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燃燒的漢室

關燈
望着董承,心裡閃過和劉協相同的念頭。

     君臣之間又寒暄了幾句,會面便結束了。

    等到這些臣子離開尚書台後,伏後放下珠簾,對劉協道:“陛下你犯了一個錯誤。

    你剛才不該那麼快就表達出對董将軍的支持。

    ” 劉協有些不解:“董承是忠臣,荀彧和滿寵是奸臣。

    我應該幫好人,不幫壞人,不是嗎?”伏後搖搖頭:“朝廷之事,可遠不能用忠奸來區分。

    天子的态度,不可輕易流露出來。

    否則在有心人眼中,會判斷出許多東西。

    ” “難道說,我對董将軍說的那句話,還隐藏着什麼内情?”劉協問。

     “你會知道的。

    ”伏後回答,然後看看左右,“不過……現在可不是談論這個的時候。

    ” 劉協有些不悅:“既然我是天子,難道還有什麼事該被隐瞞嗎?”伏後殷勤地彎下腰去,為這位皇帝掖好被子,然後拍了拍他的臉頰,像是應付一個耍賴頑童的母親,柔聲道:“那是一句咒語啊,一句可以讓整個許昌都陷入混亂的咒語。

    ” 董承離開尚書台之後,董妃已經在門口等着他了。

    他們兩個拜别了荀彧與滿寵,登上馬車。

    董承臨上車前,對跟随馬車的心腹吩咐道:“去請種校尉和王将軍,我今天過生日,請他們過府一叙。

    ” 心腹領命而去。

    同車的董妃奇道:“父親您的壽辰不是八月麼?”董承看了一眼自己女兒,微微一笑,卻不置可否。

    董妃忽然想起來什麼:“對了,今天陛下給人的感覺非常奇怪。

    ” “哦?是因為有恙在身吧?”董承漫不經心地回答。

    董妃皺着眉頭想了想,還是找不出合适的詞來描述:“不,就像是……換了另外一個人。

    ” “一定是你被伏壽那丫頭氣暈了頭,以後可别那麼大醋勁。

    ”董承笑着摸了摸女兒的頭,董妃撇撇嘴,倔強地把臉轉到一邊去。

    董承的笑容很快收斂起來,他輕輕摩挲着自己腰帶的銅環,眼神變得堅毅起來。

     目送着董承的馬車離開皇城,荀彧收回視線:“伯甯,你覺得如何?”滿寵微微偏了下頭,像是一條冬眠剛醒的蛇:“新的收獲沒有,隻是意外地證實了一個猜想。

    ” 荀彧沒有問他這個猜想是什麼,隻是背着手,平視前方,憂心忡忡地叮囑道:“這件事要盡快解決,曹司空在前線形勢緊張,後方不能亂。

    ”聽到荀彧的囑托,滿寵恭敬地鞠了一躬,回答道:“祭酒臨行前已經有了指示,無須大人費心。

    ” 荀彧皺了皺眉頭。

    這個名字,讓他既覺得放心,又有些不安。

    盡管那個人如今不在許都,可那種強大的影響力卻依然存在。

     “他說了什麼?”荀彧問。

     “許都需要一場大亂。

    ” 董承的府邸位于許都的東南方,原本是一處河内富商的宅子,兩進四通,十分豪闊。

    此時在正廳之内,仆役們正忙着打掃杯盤狼藉的宴會,幾張小桌上還剩着許多吃食,看起來客人們漫不經心,并沒太多食欲。

     正廳後轉過一條走廊和一處小花園,幾名黑衣仆從在庭院裡或隐或現,再往裡便是當朝車騎将軍的内宅。

    内宅之中,除了董承之外,還有三個人。

    他們并沒有像平時議事一樣跪在茵毯上,而是不約而同地圍在董承身旁,表情頗為凝重。

     董承的手裡,還捏着一條款式華美的玉帶,玉帶似是被利物割開,邊緣露出白花花的襯裡。

    其他三個人看玉帶的眼神裡都帶着一絲敬畏。

     “……就是說,昨晚禁中大火之前,伏壽讓你的部屬都撤到了城外?”董承微皺眉頭。

     種輯點點頭。

    他是從清理禁宮的現場趕過來的,身上還帶着煙熏火燎的味道。

    按道理禁中失火,他的罪責不小。

    可奇妙的是,無論是皇帝還是尚書,似乎都不急于追究責任,暫時也就沒人拘押他。

     他把昨晚的大火詳細地講了一遍,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聽起來這明顯是一起預謀的事件,但皇帝為何要這麼做?他們自命都是忠臣,可對主君的想法有時還是摸不着頭腦。

     “陛下做事,從來都有他的道理……”董承沉思片刻,忽然呵呵大笑起來,“這一場火,燒得好啊!”其他三個人驚異地望着他,不明白他的意思。

     董承将手裡的衣帶抖了抖,道:“昨夜的大火,是陛下給咱們送的助力,就像這衣帶诏一樣,是陛下的一道密旨,一個契機。

    ” “将軍您的意思是?”種輯瞪大了眼睛,他隐隐猜到了什麼。

     董承豎起了一根指頭,說:“曹賊在許都經營了這麼多年,實力根深蒂固,不是等閑可以撼動。

    這一場火,在這鐵桶上劈開了一道縫隙,讓我等有騰挪輾轉之機。

    ” 他看幾個人面露未解之色,又解釋道:“今天陛下已經應允,以徐璆為首,董芬、恒範為副,三位大臣合議整頓皇城宿衛與許都衛。

    我們的機會,已經來了。

    ” “可滿寵會甘心接受嗎?”種輯擔心地問,滿寵和他手底下的許都衛是什麼樣,他可再清楚不過了。

    明争暗鬥了四年,雒陽一系很少處于上風。

     董承眯起眼睛:“他答不答應,都不打緊,亂起來才好。

    曹賊如今北忌袁紹,南防劉表,許都是他的根本,絕不容亂。

    所以一定要把許都攪得天翻地覆,咱們才有機可乘。

    禁中大火,就是陛下要撬動這局勢的第一招手段,咱們現在就要下出第二招。

    ” 他轉向另外一位客人,這人身材魁梧,雖然穿着布袍,卻遮掩不住他銳利的氣息:“王服将軍,軍中動靜如何?”王服正在沉思,聽到董承發問,連忙将身體挺直:“昨日許都附近出現盜匪,還劫殺了一位路過的官員。

    現在城中駐屯的部隊,一半都被鄧展撒出去圍捕了,還有一半如今散在城裡各處戒嚴。

    曹仁将軍的部隊,駐在南邊未動。

    ” 種輯插嘴道:“倘若許都有變,曹仁的軍隊三炷香内就可以趕到城内。

    ”那天晚上衛戍部隊帶來的沉重壓力,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董承“嗯”了一聲,淡淡道:“曹仁不是問題。

    ”他又向王服問道,“如果需要的話,咱們一夜時間能集結多少人?”王服道:“三百之數。

    ”董承閉起眼睛,略算了算:“還是有點兒少……”王服有些尴尬,辯解道:“這三百都是我的親兵與弟子,再多别人就會起疑心。

    ” “倘若許都真亂起來,這三百人撒出去,隻怕連個響動都聽不到。

    你得再想想辦法,無論如何在城中保證有五百人掌握在手裡。

    此事關系到漢家江山,王将軍你得再用心些。

    ”董承說得輕描淡寫,王服有些緊張地擦了擦額頭的汗,點頭應諾。

    教訓完王服,董承倏然把眼睛睜開,轉向第三人:“吳碩,劉玄德現在到哪裡了?” 第三人一直站在屋子的陰影裡,聽到董承叫自己的名字,才向前一步,從懷裡取出半截木片,遞給董承:“玄德公已過東阿,後日當入徐州。

    ” 一提到這個名字,屋子裡的氣氛就變得頗為古怪。

    董承翹了翹嘴,半帶嘲諷道:“他跑得倒是一如既往地快。

    也罷,隻要他在徐州舉事,把曹軍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咱們在許都就可以大展拳腳了。

    ” 種輯遲疑一下,道:“董公,劉玄德這個人,真的可以信任麼?倘若他中途變卦,轉身去了襄陽,可就全盤皆輸了。

    ” 董承冷笑道:“對這種人,我們不必曉以大義,隻要讓他知道有利可圖就行了。

    徐州那麼大塊肥肉擱在那,我不信他會不動心。

    ”他撫了撫那條衣帶,慨然道,“天下之大,忠臣何稀。

    對陛下盡忠的,隻要我們就夠了,其他人不過是棋子而已。

    ” 四個人一齊跪了下去,對着衣帶行君臣之禮。

    然後董承起身把衣帶小心地揣入懷中,轉身從書台上取了一枚私符:“今日滿伯甯已經對我起了疑心,所以這幾日我不能輕舉妄動。

    朝堂上的事情,自有我與董芬、恒範兩位大人周旋;而咱們暗地裡的計劃,需要另外有人替我主持。

    ” 幾個人面面相觑,董承是雒陽系的領袖,他若撒手,究竟誰還有資格能統籌全局? 衆人還未及發問,忽然木門“吱呀”一聲被人推開,一個年輕人闖了進來。

    他環顧四周,輕笑道:“幾位在這裡推骰搖盅,密謀牽曹司空一個大頭。

    這等好事,怎麼不叫上我呢?” 屋裡的人無不大驚,這裡是大将軍府邸,附近明暗的高手少說十幾個人,怎麼這人就大喇喇地闖進來了?王服反應最快,一道寒光閃過,他已拔出了腰間的匕首,頂到了來人的咽喉。

    那年輕人夷然不懼,隻是贊道:“京師傳謠‘王快張慢,東方不凡’,王将軍的快刀,果然快如閃電。

    ” 這時候吳碩與種輯已經認出了來人的身份,一齊叫出來:“你是……德祖?”王服一愣:“楊德祖?楊彪大人的兒子楊修嗎?”手中匕首不禁一松。

    楊修一臉滿不在乎,雙手一拱:“正是在下。

    ” 董承把手中私符抛給楊修,道:“德祖你太冒失,也不通報就直闖進來。

    若不是王将軍謹慎,你豈不枉死?”楊修接過私符,随手系在腰間:“我便賭王将軍出手有度,看來賭對了。

    ”王服盯着這膽大妄為的年輕人,一時無語,隻得把匕首收起來,回歸原位。

     董承攙起楊修的手,一一介紹給其他人。

    三人一一還禮,心裡卻有些惴惴。

    既然是老太尉楊彪的兒子,自然信得過,隻是這年輕人行事輕佻,滿嘴都是賭經,讓他居中主持,實在不大放心。

    吳碩自負是董承之下智謀第一人,看到楊修,眉頭不禁皺起來。

     楊修環顧四周,笑嘻嘻的面色突然一斂:“幾位公忠體國之心是有的,隻是細處有失計較。

    ”衆人見他突發诘難,都有些訝異。

    楊修拿指頭點了點桌面,正色道,“這董府周圍,不知有多少許都衛的探子,你們輕身來此,若是被滿伯甯查知了身份,如之奈何?” 吳碩冷哼一聲:“楊公子過慮了。

    這裡語不傳六耳,外人隻知道我等今日是來赴董将軍壽宴的。

    無憑無據,他能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