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萬劫不複的沉淪
關燈
小
中
大
皇帝身上有81.25%的滿族血統,6.25%的蒙古族血統和12.5%的漢族血統。
老百姓編撰曆史的第二條規律是投射原理。
在物質享受極為貧乏的老百姓印象中,“皇帝”這兩個字主要意味着可以無節制地享受,無節制地吃“豬肉炖粉條”。
所以,太平天子乾隆,成了老百姓投射他們對享受的想象力的主要方向。
他們羨慕他閱盡人間春色,享盡了人間之福。
小說家、戲曲家極盡演繹編撰之能事,将他塑造成一個處處留情的風流天子形象。
傳說中,乾隆皇帝日日笙歌宴飲,十分好酒,到處私訪,處處題詩。
人們傳說,乾隆的皇後富察氏,就是因為皇帝南巡途中到處留情,甚至與皇後的嫂子私通,一氣之下,投河自盡。
還有一個著名的傳說,說乾隆的妃子香妃是在乾隆平定回部之亂的時候俘虜來的。
香妃與乾隆既是敵人,誓死不從,懷揣利刃要刺殺乾隆。
皇太後察覺之後,命香妃自盡,才免了乾隆的橫禍。
其實,乾隆皇帝性格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自制力強。
他一生生活都特别有節制,不喜飲酒。
他一生寫了幾萬首詩,從不以“酒”字入詩,也從不暴飲暴食。
即使舉行慶節賀宴,也日落而止,從不舉行夜宴,“凡曲宴廷臣,率不過未申時”。
他處事很有條理,不躁不亂,很有涵養。
他自己說:“事煩心不亂,食少病無侵,此二語為予養心養身良方,原别無求養生之術也。
”朝鮮人這樣描述乾隆皇帝的生活起居:“皇帝寝食起居,自禦極後,無論四時,卯時而起,進早膳後,先覽中外庶政,次引見公卿大臣與之議決,至午而罷,晚膳後,更理未了公事,間或看書、制詩、書字,夜分乃寝。
平生不飲酒,不嗜異味,朝夕進食,不過數匙,體力康旺不衰。
” 乾隆是一個相當重禮法,感情也比較專一的皇帝。
乾隆時代的後宮,管理非常嚴格,沒有任何妃子敢于恃寵而驕,胡作非為。
事實上,香妃是歸順朝廷的回族貴族之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被選入宮,初封貴人,病逝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享年54歲,正史記載得明明白白。
當然,關于乾隆的傳說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當然是劉墉劉羅鍋的故事。
據說劉墉是皇太後的幹兒子,乾隆的幹兄弟。
所以他連皇帝都敢捉弄。
在老百姓的設計下,乾隆皇帝對這個精明狡黠又一身正氣的劉羅鍋又愛又恨,被他耍得團團轉卻又無可奈何。
這些傳說,寄托了老百姓反抗政治權威、消解政治威嚴的心理需要。
然而,把這個傳說安排在乾隆時期,特别不合理。
因為乾隆是中國曆史上最為精明、苛刻的皇帝之一,他極力推崇皇權的威嚴,乾隆朝紀綱至為嚴肅,君臣相隔如天地。
乾隆朝的大臣,即使貴為宰相,見了皇帝也如同老鼠見了貓,大氣都不敢出,誰還敢起意戲弄皇帝! 乾隆皇帝擁有多重角色。
他既是卓越的政治家,高明的軍事家,又是資深收藏家,涉獵廣泛的學者,同時還是作品最多水平不高的詩人,平庸卻自負的書法家,偉大的旅行家,出色的射手和獵人。
他的真實形象,與野史傳說實在風馬牛不相及。
他的性格非常複雜。
他情商很高,風度翩翩,很善于讨取别人的歡心,常使人感覺“藹然有春風和氣”;他又高己卑人,内心深處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施政過程中經常峻烈嚴酷,刻薄寡恩。
他為人節制,平生飲酒不過數杯;他又窮奢極欲,花起錢來如沙似海。
他富于同情心,常常因民生困苦而潸然落淚;他有時又像野獸一樣野蠻,制造了一起起慘絕人寰的文字獄,甚至在戰争中進行種族滅絕。
他早年富于自知之明,謙虛謹慎,把盛世推上了頂峰;晚年卻剛愎自用,自我膨脹,聽不進任何意見,親手毀了這個盛世…… 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有如此多的側面。
對母親,他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
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時代》中說:“乾隆對他的母親,感情深摯,發自天性。
故禮敬有加,始終不渝。
” 對嫡妻,他是一個深情而專一的丈夫。
他17歲與出身名門的富察氏結為夫婦,兩人感情極好。
皇後不幸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後,他悲痛欲絕,追念終生,寫下百十首感情真摯的悼亡之詩,見證了他是一個深情重義的男人。
對女兒,他慈祥可親,甚至俯首甘為孺子牛。
對兒子,他卻一直闆着面孔。
為防止曆代争儲故事重演,乾隆對皇子們管束極為嚴厲。
限制之嚴,待遇之低,超過了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他的長子因為在嫡母的喪禮上表現得不夠悲痛而受到他的嚴厲斥責,并因此驚懼而死。
對大臣,他早年彬彬有禮,寬大仁慈。
乾隆十三年後,他卻一反常态,頤指氣使,任意挫辱,比雍正還要殘忍苛刻。
乾隆時期是清代誅殺大臣最多的時期。
對“順民”,他“愛民如子”,經常為民間疾苦而動容落淚。
他慷慨地普免天下錢糧,豁免窮困百姓的稅賦,在災荒之時,不遺餘力放赈救災。
對敢于反抗的“刁民”,他卻蠻不講理。
老百姓無論被貪官污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隻能聽天由命,不得“越級上訪”。
對于群衆聚衆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從,即行正法”。
對知識分子,他前期寬容大度,為雍正時期的幾起文字獄翻案,增開特科、恩科,增加入學名額,一時讓人感覺春風拂面。
後期他卻成了中國曆史上最殘忍、最瘋狂的文字獄制造者。
許多精神病患者在發病之際随手亂畫幾個不知所雲的字,也會被乾隆定性為大逆不道,本人淩遲,親人連坐…… 當然,不管乾隆的性格多麼複雜,不離兩個背景:一個,他是在尊榮至極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天潢貴胄,一生順遂,在天資和智力上很少遇到對手,因此自視極高,高己卑人是他注定無法避免的缺陷。
另一個,雖然身份多重,乾隆的本質卻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動物。
他一生為人行事,一舉一動,都是圍繞着“政治利益最大化”,圍繞着“建立大清王朝萬代永固之基”這個大局出發。
為了這個大局,他可以柔如絲,也可以堅如鋼;可以最仁慈,也可以最殘忍。
他是一個高明的演員,許多時候,他的性格變化,完全是基于政治需要。
最有福氣的統治者 乾隆皇帝晚年精選和田玉,镌“十全老人”之寶。
在歸政時,他說自己“今明足授受,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視堯舜,不啻過之”。
也就是說,全人類曆史上,他是最偉大的帝王。
确實,乾隆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曆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
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稱之為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為過。
乾隆朝人自己評價說:“觐光揚烈,繼祖宗未經之宏規;轹古淩今,觐史冊罕逢之盛世。
”(《素餘堂集》)《清史稿》這樣評價乾隆:“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于斯為盛。
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
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
惟耄期倦勤,蔽于權倖,上累日月之明,為之歎息焉。
”戴逸先生說:“傳統觀點認為漢、唐是真正的盛世,無論國力還是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而清朝已經開始衰落,不如漢唐。
我則以為,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曆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
” 在把國家推向曆史最高點的同時,他個人也創造了許多紀錄: 第一,他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
乾隆皇帝25歲登基,86歲禅位後又做了3年掌握實際權力的太上皇,在位時間64年,其長度居世界統治者之首。
有人說,統治紀錄的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因為此人在位72年之久。
然而衆所周知,太陽王5歲登基,一介童蒙并不懂得什麼叫作“統治”。
事實上,他22歲才對統治國家産生興趣。
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
伊朗國王沙普爾二世與此相似。
沙普爾二世是霍爾米茲德二世的遺腹子。
他還未出生時,貴族們在他的母親肚子上放上王冠。
他統治時間雖然長達70年,親自理政年限不超過60年。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3年,與乾隆皇帝相當,不過那時的英國已經進入虛君時代,君主的權力與中國帝王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第二,他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君王之一。
從公元前22世紀到1911年,從夏禹開始到末代皇帝溥儀為止,中國曆代君王近500名,其中活到70歲以上的僅有9人,分别是漢武帝、梁武帝、唐高祖、武則天、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忽必烈、朱元璋和乾隆皇帝。
其中,又隻有梁武帝、武則天、宋高宗、乾隆活到了80歲,乾隆以89歲高齡在這4個人中又拔得頭籌。
更何況梁武帝被餓死,武則天被逼退位,宋高宗也被迫提早20多年禅位給宋孝宗,唯有乾隆直到最後一刻仍然有力地掌握着權力。
不過,要是放到全世界來說的話,他就要排第二了,因為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活了整整90歲。
第三,他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
乾隆天賦極好。
他天生身體底子就好,加上娴于騎射,武功高強,一生沒有遇到大災大病。
他智商奇高,讀書過目不忘。
他不但是中國帝王中傳統文化素養最高的帝王之一,而且是唯一懂得5種語言的皇帝。
他具有超一流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素質,為人理智,反應敏捷,處理問題果斷迅速,自制力在曆代帝王中更是無與倫比。
由于雍正成功的秘密立儲及英年早逝,乾隆得以在25歲——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繼位。
與他的祖先們不同,他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既無血腥,也無陰謀,毫無波折。
在統治60年之後,他又成功地舉行了禅位大典,既博得了禅讓的美名,又做到了終生保持權力。
古今中外,權力交接如乾隆這樣平穩順利的專制者并不多見。
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曆史節點登上帝位,順理成章地把大清盛世推上了頂峰。
在此之前,兩位偉大的皇帝——康熙和雍正經過70多年的統治,已經給他打下了史上最好的統治基礎。
他即位之時,政治安定,經濟平穩,既無内憂,又無外患,舞台的所有布景都布置妥當,隻等他上演最輝煌的統治之劇。
中國人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多福多壽多子孫”,乾隆皇帝在多子孫這一點上也是獨占鳌頭。
乾隆一生育有27個子女,孫輩100多人,重孫玄孫不計其數。
特别是曆代帝王之中,身親7代,得見玄孫者,他是獨一無二者,即以全體中國人來看,曆代有文字記載者也隻有唐朝錢朗到明代文徵明等6人見到過玄孫。
第四,他是世界上最會享受的君王之一。
在專注政治的同時,他也從來沒有忘了犒勞自己。
他不但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權勢和最豐厚的财富,更還擁有世界上最敏感的味蕾和最挑剔的眼睛。
他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專門派人測量了天下諸泉的輕重優劣,喝水非“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玉泉之水不飲。
就連他的餐具,也是曆代皇帝中最講究的。
他的窮奢極欲,在古今帝王中,罕有其比。
從文的方面來說,他兼具學者、詩人、藝術家氣質,詩詞曲賦書法繪畫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
他還是古往今來搜羅最富的收藏家和鑒賞家,幾乎所有中國曆代古畫古帖的極品都經他寓目,蓋有他的鑒賞印和題跋。
他精通音律,可以設計唱腔、戲中串戲;他對園林藝術的熱愛,更直接導緻了集天下建築大成的圓明園的完成。
從武的方面來說,他繼承了先祖們終生征戰鍛煉出來的良好身體素質和武勇精神,愛好騎馬、射箭、圍獵、冰嬉、摔跤,樂而不疲。
他還是中國曆史上最出名的旅行家之一,生性好動,被稱為馬上朝廷,6次南巡,4次東巡,還有無數其他巡幸,領略了中華大地各處奇景。
他這一生,可謂每一分鐘都沒有虛度。
因此,稱他是世界上最有福氣的千古一帝,确實名副其實。
隻不過,他的福氣在生前都已經被透支淨盡,沒有絲毫存留,在創造了一個個曆史紀錄的同時,他也埋下了太多隐患。
他絕對不會想到,在他的時代之後,大清王朝就滑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落後挨打,其慘狀也創了曆史之冠。
他自己,也在百年之後遭遇墳墓被炸、屍骨無存的慘劇,給後人留下“十全天子骨難全”的慨歎。
(全書完)
老百姓編撰曆史的第二條規律是投射原理。
在物質享受極為貧乏的老百姓印象中,“皇帝”這兩個字主要意味着可以無節制地享受,無節制地吃“豬肉炖粉條”。
所以,太平天子乾隆,成了老百姓投射他們對享受的想象力的主要方向。
他們羨慕他閱盡人間春色,享盡了人間之福。
小說家、戲曲家極盡演繹編撰之能事,将他塑造成一個處處留情的風流天子形象。
傳說中,乾隆皇帝日日笙歌宴飲,十分好酒,到處私訪,處處題詩。
人們傳說,乾隆的皇後富察氏,就是因為皇帝南巡途中到處留情,甚至與皇後的嫂子私通,一氣之下,投河自盡。
還有一個著名的傳說,說乾隆的妃子香妃是在乾隆平定回部之亂的時候俘虜來的。
香妃與乾隆既是敵人,誓死不從,懷揣利刃要刺殺乾隆。
皇太後察覺之後,命香妃自盡,才免了乾隆的橫禍。
其實,乾隆皇帝性格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自制力強。
他一生生活都特别有節制,不喜飲酒。
他一生寫了幾萬首詩,從不以“酒”字入詩,也從不暴飲暴食。
即使舉行慶節賀宴,也日落而止,從不舉行夜宴,“凡曲宴廷臣,率不過未申時”。
他處事很有條理,不躁不亂,很有涵養。
他自己說:“事煩心不亂,食少病無侵,此二語為予養心養身良方,原别無求養生之術也。
”朝鮮人這樣描述乾隆皇帝的生活起居:“皇帝寝食起居,自禦極後,無論四時,卯時而起,進早膳後,先覽中外庶政,次引見公卿大臣與之議決,至午而罷,晚膳後,更理未了公事,間或看書、制詩、書字,夜分乃寝。
平生不飲酒,不嗜異味,朝夕進食,不過數匙,體力康旺不衰。
” 乾隆是一個相當重禮法,感情也比較專一的皇帝。
乾隆時代的後宮,管理非常嚴格,沒有任何妃子敢于恃寵而驕,胡作非為。
事實上,香妃是歸順朝廷的回族貴族之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被選入宮,初封貴人,病逝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享年54歲,正史記載得明明白白。
當然,關于乾隆的傳說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當然是劉墉劉羅鍋的故事。
據說劉墉是皇太後的幹兒子,乾隆的幹兄弟。
所以他連皇帝都敢捉弄。
在老百姓的設計下,乾隆皇帝對這個精明狡黠又一身正氣的劉羅鍋又愛又恨,被他耍得團團轉卻又無可奈何。
這些傳說,寄托了老百姓反抗政治權威、消解政治威嚴的心理需要。
然而,把這個傳說安排在乾隆時期,特别不合理。
因為乾隆是中國曆史上最為精明、苛刻的皇帝之一,他極力推崇皇權的威嚴,乾隆朝紀綱至為嚴肅,君臣相隔如天地。
乾隆朝的大臣,即使貴為宰相,見了皇帝也如同老鼠見了貓,大氣都不敢出,誰還敢起意戲弄皇帝! 乾隆皇帝擁有多重角色。
他既是卓越的政治家,高明的軍事家,又是資深收藏家,涉獵廣泛的學者,同時還是作品最多水平不高的詩人,平庸卻自負的書法家,偉大的旅行家,出色的射手和獵人。
他的真實形象,與野史傳說實在風馬牛不相及。
他的性格非常複雜。
他情商很高,風度翩翩,很善于讨取别人的歡心,常使人感覺“藹然有春風和氣”;他又高己卑人,内心深處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施政過程中經常峻烈嚴酷,刻薄寡恩。
他為人節制,平生飲酒不過數杯;他又窮奢極欲,花起錢來如沙似海。
他富于同情心,常常因民生困苦而潸然落淚;他有時又像野獸一樣野蠻,制造了一起起慘絕人寰的文字獄,甚至在戰争中進行種族滅絕。
他早年富于自知之明,謙虛謹慎,把盛世推上了頂峰;晚年卻剛愎自用,自我膨脹,聽不進任何意見,親手毀了這個盛世…… 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有如此多的側面。
對母親,他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
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時代》中說:“乾隆對他的母親,感情深摯,發自天性。
故禮敬有加,始終不渝。
” 對嫡妻,他是一個深情而專一的丈夫。
他17歲與出身名門的富察氏結為夫婦,兩人感情極好。
皇後不幸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後,他悲痛欲絕,追念終生,寫下百十首感情真摯的悼亡之詩,見證了他是一個深情重義的男人。
對女兒,他慈祥可親,甚至俯首甘為孺子牛。
對兒子,他卻一直闆着面孔。
為防止曆代争儲故事重演,乾隆對皇子們管束極為嚴厲。
限制之嚴,待遇之低,超過了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他的長子因為在嫡母的喪禮上表現得不夠悲痛而受到他的嚴厲斥責,并因此驚懼而死。
對大臣,他早年彬彬有禮,寬大仁慈。
乾隆十三年後,他卻一反常态,頤指氣使,任意挫辱,比雍正還要殘忍苛刻。
乾隆時期是清代誅殺大臣最多的時期。
對“順民”,他“愛民如子”,經常為民間疾苦而動容落淚。
他慷慨地普免天下錢糧,豁免窮困百姓的稅賦,在災荒之時,不遺餘力放赈救災。
對敢于反抗的“刁民”,他卻蠻不講理。
老百姓無論被貪官污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隻能聽天由命,不得“越級上訪”。
對于群衆聚衆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從,即行正法”。
對知識分子,他前期寬容大度,為雍正時期的幾起文字獄翻案,增開特科、恩科,增加入學名額,一時讓人感覺春風拂面。
後期他卻成了中國曆史上最殘忍、最瘋狂的文字獄制造者。
許多精神病患者在發病之際随手亂畫幾個不知所雲的字,也會被乾隆定性為大逆不道,本人淩遲,親人連坐…… 當然,不管乾隆的性格多麼複雜,不離兩個背景:一個,他是在尊榮至極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天潢貴胄,一生順遂,在天資和智力上很少遇到對手,因此自視極高,高己卑人是他注定無法避免的缺陷。
另一個,雖然身份多重,乾隆的本質卻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動物。
他一生為人行事,一舉一動,都是圍繞着“政治利益最大化”,圍繞着“建立大清王朝萬代永固之基”這個大局出發。
為了這個大局,他可以柔如絲,也可以堅如鋼;可以最仁慈,也可以最殘忍。
他是一個高明的演員,許多時候,他的性格變化,完全是基于政治需要。
最有福氣的統治者 乾隆皇帝晚年精選和田玉,镌“十全老人”之寶。
在歸政時,他說自己“今明足授受,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視堯舜,不啻過之”。
也就是說,全人類曆史上,他是最偉大的帝王。
确實,乾隆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曆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
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稱之為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為過。
乾隆朝人自己評價說:“觐光揚烈,繼祖宗未經之宏規;轹古淩今,觐史冊罕逢之盛世。
”(《素餘堂集》)《清史稿》這樣評價乾隆:“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于斯為盛。
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
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
惟耄期倦勤,蔽于權倖,上累日月之明,為之歎息焉。
”戴逸先生說:“傳統觀點認為漢、唐是真正的盛世,無論國力還是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而清朝已經開始衰落,不如漢唐。
我則以為,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曆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
” 在把國家推向曆史最高點的同時,他個人也創造了許多紀錄: 第一,他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
乾隆皇帝25歲登基,86歲禅位後又做了3年掌握實際權力的太上皇,在位時間64年,其長度居世界統治者之首。
有人說,統治紀錄的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因為此人在位72年之久。
然而衆所周知,太陽王5歲登基,一介童蒙并不懂得什麼叫作“統治”。
事實上,他22歲才對統治國家産生興趣。
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
伊朗國王沙普爾二世與此相似。
沙普爾二世是霍爾米茲德二世的遺腹子。
他還未出生時,貴族們在他的母親肚子上放上王冠。
他統治時間雖然長達70年,親自理政年限不超過60年。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3年,與乾隆皇帝相當,不過那時的英國已經進入虛君時代,君主的權力與中國帝王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第二,他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君王之一。
從公元前22世紀到1911年,從夏禹開始到末代皇帝溥儀為止,中國曆代君王近500名,其中活到70歲以上的僅有9人,分别是漢武帝、梁武帝、唐高祖、武則天、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忽必烈、朱元璋和乾隆皇帝。
其中,又隻有梁武帝、武則天、宋高宗、乾隆活到了80歲,乾隆以89歲高齡在這4個人中又拔得頭籌。
更何況梁武帝被餓死,武則天被逼退位,宋高宗也被迫提早20多年禅位給宋孝宗,唯有乾隆直到最後一刻仍然有力地掌握着權力。
不過,要是放到全世界來說的話,他就要排第二了,因為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活了整整90歲。
第三,他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
乾隆天賦極好。
他天生身體底子就好,加上娴于騎射,武功高強,一生沒有遇到大災大病。
他智商奇高,讀書過目不忘。
他不但是中國帝王中傳統文化素養最高的帝王之一,而且是唯一懂得5種語言的皇帝。
他具有超一流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素質,為人理智,反應敏捷,處理問題果斷迅速,自制力在曆代帝王中更是無與倫比。
由于雍正成功的秘密立儲及英年早逝,乾隆得以在25歲——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繼位。
與他的祖先們不同,他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既無血腥,也無陰謀,毫無波折。
在統治60年之後,他又成功地舉行了禅位大典,既博得了禅讓的美名,又做到了終生保持權力。
古今中外,權力交接如乾隆這樣平穩順利的專制者并不多見。
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曆史節點登上帝位,順理成章地把大清盛世推上了頂峰。
在此之前,兩位偉大的皇帝——康熙和雍正經過70多年的統治,已經給他打下了史上最好的統治基礎。
他即位之時,政治安定,經濟平穩,既無内憂,又無外患,舞台的所有布景都布置妥當,隻等他上演最輝煌的統治之劇。
中國人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多福多壽多子孫”,乾隆皇帝在多子孫這一點上也是獨占鳌頭。
乾隆一生育有27個子女,孫輩100多人,重孫玄孫不計其數。
特别是曆代帝王之中,身親7代,得見玄孫者,他是獨一無二者,即以全體中國人來看,曆代有文字記載者也隻有唐朝錢朗到明代文徵明等6人見到過玄孫。
第四,他是世界上最會享受的君王之一。
在專注政治的同時,他也從來沒有忘了犒勞自己。
他不但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權勢和最豐厚的财富,更還擁有世界上最敏感的味蕾和最挑剔的眼睛。
他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專門派人測量了天下諸泉的輕重優劣,喝水非“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玉泉之水不飲。
就連他的餐具,也是曆代皇帝中最講究的。
他的窮奢極欲,在古今帝王中,罕有其比。
從文的方面來說,他兼具學者、詩人、藝術家氣質,詩詞曲賦書法繪畫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
他還是古往今來搜羅最富的收藏家和鑒賞家,幾乎所有中國曆代古畫古帖的極品都經他寓目,蓋有他的鑒賞印和題跋。
他精通音律,可以設計唱腔、戲中串戲;他對園林藝術的熱愛,更直接導緻了集天下建築大成的圓明園的完成。
從武的方面來說,他繼承了先祖們終生征戰鍛煉出來的良好身體素質和武勇精神,愛好騎馬、射箭、圍獵、冰嬉、摔跤,樂而不疲。
他還是中國曆史上最出名的旅行家之一,生性好動,被稱為馬上朝廷,6次南巡,4次東巡,還有無數其他巡幸,領略了中華大地各處奇景。
他這一生,可謂每一分鐘都沒有虛度。
因此,稱他是世界上最有福氣的千古一帝,确實名副其實。
隻不過,他的福氣在生前都已經被透支淨盡,沒有絲毫存留,在創造了一個個曆史紀錄的同時,他也埋下了太多隐患。
他絕對不會想到,在他的時代之後,大清王朝就滑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落後挨打,其慘狀也創了曆史之冠。
他自己,也在百年之後遭遇墳墓被炸、屍骨無存的慘劇,給後人留下“十全天子骨難全”的慨歎。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