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惡戰天驚牌
關燈
小
中
大
天驚牌
啞巴的生機是窮唐替他争取的,他無法發現的人和東西,卻逃不過窮唐的鼻子。
那個瞬間,窮唐是朝着啞巴身後一個他無法用眼睛看到的位置飛了過去。
這位置應該是對方早就思忖好的。
正好對正啞巴的背部,避開視線範圍。
然後采用如若無聲的移動,可以盡量接近到啞巴身邊。
但他沒有想到啞巴除了眼睛和耳朵,還有鼻子,而且是個靈敏無比的鼻子。
隻是這鼻子離開了一會兒,它在啞巴的授意下去恐吓了一隻穿盔甲的巨猿,然後又悄沒聲息地溜到一個指定位置觸發了一隻預先設置好的小弩。
等窮唐的鼻子發現危險後,它沒有發出任何響動就飛了出去。
通常隻有兇狠且奸猾的獸子才會這樣做,和刺客的規則一樣,要在對方毫不知覺的情況下給予全力地攻擊。
但飛出之後的窮唐未等落地就發出了一聲嚎叫,這也是齊君元剛才聽到的那一聲哀嚎。
按理說這嚎叫也是符合刺客規則的,既然自己失手,就應該立刻發聲向同伴示警。
窮唐是被一團樹枝草稈包住了。
那是一大團的樹枝草稈,足可以包紮下一個人來。
而這本來是要用來包紮啞巴的,現在由窮唐來替他承受了。
也就是這個瞬間,啞巴身形疾電般移動,将自己藏入一個相對安全的角落。
随後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别人很不安全。
問題是背後的那個威脅就如同無形的一樣,不管視線還是耳朵,始終沒能将他找出來。
直到帶來威脅的對手主動發聲說話了,啞巴才有方向、有目的地朝發出聲音的位置連發七枚石丸。
但這些石丸都隻是打在花草枝葉上,沒有一枚的回應是擊中肉體的。
不過齊君元的指點真的很有用,他隻按照所說步驟走出四步,就找到一個隐藏在大葉葵草下面的身影,于是石丸再次連續發出。
暗藏的對手很認真地在對付啞巴。
他沒有弓弩盾牌,更沒有彈弓,但他有一隻漁鼓。
(一種簡單的樂器,唐代時即有,為道士傳道、化募時道情所用,所以也叫道筒。
分成兩部分,一隻蒙了豬皮的竹筒,拍擊發鼓音。
還有一對像長夾子一樣的簡闆,這是發清脆節奏音與鼓音相合的。
八仙中張果老所持便是此物。
)從外形上看,這漁鼓與其他漁鼓沒什麼大的差異。
稍有些特别的是此時并非在演奏,但對方的一對簡闆卻始終握在左手裡。
簡闆後半截被袖子遮掩着,而袖中肯定是藏着什麼裝置,可以不斷變化簡闆的伸出長度。
這時雖然不是在演奏,但是簡闆卻是脆鳴聲不斷。
那對手竟然是以簡闆來格擋啞巴射出的石丸,而簡闆在石丸的撞擊下,是火花四濺、金鳴悠長。
這又是一個特别之處,簡闆竟然不是竹片制成,而是用的鍛造精鋼。
幾輪強射,未能見功,于是啞巴加快了速度,石丸連發。
那對手單以簡闆應對已經來不及,便用漁鼓去接,将石丸收入他的筒中。
從彈入漁鼓的聲響上辨别,那漁鼓鼓身也是精鋼所制。
見此情形,啞巴不由焦躁起來,再次改換手法。
以一弓同發兩丸或三丸的方式攻擊,這樣一來那對手即便以簡闆格擋、鼓筒接收同時應招仍有些應接不暇。
但那使用漁鼓的對手此時也再次變招,不知啟動了漁鼓鼓筒上的什麼裝置。
漁鼓不單是收進石丸,而且還将收進去的石丸一顆顆大力射出,把啞巴後面連續發射的石丸撞飛。
也就在對手開始用漁鼓将收進的石丸射出後,齊君元搞清楚了一些事情。
他趕緊高聲喝止:“住手!是同潭的芒子!” 這句話用的是離恨谷的暗語,真實意思為“都是離恨谷的刺客”。
雖然聽到齊君元的喊聲,啞巴仍意猶未盡地将掌中最後三顆石丸給一起發了出去。
面對這三顆呼嘯而至的飛星,對方漁鼓的機栝再次啟動,這次從裡面射出的不再是石丸,而是一塊圓圓的鋼闆。
也許是漁鼓中收取的石丸已經用光,也許是這啞巴這次射出的三枚石丸讓對手感到以其他方式再難阻擋,所以對手隻能采用了更為精妙的設置來應對。
鋼闆的樣子有些像小銅鏡,而且是旋轉着飛出,夜色中可見邊沿有眩光閃動。
疾飛的鋼闆擊碎掉兩枚石丸,然後繼續朝啞巴的方向疾速旋飛。
啞巴根本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變化,更沒料到鋼闆的速度會如此之快。
所以連下意識躲一下的反應都不曾有。
圓形小鋼闆很沉悶地一聲射入啞巴身邊的大樹幹裡。
大樹猛然一震,頂上簌簌落下許多小枝和落葉,由此可見這一擊力道的狂猛。
而啞巴的第三枚石丸,那人是用簡闆給夾住的。
石丸的大力讓精鋼制成的簡闆顫抖着,發出長久不息的“嗡”響。
對面那人長長舒出口氣,然後用衣袖擦了下臉上的汗水:“對不住,我讓等等的,可你不給我機會說話。
最後三顆我要不用‘天驚牌’就沒辦法擋住了。
” 啞巴看看身邊已經深深陷入樹幹的鋼闆,然後猛然側身,将彈弓全力繃拉開來,再次射出一丸。
不過這一次不是面對那對手,而是朝着旁邊的一塊大石。
一聲如同破冰的聲響,然後是石粉飛揚、火星四濺。
這一丸深深地嵌入了大石,是一枚生鐵彈丸。
原來此時啞巴掌中石丸已經用完,久戰不下的他接下來準備改用的是生鐵彈丸。
而且在最後三顆石丸發完後,很自然地就已經把鐵彈丸摸在了手中。
但是他的鐵彈丸未來得及使用,别人卻搶先使用了霸道無比的“天驚牌”,差一點就再無出手的機會。
于是啞巴憤而以一丸擊石,是向對方顯示自己的鐵丸力道不遜“天驚牌”。
這是一種顯示自己不服輸、不服氣的行為,也是英勇與強悍的流露。
但作為一個刺客來說,則是缺少磨練、不成熟的表現,也是他平常難以與人溝通的一種性格缺憾。
就在啞巴鐵丸擊石的時候,齊君元已經撤開抵住挑擔婦人脖頸的釣鲲鈎。
“身份隐号?”齊君元問得很簡單,因為他想盡快離開這個死氣熏人的地方。
那婦人此時也面色一正,認真回道:“谷客唐三娘,位列毒隐軒,隐号‘氤氲’。
” “他們着的是迷爪還是毒爪?”齊君元一指倒在地上的人。
“是迷爪。
” “趕緊給解了,然後速離此地。
等到了安全的地方我們再細排此行出了什麼岔子。
”齊君元說完後讓開身形,但手中釣鲲鈎卻始終沒有放松。
與啞巴對決的那人也将窮唐放開,原來裹住它的那些樹枝草葉中混有許多鋼絲,鋼絲與樹枝草葉共同構成一個可彈射收縮的長籠。
射出時如一張網,收攏後便是一隻籠。
據說這是墨家弟子澤仁将秦人捕捉野獸的“追星三分索”與捕魚罩網相結合創出的技藝。
主要用來活捉對手,江湖上叫它“飛猿籠”。
為什麼将此物叫做技藝而非器物,是因為這東西使用的材料多,做出來後體積太大,一般隻能在固定機關中使用。
而刺客要想随身攜帶使用這種器具的話,隻能是帶少許的鋼絲骨架在身邊。
然後在需要使用時就地取材,在極短時間裡制作而成。
唐三娘站在原地未動,也沒放下挑子,而是伸頭朝她前面擔子裡的小火爐吹了口氣。
爐中輕揚起一抹爐灰,飄向秦笙笙他們倒下的位置。
爐灰剛落下,昏倒在地的人就立刻醒轉過來。
而且精神狀态和原來相比不見絲毫頹萎,隻是茫然不知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齊君元舉手制止秦笙笙會一發不收的啰嗦問話,然後領頭朝西南方向而行。
走出火場之後,啞巴和手持漁鼓的人也彙入其中,都不多話,隻是急行。
黑暗中窮唐蹿到了最前面,這應該也是啞巴授意的。
以它開道,一般的布置埋伏都應該可以發現。
齊君元跟着前面縱奔的窮唐,腳下颠簸而行,而心境則更加難以平複:“上德塬到底暗藏着什麼秘密,竟然會吸引來幾國最強勢的秘行力量。
而且這幾方就算都得到相同訊息,排除其他所有意外,單以距離來論,他們到達上德塬也應是有先有後。
可這三方面力量,不,算上離恨谷應該是四方面的力量,怎麼會差不多同時到達上德塬?而且到達後隻看到殘垣焦屍,這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還有範嘯天,自己到現在都沒機會問他到上德塬來是幹什麼的,留信将一行人引到這裡是什麼目的?而唐三娘這兩人又是來幹什麼的,為何不問緣由來路就朝自己這些人下手?他們接到的‘露芒箋’又是什麼任務?” 急走出十幾裡路後,那瘋女子往地上一賴便再不肯走。
她說累了走不動了,然後又說她爹說過,讓她不要跟不認識的人瞎跑,特别是不認識的男人。
所以任憑誘騙恐吓,她就是不挪地兒。
齊君元此時心中正好有太多謎團未解,需要詢問和思考,便索性帶大家在小道旁邊找個還算隐蔽安全的地方暫時休息下。
何從去 歇下來後,齊君元先是打量了一下與啞巴交手的那個漢子。
這人年齡應該比自己稍大,面容清秀,略有髭須。
一副道人的穿着打扮,這與他所帶漁鼓較為相稱。
但作為一個刺客來說,這打扮和漁鼓都顯得過于顯眼,容易被人留眼(注意、難忘)。
“好個‘石破天驚’!而且還在
那個瞬間,窮唐是朝着啞巴身後一個他無法用眼睛看到的位置飛了過去。
這位置應該是對方早就思忖好的。
正好對正啞巴的背部,避開視線範圍。
然後采用如若無聲的移動,可以盡量接近到啞巴身邊。
但他沒有想到啞巴除了眼睛和耳朵,還有鼻子,而且是個靈敏無比的鼻子。
隻是這鼻子離開了一會兒,它在啞巴的授意下去恐吓了一隻穿盔甲的巨猿,然後又悄沒聲息地溜到一個指定位置觸發了一隻預先設置好的小弩。
等窮唐的鼻子發現危險後,它沒有發出任何響動就飛了出去。
通常隻有兇狠且奸猾的獸子才會這樣做,和刺客的規則一樣,要在對方毫不知覺的情況下給予全力地攻擊。
但飛出之後的窮唐未等落地就發出了一聲嚎叫,這也是齊君元剛才聽到的那一聲哀嚎。
按理說這嚎叫也是符合刺客規則的,既然自己失手,就應該立刻發聲向同伴示警。
窮唐是被一團樹枝草稈包住了。
那是一大團的樹枝草稈,足可以包紮下一個人來。
而這本來是要用來包紮啞巴的,現在由窮唐來替他承受了。
也就是這個瞬間,啞巴身形疾電般移動,将自己藏入一個相對安全的角落。
随後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别人很不安全。
問題是背後的那個威脅就如同無形的一樣,不管視線還是耳朵,始終沒能将他找出來。
直到帶來威脅的對手主動發聲說話了,啞巴才有方向、有目的地朝發出聲音的位置連發七枚石丸。
但這些石丸都隻是打在花草枝葉上,沒有一枚的回應是擊中肉體的。
不過齊君元的指點真的很有用,他隻按照所說步驟走出四步,就找到一個隐藏在大葉葵草下面的身影,于是石丸再次連續發出。
暗藏的對手很認真地在對付啞巴。
他沒有弓弩盾牌,更沒有彈弓,但他有一隻漁鼓。
(一種簡單的樂器,唐代時即有,為道士傳道、化募時道情所用,所以也叫道筒。
分成兩部分,一隻蒙了豬皮的竹筒,拍擊發鼓音。
還有一對像長夾子一樣的簡闆,這是發清脆節奏音與鼓音相合的。
八仙中張果老所持便是此物。
)從外形上看,這漁鼓與其他漁鼓沒什麼大的差異。
稍有些特别的是此時并非在演奏,但對方的一對簡闆卻始終握在左手裡。
簡闆後半截被袖子遮掩着,而袖中肯定是藏着什麼裝置,可以不斷變化簡闆的伸出長度。
這時雖然不是在演奏,但是簡闆卻是脆鳴聲不斷。
那對手竟然是以簡闆來格擋啞巴射出的石丸,而簡闆在石丸的撞擊下,是火花四濺、金鳴悠長。
這又是一個特别之處,簡闆竟然不是竹片制成,而是用的鍛造精鋼。
幾輪強射,未能見功,于是啞巴加快了速度,石丸連發。
那對手單以簡闆應對已經來不及,便用漁鼓去接,将石丸收入他的筒中。
從彈入漁鼓的聲響上辨别,那漁鼓鼓身也是精鋼所制。
見此情形,啞巴不由焦躁起來,再次改換手法。
以一弓同發兩丸或三丸的方式攻擊,這樣一來那對手即便以簡闆格擋、鼓筒接收同時應招仍有些應接不暇。
但那使用漁鼓的對手此時也再次變招,不知啟動了漁鼓鼓筒上的什麼裝置。
漁鼓不單是收進石丸,而且還将收進去的石丸一顆顆大力射出,把啞巴後面連續發射的石丸撞飛。
也就在對手開始用漁鼓将收進的石丸射出後,齊君元搞清楚了一些事情。
他趕緊高聲喝止:“住手!是同潭的芒子!” 這句話用的是離恨谷的暗語,真實意思為“都是離恨谷的刺客”。
雖然聽到齊君元的喊聲,啞巴仍意猶未盡地将掌中最後三顆石丸給一起發了出去。
面對這三顆呼嘯而至的飛星,對方漁鼓的機栝再次啟動,這次從裡面射出的不再是石丸,而是一塊圓圓的鋼闆。
也許是漁鼓中收取的石丸已經用光,也許是這啞巴這次射出的三枚石丸讓對手感到以其他方式再難阻擋,所以對手隻能采用了更為精妙的設置來應對。
鋼闆的樣子有些像小銅鏡,而且是旋轉着飛出,夜色中可見邊沿有眩光閃動。
疾飛的鋼闆擊碎掉兩枚石丸,然後繼續朝啞巴的方向疾速旋飛。
啞巴根本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變化,更沒料到鋼闆的速度會如此之快。
所以連下意識躲一下的反應都不曾有。
圓形小鋼闆很沉悶地一聲射入啞巴身邊的大樹幹裡。
大樹猛然一震,頂上簌簌落下許多小枝和落葉,由此可見這一擊力道的狂猛。
而啞巴的第三枚石丸,那人是用簡闆給夾住的。
石丸的大力讓精鋼制成的簡闆顫抖着,發出長久不息的“嗡”響。
對面那人長長舒出口氣,然後用衣袖擦了下臉上的汗水:“對不住,我讓等等的,可你不給我機會說話。
最後三顆我要不用‘天驚牌’就沒辦法擋住了。
” 啞巴看看身邊已經深深陷入樹幹的鋼闆,然後猛然側身,将彈弓全力繃拉開來,再次射出一丸。
不過這一次不是面對那對手,而是朝着旁邊的一塊大石。
一聲如同破冰的聲響,然後是石粉飛揚、火星四濺。
這一丸深深地嵌入了大石,是一枚生鐵彈丸。
原來此時啞巴掌中石丸已經用完,久戰不下的他接下來準備改用的是生鐵彈丸。
而且在最後三顆石丸發完後,很自然地就已經把鐵彈丸摸在了手中。
但是他的鐵彈丸未來得及使用,别人卻搶先使用了霸道無比的“天驚牌”,差一點就再無出手的機會。
于是啞巴憤而以一丸擊石,是向對方顯示自己的鐵丸力道不遜“天驚牌”。
這是一種顯示自己不服輸、不服氣的行為,也是英勇與強悍的流露。
但作為一個刺客來說,則是缺少磨練、不成熟的表現,也是他平常難以與人溝通的一種性格缺憾。
就在啞巴鐵丸擊石的時候,齊君元已經撤開抵住挑擔婦人脖頸的釣鲲鈎。
“身份隐号?”齊君元問得很簡單,因為他想盡快離開這個死氣熏人的地方。
那婦人此時也面色一正,認真回道:“谷客唐三娘,位列毒隐軒,隐号‘氤氲’。
” “他們着的是迷爪還是毒爪?”齊君元一指倒在地上的人。
“是迷爪。
” “趕緊給解了,然後速離此地。
等到了安全的地方我們再細排此行出了什麼岔子。
”齊君元說完後讓開身形,但手中釣鲲鈎卻始終沒有放松。
與啞巴對決的那人也将窮唐放開,原來裹住它的那些樹枝草葉中混有許多鋼絲,鋼絲與樹枝草葉共同構成一個可彈射收縮的長籠。
射出時如一張網,收攏後便是一隻籠。
據說這是墨家弟子澤仁将秦人捕捉野獸的“追星三分索”與捕魚罩網相結合創出的技藝。
主要用來活捉對手,江湖上叫它“飛猿籠”。
為什麼将此物叫做技藝而非器物,是因為這東西使用的材料多,做出來後體積太大,一般隻能在固定機關中使用。
而刺客要想随身攜帶使用這種器具的話,隻能是帶少許的鋼絲骨架在身邊。
然後在需要使用時就地取材,在極短時間裡制作而成。
唐三娘站在原地未動,也沒放下挑子,而是伸頭朝她前面擔子裡的小火爐吹了口氣。
爐中輕揚起一抹爐灰,飄向秦笙笙他們倒下的位置。
爐灰剛落下,昏倒在地的人就立刻醒轉過來。
而且精神狀态和原來相比不見絲毫頹萎,隻是茫然不知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齊君元舉手制止秦笙笙會一發不收的啰嗦問話,然後領頭朝西南方向而行。
走出火場之後,啞巴和手持漁鼓的人也彙入其中,都不多話,隻是急行。
黑暗中窮唐蹿到了最前面,這應該也是啞巴授意的。
以它開道,一般的布置埋伏都應該可以發現。
齊君元跟着前面縱奔的窮唐,腳下颠簸而行,而心境則更加難以平複:“上德塬到底暗藏着什麼秘密,竟然會吸引來幾國最強勢的秘行力量。
而且這幾方就算都得到相同訊息,排除其他所有意外,單以距離來論,他們到達上德塬也應是有先有後。
可這三方面力量,不,算上離恨谷應該是四方面的力量,怎麼會差不多同時到達上德塬?而且到達後隻看到殘垣焦屍,這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還有範嘯天,自己到現在都沒機會問他到上德塬來是幹什麼的,留信将一行人引到這裡是什麼目的?而唐三娘這兩人又是來幹什麼的,為何不問緣由來路就朝自己這些人下手?他們接到的‘露芒箋’又是什麼任務?” 急走出十幾裡路後,那瘋女子往地上一賴便再不肯走。
她說累了走不動了,然後又說她爹說過,讓她不要跟不認識的人瞎跑,特别是不認識的男人。
所以任憑誘騙恐吓,她就是不挪地兒。
齊君元此時心中正好有太多謎團未解,需要詢問和思考,便索性帶大家在小道旁邊找個還算隐蔽安全的地方暫時休息下。
何從去 歇下來後,齊君元先是打量了一下與啞巴交手的那個漢子。
這人年齡應該比自己稍大,面容清秀,略有髭須。
一副道人的穿着打扮,這與他所帶漁鼓較為相稱。
但作為一個刺客來說,這打扮和漁鼓都顯得過于顯眼,容易被人留眼(注意、難忘)。
“好個‘石破天驚’!而且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