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逐鹿者郭嘉
關燈
小
中
大
對面站好,然後自己跪坐到木台之上。
這台子比地面高出一大截,上面擺放着木案與跪毯,人跪坐其上,跟站立的人差不多高。
這是為了體現出高低尊卑,好教被問話的人心生敬畏。
司空府西曹掾負責的是幕府人事,這方面異常謹慎。
“彥威,接下來你我的對話,都會一一被抄錄下來,備案存檔。
”陳群嚴肅地指了指牆角,黑暗裡坐着一個小書吏,手持一支短杆硬毛筆,這是為了方便快速記錄對話。
趙彥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你私入宮禁,所為何事?”陳群問。
趙彥剛才已把董妃之事告訴陳群了,他此時又重問一遍,顯然是希望趙彥能另外找個理由,免得大家都難堪。
趙彥心念電轉,脫口而出:“我聽說禁宮起火,别有蹊跷,想察勘一下現場。
” 他不得不說出真的理由,為的是遮掩假的動機,這可實在有些荒唐。
陳群對這個理由還算滿意:“禁宮起火,自有宿衛和許都衛負責,你一個議郎,何必越俎代庖?” “朝廷有難,臣皆有責。
”趙彥語帶雙關地回了一句。
陳群沒打算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太深,他繼續問道:“你前往皇城這事,都有誰知道?” “我是臨時去意,不曾和别人商量。
” “那就是說……你的動向,一直是在别人的監視之下?”陳群的胖臉愈加嚴肅起來,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
禁宮大火之後,就是董承之亂,幕府一直疑心這兩件事之間的聯系。
趙彥一要調查火事,就有人跟蹤起來,很難想象不是未現身的董承餘黨所為。
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如果許都有董承餘黨留存,說不定已混入司空幕府任職,那負責甄選人才的西曹掾難辭其咎。
陳群一向視郭嘉為對手,可不希望西曹掾在這方面輸給許都衛。
“彥威你仔細想想,你是否跟任何人吐露過此事?”陳群不甘心地問道。
趙彥搖搖頭。
陳群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他又追問道:“那麼最近是否有什麼人與你接觸,行迹可疑?” 趙彥抿着嘴低頭思考着。
他現在的處境有些複雜,一方面他必須要掩蓋自己最真實的目的,為此不得不抛出一個又一個真假難辨的借口;另外一方面他也想知道,那個跟蹤自己給陳群報信的人是誰,是否真的有人覺察到他的用心。
種種考慮之下,趙彥必須謹慎地選擇言辭,哪些該透露出來,哪些不該講,都頗費思量。
無論曹氏、雒陽系還是其他什麼派系,他們都有可以信賴、掩護的同伴;而趙彥能夠依靠的,隻有他自己,他是許都最孤獨的人。
“我最近做的事情,隻有一件……”趙彥緩緩擡起頭,“少府大人希望把大儒們召來許都聚議,讓我去找過幾位大人,請他們修書去家鄉召集名儒。
” “你接觸過的都有誰?”陳群問。
這事孔融嚷嚷了很久,朝野皆知,倒不算什麼秘密。
“太史令王立、宗正劉艾、衛尉周忠,還有曲梁長楊俊和中散大夫伏完。
” 陳群仔細回味着這幾個名字。
前三個都是雒陽系的老臣,楊俊是曹公要征辟入幕府的人,他們都代表着各自鄉族的利益,孔融找他們無可厚非——但最後一個名字,卻讓他很覺意外。
伏完不是一般人,他是當今皇後伏壽的父親,原本是輔國将軍。
天子自從歸政許都以後,他為了避開曹操和董承的鋒芒,主動繳還印绶,自降為中散大夫,極少與人交往,是個低調小心的人。
即使在董承之亂期間,伏完都沒有冒出頭來。
“他怎麼也摻和進來了?”陳群皺起眉頭。
趙彥笑了笑。
曹公麾下的人大多如此,于權謀之道所知頗熟,對經業反倒不大有興趣。
他給這位好友解釋道:“伏完的先祖是伏生,今文《尚書》的開山之祖,因此伏家在儒林一向備受尊崇。
少府這一次請他出馬,也是為了壯大聲勢。
” 陳群“哦”了一聲,表示知道了。
孔融這是打算借各地大族的聲望造勢,為今文派一振聲威。
作為颍川大姓,陳群清楚這些隐伏各地的士族力量,絕對不容輕觑。
趙彥沒有繼續說,其實孔融這次召集伏完、鄭玄這些今文派的名宿,擺明了是要為難荀彧這個古文派——陳群和荀彧都是曹氏羽翼,又同為颍川出身,有些事情還是不說為好。
不過說到鄭玄,趙彥就想到了他那個投身袁氏的大弟子荀谌;想到荀谌,立刻就聯想到楊俊在聽到這名字時的奇怪反應。
趙彥自己也沒想清楚其中關節,便把這件事說給陳群聽。
陳群聽完,陷入了沉思。
楊俊是受司空府征辟而來,事先經受過西曹掾的審查,如果他有問題,那麼陳群的立場就會變得很尴尬。
忽然屋外連滾帶爬地跑進一個小吏,連門都顧不得敲,滿臉驚駭。
陳群面孔一闆,肥厚的手指不耐煩地敲了敲案面:“我在談話,什麼事?”小吏跪在地上,語氣惶然:“禀大人,剛才傳來消息,袁紹的人把董承給劫走了!” “怎麼可能?董承不是被關在許都衛的天牢裡麼?”陳群一臉震驚。
小吏回答:“據說是許都衛把董承連夜轉移到葉縣,結果甫一出城即遭遇了袁家的刺客。
” “嘩啦”一聲,案幾被掀翻在地。
陳群騰地站起身來,怒不可遏:“郭奉孝,你好大的膽子!” ※※※ 根據許都衛的說法,許都的雒陽舊臣太多,董承羁押此地,日久必會生變。
所以滿寵禀明郭祭酒與荀令君,派人把董承連夜運出城去,押往葉縣隔絕,等曹公返許時再行判決。
囚車離開許都不久,便在路上遭遇了一大群身穿曹軍衣甲的騎兵。
這些騎兵聲稱是曹仁将軍特意派來護衛的,囚車守衛不虞有他,放松了警惕,結果這些“曹軍”在中途暴起發難,砍破囚籠把董承救了出去。
根據在場幸存的人說,這些騎兵帶有河北口音,恐怕是袁紹的人。
袁、曹此時在官渡對峙正熾,袁紹居然派遣一支騎兵殺到了許都城下劫走囚犯,這實在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大膽行動。
陳群在西曹掾聽到消息後,立刻中止了審訊,讓趙彥先回去休息,然後匆匆趕到了尚書台。
果然如他預料的那樣,荀彧和滿寵正在屋中商議,燈火通明,不斷有小吏與軍校進進出出,似乎對這起“意外”早有準備。
唯獨郭嘉不在。
荀彧倒是沒有絲毫藏私的意思,他把左右屏退隻留滿寵一人,然後把董承遇襲的事詳細說給陳群聽。
陳群一聽就聽出其中味道不對,他也是陰老師的弟子,對這幾位同學的手法可是再熟知不過了。
“河北離此路途遙遠,這支騎兵是如何突破曹軍封鎖、毫無警兆地欺近許都的?他們又怎麼能算得這麼準,恰好在董承離開許都的當夜,便動手劫囚?”陳群大聲質問道,把前方傳回來的報告捏在手裡用力抖動。
尚書台的屋子并不大,他臃腫肥胖的身材一進來,立刻顯得擁擠不堪。
面對陳群的質疑,滿寵避實就虛地回答道:“我已知會曹仁将軍,派兵前往追擊。
帶隊的是孫禮孫校尉,天亮之前,就會有回音。
”陳群把報告重重扣在案子上,死死盯着滿寵的眯縫眼,忽地冷笑道:“别以為我不知你的算盤。
郭奉孝是不欲曹公背負殺董的罵名,所以故意讓袁紹的人把這燙手山芋劫走吧?” 董承是漢室忠臣,天下皆知。
如果曹氏殺他,會被有心人拿來大肆宣揚,政治上不免被動,還不如扔給袁紹。
此時正是跟河北決戰的節骨眼上,一點一滴的進退,都可能使雙方的力量均衡發生改變,不得不慎重。
“長文,可以了。
”在一旁的荀彧淡淡說了一句。
這種想法隻可意會,不必宣之于口。
陳群卻不肯示弱,他把聲音放低了一些,語氣卻依然嚴厲:“文若,你有沒有想過,董承被袁紹迎入營中以後,屆時袁、董合流,号召天下讨伐主公,河北強兵壓迫于外,雒陽故臣騷然于内,曹公該如何處之?” 這是一個相當尖銳的問題。
陳群最不喜歡郭嘉的一點,就是他這種兵行險招的作風。
這些寒門出身的窮酸子弟,為了博得功名,不惜甘冒大險把什麼都押上去,赢則大勝,輸則清光,如同一個賭徒。
陳群是世家出身,對這種搏命式的投機一貫嗤之以鼻。
郭嘉賭輸了,曹氏都會送去與他陪葬,這是陳群所不能容忍的;郭嘉賭赢了,軍師祭酒一飛沖天,更是陳群所不願見到的。
讓陳群失望的是,荀彧對此一直保持着沉默,表明他也認同郭嘉的做法。
陳群不太明白,荀彧作為颍川派的中流砥柱,是個穩重的人,為何會支持這種兇險的計劃。
這時候他才發現,這位君子師兄,似乎很難被看透。
陳群知道自己在這件事上沒什麼機會了,他勉強壓下心中的震驚與不甘,長長吐了口氣:“好罷,這是許都衛的職權所在,随你們去折騰。
可有一件事,我卻要問個清楚。
” 滿寵歪了歪頭,表示自己洗耳恭聽。
他對郭嘉之外的人,從來都是這一種态度,哪怕是面對荀彧也一樣。
陳群掃了他一眼:“郭嘉借袁紹的刀來劫走董承,勢必要事先周密規劃。
我要知道,是誰與袁氏暗通款曲,聯絡的又是誰?” 陳群身為司空府掌管人事監察之職,這種與敵營交涉勾連的事——即便是為了用計——他必須要随時掌握動态,不緻出現間敵者反被敵間的情形。
滿寵道:“這邊是靖安曹在負責,具體是誰要問郭祭酒了。
” 陳群知道他說的是實話,許都衛隻負責許都周邊,在官渡與敵人一線接觸的,是靖安曹,那是一個西曹掾也無法伸手進去的地方。
“那麼那邊呢?負責與你們接觸的是誰?又是如何說服他配合行動的?” “董承有一個在河北高層的聯絡人。
我們扮做董承餘黨,主動建議劫囚,使那位聯絡人深信不疑,派來奇兵支援——隻不過,那人的名字,大人你真的要聽嗎?”滿寵有些挑釁地反問。
陳群輕蔑地動了動眉毛,表示自己無所畏懼,讓他繼續說。
“那個人,叫做荀谌,荀友若。
” 陳群霎時把目光轉向荀彧,後者捋了捋胡須,溫潤的面孔微微流露出一絲無奈。
董承那老狐狸當初在許都衛的囚牢裡抛出這個人名,果然是沒安好心。
陳群意識到,自己畢竟還是太冒失了。
這台子比地面高出一大截,上面擺放着木案與跪毯,人跪坐其上,跟站立的人差不多高。
這是為了體現出高低尊卑,好教被問話的人心生敬畏。
司空府西曹掾負責的是幕府人事,這方面異常謹慎。
“彥威,接下來你我的對話,都會一一被抄錄下來,備案存檔。
”陳群嚴肅地指了指牆角,黑暗裡坐着一個小書吏,手持一支短杆硬毛筆,這是為了方便快速記錄對話。
趙彥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你私入宮禁,所為何事?”陳群問。
趙彥剛才已把董妃之事告訴陳群了,他此時又重問一遍,顯然是希望趙彥能另外找個理由,免得大家都難堪。
趙彥心念電轉,脫口而出:“我聽說禁宮起火,别有蹊跷,想察勘一下現場。
” 他不得不說出真的理由,為的是遮掩假的動機,這可實在有些荒唐。
陳群對這個理由還算滿意:“禁宮起火,自有宿衛和許都衛負責,你一個議郎,何必越俎代庖?” “朝廷有難,臣皆有責。
”趙彥語帶雙關地回了一句。
陳群沒打算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太深,他繼續問道:“你前往皇城這事,都有誰知道?” “我是臨時去意,不曾和别人商量。
” “那就是說……你的動向,一直是在别人的監視之下?”陳群的胖臉愈加嚴肅起來,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
禁宮大火之後,就是董承之亂,幕府一直疑心這兩件事之間的聯系。
趙彥一要調查火事,就有人跟蹤起來,很難想象不是未現身的董承餘黨所為。
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如果許都有董承餘黨留存,說不定已混入司空幕府任職,那負責甄選人才的西曹掾難辭其咎。
陳群一向視郭嘉為對手,可不希望西曹掾在這方面輸給許都衛。
“彥威你仔細想想,你是否跟任何人吐露過此事?”陳群不甘心地問道。
趙彥搖搖頭。
陳群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他又追問道:“那麼最近是否有什麼人與你接觸,行迹可疑?” 趙彥抿着嘴低頭思考着。
他現在的處境有些複雜,一方面他必須要掩蓋自己最真實的目的,為此不得不抛出一個又一個真假難辨的借口;另外一方面他也想知道,那個跟蹤自己給陳群報信的人是誰,是否真的有人覺察到他的用心。
種種考慮之下,趙彥必須謹慎地選擇言辭,哪些該透露出來,哪些不該講,都頗費思量。
無論曹氏、雒陽系還是其他什麼派系,他們都有可以信賴、掩護的同伴;而趙彥能夠依靠的,隻有他自己,他是許都最孤獨的人。
“我最近做的事情,隻有一件……”趙彥緩緩擡起頭,“少府大人希望把大儒們召來許都聚議,讓我去找過幾位大人,請他們修書去家鄉召集名儒。
” “你接觸過的都有誰?”陳群問。
這事孔融嚷嚷了很久,朝野皆知,倒不算什麼秘密。
“太史令王立、宗正劉艾、衛尉周忠,還有曲梁長楊俊和中散大夫伏完。
” 陳群仔細回味着這幾個名字。
前三個都是雒陽系的老臣,楊俊是曹公要征辟入幕府的人,他們都代表着各自鄉族的利益,孔融找他們無可厚非——但最後一個名字,卻讓他很覺意外。
伏完不是一般人,他是當今皇後伏壽的父親,原本是輔國将軍。
天子自從歸政許都以後,他為了避開曹操和董承的鋒芒,主動繳還印绶,自降為中散大夫,極少與人交往,是個低調小心的人。
即使在董承之亂期間,伏完都沒有冒出頭來。
“他怎麼也摻和進來了?”陳群皺起眉頭。
趙彥笑了笑。
曹公麾下的人大多如此,于權謀之道所知頗熟,對經業反倒不大有興趣。
他給這位好友解釋道:“伏完的先祖是伏生,今文《尚書》的開山之祖,因此伏家在儒林一向備受尊崇。
少府這一次請他出馬,也是為了壯大聲勢。
” 陳群“哦”了一聲,表示知道了。
孔融這是打算借各地大族的聲望造勢,為今文派一振聲威。
作為颍川大姓,陳群清楚這些隐伏各地的士族力量,絕對不容輕觑。
趙彥沒有繼續說,其實孔融這次召集伏完、鄭玄這些今文派的名宿,擺明了是要為難荀彧這個古文派——陳群和荀彧都是曹氏羽翼,又同為颍川出身,有些事情還是不說為好。
不過說到鄭玄,趙彥就想到了他那個投身袁氏的大弟子荀谌;想到荀谌,立刻就聯想到楊俊在聽到這名字時的奇怪反應。
趙彥自己也沒想清楚其中關節,便把這件事說給陳群聽。
陳群聽完,陷入了沉思。
楊俊是受司空府征辟而來,事先經受過西曹掾的審查,如果他有問題,那麼陳群的立場就會變得很尴尬。
忽然屋外連滾帶爬地跑進一個小吏,連門都顧不得敲,滿臉驚駭。
陳群面孔一闆,肥厚的手指不耐煩地敲了敲案面:“我在談話,什麼事?”小吏跪在地上,語氣惶然:“禀大人,剛才傳來消息,袁紹的人把董承給劫走了!” “怎麼可能?董承不是被關在許都衛的天牢裡麼?”陳群一臉震驚。
小吏回答:“據說是許都衛把董承連夜轉移到葉縣,結果甫一出城即遭遇了袁家的刺客。
” “嘩啦”一聲,案幾被掀翻在地。
陳群騰地站起身來,怒不可遏:“郭奉孝,你好大的膽子!” ※※※ 根據許都衛的說法,許都的雒陽舊臣太多,董承羁押此地,日久必會生變。
所以滿寵禀明郭祭酒與荀令君,派人把董承連夜運出城去,押往葉縣隔絕,等曹公返許時再行判決。
囚車離開許都不久,便在路上遭遇了一大群身穿曹軍衣甲的騎兵。
這些騎兵聲稱是曹仁将軍特意派來護衛的,囚車守衛不虞有他,放松了警惕,結果這些“曹軍”在中途暴起發難,砍破囚籠把董承救了出去。
根據在場幸存的人說,這些騎兵帶有河北口音,恐怕是袁紹的人。
袁、曹此時在官渡對峙正熾,袁紹居然派遣一支騎兵殺到了許都城下劫走囚犯,這實在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大膽行動。
陳群在西曹掾聽到消息後,立刻中止了審訊,讓趙彥先回去休息,然後匆匆趕到了尚書台。
果然如他預料的那樣,荀彧和滿寵正在屋中商議,燈火通明,不斷有小吏與軍校進進出出,似乎對這起“意外”早有準備。
唯獨郭嘉不在。
荀彧倒是沒有絲毫藏私的意思,他把左右屏退隻留滿寵一人,然後把董承遇襲的事詳細說給陳群聽。
陳群一聽就聽出其中味道不對,他也是陰老師的弟子,對這幾位同學的手法可是再熟知不過了。
“河北離此路途遙遠,這支騎兵是如何突破曹軍封鎖、毫無警兆地欺近許都的?他們又怎麼能算得這麼準,恰好在董承離開許都的當夜,便動手劫囚?”陳群大聲質問道,把前方傳回來的報告捏在手裡用力抖動。
尚書台的屋子并不大,他臃腫肥胖的身材一進來,立刻顯得擁擠不堪。
面對陳群的質疑,滿寵避實就虛地回答道:“我已知會曹仁将軍,派兵前往追擊。
帶隊的是孫禮孫校尉,天亮之前,就會有回音。
”陳群把報告重重扣在案子上,死死盯着滿寵的眯縫眼,忽地冷笑道:“别以為我不知你的算盤。
郭奉孝是不欲曹公背負殺董的罵名,所以故意讓袁紹的人把這燙手山芋劫走吧?” 董承是漢室忠臣,天下皆知。
如果曹氏殺他,會被有心人拿來大肆宣揚,政治上不免被動,還不如扔給袁紹。
此時正是跟河北決戰的節骨眼上,一點一滴的進退,都可能使雙方的力量均衡發生改變,不得不慎重。
“長文,可以了。
”在一旁的荀彧淡淡說了一句。
這種想法隻可意會,不必宣之于口。
陳群卻不肯示弱,他把聲音放低了一些,語氣卻依然嚴厲:“文若,你有沒有想過,董承被袁紹迎入營中以後,屆時袁、董合流,号召天下讨伐主公,河北強兵壓迫于外,雒陽故臣騷然于内,曹公該如何處之?” 這是一個相當尖銳的問題。
陳群最不喜歡郭嘉的一點,就是他這種兵行險招的作風。
這些寒門出身的窮酸子弟,為了博得功名,不惜甘冒大險把什麼都押上去,赢則大勝,輸則清光,如同一個賭徒。
陳群是世家出身,對這種搏命式的投機一貫嗤之以鼻。
郭嘉賭輸了,曹氏都會送去與他陪葬,這是陳群所不能容忍的;郭嘉賭赢了,軍師祭酒一飛沖天,更是陳群所不願見到的。
讓陳群失望的是,荀彧對此一直保持着沉默,表明他也認同郭嘉的做法。
陳群不太明白,荀彧作為颍川派的中流砥柱,是個穩重的人,為何會支持這種兇險的計劃。
這時候他才發現,這位君子師兄,似乎很難被看透。
陳群知道自己在這件事上沒什麼機會了,他勉強壓下心中的震驚與不甘,長長吐了口氣:“好罷,這是許都衛的職權所在,随你們去折騰。
可有一件事,我卻要問個清楚。
” 滿寵歪了歪頭,表示自己洗耳恭聽。
他對郭嘉之外的人,從來都是這一種态度,哪怕是面對荀彧也一樣。
陳群掃了他一眼:“郭嘉借袁紹的刀來劫走董承,勢必要事先周密規劃。
我要知道,是誰與袁氏暗通款曲,聯絡的又是誰?” 陳群身為司空府掌管人事監察之職,這種與敵營交涉勾連的事——即便是為了用計——他必須要随時掌握動态,不緻出現間敵者反被敵間的情形。
滿寵道:“這邊是靖安曹在負責,具體是誰要問郭祭酒了。
” 陳群知道他說的是實話,許都衛隻負責許都周邊,在官渡與敵人一線接觸的,是靖安曹,那是一個西曹掾也無法伸手進去的地方。
“那麼那邊呢?負責與你們接觸的是誰?又是如何說服他配合行動的?” “董承有一個在河北高層的聯絡人。
我們扮做董承餘黨,主動建議劫囚,使那位聯絡人深信不疑,派來奇兵支援——隻不過,那人的名字,大人你真的要聽嗎?”滿寵有些挑釁地反問。
陳群輕蔑地動了動眉毛,表示自己無所畏懼,讓他繼續說。
“那個人,叫做荀谌,荀友若。
” 陳群霎時把目光轉向荀彧,後者捋了捋胡須,溫潤的面孔微微流露出一絲無奈。
董承那老狐狸當初在許都衛的囚牢裡抛出這個人名,果然是沒安好心。
陳群意識到,自己畢竟還是太冒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