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失重的複仇
關燈
小
中
大
為動容,他們本以為趙彥隻是懷疑皇帝身份有僞,可實在沒想不到他居然查到了這一步。
兩人面面相觑,一時居然無話可說。
伏壽向冷壽光使了一個眼色,身體輕輕移向床榻旁的梳妝台。
這個人太危險了,必須立刻幹掉!哪怕驚動曹氏的耳目,也必須把他的命留在這寝殿之内。
伏壽的舉動沒有逃過趙彥的雙眼,他下巴一昂,挺直了胸膛迎上去:“天子之劍,可以刺穿我的胸膛;皇帝斧钺,可以砍下我的頭顱。
但這隻會讓你們遮羞的帷幕更快被扯開,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其中的龌龊。
” 聽到他這麼一說,伏壽隻得停下了腳步。
這個趙彥果然在外頭安排了手段,所以才如此有恃無恐。
她用一種怨毒的眼神瞪着他:“董少君生前不懂事,想不到死後托付之人,也是這麼胡來。
” “閉嘴,你沒有資格評價少君!”趙彥立目而視。
伏壽面露嘲諷:“本後執掌鳳印,統領宮闱。
我沒資格評價,難道你這外人倒有資格了?還是說,你們……”她故意露出暧昧的表情。
趙彥不怒反笑:“哈哈哈哈,你不必費盡心機來激怒我。
我與少君清清白白,問心無愧。
彥今日絕非負氣而來,豈會為你這惡婦所挑撥?你越是诽謗少君,越證明爾等心虛!”他笑罷,直視伏壽向前邁了三步,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自信,無比亢奮,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勢席卷而來。
在這個小小的寝殿之内,此時的他才是掌控一切、臧否一切的人。
伏壽退縮了,她緊咬嘴唇,把求助的目光轉向天子。
劉協還是那一副淡然神情,不見半點慌張,他注視着趙彥,口氣一如既往地溫和:“趙議郎,縱然是尋常獄訟,亦需憑據。
你諸多非議,言之鑿鑿,總不至于空口無憑吧?” 趙彥聞言,目光一凜,他早就在等這句話了:“如果陛下您還存有半分僥幸,以為臣的要挾乃虛張聲勢,不妨請看此物。
”說完他從懷裡掏出一樣東西,扔到劉協腳前的地面,發出清脆的“當啷”聲。
這是一件大殺器。
司馬懿把它交到趙彥手裡時,說它是一件刺破僞帝的最強武器。
當假劉協看到這一件東西的時候,一定會徹底垮掉。
現在,就是這個關鍵性的時刻。
冷壽光趨前欲撿,卻被劉協攔住。
他親自從地上把它撿起來,在趙彥狂熱的目光注視下慢慢檢視。
這是一枚鐵制箭簇,頭呈雙翼形,暗灰顔色,翼側還镌刻着兩個小巧的隸字“重黎”。
劉協把它架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間,輕輕一撥弄,這箭簇便飛速地在指間飛轉。
伏壽和冷壽光驚疑地對視一眼,他們都看出來了,這一類箭簇劉協一定經常使用,才會玩得如此熟稔。
劉協的指頭靈活地上下翻飛,巧妙地控制着平衡,讓它始終不會落地。
随着箭簇在指間越轉越快,他的唇邊不經意露出一絲微笑,仿佛忘了這是在許都的寝殿與一個危險的敵人對質。
趙彥看到他的反應,冷哼道:“你笑什麼!心虛了嗎?” 劉協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用指肚輕輕摩挲箭頭邊緣的粗糙,感受着它的鋒銳,過了好一陣子他才重新睜開眼睛,開口問道:“這是仲達給你的?”趙彥重重地點了點頭,露出一絲殘忍的微笑,答案已經揭曉,這個僞帝該被終結了。
劉協用箭頭有節奏地敲着案幾,面上泛起無限感懷:“果然是他,仲達可真是用心良苦。
” 箭頭上所刻“重黎”,乃是颛顼之後,司馬家族的最早祖先。
因此司馬氏鑄造的鼎器武備上,都會镌刻“重黎”二字,以明族裔。
劉協在河内之時,時時騎射狩獵,這種箭簇不知射出去多少。
就連讀書時,都會用指頭夾着一枚箭頭轉玩。
劉協一眼便認出來,這枚箭頭,是他最後一次打獵時射出的最後一箭。
那一箭本來瞄準一頭母鹿,結果他一時心軟故意射偏,被司馬懿大罵軟弱,收走了箭頭。
就是在那一次狩獵結束後,劉協被楊俊匆匆帶來許都,再沒與司馬懿見過…… 此時重新看到箭簇,劉協幾乎在一瞬間便解讀出了司馬懿隐藏其中的寓意。
趙彥膽敢孤身闖入寝殿,是因為他有司馬懿做外應,有恃無恐。
他相信如果自己死了,司馬懿會把這個秘密徹底揭開,漢室必會投鼠忌器。
諷刺的是,當趙彥親手奉上箭簇,滿心以為摧破僞帝心防時,殊不知,在劉協眼中,他的憑恃已徹底坍塌,殺他将不再需要任何顧忌。
這一枚箭簇,代表的是殺戮,是決斷,是冷酷無情。
司馬懿希望當劉協看到這箭頭時,會硬起心腸,當場格殺趙彥,不可再有射鹿時的婦人之仁。
趙彥看似智珠在握,獨闖寝宮面質皇帝,可實際奉上的卻是一張自己的催命符。
司馬懿深知趙彥是一個頑強的人,幾乎不可能阻止他對天子身份的調查。
為了保護劉協,司馬懿隻能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趙彥的狂熱,苦心孤詣地鼓勵他,刺激他,讓他自己乖乖地送到皇帝面前,引頸受戮。
趙彥好似是一枚傀儡,在匠人的牽引之下一步步蹈向火焰,自己卻渾然未覺。
這,就是遠在溫縣的司馬懿設下的傀儡之術。
劉協雖不知其中原委,但司馬懿的用心他是一清二楚,不禁無奈地搖搖頭:“仲達啊仲達,你可真是夠任性的。
”他知道,其實司馬懿還有别的辦法,但偏偏采取這種刺激的手法,讓劉協心驚肉跳一番——這是司馬懿對劉協表達自己的不滿,想小小地報複一下。
趙彥看着皇帝發愣不語,以為被自己戳中了痛腳,也不催促,躊躇滿志地站立在寝殿正中,等待着宣布勝利的一刻。
劉協挪動脖頸,把箭頭扣在手裡,有些憐憫地望着下首這人。
現在情勢已然清晰,隻消他一聲令下,冷壽光便會出手把趙彥殺死,再悄無聲息地把屍體處理掉。
曹氏最多隻會有些疑心,漢室最大的秘密可以保證不會外洩。
這是最簡單的做法。
可是,這樣真的好嗎?劉協心頭閃過一絲遲疑。
這絲疑惑不完全是出于仁慈,裡面還摻雜了更多情感——有對人心的揣測,有對大局的考量,也有幾分對趙彥執著的贊賞,甚至還有對董家的惋惜。
思忖再三,劉協把箭簇輕輕擱下,對趙彥說道:“趙議郎,誠如你所說,朕并非是真正的皇帝。
” 天子出乎意料的坦白,讓伏壽和冷壽光一下子怔住了。
這個天大的秘密,怎麼能輕易說給一個外人聽?何況這外人還一直叫嚣着要毀滅漢室。
伏壽娥眉輕蹙,想要出言阻止,忽然看到劉協偷偷比了一個寬心的手勢,隻得閉上嘴。
趙彥笑了。
答案他早已知曉,現在隻是要為少君讨回一個公道。
僞帝被逼開口認罪,說明他已心神大亂,低頭認輸。
他把靈位抱得更緊,心想少君在天之靈,聽到這些一定會很開心吧? “哼,少君一早就看出你不對勁,可惜滿朝文武有眼無珠!”趙彥憤憤說道,同時瞪了一眼伏壽。
董妃幾次要接近皇帝,都被她阻止,若非如此,真相早已大白。
劉協緩緩道:“可是這其中隐情,不知你可知曉呢?” “背主篡位,還能有什麼借口?好吧,你且說來,我和少君在聽着!”趙彥索性把靈位擱在地上,自己盤膝而坐,雙手抄胸,語氣裡再無一絲恭敬。
劉協瞥了一眼靈位,開始講述劉氏兩兄弟的故事,語氣從容不迫,就像是一位史官在記錄着前朝遺史。
趙彥開始面露不屑,但随着講述的深入,他的身體不知不覺挺直,眼神裡的狂熱逐漸收斂。
※※※ “……大局所迫,不得不如此行事。
朕得位并非不正,有先帝诏書在此。
” 劉協講完了故事,拿出一件東西遞給趙彥,這是一條絹帶,上面潦草地寫着一行墨字。
趙彥接過去一看,面色為之一僵。
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朕以不德,傳位弟劉平,務使火德複燃,漢室重光。
切切。
” 這是真劉協臨死前所留衣帶诏,是董妃一直牽挂之人在世間的最後一點痕迹。
原來,他竟比董妃死得更早。
一想到在短短數日之内,這一家三口居然都相繼離世,趙彥蓦地一陣心酸。
他雙手捧起絹帶,顫抖着放在董妃的靈位之上,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你們……也算是團圓了……”趙彥喃喃自語,卻突然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劉協看着趙彥叩完了頭,平靜地問道:“漢室的真相,朕已剖白。
趙議郎,你既已發覺真相,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讓趙彥徹底愣住了。
他之前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挖掘出真相,完成董妃的囑托,卻從來沒想過,挖出真相以後該怎麼做。
在他原來的想象裡,這是一起醜陋的宮廷陰謀,他身為追查者,天然立于公義一面。
但劉協所揭示出的真相,卻讓他心生踟蹰。
趙彥并不愚蠢,跟随孔融這麼長時間,對政局非常了解。
如果劉協所言不假,漢室行此李代桃僵之計,實在是情非得已,被曹氏所迫。
那麼他趙彥行事的大義名分,便會大打折扣。
“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劉協又問了一次,語氣凝重。
他已看穿了趙彥大義凜然背後的虛弱,這個問題就是射向他死穴的一支鐵箭。
果然,這短短一個問題,讓趙彥陷入了莫名的矛盾,就像是一枚小石子丢入湖心,卻激起了滔天巨浪。
是啊,我該怎麼做? 趙彥也是漢臣,對漢室仍舊懷有忠義之心。
他也許不會如楊彪、董承那樣,願意為複興漢室抛頭顱、灑熱血,但也絕不會親手毀掉漢室。
更何況,真相倘若公布出來,最欣慰的不是死去的董妃,而是殺害董妃的兇手。
曹氏會借機進行打擊,讓漢室徹底完蛋。
那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趙彥看着劉協似笑非笑的雙眼,陡然意識到,天子并不是要發問,而是要點破自己之前一直未曾發覺的荒謬。
這種行為,是何等的可悲兼可笑,一心要為董妃讨個公道,到頭來卻發現,得益的卻是董妃最大的敵人。
剛才的滔天自信消失了,一瞬間,似乎身體内有什麼東西“咔吧”一聲斷裂開來。
趙彥的雙肩輕輕一晃,突然噴出一大口血,整個人委靡地軟下去。
劉協起身快步走過去,不顧前襟淋漓的鮮血,扶住他的肩膀:“趙議郎,死者長已矣,我們生者,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
兩人面面相觑,一時居然無話可說。
伏壽向冷壽光使了一個眼色,身體輕輕移向床榻旁的梳妝台。
這個人太危險了,必須立刻幹掉!哪怕驚動曹氏的耳目,也必須把他的命留在這寝殿之内。
伏壽的舉動沒有逃過趙彥的雙眼,他下巴一昂,挺直了胸膛迎上去:“天子之劍,可以刺穿我的胸膛;皇帝斧钺,可以砍下我的頭顱。
但這隻會讓你們遮羞的帷幕更快被扯開,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其中的龌龊。
” 聽到他這麼一說,伏壽隻得停下了腳步。
這個趙彥果然在外頭安排了手段,所以才如此有恃無恐。
她用一種怨毒的眼神瞪着他:“董少君生前不懂事,想不到死後托付之人,也是這麼胡來。
” “閉嘴,你沒有資格評價少君!”趙彥立目而視。
伏壽面露嘲諷:“本後執掌鳳印,統領宮闱。
我沒資格評價,難道你這外人倒有資格了?還是說,你們……”她故意露出暧昧的表情。
趙彥不怒反笑:“哈哈哈哈,你不必費盡心機來激怒我。
我與少君清清白白,問心無愧。
彥今日絕非負氣而來,豈會為你這惡婦所挑撥?你越是诽謗少君,越證明爾等心虛!”他笑罷,直視伏壽向前邁了三步,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自信,無比亢奮,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勢席卷而來。
在這個小小的寝殿之内,此時的他才是掌控一切、臧否一切的人。
伏壽退縮了,她緊咬嘴唇,把求助的目光轉向天子。
劉協還是那一副淡然神情,不見半點慌張,他注視着趙彥,口氣一如既往地溫和:“趙議郎,縱然是尋常獄訟,亦需憑據。
你諸多非議,言之鑿鑿,總不至于空口無憑吧?” 趙彥聞言,目光一凜,他早就在等這句話了:“如果陛下您還存有半分僥幸,以為臣的要挾乃虛張聲勢,不妨請看此物。
”說完他從懷裡掏出一樣東西,扔到劉協腳前的地面,發出清脆的“當啷”聲。
這是一件大殺器。
司馬懿把它交到趙彥手裡時,說它是一件刺破僞帝的最強武器。
當假劉協看到這一件東西的時候,一定會徹底垮掉。
現在,就是這個關鍵性的時刻。
冷壽光趨前欲撿,卻被劉協攔住。
他親自從地上把它撿起來,在趙彥狂熱的目光注視下慢慢檢視。
這是一枚鐵制箭簇,頭呈雙翼形,暗灰顔色,翼側還镌刻着兩個小巧的隸字“重黎”。
劉協把它架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間,輕輕一撥弄,這箭簇便飛速地在指間飛轉。
伏壽和冷壽光驚疑地對視一眼,他們都看出來了,這一類箭簇劉協一定經常使用,才會玩得如此熟稔。
劉協的指頭靈活地上下翻飛,巧妙地控制着平衡,讓它始終不會落地。
随着箭簇在指間越轉越快,他的唇邊不經意露出一絲微笑,仿佛忘了這是在許都的寝殿與一個危險的敵人對質。
趙彥看到他的反應,冷哼道:“你笑什麼!心虛了嗎?” 劉協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用指肚輕輕摩挲箭頭邊緣的粗糙,感受着它的鋒銳,過了好一陣子他才重新睜開眼睛,開口問道:“這是仲達給你的?”趙彥重重地點了點頭,露出一絲殘忍的微笑,答案已經揭曉,這個僞帝該被終結了。
劉協用箭頭有節奏地敲着案幾,面上泛起無限感懷:“果然是他,仲達可真是用心良苦。
” 箭頭上所刻“重黎”,乃是颛顼之後,司馬家族的最早祖先。
因此司馬氏鑄造的鼎器武備上,都會镌刻“重黎”二字,以明族裔。
劉協在河内之時,時時騎射狩獵,這種箭簇不知射出去多少。
就連讀書時,都會用指頭夾着一枚箭頭轉玩。
劉協一眼便認出來,這枚箭頭,是他最後一次打獵時射出的最後一箭。
那一箭本來瞄準一頭母鹿,結果他一時心軟故意射偏,被司馬懿大罵軟弱,收走了箭頭。
就是在那一次狩獵結束後,劉協被楊俊匆匆帶來許都,再沒與司馬懿見過…… 此時重新看到箭簇,劉協幾乎在一瞬間便解讀出了司馬懿隐藏其中的寓意。
趙彥膽敢孤身闖入寝殿,是因為他有司馬懿做外應,有恃無恐。
他相信如果自己死了,司馬懿會把這個秘密徹底揭開,漢室必會投鼠忌器。
諷刺的是,當趙彥親手奉上箭簇,滿心以為摧破僞帝心防時,殊不知,在劉協眼中,他的憑恃已徹底坍塌,殺他将不再需要任何顧忌。
這一枚箭簇,代表的是殺戮,是決斷,是冷酷無情。
司馬懿希望當劉協看到這箭頭時,會硬起心腸,當場格殺趙彥,不可再有射鹿時的婦人之仁。
趙彥看似智珠在握,獨闖寝宮面質皇帝,可實際奉上的卻是一張自己的催命符。
司馬懿深知趙彥是一個頑強的人,幾乎不可能阻止他對天子身份的調查。
為了保護劉協,司馬懿隻能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趙彥的狂熱,苦心孤詣地鼓勵他,刺激他,讓他自己乖乖地送到皇帝面前,引頸受戮。
趙彥好似是一枚傀儡,在匠人的牽引之下一步步蹈向火焰,自己卻渾然未覺。
這,就是遠在溫縣的司馬懿設下的傀儡之術。
劉協雖不知其中原委,但司馬懿的用心他是一清二楚,不禁無奈地搖搖頭:“仲達啊仲達,你可真是夠任性的。
”他知道,其實司馬懿還有别的辦法,但偏偏采取這種刺激的手法,讓劉協心驚肉跳一番——這是司馬懿對劉協表達自己的不滿,想小小地報複一下。
趙彥看着皇帝發愣不語,以為被自己戳中了痛腳,也不催促,躊躇滿志地站立在寝殿正中,等待着宣布勝利的一刻。
劉協挪動脖頸,把箭頭扣在手裡,有些憐憫地望着下首這人。
現在情勢已然清晰,隻消他一聲令下,冷壽光便會出手把趙彥殺死,再悄無聲息地把屍體處理掉。
曹氏最多隻會有些疑心,漢室最大的秘密可以保證不會外洩。
這是最簡單的做法。
可是,這樣真的好嗎?劉協心頭閃過一絲遲疑。
這絲疑惑不完全是出于仁慈,裡面還摻雜了更多情感——有對人心的揣測,有對大局的考量,也有幾分對趙彥執著的贊賞,甚至還有對董家的惋惜。
思忖再三,劉協把箭簇輕輕擱下,對趙彥說道:“趙議郎,誠如你所說,朕并非是真正的皇帝。
” 天子出乎意料的坦白,讓伏壽和冷壽光一下子怔住了。
這個天大的秘密,怎麼能輕易說給一個外人聽?何況這外人還一直叫嚣着要毀滅漢室。
伏壽娥眉輕蹙,想要出言阻止,忽然看到劉協偷偷比了一個寬心的手勢,隻得閉上嘴。
趙彥笑了。
答案他早已知曉,現在隻是要為少君讨回一個公道。
僞帝被逼開口認罪,說明他已心神大亂,低頭認輸。
他把靈位抱得更緊,心想少君在天之靈,聽到這些一定會很開心吧? “哼,少君一早就看出你不對勁,可惜滿朝文武有眼無珠!”趙彥憤憤說道,同時瞪了一眼伏壽。
董妃幾次要接近皇帝,都被她阻止,若非如此,真相早已大白。
劉協緩緩道:“可是這其中隐情,不知你可知曉呢?” “背主篡位,還能有什麼借口?好吧,你且說來,我和少君在聽着!”趙彥索性把靈位擱在地上,自己盤膝而坐,雙手抄胸,語氣裡再無一絲恭敬。
劉協瞥了一眼靈位,開始講述劉氏兩兄弟的故事,語氣從容不迫,就像是一位史官在記錄着前朝遺史。
趙彥開始面露不屑,但随着講述的深入,他的身體不知不覺挺直,眼神裡的狂熱逐漸收斂。
※※※ “……大局所迫,不得不如此行事。
朕得位并非不正,有先帝诏書在此。
” 劉協講完了故事,拿出一件東西遞給趙彥,這是一條絹帶,上面潦草地寫着一行墨字。
趙彥接過去一看,面色為之一僵。
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朕以不德,傳位弟劉平,務使火德複燃,漢室重光。
切切。
” 這是真劉協臨死前所留衣帶诏,是董妃一直牽挂之人在世間的最後一點痕迹。
原來,他竟比董妃死得更早。
一想到在短短數日之内,這一家三口居然都相繼離世,趙彥蓦地一陣心酸。
他雙手捧起絹帶,顫抖着放在董妃的靈位之上,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你們……也算是團圓了……”趙彥喃喃自語,卻突然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劉協看着趙彥叩完了頭,平靜地問道:“漢室的真相,朕已剖白。
趙議郎,你既已發覺真相,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讓趙彥徹底愣住了。
他之前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挖掘出真相,完成董妃的囑托,卻從來沒想過,挖出真相以後該怎麼做。
在他原來的想象裡,這是一起醜陋的宮廷陰謀,他身為追查者,天然立于公義一面。
但劉協所揭示出的真相,卻讓他心生踟蹰。
趙彥并不愚蠢,跟随孔融這麼長時間,對政局非常了解。
如果劉協所言不假,漢室行此李代桃僵之計,實在是情非得已,被曹氏所迫。
那麼他趙彥行事的大義名分,便會大打折扣。
“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劉協又問了一次,語氣凝重。
他已看穿了趙彥大義凜然背後的虛弱,這個問題就是射向他死穴的一支鐵箭。
果然,這短短一個問題,讓趙彥陷入了莫名的矛盾,就像是一枚小石子丢入湖心,卻激起了滔天巨浪。
是啊,我該怎麼做? 趙彥也是漢臣,對漢室仍舊懷有忠義之心。
他也許不會如楊彪、董承那樣,願意為複興漢室抛頭顱、灑熱血,但也絕不會親手毀掉漢室。
更何況,真相倘若公布出來,最欣慰的不是死去的董妃,而是殺害董妃的兇手。
曹氏會借機進行打擊,讓漢室徹底完蛋。
那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趙彥看着劉協似笑非笑的雙眼,陡然意識到,天子并不是要發問,而是要點破自己之前一直未曾發覺的荒謬。
這種行為,是何等的可悲兼可笑,一心要為董妃讨個公道,到頭來卻發現,得益的卻是董妃最大的敵人。
剛才的滔天自信消失了,一瞬間,似乎身體内有什麼東西“咔吧”一聲斷裂開來。
趙彥的雙肩輕輕一晃,突然噴出一大口血,整個人委靡地軟下去。
劉協起身快步走過去,不顧前襟淋漓的鮮血,扶住他的肩膀:“趙議郎,死者長已矣,我們生者,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