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未亡者遊戲
關燈
小
中
大
僵直住了。
那個騎兵罵人的口音,他曾經在雒陽和長安聽到過。
這是一種相當土氣的口音,可在前幾年,它卻是整個關中的噩夢。
這是西涼話!這是西涼的騎兵! 在許都附近,唯一還擁有西涼騎兵編制的,就是那位宛城的北地槍王張繡。
張繡是董卓舊部張濟的侄子,武藝高強,在宛城自成一派。
他曾經投降過曹操,但當曹操前往宛城受降的時候,他卻突然翻臉,害死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與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韋,攪亂了整個中原的局勢。
張家與曹家,可以說是仇深似海。
在許都如此空虛的時候,城内居然出現了西涼騎兵,這其中的意義,趙彥幾乎不敢往下想…… 難道董承與張繡聯手,借外兵入城,襲破曹氏?可為何又與這些軍隊發生沖突? 趙彥忽然想起陳群說過的一句話。
當他問起司空府對整饬宿衛的看法時,陳群淡淡回答道:“想怎麼開始,便由着他們;想怎麼結束,卻得看司空大人和荀令君的意思。
” 近期朝廷與司空府的一條條政令飛快地在趙彥腦子裡閃回,他是個聰明人,慣于從一大堆龐雜的政令裡讀出隐含的意義。
他忽然想到,恰好在數天之前,曹仁軍團從許都被調去了項縣,下達這個命令的人正是荀彧。
“不好,少君她……”趙彥猛地擡起頭了,然後“砰”地撞在車軸上。
他顧不得後腦劇痛,龇牙咧嘴地從車底下爬出來,心急如焚。
幾個騎兵發現了這裡的詭異動靜,在他們眼裡,這個身穿布袍的家夥似乎更有價值。
幾匹馬耀武揚威地沖他圍了過來,騎兵們的長矛已經折斷,便抽出了腰間的馬刀。
趙彥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雙臂奮力架起大車,朝前推去。
大車上堆滿了還未斫削的荊棘木條,滿滿蓬蓬,紮在身上不好受。
騎兵們不願靠近,便一抖缰繩試圖繞過去。
趙彥對許都地形非常熟悉,他手裡平推,整輛大車忽地車頭一偏,橫在了朱雀大街旁邊的一條裡弄前。
然後他不顧斯文,一貓腰從大車底下鑽了過去,朝着裡弄深處跑去。
裡弄非常狹窄,被這麼一部大車擋在入口,騎兵若不下馬,絕難過去。
騎兵們躊躇片刻,放棄了這個目标,重新回到大街上。
逃出生天的趙彥顧不得喘息,開始發足狂奔。
這次不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另外一個人。
他甚至沒注意到,自己在裡弄路上留下了一串血紅的足印,而在足印的旁邊,早就有另外一串觸目驚心的血紅蹄印,尚未幹涸。
※※※ 董承仰望宮城大門,上面漆黑一片,似乎無人值守。
他讓随從喊宮城司馬開門,可是半天都沒有回應,正當董承心中疑惑的時候,一個東西從城頭被抛了下來,骨碌了幾圈,恰好停在董承腳邊。
董承心中覺得有些不妙,他親自提着燈籠俯身去看,發現那是一枚人頭。
人頭的面孔很熟悉,在一個時辰前他還在向董承詢問自己是否能從長水校尉升任九卿。
“種輯?”董承朝後退了一步,面色大變。
手裡的燈籠劇顫,裡面的蠟燭幾乎站立不住。
城頭驟然燈火大起,盔甲铿锵,一下子湧出來十幾個人影。
借着城頭火光,董承看清了其中一個人的麻子臉。
“滿伯甯,果然是你……” 随從警惕地舉起了佩刀,董承卻在瞬間恢複了鎮定。
滿寵這個人韬略深沉,靠王服未必制得住這條蝮蛇,這一點當初董承就有所預料。
此時他既然出現在宮城之上,說明已經覺察到了董承的計劃。
看來種輯圍攻鄧展失敗被殺,就是出自滿寵的手段。
可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呢?皇帝如今在楊修的守護下;而王服的部隊,仍舊是許都内最強大的武裝集團。
隻要這兩點攏住,就算滿寵和鄧展占據了皇城,也變不出什麼花樣。
“董将軍深夜不歸府休憩,漏夜赴宮中不知有何事?”滿寵居高臨下地問道。
董承仰頭喊道,袍袖一拂,俨然有重臣氣象:“滿伯甯,何必惺惺作态。
我今日奉衣帶诏讨賊,翦除奸黨。
爾等為虎作伥,還不早降。
” “這可真是巧了,我這裡也有一份诏書,說董将軍您聚衆謀反,着許都衛立行剿滅。
”滿寵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卷暗黃色嵌邊的诏書。
“不知京中諸軍,當奉何者诏書為準。
” 董承冷笑道:“請來陛下當庭聖斷,不就知道了麼?”這個滿寵站在城頭優哉遊哉,看起來不着急,于是他也樂得拖延時間。
等到皇帝與王服都到了,大義與武力俱全,不愁打不下區區一個宮城。
他們一上一下,就這麼對峙着,彼此都心中笃定。
片刻之後,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
董承心中一喜,轉頭望去。
來的人卻不是皇帝,而是王服,而且他隻有單身一人一騎,渾身星星點點都是血迹。
“董将軍……”王服在馬上大喊道,“西涼軍進城了!” 董承開始還沒明白他話中的含義,有些茫然。
可再一仔細思忖,面色立刻變得凝重起來。
王服身上的血迹、西涼軍進城,還有滿寵得意的表情……他宦海沉浮這麼多年,這些散碎的迹象足以讓他瞬間推想出隐藏其後的關節。
想不到那個滿寵居然兵行險招,說降了與曹氏仇深似海的張繡,這可是之前怎麼也算不到的變數。
面對悍勇的西涼騎兵,即便是曹操的中軍都難以占到便宜,遑論王服那區區幾百遊兵散勇。
苦心孤詣調空許都兵馬的計策,就這麼被滿寵一招無中生有給化解了。
王服正欲靠近董承,卻不防城頭跳下一個人來,挺劍直立,擋在他的馬前:“王将軍,我早想與您切磋一下。
” 王服勒住缰繩,望着眼前這位一臉怒相的男子,不禁苦笑道:“隻消幾支弩箭就可解決,你又何苦動手。
”鄧展拔出長刀,正色道:“王将軍出身名家,劍法号稱許下第一。
今日我已斬殺種輯,與足下已是除死方休之勢,何不傾力一戰?”然後他用刀在自己腳下畫出一條筆直的長線。
這是武者的邀戰。
王服知道多說無益,便從容下馬,用衣襟下擺擦幹劍上的血痕。
兩人各自舉劍為禮,然後同時向前邁出一步,口中叱咤,二劍铿然相交。
董承沒再對王服投以更多關注,他再度仰起頭,表情開始變得扭曲:“滿伯甯,你果然有膽子,竟然敢走出這招險棋。
曹孟德若知道,以他的多疑,隻怕你也難以身存。
” 城頭火把飄搖,滿寵的表情看起來飄忽不定。
面對董承的質疑,他沒有回答,而是伸出手去,将手裡诏書投下城去,朗聲道:“董承接旨。
” 董承的肩膀微微顫抖,從得知西涼軍入城那一刻起,他便知道自己的計劃崩潰了。
但身為大漢車騎将軍的尊嚴,不容許他在敵人面前失儀。
他俯身從地上撿起诏書,展卷讀之,裡面無非是些陳詞濫調,但讓他分外驚心的是,落款蓋的玺印方圓四寸,上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傳國玉玺? 這方玉玺自從被徐璆送回許都後,一向是由皇帝貼身帶着,如今卻蓋在了滿寵拿來的诏書上。
難道說,皇帝也已經被他們控制了嗎?不,不是皇帝被控制了,而是皇帝本來就在他們的控制中……董承的思維在飛速轉動。
一陣細微的破風聲傳過,董承身後的幾名随從突然表情一僵,随即一一倒在地上。
他們都是董府裡潛藏的硬手,每個人都能以一敵十,可現在卻被一招擊殺,暗中的那名高手,着實可怖。
面對驚變,董承頭都沒有回,隻是負手長長歎息一聲:“賢侄,我該猜到是你。
若非是你,滿伯甯縱有潑天的膽子,又怎敢袒露都城引狼入室。
” 一個年輕人抛着骰子笑眯眯地從黑暗裡走出來:“董伯父,我這一注投的,可還算中規中矩?” “陛下可還好麼?”董承答非所問。
楊修躬身道:“荀令君一直在司空府為陛下講授經學,如今該說到《鹹有一德》了。
” 董承聞言哈哈大笑:“‘臣為上為德。
為下為民。
’好一篇《鹹有一德》!荀令君挑選這一篇,果然有深意!”他笑聲突然一斂,瞪着楊修道:“隻是我不明白。
你父親是大漢名臣,你為何要反投曹氏,可是貪慕權勢?” 楊修慢慢走到董承身旁,停下腳步,溫和的面容陡然變得睚眦欲裂。
他靠近董承耳邊,一言一頓道:“貪慕權勢,害我父親入獄幾乎送掉性命的,又是何人?” 董承的表情驟然僵住了,他的鎮定一直到現在方才龜裂。
那個騎兵罵人的口音,他曾經在雒陽和長安聽到過。
這是一種相當土氣的口音,可在前幾年,它卻是整個關中的噩夢。
這是西涼話!這是西涼的騎兵! 在許都附近,唯一還擁有西涼騎兵編制的,就是那位宛城的北地槍王張繡。
張繡是董卓舊部張濟的侄子,武藝高強,在宛城自成一派。
他曾經投降過曹操,但當曹操前往宛城受降的時候,他卻突然翻臉,害死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與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韋,攪亂了整個中原的局勢。
張家與曹家,可以說是仇深似海。
在許都如此空虛的時候,城内居然出現了西涼騎兵,這其中的意義,趙彥幾乎不敢往下想…… 難道董承與張繡聯手,借外兵入城,襲破曹氏?可為何又與這些軍隊發生沖突? 趙彥忽然想起陳群說過的一句話。
當他問起司空府對整饬宿衛的看法時,陳群淡淡回答道:“想怎麼開始,便由着他們;想怎麼結束,卻得看司空大人和荀令君的意思。
” 近期朝廷與司空府的一條條政令飛快地在趙彥腦子裡閃回,他是個聰明人,慣于從一大堆龐雜的政令裡讀出隐含的意義。
他忽然想到,恰好在數天之前,曹仁軍團從許都被調去了項縣,下達這個命令的人正是荀彧。
“不好,少君她……”趙彥猛地擡起頭了,然後“砰”地撞在車軸上。
他顧不得後腦劇痛,龇牙咧嘴地從車底下爬出來,心急如焚。
幾個騎兵發現了這裡的詭異動靜,在他們眼裡,這個身穿布袍的家夥似乎更有價值。
幾匹馬耀武揚威地沖他圍了過來,騎兵們的長矛已經折斷,便抽出了腰間的馬刀。
趙彥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雙臂奮力架起大車,朝前推去。
大車上堆滿了還未斫削的荊棘木條,滿滿蓬蓬,紮在身上不好受。
騎兵們不願靠近,便一抖缰繩試圖繞過去。
趙彥對許都地形非常熟悉,他手裡平推,整輛大車忽地車頭一偏,橫在了朱雀大街旁邊的一條裡弄前。
然後他不顧斯文,一貓腰從大車底下鑽了過去,朝着裡弄深處跑去。
裡弄非常狹窄,被這麼一部大車擋在入口,騎兵若不下馬,絕難過去。
騎兵們躊躇片刻,放棄了這個目标,重新回到大街上。
逃出生天的趙彥顧不得喘息,開始發足狂奔。
這次不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另外一個人。
他甚至沒注意到,自己在裡弄路上留下了一串血紅的足印,而在足印的旁邊,早就有另外一串觸目驚心的血紅蹄印,尚未幹涸。
※※※ 董承仰望宮城大門,上面漆黑一片,似乎無人值守。
他讓随從喊宮城司馬開門,可是半天都沒有回應,正當董承心中疑惑的時候,一個東西從城頭被抛了下來,骨碌了幾圈,恰好停在董承腳邊。
董承心中覺得有些不妙,他親自提着燈籠俯身去看,發現那是一枚人頭。
人頭的面孔很熟悉,在一個時辰前他還在向董承詢問自己是否能從長水校尉升任九卿。
“種輯?”董承朝後退了一步,面色大變。
手裡的燈籠劇顫,裡面的蠟燭幾乎站立不住。
城頭驟然燈火大起,盔甲铿锵,一下子湧出來十幾個人影。
借着城頭火光,董承看清了其中一個人的麻子臉。
“滿伯甯,果然是你……” 随從警惕地舉起了佩刀,董承卻在瞬間恢複了鎮定。
滿寵這個人韬略深沉,靠王服未必制得住這條蝮蛇,這一點當初董承就有所預料。
此時他既然出現在宮城之上,說明已經覺察到了董承的計劃。
看來種輯圍攻鄧展失敗被殺,就是出自滿寵的手段。
可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呢?皇帝如今在楊修的守護下;而王服的部隊,仍舊是許都内最強大的武裝集團。
隻要這兩點攏住,就算滿寵和鄧展占據了皇城,也變不出什麼花樣。
“董将軍深夜不歸府休憩,漏夜赴宮中不知有何事?”滿寵居高臨下地問道。
董承仰頭喊道,袍袖一拂,俨然有重臣氣象:“滿伯甯,何必惺惺作态。
我今日奉衣帶诏讨賊,翦除奸黨。
爾等為虎作伥,還不早降。
” “這可真是巧了,我這裡也有一份诏書,說董将軍您聚衆謀反,着許都衛立行剿滅。
”滿寵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卷暗黃色嵌邊的诏書。
“不知京中諸軍,當奉何者诏書為準。
” 董承冷笑道:“請來陛下當庭聖斷,不就知道了麼?”這個滿寵站在城頭優哉遊哉,看起來不着急,于是他也樂得拖延時間。
等到皇帝與王服都到了,大義與武力俱全,不愁打不下區區一個宮城。
他們一上一下,就這麼對峙着,彼此都心中笃定。
片刻之後,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
董承心中一喜,轉頭望去。
來的人卻不是皇帝,而是王服,而且他隻有單身一人一騎,渾身星星點點都是血迹。
“董将軍……”王服在馬上大喊道,“西涼軍進城了!” 董承開始還沒明白他話中的含義,有些茫然。
可再一仔細思忖,面色立刻變得凝重起來。
王服身上的血迹、西涼軍進城,還有滿寵得意的表情……他宦海沉浮這麼多年,這些散碎的迹象足以讓他瞬間推想出隐藏其後的關節。
想不到那個滿寵居然兵行險招,說降了與曹氏仇深似海的張繡,這可是之前怎麼也算不到的變數。
面對悍勇的西涼騎兵,即便是曹操的中軍都難以占到便宜,遑論王服那區區幾百遊兵散勇。
苦心孤詣調空許都兵馬的計策,就這麼被滿寵一招無中生有給化解了。
王服正欲靠近董承,卻不防城頭跳下一個人來,挺劍直立,擋在他的馬前:“王将軍,我早想與您切磋一下。
” 王服勒住缰繩,望着眼前這位一臉怒相的男子,不禁苦笑道:“隻消幾支弩箭就可解決,你又何苦動手。
”鄧展拔出長刀,正色道:“王将軍出身名家,劍法号稱許下第一。
今日我已斬殺種輯,與足下已是除死方休之勢,何不傾力一戰?”然後他用刀在自己腳下畫出一條筆直的長線。
這是武者的邀戰。
王服知道多說無益,便從容下馬,用衣襟下擺擦幹劍上的血痕。
兩人各自舉劍為禮,然後同時向前邁出一步,口中叱咤,二劍铿然相交。
董承沒再對王服投以更多關注,他再度仰起頭,表情開始變得扭曲:“滿伯甯,你果然有膽子,竟然敢走出這招險棋。
曹孟德若知道,以他的多疑,隻怕你也難以身存。
” 城頭火把飄搖,滿寵的表情看起來飄忽不定。
面對董承的質疑,他沒有回答,而是伸出手去,将手裡诏書投下城去,朗聲道:“董承接旨。
” 董承的肩膀微微顫抖,從得知西涼軍入城那一刻起,他便知道自己的計劃崩潰了。
但身為大漢車騎将軍的尊嚴,不容許他在敵人面前失儀。
他俯身從地上撿起诏書,展卷讀之,裡面無非是些陳詞濫調,但讓他分外驚心的是,落款蓋的玺印方圓四寸,上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傳國玉玺? 這方玉玺自從被徐璆送回許都後,一向是由皇帝貼身帶着,如今卻蓋在了滿寵拿來的诏書上。
難道說,皇帝也已經被他們控制了嗎?不,不是皇帝被控制了,而是皇帝本來就在他們的控制中……董承的思維在飛速轉動。
一陣細微的破風聲傳過,董承身後的幾名随從突然表情一僵,随即一一倒在地上。
他們都是董府裡潛藏的硬手,每個人都能以一敵十,可現在卻被一招擊殺,暗中的那名高手,着實可怖。
面對驚變,董承頭都沒有回,隻是負手長長歎息一聲:“賢侄,我該猜到是你。
若非是你,滿伯甯縱有潑天的膽子,又怎敢袒露都城引狼入室。
” 一個年輕人抛着骰子笑眯眯地從黑暗裡走出來:“董伯父,我這一注投的,可還算中規中矩?” “陛下可還好麼?”董承答非所問。
楊修躬身道:“荀令君一直在司空府為陛下講授經學,如今該說到《鹹有一德》了。
” 董承聞言哈哈大笑:“‘臣為上為德。
為下為民。
’好一篇《鹹有一德》!荀令君挑選這一篇,果然有深意!”他笑聲突然一斂,瞪着楊修道:“隻是我不明白。
你父親是大漢名臣,你為何要反投曹氏,可是貪慕權勢?” 楊修慢慢走到董承身旁,停下腳步,溫和的面容陡然變得睚眦欲裂。
他靠近董承耳邊,一言一頓道:“貪慕權勢,害我父親入獄幾乎送掉性命的,又是何人?” 董承的表情驟然僵住了,他的鎮定一直到現在方才龜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