紅昌這麼做,想來是有什麼特别的急事。
劉平不想讓自己和司馬懿的關系暴露,便主動起身去開門。
司馬懿則跪坐在案幾前,裝模作樣地翻看《莊子》。
門一打開,任紅昌一臉焦急地對劉平道:“二公子被抓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