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案 犯罪指南
關燈
小
中
大
後總能找到借口彌補,讓警方無法揪住一個問題窮追猛打,更無法讓他自行露出馬腳。
事實上警方至今也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或者說沒有一件鐵證。
于敏洪可能有作案時間,可是在妻子和孩子熟睡後,他溜出家門作案的可能性有多大?又要怎樣輕手輕腳才能不吵醒妻子?理論上可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容易的事情。
于敏洪确實給劉曉曉購買了人身意外險,而且劉曉曉對此并不知情。
這是一個重大疑點,卻無法作為堅實的證據。
畢竟劉曉曉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警方不能根據未來可能出現的犯罪來鎖定嫌疑人,這簡直荒唐。
于敏洪購買了弩箭倒是不假,可是目前市場上到處都充斥着同款弩箭,估計在楚原市有近萬把,如果硬要說于敏洪手裡的弩箭就是殺死周天成和郝問的兇器,顯然過于武斷。
何況于敏洪主動上繳了他購買的弩箭,說他當時是出于興趣買來的,過後沒用過幾次,一把弩,十支箭,有收據為證,一支箭沒少。
這使得警方陷入被動境地。
最讓警方難以索解的是,如果于敏洪真是兇手,而他最終目的是殺害劉曉曉騙取保險金,那麼前面兩個枉死的人就是他的障眼法,以轉移警方視線,這樣,他在最終害死劉曉曉時,就不會被警方懷疑。
但事實上,周天成和郝問之死,都與劉曉曉的作品高度吻合,這使得警方在偵破伊始就留意到于敏洪。
這和他意欲瞞天過海的初衷互相矛盾。
他又何必多此一舉? 如果兇手不是于敏洪,而是故布疑陣把警方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那麼于敏洪的這些疑點重重的行為又如何解釋? 一團亂麻。
二十四小時後,一無所獲的刑警隊釋放了于敏洪。
挫折感充斥在每個人的心頭。
12 2013年7月13日。
楚原大學命案七十二小時後。
據知情人透露,被害人的父親郝廣德在這三天裡幾乎找遍了每一位和他有來往的省領導。
他進門後不說話,先痛哭,哭到老淚縱橫、聲音嘶啞,讓省領導深刻體會到他的喪女之痛,然後他才一宗一件地描述他和女兒之間的快樂往事,說到動情處,他天真得像個孩子,哭泣得也像個孩子。
最後,他說,市刑警隊工作不力,過了這麼久還沒破案,如果女兒的冤屈不能伸張,兇手不能得到嚴懲,他死也不瞑目。
郝廣德的表演起了巨大作用,多位省領導批示,必須不惜餘力、快速地偵破青年公園和楚原大學的命案。
這份沉甸甸的壓力讓刑警隊裡烏雲籠罩。
沈恕辦案子一向要求證據确鑿、證據鍊完整,堅決反對刑訊逼供。
否則在這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下,極少數好大喜功的公安人員可能會直接把于敏洪抓捕歸案,安排葉倩玉和蔣文荟作為人證,他購買的弩箭作為物證,他出現在周天成案現場的行徑作為“行為證據”,再“想方設法”取得于敏洪的口供,一件“鐵案”就辦成了。
“上面”高興,被害人家屬滿意,刑警隊立功受獎,皆大歡喜。
可是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從來不是沈恕想要的。
如果說在某些領域裡取得成功的人必須具有“偏執”的個性,那麼沈恕對證據、真相、程序、正義的偏執程度,是我從警十幾年裡所僅見。
按照《讓死者閉眼》裡的情節,其作者劉曉曉将在四十八小時後遇害,而兇手就是于敏洪。
有周天成和郝問案的前車之鑒,如果再斥責這個猜想荒唐透頂而置之不理,那就是警方渎職。
但是,刑警隊又不能派出警力對劉曉曉進行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或者把于敏洪延期拘押,直到四十八小時期限過後再釋放,這無法可依。
就在沈恕思考兩全的辦法時,程佳的電視節目給本就如同煙熏火燎般的辦案刑警的屁股下面添了一把柴。
《疑案追蹤》節目每周播出兩期,程佳在錄制完楚原大學命案後,并未在當天播出,而是如獲至寶般,把案子捂在手裡,在三天裡東奔西走,采訪了所有她能找到的涉案人員,制作了一期時長四十五分鐘的特别節目。
這期節目不僅把周天成案、郝問案和小說《讓死者閉眼》串在一起,請來外地的法律專家、刑偵專家掰開揉碎地解析、評論、猜想,而且由專業演員再現了案發過程,全部實景拍攝,活靈活現。
此外,周天成案的報案人李德存、郝問案的兩名報案學生、藝術系輔導員張秋水和郝問的男朋友冷峻,都在節目中亮相。
李德存手持寶劍,高談闊論,滔滔不絕。
張秋水則高瞻遠矚,暢談新時期的學生心理素質和道德建設。
冷峻在節目中從頭到尾雙眼含淚,愧悔不疊,煽情效果極佳。
節目播出以後,社會反響巨大,甚至超出我們的想象。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善于把握機會的人,有人在災難中發财,有人在流血中奪權,有人在饑荒中中飽私囊,也有人把别人的苦難當成上升階梯。
而程佳無疑是這兩起系列兇殺案中的最大赢家。
《疑案追蹤》節目不僅得到廣告商的青睐,賺得盆滿缽滿,而且赢得市民的好評,衆人交口稱贊它是一個有良心和人文關懷的欄目,而公安機關,尤其是刑警隊,卻屍位素餐、無視民衆疾苦和生命安全。
市民說什麼想什麼,我們無法幹涉,更不能左右。
刑警隊能做的,就是不眠不休、殚精竭慮,透支自身生命去減少傷亡、預防犯罪、抓捕兇手。
《疑案追蹤》的熱播,導緻《讓死者閉眼》一書銷量大漲。
這本原來籍籍無名、漏洞百出、違背常理的三流偵探小說,在一夜間名聲大噪,家喻戶曉。
尤其因為其中的兇殺情節被殺人魔用于實踐,受到偵探迷的大力追捧,網絡上建起帖吧、群組,讨論案情、猜測兇手、嘲笑警方無能。
網民、電視觀衆以及刑警隊的上層領導,大都傾向于認為于敏洪就是真兇,對警方遲遲不能破案深表遺憾。
13 2013年7月15日。
楚原市刑警支隊。
郝問遇害第五天早晨。
按照《讓死者閉眼》中的情節,劉曉曉将在十幾個小時後被于敏洪殺死。
劉曉曉現在如何反應?是置之不理,還是顫若篩糠? 于敏洪呢?是嗤之以鼻,還是正在往弩箭上塗抹毒鼠強? 警方應該怎麼辦?随便找個借口把于敏洪關上一天一夜?為了保護一條生命,這種做法似乎也無可厚非。
不必警方費心,借口自動送上門來。
上午9點鐘左右,一個矮壯結實的女人身影出現在刑警隊大門口,正是讓我們在這幾天裡念念不忘的劉曉曉。
她邊走邊往左右看,神色慌張,似乎在防備什麼人。
門口警衛得到通知,把她放進門來。
她一路小跑着進到警隊辦公室。
見到沈恕,她依然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原本黑紅的臉膛變得煞白,氣喘籲籲,說話都不大利索了:“于敏洪——就是兇手,他要殺死我,你們——馬上把他抓起來。
” 她這個說法與以前的态度大相徑庭。
我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認為把于敏洪列為犯罪嫌疑人荒唐透頂,更不肯承認她的小說是兇手犯罪指南,是什麼導緻了她現在的徹底轉變?沈恕伸手示意她坐下,說:“有根據嗎?”他知道劉曉曉是寫偵探小說的,雖然胡編亂造居多,但畢竟懂得用證據說話的道理,不會随便臆測于敏洪有殺人傾向。
劉曉曉從貼胸的口袋裡取出一個小紙袋,打開後裡面有一個錫紙包,再打開,露出一小撮白色粉末。
她用雙手捧着,遞到沈恕面前。
沈恕嗅一嗅那味道,說:“是毒鼠強?” 劉曉曉用力地點點頭:“就是毒鼠強,我在家裡廁所的地櫃裡發現的。
我從來沒買過這東西,孩子也不可能從什麼地方得到,一定是于敏洪偷偷買來藏在那裡的。
整整一大包,藏在一個紙盒裡。
” 她用近乎祈求的目光看着沈恕:“我看了《疑案追蹤》的最新一期節目,那些專家和網民說得有道理,于敏洪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現在也開始懷疑他了。
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虧我還和他共同生活了十年,他的心腸真惡毒。
” 沈恕不理會她的叨叨,心想這毒鼠強倒是拘傳于敏洪的好借口。
就算撇開命案不談,毒鼠強本身就是違禁藥物,把于敏洪揪來敲打敲打也不算冤枉他。
如果小說裡的故事成真,再有十來個小時,于敏洪就要對劉曉曉動手了。
他倆生活在一起,如果一方存心要害另一方,總能找到機會。
大家幾乎都存着這個想法,沈恕對可欣說:“你帶兩個人跑一趟,拘傳于敏洪,審他一天一宿,就算他死咬着不松口,也拖到明天上午再把他放出去。
” 劉曉曉聞言才放松下來,上身靠向椅背,長出一口氣。
不出所料,于敏洪還是一副死硬嘴臉,态度強橫,審訊人員問三句他才答一句,而且多數時間都是嗆着對方說話。
這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讓負責審訊的警員恨得牙癢手癢。
如果不是沈恕有死命令——凡是刑訊逼供的一律清出刑警隊伍,恐怕于敏洪早已經挨了不下十記大嘴巴。
于敏洪一口咬定,毒鼠強是他買來毒老鼠的。
他家住的是一棟舊樓,老鼠蟑螂出沒,所以這解釋也算說得通。
審訊人員使出疲勞戰術,輪番盤問于敏洪,不許他休息和睡覺。
可是于敏洪不論怎樣精疲力竭或精神倦怠,始終堅守一條底線:他和周天成及郝問案沒有一絲一毫關系。
他也許在家中曾無數次盤算和演練過被警方審訊的場景,早已經有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對策——堅決否認作案的嫌疑。
這種否認幾乎成為他的本能,哪怕在半夢半醒之間,他說出的夢話都是“我沒殺人”。
這讓審訊人員束手無策,何況警方對于敏洪是否是真兇也無法确定,加上證據似有似無,隻能暫時接受他的供詞。
到淩晨兩點多鐘,沈恕命令警員中止審訊,将于敏洪暫時羁押,到上午九點鐘以後再放出去。
14 2013年7月16日。
劉曉曉家所在社區。
誰也沒預料到,警方煞費苦心把于敏洪關了一天一夜,劉曉曉仍未能逃脫死于非命的結局。
報案人是劉曉曉的表妹陳冬梅。
她早上7點就來到劉曉曉家,卻怎麼也叫不開門,打電話也沒有人接。
《疑案追蹤》節目這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陳冬梅對劉曉曉和于敏洪的事情也有所耳聞,她貼在房門上聆聽,裡面沒有一點動靜,她就起了疑心,撥打電話報警。
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國棟來到現場,和陳冬梅一起砸了半天門無果,正要叫人來開鎖,裡面有個僅穿着短褲的瘦小男孩打開房門,揉着惺忪睡眼,看見陳冬梅立刻露出笑容:“小姨。
” 陳冬梅抱起男孩,急切地問:“亮亮,你媽呢?” 亮亮往房間裡一指:“媽媽在睡覺。
” 陳冬梅抱着孩子沖向劉曉曉房間,國棟緊随其後,見屋門大敞着,室内空空蕩蕩,哪裡有劉曉曉的影子? 正慌亂着,聽見樓下響起喧鬧聲,樓道裡有人在奔跑呼叫:“殺人了!” 他們循着吵嚷聲來到樓下,拐過樓角,見樓東側山牆的垃圾箱前圍了一群人。
國棟分開人群,垃圾箱裡有一具女屍赫然映入眼簾。
垃圾箱裡的屍體正是劉曉曉。
此時,于敏洪仍被關在刑警隊的審訊室裡。
這是一個梯形的鐵皮垃圾箱,體積很大,長寬都有兩米左右,差不多一人高。
垃圾箱才被清理過不久,裡面的垃圾不多,連一半還沒填滿。
劉曉曉的屍體就在垃圾箱的一角,半躺半坐。
屍體的腹部插着一支弩箭,直沒至尾,比周天成和郝問所中的弩箭插得更深入些。
她的皮膚呈青紫色,嘴唇烏青,嘴角沾有白沫和污血。
雙目半睜半閉,似乎死不瞑目。
清晨的陽光籠罩在屍體上,讓人生出莫名的恐懼和憂傷。
她的死狀,與周天成和郝問一模一樣。
經檢驗,她的死亡時間為昨晚9點到10點之間,緻死原因為腹部被射入弩箭及毒鼠強中毒。
弩箭插入很深,兇手應是近距離射擊。
于敏洪的嫌疑徹底排除。
刑警隊在半個月裡殚精竭慮,人困馬乏,卻是白忙活一場。
沈恕面帶無奈地拿起電話,通知警隊馬上釋放于敏洪,不要超出拘傳時限。
一袋垃圾散落在離垃圾箱兩米多遠的地方,已經被圍觀的居民踢得七零八落,其中有一個空藥瓶,是亮亮常年服用的治療地中海貧血症藥物的外包裝。
由此可以判斷地上的這袋垃圾是劉曉曉丢的。
除此之外,人群的踐踏,早破壞了地面上的其他痕迹。
警方隻能根據現場情形判斷,劉曉曉在下樓扔垃圾時,躲在黑暗中的兇手向她近距離射擊,然後移屍到垃圾箱裡。
這些細節,與《讓死者閉眼》中講述的第三起案件一模一樣。
沒讀過那本小說的人還不覺得,凡是熟悉它内容的人無不感到毛骨悚然。
陳冬梅和亮亮早被人們帶進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室裡。
亮亮并未見到他母親的屍體,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充滿好奇地在辦公室裡東轉轉西看看。
陳冬梅呆坐在椅子裡,臉色慘白,雙眼通紅,眼神直勾勾的,像是在想心事。
沈恕問她為什麼一大早就來到劉曉曉家,陳冬梅怔了半晌才回過神來,說:“是我表姐要求的。
她昨晚七點多鐘給我打電話,說姐夫不在家,她第二天又要去街道辦事處上早班,來不及送亮亮上學,讓我早上七點到她家,替她送亮亮。
” 沈恕皺眉說:“她以前向你提出過類似的請求嗎?” 陳冬梅說:“有過。
她打工的那個街道辦事處對聘用人員挺苛刻的,有編制的員工經常找借口離崗辦私事,聘用人員就得加班加點地多幹活兒。
我表姐為了保住工作,從來不敢反駁領導的指示,所以提前上班或者貪黑回家都是家常便飯,沒法照顧孩子。
我姐夫如果有空就由他接送,如果他倆都沒空,就找我幫忙。
” 沈恕說:“她在電話裡還說了什麼話?” 陳冬梅回想片刻,說:“還問了問我媽的身體情況,沒說别的。
” 沈恕點點頭,又問:“她經常在晚上下樓去扔垃圾嗎?” 陳冬梅說:“這個我可不知道。
有那麼兩次,我晚上從她家離開,她都讓我順手把垃圾扔了。
她挺愛幹淨的,可能忍受不了垃圾在家裡過夜。
” 沈恕又問了些劉曉曉和于敏洪的夫妻感情。
陳冬梅的回答以褒揚和肯定居多,說雖然他倆的工作都不大好,孩子又生病,家庭經濟拮據,但是一家人總算能齊心協力,關系融洽,很少為什麼事情争吵。
沈恕一邊說話,一邊看幾眼正獨自玩耍的亮亮,見他遠比同齡的孩子要矮小瘦弱,禁不住輕輕歎一口氣。
沈恕又和居委會的幾位大媽聊了幾句,主要是了解劉曉曉的生活起居。
當問到她是否有晚上到樓下倒垃圾的習慣時,幾個人都搖頭說沒注意。
倒是居委會主任徐大媽證實說,她早晚都在小區院子裡轉悠,見過好幾次劉曉曉早上送亮亮去學校時順手丢一袋垃圾,所以她應該沒有在晚上倒垃圾的固定生活習慣。
聊來聊去,總離不開家長裡短,似乎和兇殺案不沾邊。
警員們都有些不耐煩,不知道一向幹脆利落的沈恕今天怎麼和一群大媽聊得這麼熱絡,一副分不開輕重緩急的溫暾模樣。
程佳自然不肯放過這難得的做節目機會,不知什麼時候出現在命案現場,支起攝像機,正在大張旗鼓地采訪圍觀群衆。
她的消息一向靈通得很,公安局裡許多部門都有她的線人,所以她總能迅速得到刑事案件動态,比
事實上警方至今也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或者說沒有一件鐵證。
于敏洪可能有作案時間,可是在妻子和孩子熟睡後,他溜出家門作案的可能性有多大?又要怎樣輕手輕腳才能不吵醒妻子?理論上可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容易的事情。
于敏洪确實給劉曉曉購買了人身意外險,而且劉曉曉對此并不知情。
這是一個重大疑點,卻無法作為堅實的證據。
畢竟劉曉曉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警方不能根據未來可能出現的犯罪來鎖定嫌疑人,這簡直荒唐。
于敏洪購買了弩箭倒是不假,可是目前市場上到處都充斥着同款弩箭,估計在楚原市有近萬把,如果硬要說于敏洪手裡的弩箭就是殺死周天成和郝問的兇器,顯然過于武斷。
何況于敏洪主動上繳了他購買的弩箭,說他當時是出于興趣買來的,過後沒用過幾次,一把弩,十支箭,有收據為證,一支箭沒少。
這使得警方陷入被動境地。
最讓警方難以索解的是,如果于敏洪真是兇手,而他最終目的是殺害劉曉曉騙取保險金,那麼前面兩個枉死的人就是他的障眼法,以轉移警方視線,這樣,他在最終害死劉曉曉時,就不會被警方懷疑。
但事實上,周天成和郝問之死,都與劉曉曉的作品高度吻合,這使得警方在偵破伊始就留意到于敏洪。
這和他意欲瞞天過海的初衷互相矛盾。
他又何必多此一舉? 如果兇手不是于敏洪,而是故布疑陣把警方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那麼于敏洪的這些疑點重重的行為又如何解釋? 一團亂麻。
二十四小時後,一無所獲的刑警隊釋放了于敏洪。
挫折感充斥在每個人的心頭。
12 2013年7月13日。
楚原大學命案七十二小時後。
據知情人透露,被害人的父親郝廣德在這三天裡幾乎找遍了每一位和他有來往的省領導。
他進門後不說話,先痛哭,哭到老淚縱橫、聲音嘶啞,讓省領導深刻體會到他的喪女之痛,然後他才一宗一件地描述他和女兒之間的快樂往事,說到動情處,他天真得像個孩子,哭泣得也像個孩子。
最後,他說,市刑警隊工作不力,過了這麼久還沒破案,如果女兒的冤屈不能伸張,兇手不能得到嚴懲,他死也不瞑目。
郝廣德的表演起了巨大作用,多位省領導批示,必須不惜餘力、快速地偵破青年公園和楚原大學的命案。
這份沉甸甸的壓力讓刑警隊裡烏雲籠罩。
沈恕辦案子一向要求證據确鑿、證據鍊完整,堅決反對刑訊逼供。
否則在這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下,極少數好大喜功的公安人員可能會直接把于敏洪抓捕歸案,安排葉倩玉和蔣文荟作為人證,他購買的弩箭作為物證,他出現在周天成案現場的行徑作為“行為證據”,再“想方設法”取得于敏洪的口供,一件“鐵案”就辦成了。
“上面”高興,被害人家屬滿意,刑警隊立功受獎,皆大歡喜。
可是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從來不是沈恕想要的。
如果說在某些領域裡取得成功的人必須具有“偏執”的個性,那麼沈恕對證據、真相、程序、正義的偏執程度,是我從警十幾年裡所僅見。
按照《讓死者閉眼》裡的情節,其作者劉曉曉将在四十八小時後遇害,而兇手就是于敏洪。
有周天成和郝問案的前車之鑒,如果再斥責這個猜想荒唐透頂而置之不理,那就是警方渎職。
但是,刑警隊又不能派出警力對劉曉曉進行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或者把于敏洪延期拘押,直到四十八小時期限過後再釋放,這無法可依。
就在沈恕思考兩全的辦法時,程佳的電視節目給本就如同煙熏火燎般的辦案刑警的屁股下面添了一把柴。
《疑案追蹤》節目每周播出兩期,程佳在錄制完楚原大學命案後,并未在當天播出,而是如獲至寶般,把案子捂在手裡,在三天裡東奔西走,采訪了所有她能找到的涉案人員,制作了一期時長四十五分鐘的特别節目。
這期節目不僅把周天成案、郝問案和小說《讓死者閉眼》串在一起,請來外地的法律專家、刑偵專家掰開揉碎地解析、評論、猜想,而且由專業演員再現了案發過程,全部實景拍攝,活靈活現。
此外,周天成案的報案人李德存、郝問案的兩名報案學生、藝術系輔導員張秋水和郝問的男朋友冷峻,都在節目中亮相。
李德存手持寶劍,高談闊論,滔滔不絕。
張秋水則高瞻遠矚,暢談新時期的學生心理素質和道德建設。
冷峻在節目中從頭到尾雙眼含淚,愧悔不疊,煽情效果極佳。
節目播出以後,社會反響巨大,甚至超出我們的想象。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善于把握機會的人,有人在災難中發财,有人在流血中奪權,有人在饑荒中中飽私囊,也有人把别人的苦難當成上升階梯。
而程佳無疑是這兩起系列兇殺案中的最大赢家。
《疑案追蹤》節目不僅得到廣告商的青睐,賺得盆滿缽滿,而且赢得市民的好評,衆人交口稱贊它是一個有良心和人文關懷的欄目,而公安機關,尤其是刑警隊,卻屍位素餐、無視民衆疾苦和生命安全。
市民說什麼想什麼,我們無法幹涉,更不能左右。
刑警隊能做的,就是不眠不休、殚精竭慮,透支自身生命去減少傷亡、預防犯罪、抓捕兇手。
《疑案追蹤》的熱播,導緻《讓死者閉眼》一書銷量大漲。
這本原來籍籍無名、漏洞百出、違背常理的三流偵探小說,在一夜間名聲大噪,家喻戶曉。
尤其因為其中的兇殺情節被殺人魔用于實踐,受到偵探迷的大力追捧,網絡上建起帖吧、群組,讨論案情、猜測兇手、嘲笑警方無能。
網民、電視觀衆以及刑警隊的上層領導,大都傾向于認為于敏洪就是真兇,對警方遲遲不能破案深表遺憾。
13 2013年7月15日。
楚原市刑警支隊。
郝問遇害第五天早晨。
按照《讓死者閉眼》中的情節,劉曉曉将在十幾個小時後被于敏洪殺死。
劉曉曉現在如何反應?是置之不理,還是顫若篩糠? 于敏洪呢?是嗤之以鼻,還是正在往弩箭上塗抹毒鼠強? 警方應該怎麼辦?随便找個借口把于敏洪關上一天一夜?為了保護一條生命,這種做法似乎也無可厚非。
不必警方費心,借口自動送上門來。
上午9點鐘左右,一個矮壯結實的女人身影出現在刑警隊大門口,正是讓我們在這幾天裡念念不忘的劉曉曉。
她邊走邊往左右看,神色慌張,似乎在防備什麼人。
門口警衛得到通知,把她放進門來。
她一路小跑着進到警隊辦公室。
見到沈恕,她依然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原本黑紅的臉膛變得煞白,氣喘籲籲,說話都不大利索了:“于敏洪——就是兇手,他要殺死我,你們——馬上把他抓起來。
” 她這個說法與以前的态度大相徑庭。
我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認為把于敏洪列為犯罪嫌疑人荒唐透頂,更不肯承認她的小說是兇手犯罪指南,是什麼導緻了她現在的徹底轉變?沈恕伸手示意她坐下,說:“有根據嗎?”他知道劉曉曉是寫偵探小說的,雖然胡編亂造居多,但畢竟懂得用證據說話的道理,不會随便臆測于敏洪有殺人傾向。
劉曉曉從貼胸的口袋裡取出一個小紙袋,打開後裡面有一個錫紙包,再打開,露出一小撮白色粉末。
她用雙手捧着,遞到沈恕面前。
沈恕嗅一嗅那味道,說:“是毒鼠強?” 劉曉曉用力地點點頭:“就是毒鼠強,我在家裡廁所的地櫃裡發現的。
我從來沒買過這東西,孩子也不可能從什麼地方得到,一定是于敏洪偷偷買來藏在那裡的。
整整一大包,藏在一個紙盒裡。
” 她用近乎祈求的目光看着沈恕:“我看了《疑案追蹤》的最新一期節目,那些專家和網民說得有道理,于敏洪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現在也開始懷疑他了。
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虧我還和他共同生活了十年,他的心腸真惡毒。
” 沈恕不理會她的叨叨,心想這毒鼠強倒是拘傳于敏洪的好借口。
就算撇開命案不談,毒鼠強本身就是違禁藥物,把于敏洪揪來敲打敲打也不算冤枉他。
如果小說裡的故事成真,再有十來個小時,于敏洪就要對劉曉曉動手了。
他倆生活在一起,如果一方存心要害另一方,總能找到機會。
大家幾乎都存着這個想法,沈恕對可欣說:“你帶兩個人跑一趟,拘傳于敏洪,審他一天一宿,就算他死咬着不松口,也拖到明天上午再把他放出去。
” 劉曉曉聞言才放松下來,上身靠向椅背,長出一口氣。
不出所料,于敏洪還是一副死硬嘴臉,态度強橫,審訊人員問三句他才答一句,而且多數時間都是嗆着對方說話。
這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讓負責審訊的警員恨得牙癢手癢。
如果不是沈恕有死命令——凡是刑訊逼供的一律清出刑警隊伍,恐怕于敏洪早已經挨了不下十記大嘴巴。
于敏洪一口咬定,毒鼠強是他買來毒老鼠的。
他家住的是一棟舊樓,老鼠蟑螂出沒,所以這解釋也算說得通。
審訊人員使出疲勞戰術,輪番盤問于敏洪,不許他休息和睡覺。
可是于敏洪不論怎樣精疲力竭或精神倦怠,始終堅守一條底線:他和周天成及郝問案沒有一絲一毫關系。
他也許在家中曾無數次盤算和演練過被警方審訊的場景,早已經有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對策——堅決否認作案的嫌疑。
這種否認幾乎成為他的本能,哪怕在半夢半醒之間,他說出的夢話都是“我沒殺人”。
這讓審訊人員束手無策,何況警方對于敏洪是否是真兇也無法确定,加上證據似有似無,隻能暫時接受他的供詞。
到淩晨兩點多鐘,沈恕命令警員中止審訊,将于敏洪暫時羁押,到上午九點鐘以後再放出去。
14 2013年7月16日。
劉曉曉家所在社區。
誰也沒預料到,警方煞費苦心把于敏洪關了一天一夜,劉曉曉仍未能逃脫死于非命的結局。
報案人是劉曉曉的表妹陳冬梅。
她早上7點就來到劉曉曉家,卻怎麼也叫不開門,打電話也沒有人接。
《疑案追蹤》節目這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陳冬梅對劉曉曉和于敏洪的事情也有所耳聞,她貼在房門上聆聽,裡面沒有一點動靜,她就起了疑心,撥打電話報警。
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國棟來到現場,和陳冬梅一起砸了半天門無果,正要叫人來開鎖,裡面有個僅穿着短褲的瘦小男孩打開房門,揉着惺忪睡眼,看見陳冬梅立刻露出笑容:“小姨。
” 陳冬梅抱起男孩,急切地問:“亮亮,你媽呢?” 亮亮往房間裡一指:“媽媽在睡覺。
” 陳冬梅抱着孩子沖向劉曉曉房間,國棟緊随其後,見屋門大敞着,室内空空蕩蕩,哪裡有劉曉曉的影子? 正慌亂着,聽見樓下響起喧鬧聲,樓道裡有人在奔跑呼叫:“殺人了!” 他們循着吵嚷聲來到樓下,拐過樓角,見樓東側山牆的垃圾箱前圍了一群人。
國棟分開人群,垃圾箱裡有一具女屍赫然映入眼簾。
垃圾箱裡的屍體正是劉曉曉。
此時,于敏洪仍被關在刑警隊的審訊室裡。
這是一個梯形的鐵皮垃圾箱,體積很大,長寬都有兩米左右,差不多一人高。
垃圾箱才被清理過不久,裡面的垃圾不多,連一半還沒填滿。
劉曉曉的屍體就在垃圾箱的一角,半躺半坐。
屍體的腹部插着一支弩箭,直沒至尾,比周天成和郝問所中的弩箭插得更深入些。
她的皮膚呈青紫色,嘴唇烏青,嘴角沾有白沫和污血。
雙目半睜半閉,似乎死不瞑目。
清晨的陽光籠罩在屍體上,讓人生出莫名的恐懼和憂傷。
她的死狀,與周天成和郝問一模一樣。
經檢驗,她的死亡時間為昨晚9點到10點之間,緻死原因為腹部被射入弩箭及毒鼠強中毒。
弩箭插入很深,兇手應是近距離射擊。
于敏洪的嫌疑徹底排除。
刑警隊在半個月裡殚精竭慮,人困馬乏,卻是白忙活一場。
沈恕面帶無奈地拿起電話,通知警隊馬上釋放于敏洪,不要超出拘傳時限。
一袋垃圾散落在離垃圾箱兩米多遠的地方,已經被圍觀的居民踢得七零八落,其中有一個空藥瓶,是亮亮常年服用的治療地中海貧血症藥物的外包裝。
由此可以判斷地上的這袋垃圾是劉曉曉丢的。
除此之外,人群的踐踏,早破壞了地面上的其他痕迹。
警方隻能根據現場情形判斷,劉曉曉在下樓扔垃圾時,躲在黑暗中的兇手向她近距離射擊,然後移屍到垃圾箱裡。
這些細節,與《讓死者閉眼》中講述的第三起案件一模一樣。
沒讀過那本小說的人還不覺得,凡是熟悉它内容的人無不感到毛骨悚然。
陳冬梅和亮亮早被人們帶進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室裡。
亮亮并未見到他母親的屍體,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充滿好奇地在辦公室裡東轉轉西看看。
陳冬梅呆坐在椅子裡,臉色慘白,雙眼通紅,眼神直勾勾的,像是在想心事。
沈恕問她為什麼一大早就來到劉曉曉家,陳冬梅怔了半晌才回過神來,說:“是我表姐要求的。
她昨晚七點多鐘給我打電話,說姐夫不在家,她第二天又要去街道辦事處上早班,來不及送亮亮上學,讓我早上七點到她家,替她送亮亮。
” 沈恕皺眉說:“她以前向你提出過類似的請求嗎?” 陳冬梅說:“有過。
她打工的那個街道辦事處對聘用人員挺苛刻的,有編制的員工經常找借口離崗辦私事,聘用人員就得加班加點地多幹活兒。
我表姐為了保住工作,從來不敢反駁領導的指示,所以提前上班或者貪黑回家都是家常便飯,沒法照顧孩子。
我姐夫如果有空就由他接送,如果他倆都沒空,就找我幫忙。
” 沈恕說:“她在電話裡還說了什麼話?” 陳冬梅回想片刻,說:“還問了問我媽的身體情況,沒說别的。
” 沈恕點點頭,又問:“她經常在晚上下樓去扔垃圾嗎?” 陳冬梅說:“這個我可不知道。
有那麼兩次,我晚上從她家離開,她都讓我順手把垃圾扔了。
她挺愛幹淨的,可能忍受不了垃圾在家裡過夜。
” 沈恕又問了些劉曉曉和于敏洪的夫妻感情。
陳冬梅的回答以褒揚和肯定居多,說雖然他倆的工作都不大好,孩子又生病,家庭經濟拮據,但是一家人總算能齊心協力,關系融洽,很少為什麼事情争吵。
沈恕一邊說話,一邊看幾眼正獨自玩耍的亮亮,見他遠比同齡的孩子要矮小瘦弱,禁不住輕輕歎一口氣。
沈恕又和居委會的幾位大媽聊了幾句,主要是了解劉曉曉的生活起居。
當問到她是否有晚上到樓下倒垃圾的習慣時,幾個人都搖頭說沒注意。
倒是居委會主任徐大媽證實說,她早晚都在小區院子裡轉悠,見過好幾次劉曉曉早上送亮亮去學校時順手丢一袋垃圾,所以她應該沒有在晚上倒垃圾的固定生活習慣。
聊來聊去,總離不開家長裡短,似乎和兇殺案不沾邊。
警員們都有些不耐煩,不知道一向幹脆利落的沈恕今天怎麼和一群大媽聊得這麼熱絡,一副分不開輕重緩急的溫暾模樣。
程佳自然不肯放過這難得的做節目機會,不知什麼時候出現在命案現場,支起攝像機,正在大張旗鼓地采訪圍觀群衆。
她的消息一向靈通得很,公安局裡許多部門都有她的線人,所以她總能迅速得到刑事案件動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