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案 藍色郁金香
關燈
小
中
大
1
2014年清明節。
陰。
楚原市李陵園墓地。
如果不是出版方催得緊,這個故事也許永遠不會面世,因為它記錄了和我父親有關的往事,那些雖然年深日久卻仍然不能碰觸的往事,一碰就痛徹心扉。
在上一本書裡提到過,我父親曾經擔任公安廳下屬的公安研究所所長,現已退休。
我母親已因病去世多年,她的骨灰葬在距離市區二十公裡遠的李陵園墓地。
每年的清明和母親忌日,我和父親都會去她的墓地祭掃。
可是今年清明卻遇到了一件怪事。
我和父親在幾米遠處就看見母親墓碑前擺放着一束别緻的郁金香。
說它别緻,是因為它呈深藍色,藍得發黑,幾乎讓人懷疑它的顔色是塗上去的。
“這太過分了。
”我嘟囔一句。
楚原是國内最大的郁金香産地,據說也是僅次于荷蘭的世界第二大郁金香産地,這年頭各種“之最”的排名太多,真假就不去追究了,姑且就當它是真的吧。
不過,每年4月份這裡的郁金香節卻是貨真價實的花的盛宴。
從1994年開始,楚原的郁金香節已經20年了,近兩千畝幾百萬株郁金香吸引了上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愛花人。
大片的郁金香如跳動的音符,縱橫交錯,編織成了七彩樂譜,彙成了花的海洋。
這個時候人人心歡喜,種花的人為又一個豐收年,賞花人為這場視覺盛宴。
但這種深藍色郁金香,即使在最大的郁金香産地也極其罕見。
我在此之前也僅僅見過一次。
上一次見到它也是清明節,也是在母親的墓前。
我當時以為是有人放錯了,并沒有太介意。
可是今年,同樣的花又出現在這裡,讓人不得不懷疑。
我環顧四周,在母親墳墓的左右兩側,都有人祭拜的痕迹。
我忽然想起上山時在半山腰遇到的兩個女人,當時我還打量了她們兩眼,想着那個女孩長得很漂亮。
那兩個女人貌似母女。
母親的樣子已經記不清了,恍惚覺得是一個氣質華貴的女人。
女孩子的樣子倒記得很清楚。
那女孩穿着白外套和牛仔褲,清爽不施脂粉,海藻般濃密的長發讓她有種純真妩媚的氣息。
她的皮膚很白,是象牙色,整個人看起來懶洋洋的,淡淡的。
潔白的面容,淡色的眉毛,挺秀的鼻梁,淡紅的雙唇,她恬靜的眼睛裡恍如有着海洋般深不見底的感情,而眼珠卻無比淡漠。
“是那兩個女人放的花嗎?”我說,“她們認識媽媽?” “哪兩個女人?”父親不解。
“就是我們上山時遇到的那兩個。
” 父親的臉色有些不自然:“怎麼可能?素不相識的,怎麼會在你母親的墳前獻花,别胡思亂想了。
” 我自言自語地說:“索性等到明年的清明,一大早藏到這裡如何?一定把獻花的人找出來,無緣無故的,不應該這樣啊。
” 父親用懷疑的眼光斜視着我。
我說:“我懷疑,這束花本來是供奉在相鄰的兩個墓前的。
” 父親沒接話,搖搖頭。
我說:“是來掃墓的那對母女移到媽媽的墓地前的。
” “怎麼會呢,不會有這種事。
”父親壓根兒不相信。
“會的,”我說,“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
不管是善意惡意還是無意,這種事情都讓人無法容忍。
” 2 2014年5月8日。
晴。
騰飛集團。
一個月後。
命案現場是一套極盡奢華的辦公室。
辦公室内設衛生間、會議室,四周牆壁上懸挂着不少古今文人墨客的字畫。
在辦公室的一側牆壁上,虛掩着一道暗門,裡面是一間裝修精緻的卧室。
噴金的牆壁、大理石的台階、名貴的地毯、玉制的石像、深紫色的沙發、折射着燦爛光華的水晶吊燈,辦公桌前,一隻碩大的香爐升起袅袅香煙。
幾張深棕色的真皮沙發簇擁着一張碩大的檀木茶幾,幾面上有兩隻精緻的玻璃茶杯,裡面盛有喝剩一半的綠茶,似乎還在飄着氤氲的香氣。
一具屍體俯卧在地上。
他曾經是這套豪華辦公室的主人。
屍體的頭發花白,身形臃腫,顯然是一位老者。
它身下有一大攤血迹,已經凝固。
目測它的背部有十幾處傷口,血肉模糊。
現場沒有兇器。
沈恕的臉色非常嚴峻,見我進來,沒有任何寒暄,直截了當地說:“已經證實死者是騰飛集團董事長董文鵬,技偵部門正在勘查現場取證,可以看見的緻命外傷隻有背部的這把匕首。
屍體沒有動過,等着你來檢驗。
” 現在是淩晨3點45分,我急匆匆地從家裡趕來,蓬頭垢面,睡眼惺忪,一路上努力調整使自己進入工作狀态。
在技術員對屍體的面部、頸部、正面全身、背部全身、雙手雙足、頭頂、足底進行一輪拍照以固定原始的屍體狀态後,我開始屍表檢驗。
屍表檢驗的目的是了解屍體表面的損傷情況,以及收集可能在屍體上殘存的線索和痕迹。
屍體所受的外傷一目了然,檢驗工作并不繁複。
屍體背部的刀傷是銳器造成的,共有十七處,其中有十一處是緻命傷。
一般來說,長而尖的銳器刺入人體,就會形成刺創。
這類銳器有刺刀、匕首、三棱刮刀、小刀、柳葉殺豬刀、劍等。
刺創的特征是體表創口小,刺入組織深,破壞性大。
刺創的刺入口形态,與銳器刺入部分橫斷面形态有密切關系。
我一邊檢驗屍體,一邊向沈恕口頭彙報:“根據室溫及屍僵程度判斷,死亡時間在五到八小時之内。
兇器是有刃的銳器,刺入口呈三角形,創角一鈍一銳,分析是單刃匕首。
刺入口周圍及創緣皮膚上伴有表皮剝脫,判斷兇器表面粗糙,應為仿古式樣的利器。
刺入口附近有輕度的皮下出血帶。
十七處刺創均在死者的肩背部,可以确定是他殺。
” 沈恕的眉頭緊鎖,不時回應一聲以表示他在認真傾聽。
這具屍體的外傷明顯,屍檢結果不過是确認案情,對偵破并沒有太大幫助。
死者的身份非常敏感。
騰飛集團是一家民營性質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專業生産針織成衣、網球衫、T恤、睡衣等商品,堪稱楚原市紡織業标杆企業,也是楚原紡織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利稅大戶。
董文鵬更是市内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三天兩頭在電視上亮相。
這種身份的人在辦公室遇害,勢必會成為官商兩界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
3 2014年5月8日上午。
晴。
楚原市刑警隊。
上午11點30分,沈恕主持召開了案情分析讨論會。
會議通報,董文鵬是在5月7日黃昏到深夜之間,在作為工作間使用的大南路酒店式公寓裡被殺的。
兇案現場的茶幾上擺着兩個玻璃杯子,均盛有喝了一半的綠茶,表示有客人來過。
而這個來訪的客人身份不明,具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發現董文鵬死亡的是他的女兒董卿。
按慣例,董文鵬如果在公司加班或出外應酬,都會打電話回家告知。
當晚董文鵬的妻子李文慧一直等他到午夜還沒有消息,電話也打不通。
李文慧心焦如焚,卻知道董文鵬不喜歡她幹涉工作,就央求女兒董卿去查看。
董卿先到公司總部,發現已人去樓空,又趕往大南路酒店式公寓的工作間,發現了異常。
那時,房間的門緊鎖着,于是請管理人員用備用鑰匙打開房門進入房間,目睹慘狀後發出凄厲的慘叫。
我向參加案情研讨會的偵查員們出示了屍檢報告: 楚原市公安局 刑事技術鑒定中心 2015年5月8日鑒(屍檢)第×号 一、委托單位:楚原市公安局刑警支隊。
二、委托日期:2015年5月8日。
三、委托事項:對送檢的死者屍體和沾有血迹匕首進行分析。
四、鑒定對象:董文鵬,男,64歲,楚原市騰飛集團董事長。
五、送檢材料:男性死者屍體。
六、鑒定日期:2015年5月8日。
七、鑒定地點:楚原市刑事技術司法鑒定中心;死者死亡現場。
八、案情概述: 2015年5月7日23時,董文鵬家屬聯系不上他,到辦公室來找,發現他已遇害身亡。
九、檢驗過程: 屍檢:死者左背部第四肋間有長3.0厘米創口,創角一鈍一銳,心髒破裂,胸腔内有約2000毫升血液及凝血塊。
身體肩背部共有十七處銳器傷,刺入口呈三角形,刺入口周圍及創緣皮膚上伴有表皮剝脫,判斷兇器表面粗糙,刺入口附近有輕度的皮下出血帶。
現場檢驗:死者地面現場處有血泊60厘米×4厘米,血泊厚0.2~0.5厘米不等。
十、鑒定結論: 董文鵬被他人用單刃匕首刺傷胸部,造成開放性胸部損傷,心髒破裂,急性大出血死亡。
檢驗報告人:淑心 楚原市局刑事技術支隊司法鑒定中心 (司法鑒定檢驗報告章) 2015年5月8日 沈恕向偵查員們讀過屍檢報告後,說:“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知道董文鵬的第二個辦公室的人并不多。
董文鵬死亡時,房間處于密室狀态,除了備用鑰匙之外,董文鵬本人拿着一把鑰匙,公司保險箱裡還有一把,總共是三把。
因為是電子門鎖,兇手另配鑰匙的可能性可以排除,而房門也沒有撬壓痕迹。
所以,問題就在于——最後打開門的鑰匙是三把中的哪一把?” “當然,可以認為兇手是這三把鑰匙周圍的人,或是有機會利用鑰匙的人。
這些人非常有限。
可是,從案發到現在,我們調查了能夠接觸到鑰匙的所有相關人員,他們都有案發時不在現場的證據。
” 可欣接過話頭說:“現場的綠茶杯上留有客人的指紋,我們以為據此找出懷疑對象會相當容易。
從指紋的纖細手指形狀來看,留下指紋的可能是女性。
可是我和偵查員們搜集了董文鵬家人及與其有社會關系的人的指紋樣式,根據這些指紋的調查結果,沒有發現與茶杯上一緻的指紋。
這意味着什麼?這就是說能接觸到房間鑰匙的人中不存在兇手。
這是目前最棘手的問題。
”在進入現場不久,可欣就根據沈恕的指令提取了玻璃杯上的指紋,并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工作,不過調查結果并不樂觀。
偵查員老呂資格老,說話較少顧忌,率先發問:“所有關系人的指紋都采集了嗎?” 問話流露出不信任情緒,但可欣并不在意:“是的,所有關系人的指紋都采集到了,包括董文鵬家所有親戚的指紋,甚至出入公寓的維修人員也沒漏掉。
即使如此,也沒有任何發現。
” 沈恕補充說:“董文鵬的身份特殊,這間位于大南路酒店式公寓的辦公室也具有隐蔽性,所以能夠進入這間辦公室并受到董文鵬招待的人,一定和他具有不一般的關系。
此外,還有一個疑點,一般來說,來訪客人用過的杯子,應該會留下唇印之類,尤其當這個客人很可能是個女人的時候。
” 可欣補充說:“玻璃杯上沒有唇印,好像有擦拭過的痕迹。
這确實耐人尋味,兇手擦去了唇印,卻沒有擦去指紋。
” 會議進行到午飯時分,沈恕讓大家到食堂用餐。
刑警隊食堂的夥食還不錯,雖然大師傅時不時地别出心裁,搞一些“暗黑料理”,諸如拔絲土豆、香蕉炒雞蛋之類的菜肴,但總體來說口味還說得過去。
吃過飯,沈恕讓我陪他到董文鵬家走一趟。
4 2014年5月8日下午。
董文鵬家。
董文鵬家位于楚原市南郊,占地三畝有餘,兩幢别墅坐落在院子中央,雕梁畫棟,亭台樓閣,看上去像一座舊時代的莊園。
事實上,我在心裡暗想,把家弄成這個樣子的人,是不是特希望回到舊社會,可以光明正大地炫耀和盤剝。
見到董文鵬的妻女後,我大吃一驚,她們竟然就是我于清明節那天,在母親墓地前遇到的母女二人。
原來她們竟是董文鵬的妻女,母親名叫李文慧,女兒名叫董卿。
她們對我沒有任何印象。
也是,一個擦肩而過的路人,誰又能記得那麼清楚呢?而我能記得她們,一是由于職業關系,接受過人臉識别訓練;一是由于那天場所特殊,加上發生了母親墳前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束鮮花的事情,我在腦海裡回憶過她們的樣子;還有一個原因是董卿長得非常漂亮。
這時候我近距離打量她們,發現董卿和李文慧的五官幾乎一模一樣。
李文慧本來也是一個美人,可惜她身材矮胖,又不怎麼拾掇打扮,站在豔光照人的女兒旁邊,就被人忽略了。
母女二人對我和沈恕的登門來訪并不抵觸,态度也很誠懇,雖然沉浸在喪夫喪父的悲痛中,不時哽咽難以出聲,卻仍然有問必答。
聽得出來她們和董文鵬之間的關系很和諧,夫妻情和父女情都很深厚,沒有隔閡或生分的迹象。
她們娓娓講述了董文鵬的創業史,語氣中有懷念,有不舍,有悲傷。
李文慧說,三十幾年前,董文鵬才從大學畢業,正趕上中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
圍城之内,愁腸坐困;圍城之外,則是另一番景象。
董文鵬和大學的同窗好友楊昭一拍即合,選擇了自謀職業。
其時的楚原,産業勃興,一派生機盎然。
最初,董、楊二人和幾十位制衣工人同住在一間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屋子裡。
白天、前半夜,他是一名辛勞的熨衣工,輾轉于三家制衣廠;夜色黢黑方可回到蝸居,沉沉睡去。
三年後,年輕的董、楊已經成為技藝不俗的制衣工人。
這一年,他們盤下一家小小的制衣廠,繼續将辛勞作為生活的主調。
十年打拼後,騰飛集團成立,董文鵬出任董事長,楊昭任董事總經理。
如今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騰飛集團在制衣道路上日漸精進,終成大器,不僅被一些國際品牌選為代工廠,而且擁有了自己的零售品牌。
兩位好友分别娶妻生子。
董文鵬娶妻李文慧,生女董卿。
楊昭娶妻王朝霞,生子楊文頤,現已從歐洲留學歸來,在集團财務部任部門經理。
董文鵬家的客廳牆上,挂着一幅楊昭送給他的書法作品,大概可以诠釋兩兄弟的半生遭逢和一生情誼:成敗與朝暮,隐憂與釋然,安靜與喧嘩,都是内心超脫、順之自然。
誰能想到,董文鵬打拼一世,卻在功成名就、年過花甲時遭此橫禍,令人不勝唏噓。
李文慧講過董文鵬的創業史,又取出幾份發黃的報紙給我和沈恕看:“這些都是媒體在各個時期對我先生的報道,記載着他的奮鬥曆程。
”
陰。
楚原市李陵園墓地。
如果不是出版方催得緊,這個故事也許永遠不會面世,因為它記錄了和我父親有關的往事,那些雖然年深日久卻仍然不能碰觸的往事,一碰就痛徹心扉。
在上一本書裡提到過,我父親曾經擔任公安廳下屬的公安研究所所長,現已退休。
我母親已因病去世多年,她的骨灰葬在距離市區二十公裡遠的李陵園墓地。
每年的清明和母親忌日,我和父親都會去她的墓地祭掃。
可是今年清明卻遇到了一件怪事。
我和父親在幾米遠處就看見母親墓碑前擺放着一束别緻的郁金香。
說它别緻,是因為它呈深藍色,藍得發黑,幾乎讓人懷疑它的顔色是塗上去的。
“這太過分了。
”我嘟囔一句。
楚原是國内最大的郁金香産地,據說也是僅次于荷蘭的世界第二大郁金香産地,這年頭各種“之最”的排名太多,真假就不去追究了,姑且就當它是真的吧。
不過,每年4月份這裡的郁金香節卻是貨真價實的花的盛宴。
從1994年開始,楚原的郁金香節已經20年了,近兩千畝幾百萬株郁金香吸引了上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愛花人。
大片的郁金香如跳動的音符,縱橫交錯,編織成了七彩樂譜,彙成了花的海洋。
這個時候人人心歡喜,種花的人為又一個豐收年,賞花人為這場視覺盛宴。
但這種深藍色郁金香,即使在最大的郁金香産地也極其罕見。
我在此之前也僅僅見過一次。
上一次見到它也是清明節,也是在母親的墓前。
我當時以為是有人放錯了,并沒有太介意。
可是今年,同樣的花又出現在這裡,讓人不得不懷疑。
我環顧四周,在母親墳墓的左右兩側,都有人祭拜的痕迹。
我忽然想起上山時在半山腰遇到的兩個女人,當時我還打量了她們兩眼,想着那個女孩長得很漂亮。
那兩個女人貌似母女。
母親的樣子已經記不清了,恍惚覺得是一個氣質華貴的女人。
女孩子的樣子倒記得很清楚。
那女孩穿着白外套和牛仔褲,清爽不施脂粉,海藻般濃密的長發讓她有種純真妩媚的氣息。
她的皮膚很白,是象牙色,整個人看起來懶洋洋的,淡淡的。
潔白的面容,淡色的眉毛,挺秀的鼻梁,淡紅的雙唇,她恬靜的眼睛裡恍如有着海洋般深不見底的感情,而眼珠卻無比淡漠。
“是那兩個女人放的花嗎?”我說,“她們認識媽媽?” “哪兩個女人?”父親不解。
“就是我們上山時遇到的那兩個。
” 父親的臉色有些不自然:“怎麼可能?素不相識的,怎麼會在你母親的墳前獻花,别胡思亂想了。
” 我自言自語地說:“索性等到明年的清明,一大早藏到這裡如何?一定把獻花的人找出來,無緣無故的,不應該這樣啊。
” 父親用懷疑的眼光斜視着我。
我說:“我懷疑,這束花本來是供奉在相鄰的兩個墓前的。
” 父親沒接話,搖搖頭。
我說:“是來掃墓的那對母女移到媽媽的墓地前的。
” “怎麼會呢,不會有這種事。
”父親壓根兒不相信。
“會的,”我說,“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
不管是善意惡意還是無意,這種事情都讓人無法容忍。
” 2 2014年5月8日。
晴。
騰飛集團。
一個月後。
命案現場是一套極盡奢華的辦公室。
辦公室内設衛生間、會議室,四周牆壁上懸挂着不少古今文人墨客的字畫。
在辦公室的一側牆壁上,虛掩着一道暗門,裡面是一間裝修精緻的卧室。
噴金的牆壁、大理石的台階、名貴的地毯、玉制的石像、深紫色的沙發、折射着燦爛光華的水晶吊燈,辦公桌前,一隻碩大的香爐升起袅袅香煙。
幾張深棕色的真皮沙發簇擁着一張碩大的檀木茶幾,幾面上有兩隻精緻的玻璃茶杯,裡面盛有喝剩一半的綠茶,似乎還在飄着氤氲的香氣。
一具屍體俯卧在地上。
他曾經是這套豪華辦公室的主人。
屍體的頭發花白,身形臃腫,顯然是一位老者。
它身下有一大攤血迹,已經凝固。
目測它的背部有十幾處傷口,血肉模糊。
現場沒有兇器。
沈恕的臉色非常嚴峻,見我進來,沒有任何寒暄,直截了當地說:“已經證實死者是騰飛集團董事長董文鵬,技偵部門正在勘查現場取證,可以看見的緻命外傷隻有背部的這把匕首。
屍體沒有動過,等着你來檢驗。
” 現在是淩晨3點45分,我急匆匆地從家裡趕來,蓬頭垢面,睡眼惺忪,一路上努力調整使自己進入工作狀态。
在技術員對屍體的面部、頸部、正面全身、背部全身、雙手雙足、頭頂、足底進行一輪拍照以固定原始的屍體狀态後,我開始屍表檢驗。
屍表檢驗的目的是了解屍體表面的損傷情況,以及收集可能在屍體上殘存的線索和痕迹。
屍體所受的外傷一目了然,檢驗工作并不繁複。
屍體背部的刀傷是銳器造成的,共有十七處,其中有十一處是緻命傷。
一般來說,長而尖的銳器刺入人體,就會形成刺創。
這類銳器有刺刀、匕首、三棱刮刀、小刀、柳葉殺豬刀、劍等。
刺創的特征是體表創口小,刺入組織深,破壞性大。
刺創的刺入口形态,與銳器刺入部分橫斷面形态有密切關系。
我一邊檢驗屍體,一邊向沈恕口頭彙報:“根據室溫及屍僵程度判斷,死亡時間在五到八小時之内。
兇器是有刃的銳器,刺入口呈三角形,創角一鈍一銳,分析是單刃匕首。
刺入口周圍及創緣皮膚上伴有表皮剝脫,判斷兇器表面粗糙,應為仿古式樣的利器。
刺入口附近有輕度的皮下出血帶。
十七處刺創均在死者的肩背部,可以确定是他殺。
” 沈恕的眉頭緊鎖,不時回應一聲以表示他在認真傾聽。
這具屍體的外傷明顯,屍檢結果不過是确認案情,對偵破并沒有太大幫助。
死者的身份非常敏感。
騰飛集團是一家民營性質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專業生産針織成衣、網球衫、T恤、睡衣等商品,堪稱楚原市紡織業标杆企業,也是楚原紡織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利稅大戶。
董文鵬更是市内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三天兩頭在電視上亮相。
這種身份的人在辦公室遇害,勢必會成為官商兩界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
3 2014年5月8日上午。
晴。
楚原市刑警隊。
上午11點30分,沈恕主持召開了案情分析讨論會。
會議通報,董文鵬是在5月7日黃昏到深夜之間,在作為工作間使用的大南路酒店式公寓裡被殺的。
兇案現場的茶幾上擺着兩個玻璃杯子,均盛有喝了一半的綠茶,表示有客人來過。
而這個來訪的客人身份不明,具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發現董文鵬死亡的是他的女兒董卿。
按慣例,董文鵬如果在公司加班或出外應酬,都會打電話回家告知。
當晚董文鵬的妻子李文慧一直等他到午夜還沒有消息,電話也打不通。
李文慧心焦如焚,卻知道董文鵬不喜歡她幹涉工作,就央求女兒董卿去查看。
董卿先到公司總部,發現已人去樓空,又趕往大南路酒店式公寓的工作間,發現了異常。
那時,房間的門緊鎖着,于是請管理人員用備用鑰匙打開房門進入房間,目睹慘狀後發出凄厲的慘叫。
我向參加案情研讨會的偵查員們出示了屍檢報告: 楚原市公安局 刑事技術鑒定中心 2015年5月8日鑒(屍檢)第×号 一、委托單位:楚原市公安局刑警支隊。
二、委托日期:2015年5月8日。
三、委托事項:對送檢的死者屍體和沾有血迹匕首進行分析。
四、鑒定對象:董文鵬,男,64歲,楚原市騰飛集團董事長。
五、送檢材料:男性死者屍體。
六、鑒定日期:2015年5月8日。
七、鑒定地點:楚原市刑事技術司法鑒定中心;死者死亡現場。
八、案情概述: 2015年5月7日23時,董文鵬家屬聯系不上他,到辦公室來找,發現他已遇害身亡。
九、檢驗過程: 屍檢:死者左背部第四肋間有長3.0厘米創口,創角一鈍一銳,心髒破裂,胸腔内有約2000毫升血液及凝血塊。
身體肩背部共有十七處銳器傷,刺入口呈三角形,刺入口周圍及創緣皮膚上伴有表皮剝脫,判斷兇器表面粗糙,刺入口附近有輕度的皮下出血帶。
現場檢驗:死者地面現場處有血泊60厘米×4厘米,血泊厚0.2~0.5厘米不等。
十、鑒定結論: 董文鵬被他人用單刃匕首刺傷胸部,造成開放性胸部損傷,心髒破裂,急性大出血死亡。
檢驗報告人:淑心 楚原市局刑事技術支隊司法鑒定中心 (司法鑒定檢驗報告章) 2015年5月8日 沈恕向偵查員們讀過屍檢報告後,說:“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知道董文鵬的第二個辦公室的人并不多。
董文鵬死亡時,房間處于密室狀态,除了備用鑰匙之外,董文鵬本人拿着一把鑰匙,公司保險箱裡還有一把,總共是三把。
因為是電子門鎖,兇手另配鑰匙的可能性可以排除,而房門也沒有撬壓痕迹。
所以,問題就在于——最後打開門的鑰匙是三把中的哪一把?” “當然,可以認為兇手是這三把鑰匙周圍的人,或是有機會利用鑰匙的人。
這些人非常有限。
可是,從案發到現在,我們調查了能夠接觸到鑰匙的所有相關人員,他們都有案發時不在現場的證據。
” 可欣接過話頭說:“現場的綠茶杯上留有客人的指紋,我們以為據此找出懷疑對象會相當容易。
從指紋的纖細手指形狀來看,留下指紋的可能是女性。
可是我和偵查員們搜集了董文鵬家人及與其有社會關系的人的指紋樣式,根據這些指紋的調查結果,沒有發現與茶杯上一緻的指紋。
這意味着什麼?這就是說能接觸到房間鑰匙的人中不存在兇手。
這是目前最棘手的問題。
”在進入現場不久,可欣就根據沈恕的指令提取了玻璃杯上的指紋,并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工作,不過調查結果并不樂觀。
偵查員老呂資格老,說話較少顧忌,率先發問:“所有關系人的指紋都采集了嗎?” 問話流露出不信任情緒,但可欣并不在意:“是的,所有關系人的指紋都采集到了,包括董文鵬家所有親戚的指紋,甚至出入公寓的維修人員也沒漏掉。
即使如此,也沒有任何發現。
” 沈恕補充說:“董文鵬的身份特殊,這間位于大南路酒店式公寓的辦公室也具有隐蔽性,所以能夠進入這間辦公室并受到董文鵬招待的人,一定和他具有不一般的關系。
此外,還有一個疑點,一般來說,來訪客人用過的杯子,應該會留下唇印之類,尤其當這個客人很可能是個女人的時候。
” 可欣補充說:“玻璃杯上沒有唇印,好像有擦拭過的痕迹。
這确實耐人尋味,兇手擦去了唇印,卻沒有擦去指紋。
” 會議進行到午飯時分,沈恕讓大家到食堂用餐。
刑警隊食堂的夥食還不錯,雖然大師傅時不時地别出心裁,搞一些“暗黑料理”,諸如拔絲土豆、香蕉炒雞蛋之類的菜肴,但總體來說口味還說得過去。
吃過飯,沈恕讓我陪他到董文鵬家走一趟。
4 2014年5月8日下午。
董文鵬家。
董文鵬家位于楚原市南郊,占地三畝有餘,兩幢别墅坐落在院子中央,雕梁畫棟,亭台樓閣,看上去像一座舊時代的莊園。
事實上,我在心裡暗想,把家弄成這個樣子的人,是不是特希望回到舊社會,可以光明正大地炫耀和盤剝。
見到董文鵬的妻女後,我大吃一驚,她們竟然就是我于清明節那天,在母親墓地前遇到的母女二人。
原來她們竟是董文鵬的妻女,母親名叫李文慧,女兒名叫董卿。
她們對我沒有任何印象。
也是,一個擦肩而過的路人,誰又能記得那麼清楚呢?而我能記得她們,一是由于職業關系,接受過人臉識别訓練;一是由于那天場所特殊,加上發生了母親墳前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束鮮花的事情,我在腦海裡回憶過她們的樣子;還有一個原因是董卿長得非常漂亮。
這時候我近距離打量她們,發現董卿和李文慧的五官幾乎一模一樣。
李文慧本來也是一個美人,可惜她身材矮胖,又不怎麼拾掇打扮,站在豔光照人的女兒旁邊,就被人忽略了。
母女二人對我和沈恕的登門來訪并不抵觸,态度也很誠懇,雖然沉浸在喪夫喪父的悲痛中,不時哽咽難以出聲,卻仍然有問必答。
聽得出來她們和董文鵬之間的關系很和諧,夫妻情和父女情都很深厚,沒有隔閡或生分的迹象。
她們娓娓講述了董文鵬的創業史,語氣中有懷念,有不舍,有悲傷。
李文慧說,三十幾年前,董文鵬才從大學畢業,正趕上中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
圍城之内,愁腸坐困;圍城之外,則是另一番景象。
董文鵬和大學的同窗好友楊昭一拍即合,選擇了自謀職業。
其時的楚原,産業勃興,一派生機盎然。
最初,董、楊二人和幾十位制衣工人同住在一間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屋子裡。
白天、前半夜,他是一名辛勞的熨衣工,輾轉于三家制衣廠;夜色黢黑方可回到蝸居,沉沉睡去。
三年後,年輕的董、楊已經成為技藝不俗的制衣工人。
這一年,他們盤下一家小小的制衣廠,繼續将辛勞作為生活的主調。
十年打拼後,騰飛集團成立,董文鵬出任董事長,楊昭任董事總經理。
如今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騰飛集團在制衣道路上日漸精進,終成大器,不僅被一些國際品牌選為代工廠,而且擁有了自己的零售品牌。
兩位好友分别娶妻生子。
董文鵬娶妻李文慧,生女董卿。
楊昭娶妻王朝霞,生子楊文頤,現已從歐洲留學歸來,在集團财務部任部門經理。
董文鵬家的客廳牆上,挂着一幅楊昭送給他的書法作品,大概可以诠釋兩兄弟的半生遭逢和一生情誼:成敗與朝暮,隐憂與釋然,安靜與喧嘩,都是内心超脫、順之自然。
誰能想到,董文鵬打拼一世,卻在功成名就、年過花甲時遭此橫禍,令人不勝唏噓。
李文慧講過董文鵬的創業史,又取出幾份發黃的報紙給我和沈恕看:“這些都是媒體在各個時期對我先生的報道,記載着他的奮鬥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