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鬥茶 · 5

關燈
,正兒八經地施了一個茶人禮。

     她一掃之前的綿裡藏針,恭恭敬敬地說了一聲: 多謝師兄助緣。

     等等。

     什麼師兄?什麼助緣? 姑娘一笑:師父說,和師兄鬥完茶後,我就能出師了。

     (十一) 姑娘的師父也是那個茶僧。

     兩年前,姑娘終于在帕沙等到了僧人。

     和她父親的遭遇一樣,僧人怎麼也不肯和她鬥茶。

    她纏着僧人,僧人去哪兒她跟到哪兒,僧人泡什麼茶她喝什麼茶,日複一日,随着僧人遊曆天涯…… 她是家傳的茶癡,既然鬥不成茶,那就拜師學茶。

     僧人頗為好說話,爽快地收了她,茶技傾囊相授,不留餘地。

     姑娘聰慧,兩年後,她問僧人:我能出師了嗎? 僧人邊走邊說:阿彌陀佛,能教的我都教了…… 姑娘說:好,那以我現在的茶道水平,有資格和您鬥茶了嗎? 僧人就笑:阿彌陀佛,原來還是為了鬥茶啊。

    孩子啊孩子,茶道是什麼東西,你真的想明白了嗎? 他說:想不明白的話,茶技越高越不會喝茶,高來高去跳不出執念,不過是自己在和自己纏鬥……執念放不下,又談什麼出師呢? 姑娘咬牙:借口!你又不和我鬥茶,20年的恩怨我談何放下? 僧人念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有了放下的念頭,也就有了放下的機緣,因機緣果莫強求,慢慢等着吧…… 僧人停下腳步,說:哎喲,其實也不用等太久呢。

     他指着一扇門,說:機緣到了,去吧。

     姑娘問:去幹嗎? 僧人解開行囊,取出一餅劣茶。

     阿彌陀佛…… 他說:鬥茶。

     (十二) 成子的眼圈紅了一下。

     他問那姑娘:我很多年沒有見過師父了,他身體還好嗎? 姑娘笑着指一指門外:師兄,你何不親自去請安呢? 成子沒有起身,隻是石頭一樣呆坐着。

     成子說:都不用出去了,找也找不到的……師父應該已經走了。

     …… 他對那姑娘說:好了,别哭了。

     又摸摸豆兒的頭說:行了,你也别哭了。

     鐵壺咕嘟咕嘟輕響,招牌斜倚在桌旁,公道杯裡泛着琥珀色的光。

     成子說: 來,接着喝茶吧。

     (可看可不看的十三) 開篇處我說: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改變你的生活。

     不過它一旦做到了,就是一輩子。

     …… 故事講完,茶尚溫熱,是拍磚是點贊是掀桌子是繼續喝,請君自行定奪。

     謝謝你的耐心閱讀,哈,我又沒說能改變你生活的故事一定是我寫的這一個。

     真正能改變生活的故事,怎可能僅在傳奇公案裡找到,或在别人的唾沫星子裡聽說。

     有手有腳的,你自己閑着幹嗎去了?畫餅望梅,意思不大哦。

     沏與你的這碗茶尚溫熱:一點真如本心,九分人間煙火。

     都是糾結在煩惱執着中的颠倒衆生,誰不希望自度,誰不希望醍醐灌頂、心生般若呢?正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不離人間煙火,但業障層層,我們往往把原本簡單的事情,附會成複雜的。

     于是乎,鬥法的比修法的多,拼嘴的比動腿的多,閉門指點江山的人比舉步行遍河山的人,多得多得多。

     纏鬥急心,心若急了也就累了。

     光聽光想光辯光貶有用嗎?道心或匠心皆須自修自證,且實修與證悟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容錯亂。

    如若知行不合一,箴言話頭隻會淪為降頭,所謂禅茶一味,不過開口即錯。

     此番道理,又豈止是茶道呢? 這個故事會改變你的生活嗎? 拉倒吧,這本書,本就不是寫給所有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