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安五年:有雪
關燈
小
中
大
“臣為上為德。
為下為民。
這句話說的乃是伊尹為臣之道,應當上輔天子,下濟黎庶。
群臣當一心以事君,如此政事方能為善。
這裡的一心,就是一德的意思。
” 荀彧耐心地講述着,他的聲音醇厚而溫潤,絲毫沒因為長篇大論而變得枯澀。
這一刻,他忘掉了政治的紛擾,像一位認真嚴謹的學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解經治典中來。
“所以這一句為上為下,便是《鹹有一德》的要旨精秘所在。
陛下,您可明白了?” 劉協默默地點了下頭,他對這段話并不陌生。
當年在河内的時候,司馬家曾經收留了一位落魄的五經博士,給這些子弟講解尚書。
可現在聽起來,這段話格外諷刺,群臣一心事君?也不知道荀彧是無心說的,還是有意為之。
劉協有些心神不甯地拄着下巴,凝神朝窗外望去。
伏壽正安詳地跪在離荀彧、劉協十步遠的殿角,專心緻志地拿竹簽撥動着香爐裡的灰,讓香氣彌散得更加持久。
他的耳朵忽然動了動,捕捉到一絲細微的聲音。
那是駿馬踏地的聲音,劉協十分喜歡馬,因此對這種聲音特别敏感。
他很快判斷出,不是一匹,而是數十匹,甚至幾十匹馬在司空府附近跑動。
荀彧拿起一片竹簡,磕了磕幾案的邊角:“陛下,學問之道,唯在專一。
”劉協這才把思緒收回來,在心裡暗想,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膽,敢在司空府附近馳馬? “難道是董将軍?”劉協的心裡忽然湧現出一陣激動。
董承之前暗示動手就在這幾天,可伏後卻說不宜垂詢過繁,便沒告訴他具體日期。
劉協把目光投向伏後,她卻恍若不知,隻是安心調理着爐裡的香料。
走廊裡忽然傳來腳步聲,然後冷壽光在屋外畢恭畢敬道:“有外臣求見陛下。
”劉協躊躇道:“可荀老師授業未完……” 荀彧道:“國事為重,經學次之。
”冷壽光會意,轉身離開。
荀彧把幾案上的經書收拾起來,仔細地打成捆。
劉協覺得很好奇,他發現荀彧沒露出絲毫意外的神情,似乎一直就在等待這位外臣觐見。
冷壽光将兩扇中門打開,兩名宿衛手持斧钺分立兩側。
很快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出現在廊下。
他身披甲胄,半跪在門外,聲音洪亮:“許下有叛臣作亂,臣宣威侯建忠将軍張繡護駕來遲,萬望陛下恕罪。
” 劉協有些愕然,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張繡這句話有些突兀,一未提叛臣是誰;二未說如今是個什麼狀況;三來誰都知道張繡在南邊與曹操對峙,如今他突然大喇喇闖入司空府,自稱護駕,到底安的是什麼心? 他愣在那裡不說平身,便有些冷場。
張繡有些尴尬地偏開身子,這時劉協才發現他身後還跪着一人。
隻因張繡實在太過高大,剛才竟把那人完全擋住了。
那是一個裹着羊皮大裘的老頭。
張繡是半跪,老頭施的卻是全禮。
這老頭保養得頗好,長髯雪白,頭發卻烏黑油亮,唯獨雙眸渾濁不堪,似有重瞳,看什麼方向都沒焦點。
“草民賈诩叩見陛下。
”老頭顫巍巍地從地上起身,嘴裡有些含混不清,“自從長安一别,已有經年。
老臣已是風燭殘年,陛下可是健壯更勝從前了。
” ※※※ 對于賈诩,劉協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
賈诩是這個時代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他本是西涼軍的謀士,董卓遇刺之後,麾下骁将李傕、郭汜意圖逃回,卻被賈诩勸說,反戈一擊,殺死王司徒占領長安。
當初在溫縣,楊平還曾經跟司馬懿有過一場辯論,楊平認為賈诩一言而使長安生靈塗炭,是個罪人;司馬懿卻認為漢室衰微,即便沒有賈诩,還會有另外一個人來做這件事。
可若說這人貪慕權勢吧,在長安之時,又是他一力維護,周旋于李、郭之間,這才教漢室不緻徹底傾覆,求得一線生機。
等到天子離開長安之後,他立刻繳還了印绶,飄然離去,俨然一位不求名利的漢室忠臣。
若說他為求存身之道吧,離開長安以後,賈诩先投段煨,再投張繡,都不是什麼成氣候的大人物。
在張繡麾下,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勢力如日中天的曹氏,宛城那一次事變,就是他居中主持,唆使張繡殺死了曹操的子侄,結下血海深仇,不知是哪門子存身之道。
總之這個人身上充滿了矛盾與迷霧,沒人知道這個老家夥的頭蓋骨裡究竟在想些什麼,也沒人奈何得了他。
而現在這個人就在曹公府上,跪在自己面前口稱老臣,劉協忽然覺得有些荒謬。
“賈将軍,你身體如何了?”伏壽率先開口,她和賈诩算得上是舊識,語言上很是随便。
賈诩恭敬道:“承蒙皇後陛下垂詢,老臣氣血兩虧,已是遲暮之年。
”伏壽笑道:“幾年前你說是肝火太盛,怎麼如今轉性了?” “咳,還不是因為老臣德薄嘛……” 屋子裡的氣氛因為這一段小小的對話變得輕松了些。
荀彧對賈诩視若無睹,默默地在一旁把經書卷好。
這名曹公的心腹大患出現在司空府内,他卻絲毫沒顯出意外。
劉協把視線重新轉到張繡身上,他發現這位将軍雙唇用力抿住,緊張程度不遜于自己:“張将軍,你剛才說許下有叛臣作亂?不知是何人?”張繡擡起頭,直視着大漢天子,說出打了許久的腹稿:“車騎将軍董承、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将軍王服等密謀造反,臣等受皇命平叛,已枭其首腦,餘黨俱散。
” 張繡的聲音還未在屋中消失,劉協已霍然起身,“當啷”一聲,一柄如意鈎被碰到地上,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萬頃巨浪在這位漢天子的心中呼嘯而起。
董承敗了? 他當初懷揣着哥哥的衣帶诏,在自己面前是何等自信,何等意氣風發。
可這尊漢室最後的中流砥柱,居然就這麼在許都城内轟然傾坍,甚至沒濺起一絲水波。
他可是漢室最後的希望啊,怎麼能如此簡簡單單地覆亡呢? 張繡開始叙述整個事件的過程,可劉協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他的腦子一片混亂,根本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他高高站起來,忽然覺得頭暈目眩,雙手卻找不到任何支撐,眼前的這些人一瞬間都變成了虛渺的疊影。
董承既敗,漢室再無一絲力量,留下一個白身天子又有何用! 在巨大的失落旋渦中掙紮了片刻,劉協腦内忽然飄來一絲清明。
等一下,這個張繡,不是曹操的仇人麼?為何是他進軍許都平叛? 想到這裡,劉協瞪大了眼睛,用疑惑而熾熱的目光盯着張繡。
張繡被他盯得有些不自在,又不敢說什麼,隻得恭敬地垂下頭,避免四目相接。
劉協盯着他看了一陣,輕輕搖搖頭,目光從張繡身上移到了賈诩身上。
這一次凝視的時間更長,賈诩從容地迎了上去,銳利如刀的目光從這老人身畔滑過,像是弓矢劃過光滑的礁石。
“是你?”劉協低聲問道,似乎在确認什麼。
賈诩笑道:“張将軍順應天時,赴許勤王。
此次平叛,可以說是居功阙偉。
” “果然是你!”這一次劉協是大聲吼出來的,他踏前一步,伸出指頭,頂住了賈诩的腦門。
這是個極端侮辱的手勢,天子之怒源源不斷地順着手指向賈诩傾瀉而去,仿佛要把他徹底燒毀。
這隻卑劣的老狐狸,又玩起了他在長安的那些卑鄙手腕!漢室已經被他深深地傷害過了一次,這一次居然又是他親手扼斷了漢室最後一縷氣息! 是可忍,孰不可忍! 賈诩瘦小的身體看似搖搖欲墜,卻始終沒被這一指戳倒。
他居然還沾沾自喜道:“正是老臣向張君侯說了宜從三條,這才定下降漢不降袁之策。
”他句句都扣着漢室二字,聽在劉協耳裡
為下為民。
這句話說的乃是伊尹為臣之道,應當上輔天子,下濟黎庶。
群臣當一心以事君,如此政事方能為善。
這裡的一心,就是一德的意思。
” 荀彧耐心地講述着,他的聲音醇厚而溫潤,絲毫沒因為長篇大論而變得枯澀。
這一刻,他忘掉了政治的紛擾,像一位認真嚴謹的學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解經治典中來。
“所以這一句為上為下,便是《鹹有一德》的要旨精秘所在。
陛下,您可明白了?” 劉協默默地點了下頭,他對這段話并不陌生。
當年在河内的時候,司馬家曾經收留了一位落魄的五經博士,給這些子弟講解尚書。
可現在聽起來,這段話格外諷刺,群臣一心事君?也不知道荀彧是無心說的,還是有意為之。
劉協有些心神不甯地拄着下巴,凝神朝窗外望去。
伏壽正安詳地跪在離荀彧、劉協十步遠的殿角,專心緻志地拿竹簽撥動着香爐裡的灰,讓香氣彌散得更加持久。
他的耳朵忽然動了動,捕捉到一絲細微的聲音。
那是駿馬踏地的聲音,劉協十分喜歡馬,因此對這種聲音特别敏感。
他很快判斷出,不是一匹,而是數十匹,甚至幾十匹馬在司空府附近跑動。
荀彧拿起一片竹簡,磕了磕幾案的邊角:“陛下,學問之道,唯在專一。
”劉協這才把思緒收回來,在心裡暗想,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膽,敢在司空府附近馳馬? “難道是董将軍?”劉協的心裡忽然湧現出一陣激動。
董承之前暗示動手就在這幾天,可伏後卻說不宜垂詢過繁,便沒告訴他具體日期。
劉協把目光投向伏後,她卻恍若不知,隻是安心調理着爐裡的香料。
走廊裡忽然傳來腳步聲,然後冷壽光在屋外畢恭畢敬道:“有外臣求見陛下。
”劉協躊躇道:“可荀老師授業未完……” 荀彧道:“國事為重,經學次之。
”冷壽光會意,轉身離開。
荀彧把幾案上的經書收拾起來,仔細地打成捆。
劉協覺得很好奇,他發現荀彧沒露出絲毫意外的神情,似乎一直就在等待這位外臣觐見。
冷壽光将兩扇中門打開,兩名宿衛手持斧钺分立兩側。
很快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出現在廊下。
他身披甲胄,半跪在門外,聲音洪亮:“許下有叛臣作亂,臣宣威侯建忠将軍張繡護駕來遲,萬望陛下恕罪。
” 劉協有些愕然,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張繡這句話有些突兀,一未提叛臣是誰;二未說如今是個什麼狀況;三來誰都知道張繡在南邊與曹操對峙,如今他突然大喇喇闖入司空府,自稱護駕,到底安的是什麼心? 他愣在那裡不說平身,便有些冷場。
張繡有些尴尬地偏開身子,這時劉協才發現他身後還跪着一人。
隻因張繡實在太過高大,剛才竟把那人完全擋住了。
那是一個裹着羊皮大裘的老頭。
張繡是半跪,老頭施的卻是全禮。
這老頭保養得頗好,長髯雪白,頭發卻烏黑油亮,唯獨雙眸渾濁不堪,似有重瞳,看什麼方向都沒焦點。
“草民賈诩叩見陛下。
”老頭顫巍巍地從地上起身,嘴裡有些含混不清,“自從長安一别,已有經年。
老臣已是風燭殘年,陛下可是健壯更勝從前了。
” ※※※ 對于賈诩,劉協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
賈诩是這個時代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他本是西涼軍的謀士,董卓遇刺之後,麾下骁将李傕、郭汜意圖逃回,卻被賈诩勸說,反戈一擊,殺死王司徒占領長安。
當初在溫縣,楊平還曾經跟司馬懿有過一場辯論,楊平認為賈诩一言而使長安生靈塗炭,是個罪人;司馬懿卻認為漢室衰微,即便沒有賈诩,還會有另外一個人來做這件事。
可若說這人貪慕權勢吧,在長安之時,又是他一力維護,周旋于李、郭之間,這才教漢室不緻徹底傾覆,求得一線生機。
等到天子離開長安之後,他立刻繳還了印绶,飄然離去,俨然一位不求名利的漢室忠臣。
若說他為求存身之道吧,離開長安以後,賈诩先投段煨,再投張繡,都不是什麼成氣候的大人物。
在張繡麾下,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勢力如日中天的曹氏,宛城那一次事變,就是他居中主持,唆使張繡殺死了曹操的子侄,結下血海深仇,不知是哪門子存身之道。
總之這個人身上充滿了矛盾與迷霧,沒人知道這個老家夥的頭蓋骨裡究竟在想些什麼,也沒人奈何得了他。
而現在這個人就在曹公府上,跪在自己面前口稱老臣,劉協忽然覺得有些荒謬。
“賈将軍,你身體如何了?”伏壽率先開口,她和賈诩算得上是舊識,語言上很是随便。
賈诩恭敬道:“承蒙皇後陛下垂詢,老臣氣血兩虧,已是遲暮之年。
”伏壽笑道:“幾年前你說是肝火太盛,怎麼如今轉性了?” “咳,還不是因為老臣德薄嘛……” 屋子裡的氣氛因為這一段小小的對話變得輕松了些。
荀彧對賈诩視若無睹,默默地在一旁把經書卷好。
這名曹公的心腹大患出現在司空府内,他卻絲毫沒顯出意外。
劉協把視線重新轉到張繡身上,他發現這位将軍雙唇用力抿住,緊張程度不遜于自己:“張将軍,你剛才說許下有叛臣作亂?不知是何人?”張繡擡起頭,直視着大漢天子,說出打了許久的腹稿:“車騎将軍董承、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将軍王服等密謀造反,臣等受皇命平叛,已枭其首腦,餘黨俱散。
” 張繡的聲音還未在屋中消失,劉協已霍然起身,“當啷”一聲,一柄如意鈎被碰到地上,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萬頃巨浪在這位漢天子的心中呼嘯而起。
董承敗了? 他當初懷揣着哥哥的衣帶诏,在自己面前是何等自信,何等意氣風發。
可這尊漢室最後的中流砥柱,居然就這麼在許都城内轟然傾坍,甚至沒濺起一絲水波。
他可是漢室最後的希望啊,怎麼能如此簡簡單單地覆亡呢? 張繡開始叙述整個事件的過程,可劉協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他的腦子一片混亂,根本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他高高站起來,忽然覺得頭暈目眩,雙手卻找不到任何支撐,眼前的這些人一瞬間都變成了虛渺的疊影。
董承既敗,漢室再無一絲力量,留下一個白身天子又有何用! 在巨大的失落旋渦中掙紮了片刻,劉協腦内忽然飄來一絲清明。
等一下,這個張繡,不是曹操的仇人麼?為何是他進軍許都平叛? 想到這裡,劉協瞪大了眼睛,用疑惑而熾熱的目光盯着張繡。
張繡被他盯得有些不自在,又不敢說什麼,隻得恭敬地垂下頭,避免四目相接。
劉協盯着他看了一陣,輕輕搖搖頭,目光從張繡身上移到了賈诩身上。
這一次凝視的時間更長,賈诩從容地迎了上去,銳利如刀的目光從這老人身畔滑過,像是弓矢劃過光滑的礁石。
“是你?”劉協低聲問道,似乎在确認什麼。
賈诩笑道:“張将軍順應天時,赴許勤王。
此次平叛,可以說是居功阙偉。
” “果然是你!”這一次劉協是大聲吼出來的,他踏前一步,伸出指頭,頂住了賈诩的腦門。
這是個極端侮辱的手勢,天子之怒源源不斷地順着手指向賈诩傾瀉而去,仿佛要把他徹底燒毀。
這隻卑劣的老狐狸,又玩起了他在長安的那些卑鄙手腕!漢室已經被他深深地傷害過了一次,這一次居然又是他親手扼斷了漢室最後一縷氣息! 是可忍,孰不可忍! 賈诩瘦小的身體看似搖搖欲墜,卻始終沒被這一指戳倒。
他居然還沾沾自喜道:“正是老臣向張君侯說了宜從三條,這才定下降漢不降袁之策。
”他句句都扣着漢室二字,聽在劉協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