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遺産的繼承人

關燈
是說,因為希望這個孫子将來能登上皇位,康熙才在廢太子問題上遲遲下不了決心。

    (《朝鮮李朝實錄》) 從這個角度來講,有人認為,喜歡弘曆,是康熙傳位給雍正的一個理由。

    我們很難說,胤禛把自己的兒子介紹給父親,不是老謀深算的一步。

    對于胤禛來說,這一舉動從哪方面來說都沒有壞處。

    首先,這是試探老皇帝态度的一個機會。

    如果老皇帝把自己列入繼位的候選人行列,那麼必然會關心自己的子息。

    因為一個政治家必須多算幾步。

    退一步來講,即使老皇帝不打算把自己列入候選人行列,那麼使祖孫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對自己的政治安全,無疑也大有好處。

     對于弘曆會受到老皇帝的喜愛,胤禛有充分的自信。

    因為這個孩子自幼聰穎異常。

     特别是,他少年老成,十分懂事,很善于與人相處。

    雍正充分相信他會成為老皇帝和自己之間的一個良好溝通渠道。

     事情的發展甚至超過了雍親王的期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夏秋兩季五個多月裡,避暑山莊中祖孫兩人幾乎天天在一起,形影不離。

    康熙批閱奏章的時候,小弘曆就在旁邊磨墨寫字。

    老皇帝時常站起來,走到孫子身邊,手把手教他寫。

    吃飯的時候,祖孫倆坐在一桌,爺爺不斷地給孫子夾菜。

    甚至接見大臣讨論軍國大事,康熙也特批弘曆可以留在身邊。

    弘曆此時總是懂事地“屏息而侍”,大氣都不敢出。

    乖巧的孫子給康熙一生中的最後歲月帶來了巨大的歡樂,短短半年之中,祖孫倆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夏天的一個中午,康熙泛舟避暑山莊湖上,弘曆正在山上玩耍。

    遠遠望見禦舟駛來,就滿心歡喜地跑下山來。

    老皇帝見了,生怕孫子跌倒,急忙跑到船頭,朝弘曆大喊:“慢點跑,别摔了!”祖父焦急的聲音深深印在弘曆的腦海裡,60年後還在禦制詩《晴碧亭憶舊》中提及此事。

     在這半年之中,弘曆的體育天分也給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才12歲,但是他反應之敏捷,舉止之精确,非常人可比。

    康熙親自教弘曆射箭,弘曆也真争氣,首次習射就連中五矢,康熙喜出望外,賜給他一件黃馬褂。

    “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滿連中,皇祖必為之色喜”。

    (乾隆《避暑山莊紀恩堂記》) 弘曆初次練習用火槍,教師把一隻羊捆在百步之外,他初次試射,就“一發斃羊”。

    康熙十分高興。

     八月之初,秋高馬肥,康熙帶着弘曆,開始行圍打獵。

    在圍場,康熙用火槍擊中一熊,大熊倒地良久,毫無動靜。

    康熙以為熊已經毫無威脅,遂命弘曆上前補射一箭,以讓這個孩子博得“初圍獲熊”的美名。

    弘曆上馬之後,不知為何,遲遲不動。

    康熙心中有些不高興,這個孩子一直膽子很大,今天見到熊之後怎麼害怕起來?康熙在馬上高喊:“弘曆,怎麼不進?” 弘曆這才像醒過神來,催馬欲進。

    不料此時那倒地的大熊忽然一個翻身,直立起來,嘴裡發出一聲怒吼,直奔弘曆的坐騎而來。

    衆人刹那間都驚呆了,隻有康熙反應及時,舉槍便射,子彈從熊耳射入,大熊如同半堵牆一樣應聲仆地,徹底死去。

    所有人都驚出一身冷汗。

     這件事給康熙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似乎冥冥中有天意,保佑這個不同尋常的孫子。

    晚上回到帳中,他對随駕的和妃說:“弘曆這孩子的命真是貴重!如果他早一點催馬過去,熊起馬驚,不知道會出多大的事啊!這孩子将來福氣比我還大啊!”(《嘯亭雜錄》) 這次行圍之後,皇帝特意去了四阿哥的熱河賜園獅子園,指名要看看乾隆的生母。

    不知何故的鈕祜祿氏跪在皇帝面前,心中充滿疑惑。

    老皇帝命她擡起頭來,細細觀看,足足看了半分鐘之久,邊看邊說:“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清高宗實錄》) 在這次晉見公公之前,鈕祜祿氏從來沒有引人注目過。

    生了這個孩子也沒能幫助她完全扭轉命運。

    直到雍正登上皇位前的十多年時間,她仍然被人們習慣地稱為“格格”,即滿語中的“小姐”。

     然而康熙卻發現了這個媳婦的“異相”,這個普普通通的格格,日後确實如康熙所說,成為中國曆史上最有福氣的太後之一,長壽而且境遇順遂,享盡尊榮富貴。

    康熙皇帝的相面功夫,确實有獨到之處。

     乾隆皇帝的基因,得自他父親的那一半非常優秀自不待言。

    愛新覺羅家族的出色素質在此前曆代皇帝身上已經體現無餘。

    極高的智商、強大的自制力、無窮的精力、無比精明的頭腦、難以扼制的進取精神,乾隆身上這些素質主要都是得自父系。

     從母親身上得到的,是支撐這些精神因素的強大身體基礎。

    乾隆皇帝體格之健壯,壽元之高厚,在中國曆代皇帝中絕無僅有。

    在乾隆以前,五位皇帝平均壽命為54歲,而乾隆活到89歲,比其祖先的平均年齡高35歲。

    在兄弟當中,乾隆也最為長壽,其他兄弟最長壽者也不過60歲,獨乾隆皇帝一枝獨秀,這不能不說與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

     出身平民家庭的鈕祜祿氏身上完整地保存了滿洲人在白山黑水中陶鑄起來的強壯和“皮實”。

    傳世的清宮《慈甯燕喜圖》中有老年鈕祜祿氏的畫像,畫面上的老太太方面大耳,心寬體胖。

    與那些出生富貴人家的後妃比起來,鈕祜祿氏身體強健,生性好玩好動。

    乾隆皇帝登基後,每次出巡,都要帶老太太一起走:老太太生前趕上的四次南巡,她一次也沒落下。

    老太太一生曾經三遊五台,三登泰山,還到過嵩山。

    至于避暑山莊,那更是去了無數次。

    老太太去世前一年,以85歲高齡,仍然跟着乾隆登上了泰山,步履甚健。

     莊練先生說:“出身富貴之家的妃嫔,不可能有十分強健的身體……乾隆之生母并非一般出生于富貴之家的妃嫔,乾隆得天獨厚之處,就在這裡。

    ”(《中國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雍正弓馬平常,中年後經常鬧病。

    而乾隆天生擅長運動,敏捷性和平衡性極佳,各種兵器,上手很快,武功騎射,在清代諸帝中首屈一指。

    他終生好動,不樂安居,四處巡遊,以至有馬上皇帝之稱。

    活到89歲,一生沒有生過大病。

    掌握大權64年,天天處理奏章,日理萬機,很少感覺疲倦。

    這都是得自母親一系的遺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從避暑山莊回京後兩個月,猝然崩逝于暢春園。

     《清高宗實錄》卷一說:乾隆繼承皇位是“聖祖深愛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于後”。

    乾隆也說,康熙當時之所以叫出他的生母來相相面,也是因為起了托付之意,“即今仰窺皇祖恩意,似已知予異日可以付托,因欲豫觀聖母福相也”。

    (《乾隆禦制詩初集》) 這個說法也許有所誇大,不過在傳位于胤禛的決定中,弘曆肯定起了作用。

    對于這個兒子,雍正心底有一種特殊的感念之情。

     當年十二月,朝鮮國大臣金演在與清王朝的外事交往中聽到了這樣的消息: 康熙皇帝在暢春園病重,知其不能起,召來閣老馬齊,對他說:“我的第四子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

    胤禛第二子弘曆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

    ”乃以為君臣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訓誡胤禛。

    解脫其頭項所挂念珠,對胤禛說:“此乃順治皇帝臨終時賜朕之物,今我贈爾,有意存焉,爾其知之……”言訖而逝。

    (《朝鮮李朝實錄》) 有人說這個記載不盡可靠。

    不過,已經遠傳到朝鮮,可見這個傳聞傳播之廣,也可見在雍正剛剛繼位之際,未來乾隆皇帝的大名以及其與祖父的特殊關系就已經廣為全國所知。

    從雍正登基之時,弘曆就成為太子的第一人選,已經是不争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