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奪命大烏蘇 · 6
關燈
小
中
大
(七)
走吧走吧,兩個傻孩子,已經對不起父親了,不要再對不起自己了。
走吧走吧,天大地大,何苦還留在新疆這旮瘩。
受衆友所托,由我去說服馬史,他們說:大冰,你不是在書裡寫過的嗎?“每個人都有權給自己選擇一群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人,每個人都有權給自己選擇幾個不是籍貫的家鄉”……死馬當活馬醫,不如你用這個理論去給馬史洗洗腦。
又說:有些話,還是你去開口比較好……再晚了,他當真會廢在新疆。
我理解我明白,都是朋友,有些話,還是我這個過客去掀開門簾比較好。
出人意料,半杯三炮台的時間,馬史就點頭了。
不是我說服力有多強,隻不過是他認輸了而已,清醒得很,酒一口沒喝。
我愣了一會兒,有心寬慰他幾句,話剛出口,他沖我擺擺手,低頭笑了笑,埋頭把面前的錫伯大餅一口口幹掉。
他含着一口餅,含含糊糊地說:以前太幼稚了,老希望能在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情,呵呵呵,勺子…… 我們坐在沙依巴克區的飯店裡,一頓飯的時間,看着一個理想主義者死掉。
那是家錫伯族飯店,名字叫大西遷。
馬史訂了機票,請我陪他一同去取行李,那個走到哪兒背到哪兒的大包。
我攔一輛出租車,他沖人家擺擺手說不要。
馬史說:咱們走走吧。
從西大橋走到中山路,路過小西門時,馬史停下來,指着一片灰蒙蒙的商貿樓,說:我小時候的皮鞋,都是我父親從這裡買的。
又指指腳上那雙皮鞋,說:這雙是當年寄到北京的,應該也是從這個地方買的。
他呵呵笑:這麼多年,浪費了這麼多錢…… 最後一條街沉默着走完,馬史忽然帶着哭腔開口問:……那楊奮咋辦? 我咋知道楊奮怎麼辦? 楊奮在外漂泊的那八年,是好是壞都始終未曾對人詳細訴說。
對父親的那個承諾,我無從判斷他是否堅持努力過,也無從知曉他重返新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為了賣雪菊嗎?仨瓜倆棗的小生意,在哪兒做不是做,何苦當年決絕離家,如今卻落魄歸來扮演一個失敗者?把少年時的誓言戲谑成中年人的自嘲,很好玩兒嗎? 填快遞單時,怎麼會有臉用那支金筆? 個中緣由,我想不明白,卻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去探索,就這樣吧。
我說:人各有志,楊奮就随他去吧,人嘛,怎麼活不是活? 楊奮不在家,應該又出門推銷雪菊去了。
馬史獨自上樓收拾行李,大半個小時過去,遲遲沒有下來。
猶豫是人之常情,隻是飛機不等人,我蹍滅煙頭,邁腿上樓尋他。
剛爬了一層樓不到,迎面被一輛“火車”撞翻!丁零咣當滾下台階。
160多斤的大個子馬史結結實實地坐在我身上,壓得我死去活來……骨頭嘎巴嘎巴響,身旁雪白的稿紙洋洋灑灑飛滿天。
馬史打了雞血嗎?他眼睛瞪得牛一樣圓,手裡抓着一把稿紙瘋狂揮舞,張着血盆大口吼道:賣溝子的!楊奮原來是這種人! 馬史臨行之際想給楊奮留幾句話,翻箱倒櫃找紙筆時,拽開了一個不起眼的抽屜……然後沖下樓梯撞翻了無辜的我,還噴了我一臉唾沫星子,然後告訴我說:楊奮原來是這種人! 楊奮是哪種人?特務?通緝犯?女扮男裝?變性易容? 都不是,比這些來得都要驚悚:賣雪菊的楊奮,原來是個寫書的人。
抽屜裡是厚厚幾摞稿紙,密密麻麻足有幾十萬字——楊奮的筆迹。
一張張細細品味,《再見紮巴依》《回族姑娘》《海上新疆》……幾十萬字寫的都是身旁的故事,故事都發生在新疆。
誤會他了,原來那支金筆所寫下的,不僅僅是快遞單。
原來他那自稱的作家,并非自嘲。
若幹年前,他趴在墳前喊:爸爸!我有話和你說! 他把頭使勁往墳坑裡抻,咬牙切齒地喊:你等等啊……書我替你寫啊,作家我替你去當! 他并未食言。
若幹年後,他走遍天涯又回到故鄉,白天賣雪菊,夜裡寫文章。
用的是父親的筆,筆下全是父親的新疆。
(八) 你是不是以為這個故事講完了? 我×,那不是我一貫的風格。
楊淩傳小說 從發現楊奮的書稿,到書稿正式出版,整整一年半。
憋得我好辛苦啊,憋話永遠比憋尿難,每次相聚時都猛掐自己大腿,慎言慎言,别讓楊奮這小子發覺我已經将他的書稿通篇偷看了。
2015年夏,我赴伊犁,去尋訪解憂公主的遺香。
途經烏魯木齊時,夜來無事,約一幫新疆老友再度聚首于水磨溝五星北路水塔山街34号李小娜的再造酒吧,再飲奪命大烏蘇。
同行的還有“ONE·一個”當時的副主編金丹華,我吓唬他:今夜必醉,誰後倒下,誰就負責把誰扛回酒店
走吧走吧,天大地大,何苦還留在新疆這旮瘩。
受衆友所托,由我去說服馬史,他們說:大冰,你不是在書裡寫過的嗎?“每個人都有權給自己選擇一群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人,每個人都有權給自己選擇幾個不是籍貫的家鄉”……死馬當活馬醫,不如你用這個理論去給馬史洗洗腦。
又說:有些話,還是你去開口比較好……再晚了,他當真會廢在新疆。
我理解我明白,都是朋友,有些話,還是我這個過客去掀開門簾比較好。
出人意料,半杯三炮台的時間,馬史就點頭了。
不是我說服力有多強,隻不過是他認輸了而已,清醒得很,酒一口沒喝。
我愣了一會兒,有心寬慰他幾句,話剛出口,他沖我擺擺手,低頭笑了笑,埋頭把面前的錫伯大餅一口口幹掉。
他含着一口餅,含含糊糊地說:以前太幼稚了,老希望能在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情,呵呵呵,勺子…… 我們坐在沙依巴克區的飯店裡,一頓飯的時間,看着一個理想主義者死掉。
那是家錫伯族飯店,名字叫大西遷。
馬史訂了機票,請我陪他一同去取行李,那個走到哪兒背到哪兒的大包。
我攔一輛出租車,他沖人家擺擺手說不要。
馬史說:咱們走走吧。
從西大橋走到中山路,路過小西門時,馬史停下來,指着一片灰蒙蒙的商貿樓,說:我小時候的皮鞋,都是我父親從這裡買的。
又指指腳上那雙皮鞋,說:這雙是當年寄到北京的,應該也是從這個地方買的。
他呵呵笑:這麼多年,浪費了這麼多錢…… 最後一條街沉默着走完,馬史忽然帶着哭腔開口問:……那楊奮咋辦? 我咋知道楊奮怎麼辦? 楊奮在外漂泊的那八年,是好是壞都始終未曾對人詳細訴說。
對父親的那個承諾,我無從判斷他是否堅持努力過,也無從知曉他重返新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為了賣雪菊嗎?仨瓜倆棗的小生意,在哪兒做不是做,何苦當年決絕離家,如今卻落魄歸來扮演一個失敗者?把少年時的誓言戲谑成中年人的自嘲,很好玩兒嗎? 填快遞單時,怎麼會有臉用那支金筆? 個中緣由,我想不明白,卻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去探索,就這樣吧。
我說:人各有志,楊奮就随他去吧,人嘛,怎麼活不是活? 楊奮不在家,應該又出門推銷雪菊去了。
馬史獨自上樓收拾行李,大半個小時過去,遲遲沒有下來。
猶豫是人之常情,隻是飛機不等人,我蹍滅煙頭,邁腿上樓尋他。
剛爬了一層樓不到,迎面被一輛“火車”撞翻!丁零咣當滾下台階。
160多斤的大個子馬史結結實實地坐在我身上,壓得我死去活來……骨頭嘎巴嘎巴響,身旁雪白的稿紙洋洋灑灑飛滿天。
馬史打了雞血嗎?他眼睛瞪得牛一樣圓,手裡抓着一把稿紙瘋狂揮舞,張着血盆大口吼道:賣溝子的!楊奮原來是這種人! 馬史臨行之際想給楊奮留幾句話,翻箱倒櫃找紙筆時,拽開了一個不起眼的抽屜……然後沖下樓梯撞翻了無辜的我,還噴了我一臉唾沫星子,然後告訴我說:楊奮原來是這種人! 楊奮是哪種人?特務?通緝犯?女扮男裝?變性易容? 都不是,比這些來得都要驚悚:賣雪菊的楊奮,原來是個寫書的人。
抽屜裡是厚厚幾摞稿紙,密密麻麻足有幾十萬字——楊奮的筆迹。
一張張細細品味,《再見紮巴依》《回族姑娘》《海上新疆》……幾十萬字寫的都是身旁的故事,故事都發生在新疆。
誤會他了,原來那支金筆所寫下的,不僅僅是快遞單。
原來他那自稱的作家,并非自嘲。
若幹年前,他趴在墳前喊:爸爸!我有話和你說! 他把頭使勁往墳坑裡抻,咬牙切齒地喊:你等等啊……書我替你寫啊,作家我替你去當! 他并未食言。
若幹年後,他走遍天涯又回到故鄉,白天賣雪菊,夜裡寫文章。
用的是父親的筆,筆下全是父親的新疆。
(八) 你是不是以為這個故事講完了? 我×,那不是我一貫的風格。
楊淩傳小說 從發現楊奮的書稿,到書稿正式出版,整整一年半。
憋得我好辛苦啊,憋話永遠比憋尿難,每次相聚時都猛掐自己大腿,慎言慎言,别讓楊奮這小子發覺我已經将他的書稿通篇偷看了。
2015年夏,我赴伊犁,去尋訪解憂公主的遺香。
途經烏魯木齊時,夜來無事,約一幫新疆老友再度聚首于水磨溝五星北路水塔山街34号李小娜的再造酒吧,再飲奪命大烏蘇。
同行的還有“ONE·一個”當時的副主編金丹華,我吓唬他:今夜必醉,誰後倒下,誰就負責把誰扛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