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磨紅的鐵甲
關燈
小
中
大
六扇門的牙子,應該沒一個能判斷出張松年是被刺還是意外。
她的慌亂是因為遠處喧鬧嘈雜的聲音會擾亂到她的聽覺,讓她無法準确抓住附近那兩種極難捕捉的呼吸聲響。
就在青衣女子開始慌亂的時候,老天爺幫了她的忙。
一陣微風吹過,兩片樹葉從高高的樹頂飄飄搖搖落下。
樹葉落入青衣人眼前的地獄,就像劃開了一張水面般平滑的幕布。
于是肢體和牛頭馬面随着幕布的劃開而消失,隻餘下其中一個殘缺肢體的眼睛。
青衣女子終于等到了機會,也抓住了機會,所以閃電般出手了,全不顧這地獄才剛剛被撕開了一小塊。
那雙眼睛在青衣女子攻擊的瞬間消失了,好像是被什麼東西給遮住。
這倒不是那雙鬼眼不忍看到地獄被撕破的情形,而是因為随着青衣女子陡然甩伸的手掌,頓時有十條從各種角度飛過來的線頭讓鬼眼再不能看。
線頭五顔六色,不單飛過來的角度不一樣,連飛行的方式也各自不同。
有的翻卷而來,有的旋轉而來,有的弧線飄來……線頭全都連接在青衣女子的手指上,線頭的目标全都是那雙眼睛,這女子仿佛是要一下給那雙眼睛連接上十道絢麗的情絲。
對于被攻擊的人而言,面對這樣多種方式、多種角度、方向的攻擊,直接用器物遮住自己的眼睛,是最小幅度、最快速度、最佳效果的招法。
所以不管此時暗處躲藏的到底是人是鬼,至少可以确定他是個高手。
青衣女子一招出手後,随即便準備往後縱出,她是不會在自己不了解和無法掌控的環境下和别人纏鬥的。
就在此時,從不遠處突然傳來一聲喝止“别動!”,喝止聲帶給她一種心髒發酥般的震懾,這感覺就好比那天身邊的銅鐘被突然敲響給她的震撼一樣。
于是念頭一閃間她決定改變自己原有意圖,依舊以原來的姿态蹲跪在那裡不動。
幸好是改變了主意,幸好是在須臾之間停住了身形。
随之而來的感覺很可怕,比閻王殿、寒冰地獄還可怕。
青衣女子沒法想象自己怎麼會蹲跪在這個處處殺機的位置上了,或者說無法想象對手是怎麼在自己周圍布下如此厲害的殺器的,而且自己周圍突然出現的殺器竟然是在自己已經發現異常之後。
剛才的喝止是為救自己的命,現在自己身體的每個小動作,都能啟動終結自己生命的可怕機栝。
十個線頭此時也回轉過來,是被擋住那雙眼睛的器物擋彈回來的。
那器物竟然也是活的一般,雖然不如十根線頭多變靈活,但也在不斷翻轉扇動,感覺有點像一隻拍打着的鳥翼。
青衣女子聽出來了,那不是鳥翼,而是一本書冊。
一本正在翻動的書冊,一本頁數不多但頁張輕薄柔韌的書冊。
但和平常書冊不同的是,它的每張冊頁非絹非竹非紙非皮,而是一片片打制得極為輕薄的鋼頁。
書頁停止了翻動,十個線頭也全部收回,仍纏繞在青衣女子的手指上。
一攻一守的雙方自始至終都沒有移動身形,那青衣女子肯定是動不了,而那雙眼睛的擁有者好像也不願意動。
青衣女子眨了幾下眼睛之後,她發現剛才的寒冰地獄徹底不見了。
自己還是在山道上,還是在樹冠覆蓋的茂密樹林裡。
另一邊的眼睛也仍在原地,而且那書本也沒有完全放下,隻是低下來兩寸,将眼睛露了出來。
“何方高人以魅影困行?”女子發出一聲輕叱。
“閻王。
” 雙落困 聽到這回答之後,女子語氣緩了一些:“為什麼和我過不去?” “這要問你,你為什麼會在此處?有何目的?”閻王的語氣也不強硬,好像有着什麼顧忌。
“沒有目的,擊浪後抖翅,以防臨荊縣内六扇門的牙子咬住。
”青衣人所說的擊浪、抖翅都是離恨谷的暗語。
離恨谷特産一種神奇蜂蟲,後又經過離恨谷前輩高人的特意的培育改良。
谷裡給蜂蟲起的名字很奇怪,叫“丈夫紅顔”,很少有人知道這名字的真實含義。
這種蜂蟲的神奇之處不在于尾刺的劇毒,也不在于其速其力可鬥殺鳥雀。
而是在于它能潛到水裡突襲獵物,在于它饑餓之時會食噬同類。
離恨谷的行動大都以此蜂蟲的特征為暗語隐号。
比如“伏波”,代表潛藏;“自食”,是清理門戶;“點漪”,是指踩點;“抖翅”,是消除蹤迹;“擊浪”,就是攻擊;“順流”,是逃跑…… “我師父料到你刺局得手之後不會按‘回恩箋’的授意順流,而是會先往北抖翅匿蹤,然後再轉西轉南入呼壺裡(一處古地名,大概在現在的湖南衡陽縣附近)。
所以他讓我在臨荊北門候等你一起走。
” 青衣女子的臉微微一紅,她沒想到自己打的小算盤全在别人的料算之中。
看來自己這剛出道的雛鳥真是無法跟那些老雕相提并論。
“既然遇到了那就一起走吧。
”青衣女子這話說得有些無奈,而且話裡兀自不提自己是被别人困住,隻說是遇到。
“這樣好,這樣你我都不為難。
現在你可以讓你的朋友将殺器撤了吧。
”閻王也松了口氣,原來他和女子一樣,也是被殺器制住不能動作。
“什麼?布殺器的人不是和你一起的嗎?!”青衣女子反問一句。
刹那間兩個人都驚得魂飛魄散,真有種被打入地獄的感覺。
這局收得好啊,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是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不,就算鹬蚌不相争,憑自己兩個人能鬥得過這漁翁嗎?到現在别人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布下的殺器都不知道,自己又如何來和這樣的對手抗衡? “啊!完了!雙落困,沒踩的浮兒了。
”閻王發出了一聲哀歎。
他這話的意思是兩個人都被困住,而且沒有其他人可以施以援手。
青衣女子勉強轉動脖頸,往四周查看,同時以靈敏的聽覺仔細搜索。
她發現自己真的是全然困在一個無法動彈的境地,仿佛每一塊碎石、每一支枝葉都會是殺死自己的武器。
隻需自己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動作,便可啟動機栝讓它們來殺死自己。
這是個極為厲害的殺器布局,自己沒有解開這種布局的本事。
剛才曾聽到兩種呼吸,一個是閻王的,還有一個肯定就是布這殺器局的高手。
腦子裡搜索一番,記憶中應該沒有這樣的呼吸聲。
可是布這個局困住自己和閻王的目的何在?還有剛才的喝止聲,雖然無法聽出是從什麼地方發出的,但意圖卻很明确,明顯是不要自己受到傷害。
用殺器困住自己但又不想傷害到自己的人不多,不仔細想的話還真找不出一個。
或許……或許是他!女子的腦子在飛快地轉動,并且轉動的圓形越收越小,最終收在一個點上——那個刺殺顧子敬并且追逼自己的高手! 齊君元是抓住銅鐘巨響後的刹那時機躍出了魁星橋的橋欄。
他最初的計劃是過了魁星橋,趕到橋那邊街頭第一家的鞭炮店,用“懷裡火”引燃鞭炮,造成第二次混亂,從而甩開鐵甲衛逃離三橋大街。
但是意外出現的那雙殺氣逼人的眼睛讓他晚了一步,另外,他也沒料到會一下湧出那麼多封鎖三橋大街的官兵和鐵甲衛,這突發情況讓他已經無法及時到達鞭炮店。
所以他臨時改變計劃,決定重新回到磨玉轉輪那裡。
一個刺客刺殺之後依舊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是别人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
無法想象便沒有可能,沒有可能也就沒人會認為原來位置上還站着刺客。
于是齊君元立刻左右腿交旋,腰部擺力,由下落改為側蕩,将身形強落在岸邊探出水面的柳樹上。
腳剛沾樹,索松鈎收,然後衣袍一掀反穿過來,換成了另一種顔色。
鑽出樹枝,沿樹幹縱身上岸,上來時随手抓了幾片嫩綠樹葉,在手中搓出些綠汁,往臉上抹了兩把,頓顯出一臉貧拓菜色。
當他再次走到磨玉轉輪旁邊時,不湊近細看已經根本認不出原來的他來,更何況這街上沒什麼人還記得他原來的容貌。
這番電光石火般的行動沒一個人注意。
剛剛是銅鐘巨響,接着是戶部監行使被刺,街上已然是一片混亂。
而魁星橋上試圖擒住齊君元的兩個持刀鐵甲衛則在橋底尋找,然後又到對岸尋找,根本沒想過他還會回到上橋之前的位置。
當齊君元走回磨玉轉輪旁邊時,街面已經極為嘈雜。
但嘈雜并不會影響到齊君元對一些細節的觀察,站在原來的位置上,眼中所見給他很多提示,讓他靈竅突開,悟到了一個關鍵的突破點。
突破點就是為什麼在銅鐘響起的瞬間,躲在暗處威脅自己的眼睛會突然消失?這是一個反應,一個高手的反應。
而高手會做出這種反應,那是因為他距離突然巨響的銅鐘很近。
另外高手在這種突然出現的巨大聲響下,他的表現肯定有别于平常人。
街上已經湧入了大批的兵卒,整個場面變得更加雜亂。
齊君元已經走到了玉石店磨玉師父的旁邊,那師父竟然以為齊君元是一直站在自己身邊的,見湧入大批兵卒,還好心地要拉齊君元一起到店裡躲一躲。
齊君元隻對磨玉師父微微笑了笑,然後便轉身朝向街的另一邊,他要從銅鐘的附近将威脅自己的眼睛找出來。
隻用了一個氣息回轉全身的時間,齊君元就把思緒整個梳理了一遍。
那個極具危險的眼睛之前一直都沒有出現,卻是在自己将要逃遁之際出現了,并且很肆意地暴露出毒狠、兇殺之意。
很明顯,這是要阻止自己逃遁。
如果擁有那目光的人沒有看出自己所布的殺局,那麼阻止自己逃遁的目的應該是想逼迫自己拼死執行刺活,而且他似乎并不在乎最終刺活是否能夠成功。
如果那人已經看出自己所布的殺局,那麼他的意圖就是讓自己陷落難逃。
但這樣的話就更加難以理解,自己被抓被殺,似乎對任何人都不存在實際意義。
這人會不會就是向官府透露自己行動的人?憑他用目光盯住自己、震懾自己的淩厲氣勢,可知此人的道行要發現同一雙塌鞋在幾個時間走過大街并非難事。
可既要自己不放棄刺活,又向官府通風報信,難道就是為了看場刺殺的表演嗎? 齊君元的目光落在琴案上,落在琴案上的古琴上。
樂器店門口離銅鐘很近的就是這琴案。
齊君元記得自己最後是很清楚地聽到銅鐘袅袅餘音的,很純淨的餘音,沒有絲毫雜響。
不但沒有雜響,甚至于整條街出現了刹那間的靜止,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已凝固。
那一刻,隻有銅鐘的餘音久久回蕩,不曾被絲毫的異響攪亂。
這種情形似乎是很正常的,但是當齊君元看到這古琴時他知道這種正常必須是建立在一個不尋常的前提上。
前提就是此處必須有個心靜、氣沉、手穩的高手。
這高手可以在暗中以綿綿不止的殺氣震懾住自己,讓自己心不能釋,身難輕動。
也可以在遭遇到意外驚吓時下意識地回收氣勢以求自保。
但他更可以在回收氣勢的同時,斂氣靜心,沉穩出手。
這樣才能将正在彈奏的琴音穩穩收住,不留絲毫異聲去影響銅鐘餘音。
歸結所有條件便很容易地得出結論。
所以齊君元接下來盯住了一個人,樂器店門口的奏琴先生。
然後腦子裡馬上閃過又一個結論,奏琴先生可以整天眼觀大街,發現同一雙塌鞋在幾個特定時間段裡來回走過,或者他根本就不用眼睛看,隻憑琴音的分割歸類,就能聽出塌鞋走過的聲音。
向官府告密的也可能就是他! 奏琴先生也正盯視着齊君元,不過眼中少了毒狠、兇殺之氣,卻多了訝異警戒之意。
此時雖然他們兩個之間有好多人在來回奔竄,但人群的縫隙依舊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流目光。
當然,這兩個人絕不會隻滿足于目光的交流。
身形輕動,袍袖微擺,雙方幾乎在同時出手。
出手的武器都是極為細小隐蔽的,齊君元用的是細索兒系着的一隻小鋼鈎。
奏琴先生則更加簡單,幹脆就是一根細若不見的線頭。
兩件不像武器的武器在人群的縫隙中碰撞。
隻有對決雙方知道此番碰撞的激烈,而周圍那麼多人都沒有發現這一次會要人命的交鋒。
齊君元的鈎子被逼落在地,落地回收之際,鈎子将街面鋪石震出一道裂痕。
但落敗的卻不是齊君元,奏琴先生
她的慌亂是因為遠處喧鬧嘈雜的聲音會擾亂到她的聽覺,讓她無法準确抓住附近那兩種極難捕捉的呼吸聲響。
就在青衣女子開始慌亂的時候,老天爺幫了她的忙。
一陣微風吹過,兩片樹葉從高高的樹頂飄飄搖搖落下。
樹葉落入青衣人眼前的地獄,就像劃開了一張水面般平滑的幕布。
于是肢體和牛頭馬面随着幕布的劃開而消失,隻餘下其中一個殘缺肢體的眼睛。
青衣女子終于等到了機會,也抓住了機會,所以閃電般出手了,全不顧這地獄才剛剛被撕開了一小塊。
那雙眼睛在青衣女子攻擊的瞬間消失了,好像是被什麼東西給遮住。
這倒不是那雙鬼眼不忍看到地獄被撕破的情形,而是因為随着青衣女子陡然甩伸的手掌,頓時有十條從各種角度飛過來的線頭讓鬼眼再不能看。
線頭五顔六色,不單飛過來的角度不一樣,連飛行的方式也各自不同。
有的翻卷而來,有的旋轉而來,有的弧線飄來……線頭全都連接在青衣女子的手指上,線頭的目标全都是那雙眼睛,這女子仿佛是要一下給那雙眼睛連接上十道絢麗的情絲。
對于被攻擊的人而言,面對這樣多種方式、多種角度、方向的攻擊,直接用器物遮住自己的眼睛,是最小幅度、最快速度、最佳效果的招法。
所以不管此時暗處躲藏的到底是人是鬼,至少可以确定他是個高手。
青衣女子一招出手後,随即便準備往後縱出,她是不會在自己不了解和無法掌控的環境下和别人纏鬥的。
就在此時,從不遠處突然傳來一聲喝止“别動!”,喝止聲帶給她一種心髒發酥般的震懾,這感覺就好比那天身邊的銅鐘被突然敲響給她的震撼一樣。
于是念頭一閃間她決定改變自己原有意圖,依舊以原來的姿态蹲跪在那裡不動。
幸好是改變了主意,幸好是在須臾之間停住了身形。
随之而來的感覺很可怕,比閻王殿、寒冰地獄還可怕。
青衣女子沒法想象自己怎麼會蹲跪在這個處處殺機的位置上了,或者說無法想象對手是怎麼在自己周圍布下如此厲害的殺器的,而且自己周圍突然出現的殺器竟然是在自己已經發現異常之後。
剛才的喝止是為救自己的命,現在自己身體的每個小動作,都能啟動終結自己生命的可怕機栝。
十個線頭此時也回轉過來,是被擋住那雙眼睛的器物擋彈回來的。
那器物竟然也是活的一般,雖然不如十根線頭多變靈活,但也在不斷翻轉扇動,感覺有點像一隻拍打着的鳥翼。
青衣女子聽出來了,那不是鳥翼,而是一本書冊。
一本正在翻動的書冊,一本頁數不多但頁張輕薄柔韌的書冊。
但和平常書冊不同的是,它的每張冊頁非絹非竹非紙非皮,而是一片片打制得極為輕薄的鋼頁。
書頁停止了翻動,十個線頭也全部收回,仍纏繞在青衣女子的手指上。
一攻一守的雙方自始至終都沒有移動身形,那青衣女子肯定是動不了,而那雙眼睛的擁有者好像也不願意動。
青衣女子眨了幾下眼睛之後,她發現剛才的寒冰地獄徹底不見了。
自己還是在山道上,還是在樹冠覆蓋的茂密樹林裡。
另一邊的眼睛也仍在原地,而且那書本也沒有完全放下,隻是低下來兩寸,将眼睛露了出來。
“何方高人以魅影困行?”女子發出一聲輕叱。
“閻王。
” 雙落困 聽到這回答之後,女子語氣緩了一些:“為什麼和我過不去?” “這要問你,你為什麼會在此處?有何目的?”閻王的語氣也不強硬,好像有着什麼顧忌。
“沒有目的,擊浪後抖翅,以防臨荊縣内六扇門的牙子咬住。
”青衣人所說的擊浪、抖翅都是離恨谷的暗語。
離恨谷特産一種神奇蜂蟲,後又經過離恨谷前輩高人的特意的培育改良。
谷裡給蜂蟲起的名字很奇怪,叫“丈夫紅顔”,很少有人知道這名字的真實含義。
這種蜂蟲的神奇之處不在于尾刺的劇毒,也不在于其速其力可鬥殺鳥雀。
而是在于它能潛到水裡突襲獵物,在于它饑餓之時會食噬同類。
離恨谷的行動大都以此蜂蟲的特征為暗語隐号。
比如“伏波”,代表潛藏;“自食”,是清理門戶;“點漪”,是指踩點;“抖翅”,是消除蹤迹;“擊浪”,就是攻擊;“順流”,是逃跑…… “我師父料到你刺局得手之後不會按‘回恩箋’的授意順流,而是會先往北抖翅匿蹤,然後再轉西轉南入呼壺裡(一處古地名,大概在現在的湖南衡陽縣附近)。
所以他讓我在臨荊北門候等你一起走。
” 青衣女子的臉微微一紅,她沒想到自己打的小算盤全在别人的料算之中。
看來自己這剛出道的雛鳥真是無法跟那些老雕相提并論。
“既然遇到了那就一起走吧。
”青衣女子這話說得有些無奈,而且話裡兀自不提自己是被别人困住,隻說是遇到。
“這樣好,這樣你我都不為難。
現在你可以讓你的朋友将殺器撤了吧。
”閻王也松了口氣,原來他和女子一樣,也是被殺器制住不能動作。
“什麼?布殺器的人不是和你一起的嗎?!”青衣女子反問一句。
刹那間兩個人都驚得魂飛魄散,真有種被打入地獄的感覺。
這局收得好啊,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是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不,就算鹬蚌不相争,憑自己兩個人能鬥得過這漁翁嗎?到現在别人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布下的殺器都不知道,自己又如何來和這樣的對手抗衡? “啊!完了!雙落困,沒踩的浮兒了。
”閻王發出了一聲哀歎。
他這話的意思是兩個人都被困住,而且沒有其他人可以施以援手。
青衣女子勉強轉動脖頸,往四周查看,同時以靈敏的聽覺仔細搜索。
她發現自己真的是全然困在一個無法動彈的境地,仿佛每一塊碎石、每一支枝葉都會是殺死自己的武器。
隻需自己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動作,便可啟動機栝讓它們來殺死自己。
這是個極為厲害的殺器布局,自己沒有解開這種布局的本事。
剛才曾聽到兩種呼吸,一個是閻王的,還有一個肯定就是布這殺器局的高手。
腦子裡搜索一番,記憶中應該沒有這樣的呼吸聲。
可是布這個局困住自己和閻王的目的何在?還有剛才的喝止聲,雖然無法聽出是從什麼地方發出的,但意圖卻很明确,明顯是不要自己受到傷害。
用殺器困住自己但又不想傷害到自己的人不多,不仔細想的話還真找不出一個。
或許……或許是他!女子的腦子在飛快地轉動,并且轉動的圓形越收越小,最終收在一個點上——那個刺殺顧子敬并且追逼自己的高手! 齊君元是抓住銅鐘巨響後的刹那時機躍出了魁星橋的橋欄。
他最初的計劃是過了魁星橋,趕到橋那邊街頭第一家的鞭炮店,用“懷裡火”引燃鞭炮,造成第二次混亂,從而甩開鐵甲衛逃離三橋大街。
但是意外出現的那雙殺氣逼人的眼睛讓他晚了一步,另外,他也沒料到會一下湧出那麼多封鎖三橋大街的官兵和鐵甲衛,這突發情況讓他已經無法及時到達鞭炮店。
所以他臨時改變計劃,決定重新回到磨玉轉輪那裡。
一個刺客刺殺之後依舊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是别人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
無法想象便沒有可能,沒有可能也就沒人會認為原來位置上還站着刺客。
于是齊君元立刻左右腿交旋,腰部擺力,由下落改為側蕩,将身形強落在岸邊探出水面的柳樹上。
腳剛沾樹,索松鈎收,然後衣袍一掀反穿過來,換成了另一種顔色。
鑽出樹枝,沿樹幹縱身上岸,上來時随手抓了幾片嫩綠樹葉,在手中搓出些綠汁,往臉上抹了兩把,頓顯出一臉貧拓菜色。
當他再次走到磨玉轉輪旁邊時,不湊近細看已經根本認不出原來的他來,更何況這街上沒什麼人還記得他原來的容貌。
這番電光石火般的行動沒一個人注意。
剛剛是銅鐘巨響,接着是戶部監行使被刺,街上已然是一片混亂。
而魁星橋上試圖擒住齊君元的兩個持刀鐵甲衛則在橋底尋找,然後又到對岸尋找,根本沒想過他還會回到上橋之前的位置。
當齊君元走回磨玉轉輪旁邊時,街面已經極為嘈雜。
但嘈雜并不會影響到齊君元對一些細節的觀察,站在原來的位置上,眼中所見給他很多提示,讓他靈竅突開,悟到了一個關鍵的突破點。
突破點就是為什麼在銅鐘響起的瞬間,躲在暗處威脅自己的眼睛會突然消失?這是一個反應,一個高手的反應。
而高手會做出這種反應,那是因為他距離突然巨響的銅鐘很近。
另外高手在這種突然出現的巨大聲響下,他的表現肯定有别于平常人。
街上已經湧入了大批的兵卒,整個場面變得更加雜亂。
齊君元已經走到了玉石店磨玉師父的旁邊,那師父竟然以為齊君元是一直站在自己身邊的,見湧入大批兵卒,還好心地要拉齊君元一起到店裡躲一躲。
齊君元隻對磨玉師父微微笑了笑,然後便轉身朝向街的另一邊,他要從銅鐘的附近将威脅自己的眼睛找出來。
隻用了一個氣息回轉全身的時間,齊君元就把思緒整個梳理了一遍。
那個極具危險的眼睛之前一直都沒有出現,卻是在自己将要逃遁之際出現了,并且很肆意地暴露出毒狠、兇殺之意。
很明顯,這是要阻止自己逃遁。
如果擁有那目光的人沒有看出自己所布的殺局,那麼阻止自己逃遁的目的應該是想逼迫自己拼死執行刺活,而且他似乎并不在乎最終刺活是否能夠成功。
如果那人已經看出自己所布的殺局,那麼他的意圖就是讓自己陷落難逃。
但這樣的話就更加難以理解,自己被抓被殺,似乎對任何人都不存在實際意義。
這人會不會就是向官府透露自己行動的人?憑他用目光盯住自己、震懾自己的淩厲氣勢,可知此人的道行要發現同一雙塌鞋在幾個時間走過大街并非難事。
可既要自己不放棄刺活,又向官府通風報信,難道就是為了看場刺殺的表演嗎? 齊君元的目光落在琴案上,落在琴案上的古琴上。
樂器店門口離銅鐘很近的就是這琴案。
齊君元記得自己最後是很清楚地聽到銅鐘袅袅餘音的,很純淨的餘音,沒有絲毫雜響。
不但沒有雜響,甚至于整條街出現了刹那間的靜止,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已凝固。
那一刻,隻有銅鐘的餘音久久回蕩,不曾被絲毫的異響攪亂。
這種情形似乎是很正常的,但是當齊君元看到這古琴時他知道這種正常必須是建立在一個不尋常的前提上。
前提就是此處必須有個心靜、氣沉、手穩的高手。
這高手可以在暗中以綿綿不止的殺氣震懾住自己,讓自己心不能釋,身難輕動。
也可以在遭遇到意外驚吓時下意識地回收氣勢以求自保。
但他更可以在回收氣勢的同時,斂氣靜心,沉穩出手。
這樣才能将正在彈奏的琴音穩穩收住,不留絲毫異聲去影響銅鐘餘音。
歸結所有條件便很容易地得出結論。
所以齊君元接下來盯住了一個人,樂器店門口的奏琴先生。
然後腦子裡馬上閃過又一個結論,奏琴先生可以整天眼觀大街,發現同一雙塌鞋在幾個特定時間段裡來回走過,或者他根本就不用眼睛看,隻憑琴音的分割歸類,就能聽出塌鞋走過的聲音。
向官府告密的也可能就是他! 奏琴先生也正盯視着齊君元,不過眼中少了毒狠、兇殺之氣,卻多了訝異警戒之意。
此時雖然他們兩個之間有好多人在來回奔竄,但人群的縫隙依舊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流目光。
當然,這兩個人絕不會隻滿足于目光的交流。
身形輕動,袍袖微擺,雙方幾乎在同時出手。
出手的武器都是極為細小隐蔽的,齊君元用的是細索兒系着的一隻小鋼鈎。
奏琴先生則更加簡單,幹脆就是一根細若不見的線頭。
兩件不像武器的武器在人群的縫隙中碰撞。
隻有對決雙方知道此番碰撞的激烈,而周圍那麼多人都沒有發現這一次會要人命的交鋒。
齊君元的鈎子被逼落在地,落地回收之際,鈎子将街面鋪石震出一道裂痕。
但落敗的卻不是齊君元,奏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