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情海恨殺
關燈
小
中
大
常。
兇手來得蹊跷,去得也蹊跷。
”說完,又朝他望一眼,眼神已有些異樣。
吳過歎口氣,問:“那現在怎麼辦?” 司馬恨看看倒斃在地的嶽父大人,臉肉抽動,極是難過,轉過身去道:“事已至此,先将大人擡回縣衙再說吧。
” 不知何時,屋外的雨已經停了,但風還在刮着,雨後的風更冷,一直冷到了人的心裡。
捕快們拆了一扇廟門,将知縣大人的屍體側放在門闆上,擡了出來。
司馬恨給衆捕快下了三道命令:“一,将大人擡回縣衙,請仵作驗屍;二,通知梅夫人花氏,還有拙荊梅怒雪;三,着書吏将大人遭遇不測之事寫成文書,連夜快馬呈送荊南府知府韓青山韓大人,請他出面作主,處理一切。
” 衆捕快認真記下,一齊點頭,一人看着他奇道:“總捕頭,那你呢,不随咱們一起回縣衙麼?” 司馬恨眼圈發紅,歎口氣,道:“我暫不回去,還想與吳捕頭一起在山上搜一搜,也許能發現些許蛛絲馬迹,找到兇手。
”說完,看了吳過一眼。
吳過知他不願看見他那年輕貌美的嶽母大人花想容突然淪為寡婦和他妻子梅怒雪得知其父死訊之後,兩個女人哭哭啼啼的悲凄場面,所以暫時不想回去。
不便當面點破,隻是點點頭道:“正是,我和總捕頭還想留下來看看現場,大夥先回去吧。
” 衆捕快這才擡了梅若風的屍體,緩緩走下山去。
4 司馬恨和吳過回到縣衙時,天已經亮了,風漸止,但天空仍然陰沉沉的,好像整個天空随時都會塌下來一樣。
喧鬧的衙門已漸漸安靜下來。
兩人直向停屍房走去。
停屍房裡,永遠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奇怪氣味,梅若風的屍體就停放在屋子中間,仵作已驗屍完畢,背上的匕首已拔了下來,屍體平躺在木闆上,面容蒼白,但神态安詳,似乎睡熟了一般。
屍體左邊跪着一位女子,二十來歲年紀,早已哭得像個淚人兒,正是梅若風的女兒、司馬恨的妻子梅怒雪。
右邊跪着一位中年美婦,身體略微有些發福,大約三十歲年紀,卻并未哭泣,隻是緊緊握着梅若風的一隻手,看着他的面容發呆,眼神空洞,目光哀絕,仿佛整個心都已被掏空了一般。
臉上無淚,心中有淚,也許這才是人世間最深最慘的痛吧。
她便是梅若風的妻子、司馬恨那年輕的嶽母大人花想容。
看見司馬恨,兩個女人忽然不約而同地朝他撲了過來,一個扯着他的衣襟大聲問:“你這總捕頭是怎麼當的,我爹就在你眼皮底下,竟然遭人、遭人……”下面的話還沒說完,責備與質問的目光就已像利箭般射了過來。
另一個什麼話也沒說,但悲傷哀痛的淚水卻忽然噴湧而出。
無聲的質問,也許是天下最嚴厲的責備。
一個是死了父親的妻子,一個是死了丈夫的嶽母,司馬恨無顔面對兩個女人劍一樣犀利的目光,頭垂得低低的,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好像他就是親手殺死自己嶽父大人的兇手一樣。
吳過于心不忍,忙向花想容身後一個穿青色衣衫的小姑娘使了個眼色,那小姑娘叫青梅,是花想容的貼身丫環。
青梅領會到了他的意思,急忙上來将花想容和梅怒雪扶到一邊。
吳過乘機插言勸道:“梅夫人,司馬大嫂,其實這件事怪不得總捕頭,那兇手實在太過狡猾,事先将我倆都打暈,等咱們醒過來,卻已太遲了。
” 兩個女人還想再說什麼,司馬恨卻忽然擡起頭來,目光如電,冷冷一掃,兩人打了個寒噤,卻也不敢再沖上來多作糾纏。
司馬恨清了清嗓子,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對花想容道:“梅夫人,梅大人死得蹊跷,我們已經緻函荊南知府韓大人,請他出面主持公道,估計這一兩日韓大人就會到。
不過在韓大人到來之前,我想去梅大人的住處看一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
” 花想容歎口氣,哽咽道:“人都已經死了,就算找到兇手又有什麼用,老爺還能活過來麼?……要看你就去看吧,房間的門都是開着的,隻有他的書房,平時從不讓人進入,鑰匙也隻有他一個人拿着,這你是知道的。
” 司馬恨點頭道:“我知道了,請夫人節哀,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兇手的。
”擡頭吩囑青梅,“好好照看夫人。
” 忽又想起什麼,回頭叫道:“五更何在?” 身後一位瘦小幹癟的衙役應聲而出,道:“卑職在。
” 這精瘦漢子名叫五更,是縣衙裡的仵作,兼作停屍房的管事。
司馬恨交待道:“你先将梅大人的屍體用冰塊封好,暫不發喪,一切等知府大人來後再作定奪。
” 五更躬身領命,道:“卑職明白。
” 司馬恨看看吳過,道:“你帶幾個人,跟我一起去大人住處看看。
” 吳過點頭應了。
梅若風的府邸在城南十字街頭,與縣衙隔着三條街巷。
司馬恨和吳過帶着五名捕快,一路行去。
梅若風慘死的噩耗早已傳回家中,梅府上下一副悲涼氣氛。
老管家梅福接待了這位前來公幹的姑爺。
司馬恨說明來意,老管家領着衆人進了屋。
梅若風生前并不是一個愛講排場的人,所以梅府也不算大,但也有大大小小幾十間房。
老管家弓着背彎着腰,領着諸位官爺從大堂到客廳到卧室到廂房,一間一間看過去。
廂房布置得很精緻,裡面透着淡淡的脂粉香氣。
老管家說:“這是小姐出閣前的閨房,裡面的東西都是小姐在家時的樣子,夫人說要拆掉,老爺不許,說小姐回娘家時還可以住。
” 司馬恨點點頭說:“這些我知道。
” 待走到廚房時,卻發現竈台上擺着兩條大大的鲥魚。
梅福道:“昨晚老爺與夫人用膳時,吃的就是這長江鲥魚。
老爺說這鲥魚湯特别香,特别鮮,吩咐廚房再做兩條,準備第二天中午吃。
誰知鲥魚買回來了,老爺他卻……”話至此處,眼圈一紅,一雙老眼裡已有淚光閃動。
司馬恨歎了口氣問:“平時老爺喜歡吃鲥魚嗎?” 老管家搖頭說:“老爺平時也吃,但不是特别喜歡,夫人倒是愛吃,說是這鲥魚湯能滋陰養顔。
” 司馬恨又問廚房的廚子:“昨晚老爺吃的鲥魚湯,是否加了什麼特别的作料?” 廚子搖頭說:“沒有,與往時做法并無差别,都是清炖鲥魚湯。
” 司馬恨皺皺眉頭,回頭對一名捕快道:“将這兩條鲥魚帶回衙門,着仵作仔細查驗。
” 捕快道:“是。
”用一個袋子将兩條鲥魚裝了,提在手中。
那廚子一見司馬恨懷疑他做的鲥魚湯有問題,不由臉都吓白了,但旋即一想,老爺是被人殺死在荒山破廟内的,再怎麼也和我做的鲥魚湯扯不上關系吧。
這才略略放心。
接着老管家又帶着司馬恨看了兩間房子,便來到了梅若風的書房前。
書房環境幽靜,門前廊下栽着數枝梅花,可惜未到開花時節。
房門緊鎖,梅福說:“鑰匙一向在老爺身上。
” 司馬恨說:“不妨事。
” 看一眼吳過,吳過明白,立即上前,單手抓住門上的銅鎖,用力一扭,那鎖便頓時變了形,應聲而開。
梅福不懂武功,見他露了這一手功夫,不由驚得臉色發白,心想幸虧這年輕人是個當差的不是個做賊的,要不然這天底下還有他打不開的鎖偷不到手的東西麼? 司馬恨領着衆人走進書房,說:“大夥仔細搜搜,但不要弄亂了裡面的書籍。
” 書房很大,但環牆而立的三個大書櫃已占去一大半空間。
衆人分散開來,四下察看。
司馬恨走到書櫃前,将裡面的書籍一本一本翻看過去。
翻看到第二個書櫃時,發現裡面放着一隻檀香木盒,外面貼着标簽,寫着“《資治通鑒》”的書名,原來是一套盒裝書。
随手從書架上取下,卻發現那木盒極輕,絲毫不像裝滿書的樣子,好奇之心頓起,打開一看,裡面果然沒有放書,裝的卻是兩塊紅布,他拿出來一瞧,原來是兩塊紅色的肚兜,那肚兜鑲着花邊,繡着幾點飄雪和一支怒放的梅花,極是生動好看。
司馬恨臉色微變,眼角餘光左右一掃,悄悄将兩塊紅肚兜揣入懷中,再将盒子放回原處,轉身道:“可曾找到什麼可疑之處?” 衆人紛紛搖頭說沒有。
司馬恨說:“那咱們去别處看看吧。
” 走出書房,回身一扭銅鎖,那鎖竟又恢複如初,将書房的門鎖上了。
衆人去剩下的最後兩間房子看了一下,并無發現,隻好折回縣衙。
下午,仵作五更将那兩條鲥魚裡裡外外檢驗了一遍,回禀說并無異常。
鬧哄哄地查了半天,全無一點線索,衆捕快不禁有點洩氣。
司馬恨也一時無計,隻好一面命人把守四門,對進出行人嚴加盤查,一面命人收拾好房間住處,專候荊南府來人處理案子。
5 翌日晌午,忽然有人來報,荊南知府韓大人到。
青陽縣衙内,自縣令梅若風意外遇刺身亡之後,縣内偵緝捕拿監獄囚禁等一應司法事宜,由總捕頭司馬恨總攬,而其他日常公務,在未有新官到任之前,由縣丞代理。
司馬恨官階為正九品,而縣丞盧文超為正八品,兩人雖無隸屬關系,但從品階上講,司馬恨要比盧縣丞低一級,故而見了面,還得口稱“大人”。
當下縣丞盧文超聞報,領了主簿及司馬恨、吳過等人,急忙迎出。
剛到縣衙門口,荊南知府韓青山韓大人已自行下轎,走了進來。
盧縣丞等急忙上前跪地請安。
那韓青山已年過半百,紫膛臉,三绺長須無風自動,一雙虎目不怒自威,極是威嚴。
韓大人來得甚急,輕車從簡,除了四名轎夫,另外就隻帶了兩名護衛和一位身着長衫胡須稀疏一副教書先生模樣的屬下。
這屬下,縣衙裡的人大多都識得,便是荊南府大大有名的神醫,人人都喚他做易大夫,真名叫啥,卻無人知道。
這易大夫與韓大人乃至交好友,忙時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閑時卻在知府衙門兼差做仵作,據說經他驗屍偵破的命案,每年都有十幾宗。
韓知府沖着衆人略一颔首,一語不發,往裡便走。
盧縣丞急忙快步跟上,将他引到早已收拾妥當的客舍下榻,另又分派人手安排韓大人一衆随從住宿。
他本以為韓大人今午到來,必得休息一宿,明日再過問案情,正想吩咐廚房上菜,為大人接風,誰知知府大人剛一坐定,喝了口茶,便道:“盧縣丞,青陽縣衙出了這麼大的案子,本府不得不親自來一趟。
你且将梅大人出事的前後經過詳細說來,不得有誤。
” 盧縣丞微微一怔,擡頭見知府大人的目光正閃電一般照着自己,不由心裡一顫,急忙躬着身子站在韓大人前側,從青陽縣衙總捕頭司馬恨及捕頭吳過在刑事房收到兇手飛刀留柬的索命書信說起,将他從司馬恨口中得知的事發經過,從頭到尾,詳細述說了一遍。
韓大人聽了,濃眉緊皺,一語不發,思索一會,忽地眼睛一擡,看着他問:“案發至今,已有兩天時日,兇手可曾抓到?” 盧縣丞聽到知府大人問及此事,額頭上冷汗刷一下就冒了出來,朝廷命官一縣之令半夜身死,兇手至今不明,若直言相告,知府大人必定責怪,若虛言應對,卻又怕逃不過知府大人那懾人心魄的眼睛,一時之間,怔在當場,心口怦怦直跳,不知如何應答。
便在這時,他身後一人挺身而出,拱手禀道:“知府大人,卑職有話要說。
” 韓青山微微一怔,看着他問:“你是……” 那人應道:“卑職司馬恨,乃青陽縣衙水陸兩路總捕頭,梅大人既是卑職的上司,也是卑職的嶽丈。
” 韓青山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他一眼道:“哦,原來你就是青陽縣衙總捕頭司馬恨,本官早聞你的大名,聽說青陽縣内沒有你這位神捕破不了的案子,梅大人也因賞識你一身本事,所以才将獨生女兒嫁給你,是不是這樣?” 司馬恨面色微紅,心中卻暗有得色,忙道:“大人過獎。
” 韓青山問:“你有何話說?” 司馬恨道:“經過這兩日的明查暗訪,誰是謀刺梅大人的兇手,卑職已心中有數。
”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人人都将驚疑的目光向他望了過來。
韓大人問:“哦,那據你所查,兇手是誰?” 司馬恨眼角餘光一掃,猶豫一下,面露難色,道:“請大人恕卑職無禮,此處人多眼雜,耳目衆多,為不使消息走漏,令兇手驚覺,卑職不敢在此明言。
不過卑職已将兇手姓名及其犯罪證據寫成文書,一并呈上,請大人過目。
”說完,從衣袖中掏出一封密函,雙手呈上。
韓青山略一颔首,伸手接過。
司馬恨又道:“請大人慢慢細閱,卑職不便打擾,先行告退,大人若有什麼要吩咐卑職做的,卑職随傳随到。
” 說着,一揮手,領了吳過等屬下,一并退下。
盧縣丞又驚又疑,當着知府大人的面卻不敢發作,也急忙領着主簿等人躬身退下。
出了房門,立即一路小跑,想要追上司馬恨問他殺死梅大人的兇手到底是誰,他又是怎麼查出來的,為何不早早對他言明。
哪知縣司馬恨根本不等他,大步如飛,早已走得遠了。
再說韓知府,待衆人都走了之後,才展開司馬恨呈上的密函,細細閱讀。
隻見那上面寫道: 荊南府尹韓大人台鑒: 卑職司馬恨,有事不便當人明言,故鬥膽呈書,請大人恕罪。
據卑職連日來精心調查,缜密偵察,殺死梅大人的兇手已有着落。
三月初九那天晚上,梅大人在城北将軍山明隍廟祭奠亡父,出事之時,山上山下皆有明樁暗哨,并不見生人出入,由此可見,殺害梅大人的兇手并非外人,而是内鬼。
但當晚在山下把守路口的捕快和路邊埋伏的弓箭手,均是三五人一組,既相互照應,又互為監視,其中任何一人想要單獨行動,其他人必定知曉。
所以這兩撥人中有人作案的可能性不大。
而除了捕快和弓箭手,當時在山上的就隻有三個人:梅大人、卑職和卑職身邊的助手、捕頭吳過。
梅大人是被害者,卑職在案發時亦被人擊暈,剩下一人,隻有吳過。
卑職遭襲之時,約是三更時分,而醒轉之時,已是四更天時。
一個更次的時間,對于一個身負武功的人來說,要殺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朝廷文官,已是綽綽有餘。
卑職醒轉之後,吳過說他在卑職遭襲之後亦被人擊暈,卻比卑職早醒片刻。
卑職以為,此話大有可疑。
當時我倆一同隐身于兩棵大松樹上守護梅大人,我栖身的松樹在前面,他藏身于後面一棵松樹上,若真有人出手偷襲我倆,必定先要制服後面一人,絕無貿然向前面一人先行下手而使後面一人警覺的道理。
他的說法于理不通。
此為其一。
其二,卑職與吳過既是同時遭人襲擊,料想對方出手輕重應該差不多,為何他先醒轉,而卑職卻仍在深度昏迷之中,經他以内力推拿大椎穴才得醒來,此事于情不合。
其三,吳過說我倆同時遭人襲擊,可是事後山下把守路口的捕快說期間并無人上山,亦不見人下山,山上又不見藏得有人,這個所謂的偷襲者顯然是吳過信口胡謅,子虛烏有捏造出來的。
卑職以為,出手偷襲卑職的人,實際上就是吳過。
他在暴風雨中,乘卑職不備,從面後突施辣手,出掌将卑職擊昏,然後闖入廟中,拔出早已準備好的匕首,從背後将正在熟睡之中的梅大人刺死,然後又奔回松樹下,從地上滾一身泥水,再喚醒卑職,假裝同時遭襲。
吳過為什麼要殺梅大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是為了報殺父之仇。
據卑職多方查訪得知,梅大人出身青州書香世家,祖上曆代皆是讀書之人,傳到他父親梅守恪梅老先生這一代,家道已漸趨沒落,梅老先生屢試不第,心灰意冷之下,遂将平生志願寄托于兒子身上,一心隻望他考取功名,光耀門楣,重振梅家聲勢。
梅大人倒也争氣,十年寒窗苦讀,鄉試中舉,會試中進士,眼見功名已唾手可得,誰知最後殿試之時,卻名落孫山,不但未博得半點功名,反令他父親失望傷心,大病一場。
梅大人無奈之下,隻好入京師國子監重新發憤攻讀,以望日後求取功名,報答老父。
在國子監讀書四年,成績一向優秀,恰在這時,荊南府青陽縣令空缺,皇上着吏部從國子監監生中擇優授職,前往補缺。
不料在這次考核中,梅大人僅名列第二,眼見到手的功名又要拱手送給那位考得第一的監生,梅老先生望子成龍心切,一急之下,竟起了歹心,花錢買通國子監廚房的廚子,在那第一名的監生所吃的飯菜裡下了毒,使得那名監生半夜暴斃于茅房。
梅大人因此才有機會被朝廷起用,補缺青陽縣令一職。
梅大人走馬上任後不久,便将老父親從青州接了過來。
梅老先生身為一代宿儒,一輩子讀聖賢書,不想卻晚節不保,臨老還做下這等買兇殺人,傷天害理之事,雖是為了兒子,但也于心不安,自責不已。
所以他來到青陽縣,卻不願與兒子住在一起,而是懷着忏悔之心,到将軍山明隍廟做了一名吃齋念佛帶發修行的出家人。
為了懲罰自己以贖罪孽,臨死之時又交待兒子不準将他下葬,要将他的棺椁棄于廟内,置于菩薩身邊,以示忏悔之心。
梅大人是個大孝子,自然不敢有違父命,但他亦知是自己連累了老父親,害得他一生清譽毀于一旦,使他老來不安,抱憾而終。
他為人之子,問心有愧,所以在老父親過世之後,反而事父更孝,不但每年祭日都要用心拜祭,淚灑當場,而且還三年一次大祭,大祭之時五步一跪十步一叩拜上山廟,孤燈隻影伴父而眠,隻望父親泉下有知,能夠原諒他這不孝之子,也希望父親在九泉之下,能得以安心。
而十年前那個被梅老先生買兇毒死的監生,名叫吳世民,正是吳過之父。
如今十年之後,當年的無知稚子早已長大成人,而且還學得一身好武藝。
他潛入青陽縣衙,屈尊當了一名小小的捕頭,
兇手來得蹊跷,去得也蹊跷。
”說完,又朝他望一眼,眼神已有些異樣。
吳過歎口氣,問:“那現在怎麼辦?” 司馬恨看看倒斃在地的嶽父大人,臉肉抽動,極是難過,轉過身去道:“事已至此,先将大人擡回縣衙再說吧。
” 不知何時,屋外的雨已經停了,但風還在刮着,雨後的風更冷,一直冷到了人的心裡。
捕快們拆了一扇廟門,将知縣大人的屍體側放在門闆上,擡了出來。
司馬恨給衆捕快下了三道命令:“一,将大人擡回縣衙,請仵作驗屍;二,通知梅夫人花氏,還有拙荊梅怒雪;三,着書吏将大人遭遇不測之事寫成文書,連夜快馬呈送荊南府知府韓青山韓大人,請他出面作主,處理一切。
” 衆捕快認真記下,一齊點頭,一人看着他奇道:“總捕頭,那你呢,不随咱們一起回縣衙麼?” 司馬恨眼圈發紅,歎口氣,道:“我暫不回去,還想與吳捕頭一起在山上搜一搜,也許能發現些許蛛絲馬迹,找到兇手。
”說完,看了吳過一眼。
吳過知他不願看見他那年輕貌美的嶽母大人花想容突然淪為寡婦和他妻子梅怒雪得知其父死訊之後,兩個女人哭哭啼啼的悲凄場面,所以暫時不想回去。
不便當面點破,隻是點點頭道:“正是,我和總捕頭還想留下來看看現場,大夥先回去吧。
” 衆捕快這才擡了梅若風的屍體,緩緩走下山去。
4 司馬恨和吳過回到縣衙時,天已經亮了,風漸止,但天空仍然陰沉沉的,好像整個天空随時都會塌下來一樣。
喧鬧的衙門已漸漸安靜下來。
兩人直向停屍房走去。
停屍房裡,永遠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奇怪氣味,梅若風的屍體就停放在屋子中間,仵作已驗屍完畢,背上的匕首已拔了下來,屍體平躺在木闆上,面容蒼白,但神态安詳,似乎睡熟了一般。
屍體左邊跪着一位女子,二十來歲年紀,早已哭得像個淚人兒,正是梅若風的女兒、司馬恨的妻子梅怒雪。
右邊跪着一位中年美婦,身體略微有些發福,大約三十歲年紀,卻并未哭泣,隻是緊緊握着梅若風的一隻手,看着他的面容發呆,眼神空洞,目光哀絕,仿佛整個心都已被掏空了一般。
臉上無淚,心中有淚,也許這才是人世間最深最慘的痛吧。
她便是梅若風的妻子、司馬恨那年輕的嶽母大人花想容。
看見司馬恨,兩個女人忽然不約而同地朝他撲了過來,一個扯着他的衣襟大聲問:“你這總捕頭是怎麼當的,我爹就在你眼皮底下,竟然遭人、遭人……”下面的話還沒說完,責備與質問的目光就已像利箭般射了過來。
另一個什麼話也沒說,但悲傷哀痛的淚水卻忽然噴湧而出。
無聲的質問,也許是天下最嚴厲的責備。
一個是死了父親的妻子,一個是死了丈夫的嶽母,司馬恨無顔面對兩個女人劍一樣犀利的目光,頭垂得低低的,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好像他就是親手殺死自己嶽父大人的兇手一樣。
吳過于心不忍,忙向花想容身後一個穿青色衣衫的小姑娘使了個眼色,那小姑娘叫青梅,是花想容的貼身丫環。
青梅領會到了他的意思,急忙上來将花想容和梅怒雪扶到一邊。
吳過乘機插言勸道:“梅夫人,司馬大嫂,其實這件事怪不得總捕頭,那兇手實在太過狡猾,事先将我倆都打暈,等咱們醒過來,卻已太遲了。
” 兩個女人還想再說什麼,司馬恨卻忽然擡起頭來,目光如電,冷冷一掃,兩人打了個寒噤,卻也不敢再沖上來多作糾纏。
司馬恨清了清嗓子,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對花想容道:“梅夫人,梅大人死得蹊跷,我們已經緻函荊南知府韓大人,請他出面主持公道,估計這一兩日韓大人就會到。
不過在韓大人到來之前,我想去梅大人的住處看一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
” 花想容歎口氣,哽咽道:“人都已經死了,就算找到兇手又有什麼用,老爺還能活過來麼?……要看你就去看吧,房間的門都是開着的,隻有他的書房,平時從不讓人進入,鑰匙也隻有他一個人拿着,這你是知道的。
” 司馬恨點頭道:“我知道了,請夫人節哀,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兇手的。
”擡頭吩囑青梅,“好好照看夫人。
” 忽又想起什麼,回頭叫道:“五更何在?” 身後一位瘦小幹癟的衙役應聲而出,道:“卑職在。
” 這精瘦漢子名叫五更,是縣衙裡的仵作,兼作停屍房的管事。
司馬恨交待道:“你先将梅大人的屍體用冰塊封好,暫不發喪,一切等知府大人來後再作定奪。
” 五更躬身領命,道:“卑職明白。
” 司馬恨看看吳過,道:“你帶幾個人,跟我一起去大人住處看看。
” 吳過點頭應了。
梅若風的府邸在城南十字街頭,與縣衙隔着三條街巷。
司馬恨和吳過帶着五名捕快,一路行去。
梅若風慘死的噩耗早已傳回家中,梅府上下一副悲涼氣氛。
老管家梅福接待了這位前來公幹的姑爺。
司馬恨說明來意,老管家領着衆人進了屋。
梅若風生前并不是一個愛講排場的人,所以梅府也不算大,但也有大大小小幾十間房。
老管家弓着背彎着腰,領着諸位官爺從大堂到客廳到卧室到廂房,一間一間看過去。
廂房布置得很精緻,裡面透着淡淡的脂粉香氣。
老管家說:“這是小姐出閣前的閨房,裡面的東西都是小姐在家時的樣子,夫人說要拆掉,老爺不許,說小姐回娘家時還可以住。
” 司馬恨點點頭說:“這些我知道。
” 待走到廚房時,卻發現竈台上擺着兩條大大的鲥魚。
梅福道:“昨晚老爺與夫人用膳時,吃的就是這長江鲥魚。
老爺說這鲥魚湯特别香,特别鮮,吩咐廚房再做兩條,準備第二天中午吃。
誰知鲥魚買回來了,老爺他卻……”話至此處,眼圈一紅,一雙老眼裡已有淚光閃動。
司馬恨歎了口氣問:“平時老爺喜歡吃鲥魚嗎?” 老管家搖頭說:“老爺平時也吃,但不是特别喜歡,夫人倒是愛吃,說是這鲥魚湯能滋陰養顔。
” 司馬恨又問廚房的廚子:“昨晚老爺吃的鲥魚湯,是否加了什麼特别的作料?” 廚子搖頭說:“沒有,與往時做法并無差别,都是清炖鲥魚湯。
” 司馬恨皺皺眉頭,回頭對一名捕快道:“将這兩條鲥魚帶回衙門,着仵作仔細查驗。
” 捕快道:“是。
”用一個袋子将兩條鲥魚裝了,提在手中。
那廚子一見司馬恨懷疑他做的鲥魚湯有問題,不由臉都吓白了,但旋即一想,老爺是被人殺死在荒山破廟内的,再怎麼也和我做的鲥魚湯扯不上關系吧。
這才略略放心。
接着老管家又帶着司馬恨看了兩間房子,便來到了梅若風的書房前。
書房環境幽靜,門前廊下栽着數枝梅花,可惜未到開花時節。
房門緊鎖,梅福說:“鑰匙一向在老爺身上。
” 司馬恨說:“不妨事。
” 看一眼吳過,吳過明白,立即上前,單手抓住門上的銅鎖,用力一扭,那鎖便頓時變了形,應聲而開。
梅福不懂武功,見他露了這一手功夫,不由驚得臉色發白,心想幸虧這年輕人是個當差的不是個做賊的,要不然這天底下還有他打不開的鎖偷不到手的東西麼? 司馬恨領着衆人走進書房,說:“大夥仔細搜搜,但不要弄亂了裡面的書籍。
” 書房很大,但環牆而立的三個大書櫃已占去一大半空間。
衆人分散開來,四下察看。
司馬恨走到書櫃前,将裡面的書籍一本一本翻看過去。
翻看到第二個書櫃時,發現裡面放着一隻檀香木盒,外面貼着标簽,寫着“《資治通鑒》”的書名,原來是一套盒裝書。
随手從書架上取下,卻發現那木盒極輕,絲毫不像裝滿書的樣子,好奇之心頓起,打開一看,裡面果然沒有放書,裝的卻是兩塊紅布,他拿出來一瞧,原來是兩塊紅色的肚兜,那肚兜鑲着花邊,繡着幾點飄雪和一支怒放的梅花,極是生動好看。
司馬恨臉色微變,眼角餘光左右一掃,悄悄将兩塊紅肚兜揣入懷中,再将盒子放回原處,轉身道:“可曾找到什麼可疑之處?” 衆人紛紛搖頭說沒有。
司馬恨說:“那咱們去别處看看吧。
” 走出書房,回身一扭銅鎖,那鎖竟又恢複如初,将書房的門鎖上了。
衆人去剩下的最後兩間房子看了一下,并無發現,隻好折回縣衙。
下午,仵作五更将那兩條鲥魚裡裡外外檢驗了一遍,回禀說并無異常。
鬧哄哄地查了半天,全無一點線索,衆捕快不禁有點洩氣。
司馬恨也一時無計,隻好一面命人把守四門,對進出行人嚴加盤查,一面命人收拾好房間住處,專候荊南府來人處理案子。
5 翌日晌午,忽然有人來報,荊南知府韓大人到。
青陽縣衙内,自縣令梅若風意外遇刺身亡之後,縣内偵緝捕拿監獄囚禁等一應司法事宜,由總捕頭司馬恨總攬,而其他日常公務,在未有新官到任之前,由縣丞代理。
司馬恨官階為正九品,而縣丞盧文超為正八品,兩人雖無隸屬關系,但從品階上講,司馬恨要比盧縣丞低一級,故而見了面,還得口稱“大人”。
當下縣丞盧文超聞報,領了主簿及司馬恨、吳過等人,急忙迎出。
剛到縣衙門口,荊南知府韓青山韓大人已自行下轎,走了進來。
盧縣丞等急忙上前跪地請安。
那韓青山已年過半百,紫膛臉,三绺長須無風自動,一雙虎目不怒自威,極是威嚴。
韓大人來得甚急,輕車從簡,除了四名轎夫,另外就隻帶了兩名護衛和一位身着長衫胡須稀疏一副教書先生模樣的屬下。
這屬下,縣衙裡的人大多都識得,便是荊南府大大有名的神醫,人人都喚他做易大夫,真名叫啥,卻無人知道。
這易大夫與韓大人乃至交好友,忙時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閑時卻在知府衙門兼差做仵作,據說經他驗屍偵破的命案,每年都有十幾宗。
韓知府沖着衆人略一颔首,一語不發,往裡便走。
盧縣丞急忙快步跟上,将他引到早已收拾妥當的客舍下榻,另又分派人手安排韓大人一衆随從住宿。
他本以為韓大人今午到來,必得休息一宿,明日再過問案情,正想吩咐廚房上菜,為大人接風,誰知知府大人剛一坐定,喝了口茶,便道:“盧縣丞,青陽縣衙出了這麼大的案子,本府不得不親自來一趟。
你且将梅大人出事的前後經過詳細說來,不得有誤。
” 盧縣丞微微一怔,擡頭見知府大人的目光正閃電一般照着自己,不由心裡一顫,急忙躬着身子站在韓大人前側,從青陽縣衙總捕頭司馬恨及捕頭吳過在刑事房收到兇手飛刀留柬的索命書信說起,将他從司馬恨口中得知的事發經過,從頭到尾,詳細述說了一遍。
韓大人聽了,濃眉緊皺,一語不發,思索一會,忽地眼睛一擡,看着他問:“案發至今,已有兩天時日,兇手可曾抓到?” 盧縣丞聽到知府大人問及此事,額頭上冷汗刷一下就冒了出來,朝廷命官一縣之令半夜身死,兇手至今不明,若直言相告,知府大人必定責怪,若虛言應對,卻又怕逃不過知府大人那懾人心魄的眼睛,一時之間,怔在當場,心口怦怦直跳,不知如何應答。
便在這時,他身後一人挺身而出,拱手禀道:“知府大人,卑職有話要說。
” 韓青山微微一怔,看着他問:“你是……” 那人應道:“卑職司馬恨,乃青陽縣衙水陸兩路總捕頭,梅大人既是卑職的上司,也是卑職的嶽丈。
” 韓青山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他一眼道:“哦,原來你就是青陽縣衙總捕頭司馬恨,本官早聞你的大名,聽說青陽縣内沒有你這位神捕破不了的案子,梅大人也因賞識你一身本事,所以才将獨生女兒嫁給你,是不是這樣?” 司馬恨面色微紅,心中卻暗有得色,忙道:“大人過獎。
” 韓青山問:“你有何話說?” 司馬恨道:“經過這兩日的明查暗訪,誰是謀刺梅大人的兇手,卑職已心中有數。
”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人人都将驚疑的目光向他望了過來。
韓大人問:“哦,那據你所查,兇手是誰?” 司馬恨眼角餘光一掃,猶豫一下,面露難色,道:“請大人恕卑職無禮,此處人多眼雜,耳目衆多,為不使消息走漏,令兇手驚覺,卑職不敢在此明言。
不過卑職已将兇手姓名及其犯罪證據寫成文書,一并呈上,請大人過目。
”說完,從衣袖中掏出一封密函,雙手呈上。
韓青山略一颔首,伸手接過。
司馬恨又道:“請大人慢慢細閱,卑職不便打擾,先行告退,大人若有什麼要吩咐卑職做的,卑職随傳随到。
” 說着,一揮手,領了吳過等屬下,一并退下。
盧縣丞又驚又疑,當着知府大人的面卻不敢發作,也急忙領着主簿等人躬身退下。
出了房門,立即一路小跑,想要追上司馬恨問他殺死梅大人的兇手到底是誰,他又是怎麼查出來的,為何不早早對他言明。
哪知縣司馬恨根本不等他,大步如飛,早已走得遠了。
再說韓知府,待衆人都走了之後,才展開司馬恨呈上的密函,細細閱讀。
隻見那上面寫道: 荊南府尹韓大人台鑒: 卑職司馬恨,有事不便當人明言,故鬥膽呈書,請大人恕罪。
據卑職連日來精心調查,缜密偵察,殺死梅大人的兇手已有着落。
三月初九那天晚上,梅大人在城北将軍山明隍廟祭奠亡父,出事之時,山上山下皆有明樁暗哨,并不見生人出入,由此可見,殺害梅大人的兇手并非外人,而是内鬼。
但當晚在山下把守路口的捕快和路邊埋伏的弓箭手,均是三五人一組,既相互照應,又互為監視,其中任何一人想要單獨行動,其他人必定知曉。
所以這兩撥人中有人作案的可能性不大。
而除了捕快和弓箭手,當時在山上的就隻有三個人:梅大人、卑職和卑職身邊的助手、捕頭吳過。
梅大人是被害者,卑職在案發時亦被人擊暈,剩下一人,隻有吳過。
卑職遭襲之時,約是三更時分,而醒轉之時,已是四更天時。
一個更次的時間,對于一個身負武功的人來說,要殺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朝廷文官,已是綽綽有餘。
卑職醒轉之後,吳過說他在卑職遭襲之後亦被人擊暈,卻比卑職早醒片刻。
卑職以為,此話大有可疑。
當時我倆一同隐身于兩棵大松樹上守護梅大人,我栖身的松樹在前面,他藏身于後面一棵松樹上,若真有人出手偷襲我倆,必定先要制服後面一人,絕無貿然向前面一人先行下手而使後面一人警覺的道理。
他的說法于理不通。
此為其一。
其二,卑職與吳過既是同時遭人襲擊,料想對方出手輕重應該差不多,為何他先醒轉,而卑職卻仍在深度昏迷之中,經他以内力推拿大椎穴才得醒來,此事于情不合。
其三,吳過說我倆同時遭人襲擊,可是事後山下把守路口的捕快說期間并無人上山,亦不見人下山,山上又不見藏得有人,這個所謂的偷襲者顯然是吳過信口胡謅,子虛烏有捏造出來的。
卑職以為,出手偷襲卑職的人,實際上就是吳過。
他在暴風雨中,乘卑職不備,從面後突施辣手,出掌将卑職擊昏,然後闖入廟中,拔出早已準備好的匕首,從背後将正在熟睡之中的梅大人刺死,然後又奔回松樹下,從地上滾一身泥水,再喚醒卑職,假裝同時遭襲。
吳過為什麼要殺梅大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是為了報殺父之仇。
據卑職多方查訪得知,梅大人出身青州書香世家,祖上曆代皆是讀書之人,傳到他父親梅守恪梅老先生這一代,家道已漸趨沒落,梅老先生屢試不第,心灰意冷之下,遂将平生志願寄托于兒子身上,一心隻望他考取功名,光耀門楣,重振梅家聲勢。
梅大人倒也争氣,十年寒窗苦讀,鄉試中舉,會試中進士,眼見功名已唾手可得,誰知最後殿試之時,卻名落孫山,不但未博得半點功名,反令他父親失望傷心,大病一場。
梅大人無奈之下,隻好入京師國子監重新發憤攻讀,以望日後求取功名,報答老父。
在國子監讀書四年,成績一向優秀,恰在這時,荊南府青陽縣令空缺,皇上着吏部從國子監監生中擇優授職,前往補缺。
不料在這次考核中,梅大人僅名列第二,眼見到手的功名又要拱手送給那位考得第一的監生,梅老先生望子成龍心切,一急之下,竟起了歹心,花錢買通國子監廚房的廚子,在那第一名的監生所吃的飯菜裡下了毒,使得那名監生半夜暴斃于茅房。
梅大人因此才有機會被朝廷起用,補缺青陽縣令一職。
梅大人走馬上任後不久,便将老父親從青州接了過來。
梅老先生身為一代宿儒,一輩子讀聖賢書,不想卻晚節不保,臨老還做下這等買兇殺人,傷天害理之事,雖是為了兒子,但也于心不安,自責不已。
所以他來到青陽縣,卻不願與兒子住在一起,而是懷着忏悔之心,到将軍山明隍廟做了一名吃齋念佛帶發修行的出家人。
為了懲罰自己以贖罪孽,臨死之時又交待兒子不準将他下葬,要将他的棺椁棄于廟内,置于菩薩身邊,以示忏悔之心。
梅大人是個大孝子,自然不敢有違父命,但他亦知是自己連累了老父親,害得他一生清譽毀于一旦,使他老來不安,抱憾而終。
他為人之子,問心有愧,所以在老父親過世之後,反而事父更孝,不但每年祭日都要用心拜祭,淚灑當場,而且還三年一次大祭,大祭之時五步一跪十步一叩拜上山廟,孤燈隻影伴父而眠,隻望父親泉下有知,能夠原諒他這不孝之子,也希望父親在九泉之下,能得以安心。
而十年前那個被梅老先生買兇毒死的監生,名叫吳世民,正是吳過之父。
如今十年之後,當年的無知稚子早已長大成人,而且還學得一身好武藝。
他潛入青陽縣衙,屈尊當了一名小小的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