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雙寶山大戰

關燈
折,從西面山口直接可到另一側的金沙灘。

    而兩邊峰高石險,流沙、落石時有發生。

    不要說整個大軍了,就是一般商客從這裡通過也常會有意外發生。

     尋策攻 這條谷道要想過去很難,但是想憑借地形固守這條通道也同樣存在困難。

    固守,必須是在兩旁山上沿通道一線長距離布設軍隊,用弓箭和滾木礌石攻擊、阻擋想從谷道中突過的軍隊。

    而問題就在這裡,在兩邊山上能看到山底并可以直接對下面進行攻擊的位置并不多,沿線大多地方都是不可立足的山勢。

    也就在谷道中部有兩段坡崖,坡不算陡,手足并用可以爬上去。

    長度差不多有一裡多,此處對下面使用弓箭、滾木、滑車攻擊都可以。

    固守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選擇谷道最狹窄處将通道堵死。

    不過那樣的話遼國以後想要突擊中原,也會失去唯一的通道,必須費很大手腳才能疏通。

    耶律賀真之所以帶兵出山口與周軍直接對仗,也是因為地形對固守不太有利。

     失去了第一次讓遼軍全軍覆沒的機會,柴榮便更加謹慎周密地進行籌劃,以便制造出第二次絕好機會。

     遼軍已經吃了一次大虧,這會讓他們變得多疑、小心,輕易不會出動,所以誘敵而出、設伏剿滅不大可能。

    如果周軍采取強行突破雙寶山的方式,一個是山谷通道中會連續遭遇打擊。

    還有就是到了另一邊後,狀況正好與上次相反,變成遼軍設圍堵口子來撲殺他們。

     柴榮在雙寶山一帶轉了有十幾天,然後又在軍中廣納建議。

    不管兵卒還是将領,有好計策的都可以進入金頂大帳與柴榮商榷。

    這也是柴榮的一個過人之處,他認為計謀與地位的高低無關。

    屠龍者不一定抓得住七寸蛇,打虎将未必拿得下野山貓。

    上次他用火馬車暗藏抹了火油的老鼠、飛鳥來對付遼國騎兵,就是一個馬夫長給出的計策。

     搜集來的建議和計策中有兩個極為相近。

    一個是虎捷左廂營都指揮使呼延穆獻上的,是出自奇門遁甲術一百零八局中的第三局“遊龍拖袍”。

    這一局原來講的是遊龍口中戲珠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而其實尾後帶着一個乾坤袍,可以将别人的好東西都掩入其中全部帶走。

    神話故事“地龍入天庭”便是此局原型,後來也有人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王母蟠桃宴”一段也是改編自這個神話故事。

    另外一個是位老夥頭兵給出的“誘猴偷酒”,這是從蜀地的一個真實事情得出的。

    蜀地峨眉山多産猴子,這些猴子在山果成熟時,會将許多山果摘下儲存到崖壁洞穴的石池中。

    時間一長,各種山果便自然發酵釀成酒水。

    此酒水甘甜香醇無比,人稱猴兒酒。

    蜀民為了偷到猴兒酒,就讓一些人進入猴群地盤,去往猴群摘取食物的林子假裝砍樹,這就會激怒猴子與人争鬥。

    争鬥的人越往林子深處去,猴子越會緊追不舍,意圖是将人趕出林子。

    等猴子遠離了窩穴,其他人就可以攀下石崖偷取猴兒酒。

     也就在距離上一場大戰快一個月的時候,柴榮确定了下一步攻破雙寶山的計策。

    而這計策是結合了“遊龍拖袍”和“誘猴偷酒”的精妙所在。

     具體操作這是這樣的,先用一千人的快騎隊悄悄往通道中前進,等被對方發現後,立刻以最快速度往裡沖。

    山上的任何阻截都不要反擊,隻管往前。

    當遇到阻礙實在沖不過去了,便下馬往兩邊崖坡上攻殺。

    這一千輕騎是計劃的第一步,他們其實是誘餌、是死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敢死隊。

     因為有了這一千死士的冒死突破,正常情況下兩邊崖頂上的遼國守兵會先将滾木礌石砸下,然後還會對沒能全部砸死仍在繼續往前沖的快騎隊進行追擊射殺。

    而當死士沖到過不去的位置,下馬往崖坡頂上攻殺時,兩邊崖頂的遼國守兵肯定會朝他們攻殺的位置聚集增援,堅決阻止他們登頂。

     此時防守遼軍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形,前段崖頂上的遼兵攻殺快騎隊,已然是将滾木礌石用光。

    而繼續追擊射殺和往後面聚集增援又會導緻前面防守段上的人數劇減。

    在既沒有及時補充防守器物,又沒有足夠人力堅守原有位置的情況下,快騎隊後面掩身潛行的周軍短靠小刀隊會立刻使用登山器具快速搶登崖頂,占住這些防守空缺的地段,然後沿兩邊崖頂對防守的遼軍進行攻擊。

    這是計劃的第二步。

     計劃的第三步是在崖頂上進行争奪戰時,一邊繼續讓步弓手和鐵甲大刀隊從防守空缺處登山,支援小刀隊。

    一邊遣鐵騎隊以鐵牛撞城車開路,沖過谷道。

    到了另一邊立刻以車為營,構成防禦,掩護周軍大部通過谷道。

    等人馬達到一定數量後,再集陣對遼軍設圍的人馬進行反擊。

     按兵不血刃便可克敵為上策的說法,這不是一個絕妙的計劃。

    因為會有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因為周軍的傷亡會非常慘重,甚至比遼軍還多。

    但相比之下,目前為止這是個成功幾率最高的計劃,而且是個不需要太多準備就可以實施的計劃,可以用最短時間沖過雙寶山直撲幽州城,不給遼軍喘息的機會。

     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沒人會提出異議。

    各營将官立刻按部就班進行準備,五天後,兵馬就已經全部安排妥當,意圖也交代清楚。

    又過了兩天,需要的武器、工具也都齊備。

    柴榮收到各營準備妥當的彙報後當即下令,第二天五更時實施攻擊計劃,勢必一舉奪下雙寶山。

     可計劃總沒有變化來得快,越是迫切、越是成功在即的事情,發生變故的幾率往往也最多。

    周軍第二天攻占雙寶山的計劃也是一樣,變故出現在前一天日頭還未完全落下山的時候。

     當時柴榮帶着李重進、呼延穆等一衆将軍、謀士正在兵營中再次檢查各項準備,忽然遠遠聽到營門瞭塔上警鐘長鳴。

    他們趕緊上馬趕到營門口,卻發現來的小隊人馬是大周西北道糧饷都監李晏和他的護衛隊。

     李晏帶來的是個壞消息,他此番回去籌集督運糧草,結果在就近的幾個州府都未能籌到。

    這些州府最近不但官庫沒有南來糧食入庫,而且市面上也糧食緊缺,百姓紛紛搶購儲存。

    因此近半個月裡糧食的價格瘋漲,同時上漲的還有茶價、肉價、絲綢價,鹽價、銅鐵價三司專管,雖然未曾上漲,但市面上根本無貨。

    後據驿站報傳,造成這些的原因是南唐增加過境貨物稅金。

    吳越、南唐的糧鹽都不北運了,因為過境稅金加收之後販賣糧鹽便無利可圖。

    大周的糧食平時自給自足絕沒有問題,但遇到這樣的征戰,不但需要本國以往的儲存,而且還需要從其他國家購買。

    現在不但是沒得買了,而且本國還出現搶購儲存的現象,那大軍所需的糧草便無從籌集了。

     糧草供應不上,那麼雙寶山攻占下來便沒有任何意義。

    此處沒有城防居民,就算繳獲了遼兵的糧草也隻夠維持周軍幾日。

    而過了雙寶山便是金沙灘,金沙灘的名字雖然好聽,其實就是一片沙漠。

    遼人一般是用大量牛馬背負用水過沙漠,水可飲用,牛馬屠宰之後便是食物。

    周軍不可能像遼人一樣趕着大批牲口出征,必須是要攜帶大量糧草和水才能過去。

    雖然金沙灘這個沙漠範圍不算太大,以現在軍中尚存的糧草應該可以走過沙漠。

    但過去之後如果不能将幽州一舉拿下,或者在過沙漠時出現什麼意外情況的話,就好比上一次的沙塵暴吧,那麼攜帶的糧草和水就不夠用了,到時不用遼軍攻殺,幹渴和饑餓就會讓周軍全軍覆沒。

     柴榮正為糧草的事情郁悶,忽然又有南疆急報。

    呈上來後柴榮一看不禁大怒,原來蜀國兵馬突出西川道,帶着大量糧草往秦、成、階、鳳四州集結,大有圖謀中原之勢。

    這四州原為中原範圍,契丹滅後晉時,蜀國趁機攻占。

    大周始終将這四州當成心腹之患,因為借助這四州為落腳點,蜀國可以随時侵襲大周腹地。

    柴榮征戰北漢、大遼之前,也考慮到蜀國這方面的危險。

    但一個是蜀國現在兵馬強盛,屬地富庶,要想攻下這四州并不容易。

    而且突然間對鄰國用兵師出無名,不像北征,可以借着從遼蠻手中重收幽雲十六州的名義。

    于是北征之前他派特使與蜀國交好,并且結盟共禦西邊吐蕃國,所做這一切就是用來防止蜀國往自己的要害處來一刀。

    另外,他此次出征為未将實力最強的禁軍帶出,也是預防其他方面會有異動。

    可沒想到蜀國還是不守信義,竟然在自己大戰的緊要關頭,趁着周國出現動亂,做出歹毒的小人行徑來。

     怎麼辦?衆将軍謀士都等着柴榮拿主意。

    柴榮長歎一聲:“看來天不佑我就此收複幽雲十六州,讓遼蠻苟以殘喘。

    明日拔營撤兵,回聖京再作計較。

    ” 世稱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第一明君主,由此便可看出此譽不虛。

    他思維缜密,能收能放,咽得下也吐得出,絕不會因為口邊之食而不顧足臀之痛。

     這次是周兵北征遼國最好的戰績。

    幾年之後柴榮再次攻打遼國時,雖然連克兩關三州,卻突染疾患,再次被迫回師,連雙寶山都未能攻到。

    何以如此,其中未解之謎後面書中會有詳解。

     也是因為周兵從未能闖過雙寶山到達金沙灘,無法了解金沙灘的真實環境、地理特點和暗藏危險,這才會有後來北宋時楊家将被困金沙灘,一番血戰八子隻餘兩子的慘局。

     栀意濃 “栀子隻開兩枝紅,豔俏已攝蜀人魂。

    再得滿城芙蓉繞,誰知其中敗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