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燃燒的漢室
關燈
小
中
大
燒成了白地。
在寝殿的廢墟裡,人們找到一具燒焦的屍體,想必就是那位舍生取義的小黃門。
等到了天明之後,劉協在伏後的攙扶下走出尚書台,朝着已化為廢墟的寝殿方向望去,默不作聲。
伏後的這一條計策可謂決絕之至:為了徹底掩蓋,她索性一把火點燃了寝殿,焚毀了身穿宦服的劉協屍身——她為防止别人看出破綻,甚至親自揮刀為劉協的屍體去勢。
劉平有些瞠目結舌,他可沒想到她竟然做到了這種地步。
于是,這一位九五之尊,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大火之中。
漢室二十餘帝,從未有人像他這般死得如此凄涼,如此不為人知。
在劉協短短的十八年人生裡,他從一個諸侯手裡流轉到另外一個諸侯手裡,憂愁凄苦,從未有一刻體驗過威加海内的威儀,從未有一刻快樂過。
他唯一能做的,隻是目送着大漢王朝逐漸步向衰亡。
在劉協身後,休說配享太廟,就連谥号也沒資格得到,因為他還“活着”,死去的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宦官。
劉平望着廢墟上袅袅升起的餘煙,不知那算不算是兄弟不願離去的魂魄。
他默默地念誦着安魂的經文,這是溫縣的和尚教給他的,據說可以讓死者安息。
這些自稱佛門的信徒,他們的經文拗口古怪,卻包含着使人心境平和的力量。
“哥哥,你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他想,對未來充滿了憂慮和茫然。
伏後握住他的手,低聲道:“陛下,外面風寒,快快進屋。
今日要觐見的臣子,可不少呢。
”她語氣溫婉,卻暗藏着許多意義。
念罷一段經文,劉平擡起頭,略微擡高聲音:“扶朕回屋。
”從這一刻,“楊平”與“劉平”也随着劉協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嶄新的“劉協”。
與此同時,荀彧正站在寝殿廢墟之上,指揮着一群人搬開瓦礫,搜尋遺物。
按說這不該是尚書令要做的事,但荀彧認為禁中起火,幹系重大,必須要親臨才能放心。
種輯則拿着一本簿子,清點着宮人的人數。
那個小黃門的遺骸就擺在旁邊,被一塊白布覆蓋着。
這時,一個人踏着瓦礫走了過來,他的腳步很穩很輕,如同一條草蛇遊過殘垣斷壁,窸窸窣窣。
當他快接近的時候,種輯才驟然發覺,面色忍不住抽搐了一下,低聲罵了一句,然後擡起臉,笑意盈盈。
“滿大人,怎麼您也來了?” 來的人瘦瘦高高,面色蠟黃,一臉的皺紋層層疊疊,幾乎把五官都淹沒。
他叫滿寵,字伯甯,現任許都令,掌管着許都城内的治安。
雒陽舊臣們并不畏懼在朝堂上與曹黨抗争,卻偏偏對這個男子噤若寒蟬。
四年以來,他就像是盤旋在許都上空的一隻夜枭,這座城市什麼動靜都逃不過他的雙眼,讓雒陽舊臣們在暗中吃盡了苦頭。
滿寵似乎完全沒注意到種輯的表情變化,他拱了拱手,把視線投到那具小黃門的屍體上。
“他就是那個為了拯救陛下而死的宦官?” “是的。
”種輯盡量簡短地回答。
滿寵饒有興趣地蹲下身子去,掀開白布的一角,裡面露出一截已經焦黑的胳膊。
種輯周圍的宮人紛紛把頭偏過去,滿寵卻面不改色,用力一拽,把白布全扯下來,從屍體上刮起一片紛紛揚揚的灰黑屍粉。
整具焦炭般的屍體就這麼暴露出來,安靜地躺在地上,兩個空洞的眼窩望着天空,緊閉的下颌似乎在訴說着什麼。
滿寵伸出右手去,在死者的軀體上緩緩摩挲,還不時捏起一些粉末送到鼻下嗅嗅。
種輯忍不住道:“滿大人,死者為大,何況還是位危身奉主的忠臣,何必如此。
” 種輯并不知道昨晚宮内的情形,但他直覺地意識到火災背後必然隐藏着什麼,不能讓滿寵和這具屍體接觸太多。
滿寵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問道:“昨晚具體情形是如何的?” 禁宮雖不是滿寵的職責範圍,但他有權過問。
種輯為了把他的注意力從屍體上挪開,隻得開口把起火的過程講述了一遍。
他的描述,是從伏後那裡聽來的,與荀彧所知并無二緻。
滿寵對這個故事聽得很仔細,還問了幾個問題,甚至沒有放過任何小細節。
“這麼說來。
昨天晚上,種校尉您的部屬并沒有在宮中宿衛,而是在宮外駐屯,一直到火災發生,才奉了荀令君的命令,匆忙入宮。
” “是的。
” “可您當夜不是輪值嗎?主官宿衛,部屬卻留在宮外,這有些不合情理吧?” 滿寵的疑問讓種輯停頓了一下。
事實上,讓他把宿衛派去宮外是來自于伏後的命令,她要求盡量拖延時間,他不知原因,但仍舊忠實地執行了這個命令。
這是絕不能讓滿寵知道的。
“因為宮内狹窄,人多則亂。
陛下最近龍體欠安,喜歡清靜一些。
”種輯解釋道,然後在心裡飛快地思考,看是否有什麼漏洞。
好在滿寵沒有對這個細節窮追猛打,道了聲“辛苦”,然後直起身子,朝着荀彧的方向走去。
種輯望着他的背影,松了一口氣,連忙命令手下把屍體擡走,以免又橫生什麼枝節。
荀彧正在廢墟上走來走去,臉上沾着點點黑迹與灰絮,眼角還帶着疲憊之色。
不時有人呈上從瓦礫裡翻撿出來的紙片、竹簡,這些東西都已經被燒得殘缺不全,但隻有荀彧親自過目後确認沒用,才能扔掉。
昨晚的大火,讓很多朝廷文卷化成了灰燼,其中包括不少千辛萬苦從舊都轉運來的内檔,這讓荀彧很是痛心。
滿寵悄無聲息地走到他身旁,躬身道:“荀令君。
” “伯甯,你來了。
”荀彧點點頭,對于滿寵這個人,他很尊重,但談不上喜歡。
兩個人并肩而立,面對着廢墟沉默不語。
“你怎麼看這場火?”荀彧問道,随手揉了揉太陽穴。
“宮裡的解釋,我一點兒也不相信。
”滿寵面無表情地說。
聽到滿寵的話,荀彧并未露出什麼驚異表情,隻是默默地揮動一下袍袖,讓周圍的侍從都站開。
滿寵沒有啰嗦,直接切入了主題:“若這個小宦官是被活活燒死,死前必然被濃煙所迫,大口大口喘息,屍體的嘴應該是張開的。
何況他四肢攤開,與被燒死的活人四肢蜷縮大不相同。
這隻有一種可能:死者是死後才被放置在寝殿内。
” 荀彧慢慢捋着胡須:“伯甯你倒真是觀察入微。
” “我親自試過。
”滿寵輕描淡寫地回答,他知道荀彧不喜歡這個話題,很快就回到正題:“我剛才還檢查了死者的胯下,什麼都沒有摸到,切得幹幹淨淨——事實上,依宮裡的規矩,宦官隻須除去陽鋒,卻不必連兩枚腎囊也切掉。
” 聽到這裡,荀彧終于有些動容。
“死者絕不是唐姬的侍從,而是另外一個人,一個我們應該很熟悉的人。
所以陛下才會不惜在寝殿點起一把火,毀屍滅迹——雖然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也不知道陛下大費周章把他弄進宮後弄死的用意為何。
”滿寵難得地沉吟了一下,才繼續說道,“……總之,這場火背後,一定隐藏着什麼東西。
” 荀彧微微皺了一下眉頭,滿寵的話很正确,他自己也有類似的疑問,可他并不喜歡這種把天子當做敵手的感覺。
作為曹公最信賴的幕僚和朝廷的尚書令,他始終被這種矛盾困擾着。
“我需要觐見陛下,為禁中失火請罪。
”滿寵說。
荀彧看了他一眼,知道這家夥的目的絕非如此。
他雙肩微微沉了沉,喟歎一聲:“好罷,你随我去,别亂說話。
” 按照儀制,滿寵隻是個秩千石的縣令,若無诏見,是不能單獨觐見天子的。
須有尚書令這種等級的官員帶領,方才名正言順。
即便是在漢室衰微如是的許都,這些規矩還是被一絲不苟地執行着,仿佛皇家最後一塊維持尊嚴的帷幕。
他們兩個人告别了種輯,朝着尚書台走去。
一路上,他們看到許多朝廷官員遠遠地被宿衛軍擋在外圍,卻不敢離開,一個個肅立在原地,交頭接耳。
禁中起火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全城,這些官員都惶恐地趕到宮城前,來表達自己或真或假的忠誠。
唯一穿過禁軍警戒線的,是一位身穿葛袍的中年人和一個大腹便便的女子。
中年人攙扶着女子,正焦慮而緩慢地走過殿前廣場。
“董将軍。
” 荀彧快走幾步,追上前去。
來的是車騎将軍董承,楊彪之後,他俨然已成為雒陽舊臣一系的領袖,起碼在名義上已與曹操不分軒轾。
他的女兒董貴人數月前懷上了龍種,可皇城委實過于狹窄,所以就被接回家中待産。
他們一直到早上才聽說皇宮起火的消息,顧不得董妃身孕,立刻趕了過來。
聽到荀彧的呼喚,董承轉過頭來,很有分寸地露出一絲微笑,既表達了善意,又不會沖淡對天子安危的關心。
荀彧看到一手捂住肚子,一手攙着父親的董妃,皺了皺眉頭:“董妃身懷六甲,何必如此勞頓?” 董承扶住女兒的右臂,淡淡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陛下的安危,可遠比小女更重要。
我們這些作臣子的,可不能顧小而失大。
”董承說話一向皮裡陽秋,荀彧也不跟他計較,笑道:“陛下昨晚并無大恙,如今暫時在尚書台休息。
董将軍不妨與我們同去。
我叫他們拿個便轎來給董妃,免得動了胎氣。
” “種校尉呢?他在哪裡?”董妃的聲音很尖利,懷孕讓她的臉有些浮腫,凸顯出幾分刻薄。
“無緣無故的,為何寝殿會起火?是不是有奸人要害陛下?” 皇城之内豈能如此口無顧忌,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荀彧心想,口中卻勸道:“董妃過慮了,伏後說隻是藥爐引火不慎,并無其他緣故。
”董妃一聽伏後的名字,冷哼了一聲:“回頭叫種輯他們好好查一查,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堂堂天子的寝殿居然被燒成白地,這傳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你家主公?” 她句句都扣着曹操,頤使氣指。
董承大概是覺得女兒說的有點兒過火
在寝殿的廢墟裡,人們找到一具燒焦的屍體,想必就是那位舍生取義的小黃門。
等到了天明之後,劉協在伏後的攙扶下走出尚書台,朝着已化為廢墟的寝殿方向望去,默不作聲。
伏後的這一條計策可謂決絕之至:為了徹底掩蓋,她索性一把火點燃了寝殿,焚毀了身穿宦服的劉協屍身——她為防止别人看出破綻,甚至親自揮刀為劉協的屍體去勢。
劉平有些瞠目結舌,他可沒想到她竟然做到了這種地步。
于是,這一位九五之尊,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大火之中。
漢室二十餘帝,從未有人像他這般死得如此凄涼,如此不為人知。
在劉協短短的十八年人生裡,他從一個諸侯手裡流轉到另外一個諸侯手裡,憂愁凄苦,從未有一刻體驗過威加海内的威儀,從未有一刻快樂過。
他唯一能做的,隻是目送着大漢王朝逐漸步向衰亡。
在劉協身後,休說配享太廟,就連谥号也沒資格得到,因為他還“活着”,死去的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宦官。
劉平望着廢墟上袅袅升起的餘煙,不知那算不算是兄弟不願離去的魂魄。
他默默地念誦着安魂的經文,這是溫縣的和尚教給他的,據說可以讓死者安息。
這些自稱佛門的信徒,他們的經文拗口古怪,卻包含着使人心境平和的力量。
“哥哥,你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他想,對未來充滿了憂慮和茫然。
伏後握住他的手,低聲道:“陛下,外面風寒,快快進屋。
今日要觐見的臣子,可不少呢。
”她語氣溫婉,卻暗藏着許多意義。
念罷一段經文,劉平擡起頭,略微擡高聲音:“扶朕回屋。
”從這一刻,“楊平”與“劉平”也随着劉協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嶄新的“劉協”。
與此同時,荀彧正站在寝殿廢墟之上,指揮着一群人搬開瓦礫,搜尋遺物。
按說這不該是尚書令要做的事,但荀彧認為禁中起火,幹系重大,必須要親臨才能放心。
種輯則拿着一本簿子,清點着宮人的人數。
那個小黃門的遺骸就擺在旁邊,被一塊白布覆蓋着。
這時,一個人踏着瓦礫走了過來,他的腳步很穩很輕,如同一條草蛇遊過殘垣斷壁,窸窸窣窣。
當他快接近的時候,種輯才驟然發覺,面色忍不住抽搐了一下,低聲罵了一句,然後擡起臉,笑意盈盈。
“滿大人,怎麼您也來了?” 來的人瘦瘦高高,面色蠟黃,一臉的皺紋層層疊疊,幾乎把五官都淹沒。
他叫滿寵,字伯甯,現任許都令,掌管着許都城内的治安。
雒陽舊臣們并不畏懼在朝堂上與曹黨抗争,卻偏偏對這個男子噤若寒蟬。
四年以來,他就像是盤旋在許都上空的一隻夜枭,這座城市什麼動靜都逃不過他的雙眼,讓雒陽舊臣們在暗中吃盡了苦頭。
滿寵似乎完全沒注意到種輯的表情變化,他拱了拱手,把視線投到那具小黃門的屍體上。
“他就是那個為了拯救陛下而死的宦官?” “是的。
”種輯盡量簡短地回答。
滿寵饒有興趣地蹲下身子去,掀開白布的一角,裡面露出一截已經焦黑的胳膊。
種輯周圍的宮人紛紛把頭偏過去,滿寵卻面不改色,用力一拽,把白布全扯下來,從屍體上刮起一片紛紛揚揚的灰黑屍粉。
整具焦炭般的屍體就這麼暴露出來,安靜地躺在地上,兩個空洞的眼窩望着天空,緊閉的下颌似乎在訴說着什麼。
滿寵伸出右手去,在死者的軀體上緩緩摩挲,還不時捏起一些粉末送到鼻下嗅嗅。
種輯忍不住道:“滿大人,死者為大,何況還是位危身奉主的忠臣,何必如此。
” 種輯并不知道昨晚宮内的情形,但他直覺地意識到火災背後必然隐藏着什麼,不能讓滿寵和這具屍體接觸太多。
滿寵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問道:“昨晚具體情形是如何的?” 禁宮雖不是滿寵的職責範圍,但他有權過問。
種輯為了把他的注意力從屍體上挪開,隻得開口把起火的過程講述了一遍。
他的描述,是從伏後那裡聽來的,與荀彧所知并無二緻。
滿寵對這個故事聽得很仔細,還問了幾個問題,甚至沒有放過任何小細節。
“這麼說來。
昨天晚上,種校尉您的部屬并沒有在宮中宿衛,而是在宮外駐屯,一直到火災發生,才奉了荀令君的命令,匆忙入宮。
” “是的。
” “可您當夜不是輪值嗎?主官宿衛,部屬卻留在宮外,這有些不合情理吧?” 滿寵的疑問讓種輯停頓了一下。
事實上,讓他把宿衛派去宮外是來自于伏後的命令,她要求盡量拖延時間,他不知原因,但仍舊忠實地執行了這個命令。
這是絕不能讓滿寵知道的。
“因為宮内狹窄,人多則亂。
陛下最近龍體欠安,喜歡清靜一些。
”種輯解釋道,然後在心裡飛快地思考,看是否有什麼漏洞。
好在滿寵沒有對這個細節窮追猛打,道了聲“辛苦”,然後直起身子,朝着荀彧的方向走去。
種輯望着他的背影,松了一口氣,連忙命令手下把屍體擡走,以免又橫生什麼枝節。
荀彧正在廢墟上走來走去,臉上沾着點點黑迹與灰絮,眼角還帶着疲憊之色。
不時有人呈上從瓦礫裡翻撿出來的紙片、竹簡,這些東西都已經被燒得殘缺不全,但隻有荀彧親自過目後确認沒用,才能扔掉。
昨晚的大火,讓很多朝廷文卷化成了灰燼,其中包括不少千辛萬苦從舊都轉運來的内檔,這讓荀彧很是痛心。
滿寵悄無聲息地走到他身旁,躬身道:“荀令君。
” “伯甯,你來了。
”荀彧點點頭,對于滿寵這個人,他很尊重,但談不上喜歡。
兩個人并肩而立,面對着廢墟沉默不語。
“你怎麼看這場火?”荀彧問道,随手揉了揉太陽穴。
“宮裡的解釋,我一點兒也不相信。
”滿寵面無表情地說。
聽到滿寵的話,荀彧并未露出什麼驚異表情,隻是默默地揮動一下袍袖,讓周圍的侍從都站開。
滿寵沒有啰嗦,直接切入了主題:“若這個小宦官是被活活燒死,死前必然被濃煙所迫,大口大口喘息,屍體的嘴應該是張開的。
何況他四肢攤開,與被燒死的活人四肢蜷縮大不相同。
這隻有一種可能:死者是死後才被放置在寝殿内。
” 荀彧慢慢捋着胡須:“伯甯你倒真是觀察入微。
” “我親自試過。
”滿寵輕描淡寫地回答,他知道荀彧不喜歡這個話題,很快就回到正題:“我剛才還檢查了死者的胯下,什麼都沒有摸到,切得幹幹淨淨——事實上,依宮裡的規矩,宦官隻須除去陽鋒,卻不必連兩枚腎囊也切掉。
” 聽到這裡,荀彧終于有些動容。
“死者絕不是唐姬的侍從,而是另外一個人,一個我們應該很熟悉的人。
所以陛下才會不惜在寝殿點起一把火,毀屍滅迹——雖然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也不知道陛下大費周章把他弄進宮後弄死的用意為何。
”滿寵難得地沉吟了一下,才繼續說道,“……總之,這場火背後,一定隐藏着什麼東西。
” 荀彧微微皺了一下眉頭,滿寵的話很正确,他自己也有類似的疑問,可他并不喜歡這種把天子當做敵手的感覺。
作為曹公最信賴的幕僚和朝廷的尚書令,他始終被這種矛盾困擾着。
“我需要觐見陛下,為禁中失火請罪。
”滿寵說。
荀彧看了他一眼,知道這家夥的目的絕非如此。
他雙肩微微沉了沉,喟歎一聲:“好罷,你随我去,别亂說話。
” 按照儀制,滿寵隻是個秩千石的縣令,若無诏見,是不能單獨觐見天子的。
須有尚書令這種等級的官員帶領,方才名正言順。
即便是在漢室衰微如是的許都,這些規矩還是被一絲不苟地執行着,仿佛皇家最後一塊維持尊嚴的帷幕。
他們兩個人告别了種輯,朝着尚書台走去。
一路上,他們看到許多朝廷官員遠遠地被宿衛軍擋在外圍,卻不敢離開,一個個肅立在原地,交頭接耳。
禁中起火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全城,這些官員都惶恐地趕到宮城前,來表達自己或真或假的忠誠。
唯一穿過禁軍警戒線的,是一位身穿葛袍的中年人和一個大腹便便的女子。
中年人攙扶着女子,正焦慮而緩慢地走過殿前廣場。
“董将軍。
” 荀彧快走幾步,追上前去。
來的是車騎将軍董承,楊彪之後,他俨然已成為雒陽舊臣一系的領袖,起碼在名義上已與曹操不分軒轾。
他的女兒董貴人數月前懷上了龍種,可皇城委實過于狹窄,所以就被接回家中待産。
他們一直到早上才聽說皇宮起火的消息,顧不得董妃身孕,立刻趕了過來。
聽到荀彧的呼喚,董承轉過頭來,很有分寸地露出一絲微笑,既表達了善意,又不會沖淡對天子安危的關心。
荀彧看到一手捂住肚子,一手攙着父親的董妃,皺了皺眉頭:“董妃身懷六甲,何必如此勞頓?” 董承扶住女兒的右臂,淡淡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陛下的安危,可遠比小女更重要。
我們這些作臣子的,可不能顧小而失大。
”董承說話一向皮裡陽秋,荀彧也不跟他計較,笑道:“陛下昨晚并無大恙,如今暫時在尚書台休息。
董将軍不妨與我們同去。
我叫他們拿個便轎來給董妃,免得動了胎氣。
” “種校尉呢?他在哪裡?”董妃的聲音很尖利,懷孕讓她的臉有些浮腫,凸顯出幾分刻薄。
“無緣無故的,為何寝殿會起火?是不是有奸人要害陛下?” 皇城之内豈能如此口無顧忌,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荀彧心想,口中卻勸道:“董妃過慮了,伏後說隻是藥爐引火不慎,并無其他緣故。
”董妃一聽伏後的名字,冷哼了一聲:“回頭叫種輯他們好好查一查,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堂堂天子的寝殿居然被燒成白地,這傳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你家主公?” 她句句都扣着曹操,頤使氣指。
董承大概是覺得女兒說的有點兒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