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王馬殿臣(上)
關燈
小
中
大
1
書接前文,張保慶和二鼻子兄妹闖進天坑中的一座大宅,從種種迹象上來看,天坑大宅多半是“金王”馬殿臣的老窩。
馬殿臣不僅是個威震一方的匪首,在關外還有“金王”之稱。
您想想,夠得上一個“王”字,必定在某一方面拔了尖兒,那得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物。
得了“金王”這個稱号,足以見得馬殿臣有錢,可不單單是有錢,再說具體點兒,他趁金子,還是金子最多的那位。
無論怎麼改朝換代,金子也是硬通貨,世道越亂金子越值錢。
其他像什麼銀票之類的,别管多大的票号,也說不定哪天就倒了,那就變成了廢紙一般。
那位問了,馬殿臣到底有多少金子?那可沒人知道,估計連他自己也沒個準數。
咱這麼說吧,據傳大軍閥張小個子,當年都要跟馬殿臣借錢充軍饷。
軍饷沒有小數兒,十幾萬人連吃帶喝,軍裝被服吃穿用度,再加上槍支彈藥,那就是個無底洞,多少錢才能夠往裡填的?由此可見馬殿臣是多有錢。
别看馬殿臣在東三省的名頭響,但他老家是山東泰安的,闖關東到的長白山,他這一輩子真可以說大起大落、幾經波折,經曆絕非常人可比,如果掰開了揉碎了,至少夠說上三五個月的。
咱撇下稀的撈幹的說吧,這段書有個名目叫“馬殿臣三跑關東”,後來也可以說成“馬殿臣三闖關東”,因為以前闖關東的人不願意使“闖”字,說這個字太兇險,九死一生,便改成了“跑”字,圖個平安。
對于馬殿臣此人,世間衆說紛纭、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好人,好得不能再好了,在家孝順父母,在外行俠仗義;也有人說他是惡人,因為他落草為寇,當過殺人不眨眼的土匪胡子。
這世上沒有十足的好人,也沒有十足的惡人,所謂是非功過,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好人也備不住做過惡事,惡人也保不齊發一回善心,往往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惡到頭因果循環! 閑言少叙,且說當年在這長白山提起馬殿臣的名号,那可了不得,都知道此人乃是名震一方的土匪頭子,真可以說是心狠手辣、殺人如麻,視人命如同草芥,弄死個人有如踩死一隻螞蟻。
據說有一次馬殿臣殺人,把這一家二十幾口子裝進米缸,一字排開埋到地裡,僅僅露出腦袋。
他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之上,馬後面拖一個鐵犁,催馬揚鞭在壟上一跑,鐵犁過處人頭亂滾,眨眼之間血流成河。
俗話說“不凡之子,必異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壽”,這是說不同凡響之人,生下來就跟常人不一樣。
據說他這股子狠勁兒是胎裡帶,還沒落草的時候便是如此,并不是說當了胡子之後才變成這樣的。
民間有這麼一種說法:馬殿臣乃女鬼所生,因此才這麼心狠手辣,善于争強鬥狠,天不怕地不怕,一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嘴臉。
女鬼當然不能生孩子,這隻不過是後人以訛傳訛演繹而成。
據說是馬殿臣的娘當初臨盆之際難産,過去說生孩子是“兒奔生,娘奔死”,形容女人生孩子如同在鬼門關前走上一遭。
當時請了好幾輪穩婆也無能為力,十裡八村的都找遍了,然而誰也沒辦法,平日裡那些個自诩如何如何的也都束手無策傻了眼。
最後還是一個江湖大夫診過脈以後告訴家裡人,這個病症叫“抱心生”,實屬罕見,孩子大人隻能保一個,讓家人趕快決斷。
怎麼叫“抱心生”呢?傳說這樣的孩子上輩子乃是大惡之人,一生下來先得要了娘的命,在胎裡雙手緊抱為娘的心肝,往下一走,當娘的便疼得撕心裂肺。
遇見這種情況,必須用針灸和湯藥把孩子置于死地,先讓他松了手,再将死孩子引産,這才能保住為娘的性命。
馬殿臣他娘一聽就不幹了,這位夫人也是個烈性之人,當時銀牙一咬、杏眼一瞪,偏不信這個邪,非要把孩子生下來,誰勸就跟誰玩兒命,拿一把剪刀抵住了喉嚨:“再勸我就先把自己紮死。
”大夫和家裡人都不敢上前,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馬殿臣的娘疼得死去活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足足折騰了三天三夜,額頭上汗珠子往下滾,身下血水橫溢,指甲都摳進了床闆,就這樣孩子還是沒生下來,自己卻已氣絕身亡——活活疼死了! 家裡人捶胸頓足、号啕大哭,無奈人已經死了,那時候也沒有剖腹産,孩子想必也已胎死腹中。
馬殿臣他們家又不是多有錢的大戶人家,隻得一屍兩命裝進一口薄皮棺材,找了個墳崗子草草下葬掩埋。
簡簡單單拍了個墳包子,卻無墓無碑,經人指點在墳頭上插了一把黑紙傘。
這是為什麼呢?民間傳說孕婦難産死後到了陰間仍會産子,這孩子還是得生出來,所以要插上一把黑傘,一來擋一擋陰曹地府的陰風,二來也别污了閻王爺的森羅殿。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人死如燈滅,時間久了也就不想了。
但從那以後,總有一個女子,無論刮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陰天晴天都舉着一把黑傘,到離村子幾裡之外的街市之上去買糕餅和小孩衣服。
以前的大姑娘、小媳婦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有人認得馬殿臣的娘,因此也對不上号,并不知道這是誰。
可糕餅鋪掌櫃的卻接連遇到怪事,明明收的是銅子兒或是散碎銀錢,過了一夜卻變成燒給死人的紙錢。
過去的人迷信得厲害,掌櫃的以為是女鬼來買糕餅,也不敢聲張,怕消息一傳出去沒人敢來他這兒買東西,生意都不好做了。
為了辨清人鬼,就在櫃台上擺放一盆清水,倘若有人來買東西,叫他直接把錢扔進水裡,無論是散碎銀子還是銅錢,那都是入水則沉,可如果是死人用的紙錢,便會浮在水面上,用這麼個法子來分辨。
可紙裡終究是包不住火,一時間裡流言四起,人心惶惶,都知道糕餅鋪鬧鬼了,有鬼來買東西。
日子久了也不是個辦法,糕餅店老闆無奈之下,不得不請來一位高人捉鬼。
行走江湖自稱能降妖捉怪的高人太多了,其中混飯吃的可不少,這位也是不例外,能不能捉鬼先擱一邊,飯量可倒真是不小,大餅、饅頭、面條子敞開了一通吃,一天三頓,一頓也不能少,還都得是這等好吃食。
這位高人在賣糕餅的這家連吃帶住了好幾天,一缸面眼瞅見了底兒了,掌櫃的心疼的直嘬牙花子,天天發愁:“女鬼怎麼還不來呢?你再不來我這買賣非得讓這個捉鬼的給吃黃了不可!” 這一天正晌午,烈日高懸,曬得地皮“滋滋”冒油,手持黑傘的“女鬼”又進了店,跟往常一樣一聲不吭,抓起兩塊糕餅,往案子上扔下幾個銅錢轉身走了。
那位說不對了,都說鬼見不得日頭,怎麼還能大白天的出來到處遊逛呢?您别忘了,她不是打了傘嗎?賣糕餅的拿起銅錢扔進水盆,卻不見銅錢沉底,當時冷汗直冒,手腳冰涼,心說:我這日盼夜盼的,終于把您給盼來了,急忙把高人從後屋請出來。
高人一聽“女鬼”來了,也不廢話,兩眼一瞪眉毛一擰,抓住賣糕餅的袖子,拽上他出了店門。
二人偷偷跟在“女鬼”身後,一路出了城,直跟到馬夫人的墳前,怎知眨眼之間,“女鬼”蹤迹皆無,墳中卻傳出嬰兒的啼哭之聲。
光天化日之下,又是兩個大老爺們兒在一起,才不至于屁滾尿流,但那也是吓得夠嗆。
二人仗起膽子走上前去仔細探聽,哭聲果然是來自墳中,吭哧癟肚,時斷時續。
這兩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賣糕餅的心說:你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一缸白面都進了你的五髒廟,現在可指望你了,你得把這鬼給捉了啊!總不能白吃閑飯不幹事兒吧!哪承想這位高人也沒主意了,說好了捉一個女鬼,怎麼又出來一個小鬼?我這單槍匹馬一個人如何對付得了一大一小兩個鬼?這可不是我沒本事,是因為當初說好了一個鬼,而今多出來一個,不在我的計劃之内啊!兩人一合計,咱也别在這兒相面了,先去報官吧,當下一路狂奔就到了衙門口。
官老爺升坐大堂,說:“你等何事報官?有什麼要老爺我給你們做主的?”一問情由也覺得怵頭,又不好置之不理,隻得命人前去查看。
官差奉命帶了十幾個民夫直奔墳崗子,到得近前,果然聽見有小孩啼哭之聲,打去墳頭土,隻見其中埋了一口薄皮棺材,看樣子時間不長,埋下沒多久,土是新土,棺材闆也是新茬兒。
三下兩下撬開棺材,但見棺中一具女屍仰面朝天,右手之中攥了兩塊糕餅,身旁一個小孩正在啼哭。
衆人吓得魂飛魄散,縱然是大白天的,這事兒也太邪性了,擱誰遇見不害怕啊!自此以後,買糕餅的“女鬼”便再沒出現過。
據說棺中啼哭的這個孩子正是馬殿臣,後來他是如何活下來的無人知曉,誰養的、誰帶的、誰抱走的一概不知。
可是經此一遭,馬殿臣也被說成是生在陰間的惡鬼還陽! 2 張保慶跟菜瓜也隻是聽過“金王”馬殿臣的名号,那馬殿臣是一跺腳整個關東都得顫上幾顫的人物,然而一個人的是非功過本就難以說清,再加之多少年來口傳耳錄,難免有誇張不實的成分,再從二鼻子嘴裡說出來,那可就更邪乎了。
馬殿臣乃女鬼所生一事,全是說書的信口編造,根本就沒有那個事兒,說書的為了掙錢吃飯,當然是怎麼聳人聽聞怎麼說,到後來一傳十十傳百,變成了炕頭兒上吓唬孩子的鬼話。
實際上馬殿臣出身于普普通通的莊戶人家,祖祖輩輩都是看天吃飯、土裡刨食的莊稼把式,一家三口在泰安老家種地為生,早年間這日子也還過得去。
馬殿臣的爹名叫馬成,在地方上絕對是一等一的好漢,論起莊稼把式,馬成一個頂仨,他那個身子闆兒,真可謂“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往那兒一站跟半截黑鐵塔一樣,典型的山東好漢。
不種地的時候,馬成專好打拳踢腿、耍槍弄棒,弓刀石馬步箭、十八般兵刃,不敢說樣樣精通,卻也沒有他拿不起來的。
以往有這麼幾個地方出練家子,泰安是其中之一,雖說跟河北滄州、河南登封比不了,練武的人可也不在少數。
保镖的路過此處都不敢喊镖趟子,镖旗也得收起來,蔫兒不出溜兒地過去。
因為這個地方練武的人多,你來這兒“叫号兒”不是找打嗎? 習文練武都不容易,全得下苦功夫。
尤其是練武,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功夫不虧人,你對得起它,它對得起你,但是一天也不能撂下,一撂下可就拾不起來了。
鄉下的莊稼漢練武,大多是為了強身健體,身上有力氣,下地幹活兒才輕快。
然而馬成沒趕上好年景,那幾年經常鬧饑荒,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樹皮都吃沒了,地上連根草都見不着,餓死了很多人。
馬成一看這可不行,堂堂七尺高的漢子,空有一身的力氣把式,有勁兒沒處使,養活不了一家老小,為了找條活路,馬成思來想去,牙一咬心一橫,決定隻身一人去闖關東。
俗話說得好,人挪活、樹挪死,出去闖一闖,總好過在家餓死。
關東指山海關的東大門,出了關是東三省的地界,為什麼叫“闖”關東呢?因為出了關便是大清朝的龍興之地,朝廷頒布了禁令,嚴禁在關外開荒動土,以免破壞皇家的龍脈,而關外的黑土地又肥得流油,種什麼長什麼,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插根兒笤帚苗兒轉年就長出一片高粱地。
連年的災荒以及戰亂,迫使許許多多的山東人不顧朝廷禁令铤而走險,冒死去關外求生。
馬成此一番去闖關東,抛家舍業丢下孤兒寡母,為的可不是開荒種地,他要去長白山挖野山參,東北話叫“棒槌”。
曾聽說有逃荒的人在長白山找到一個“棒槌窯”,大大小小的野山參數都數不過來,俗話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一斤以上的大棒槌連皇上都沒見過,可那棒槌窯裡的棒槌個兒頂個兒都跟大白蘿蔔似的,挖出一根賣了錢足夠一家子人吃香喝辣一輩子。
此一去雖說是九死一生,可隻要有朝一日回到山東老家,那準是發了大财,衣錦還鄉。
馬殿臣他娘聽完丈夫這一番話,苦笑了兩聲搖了搖頭。
别看她是個村婦,可也有幾分見識,心知馬成說的天花亂墜是為了讓自己有個盼頭,可去關外挖棒槌的人有幾個能回來,還不是大都死在了外頭?當即說道:“人家闖關東開荒種地求一碗飯吃,你卻膽敢進山挖寶?想那長白山是大清朝的龍脈所在,一向有官軍把守,你隻身一人哪還有個活啊?也罷也罷,反正也沒活路了,你頭前給我們娘兒倆探好了路,在下邊等我們一等,等我們娘兒倆餓死了,咱一家三口在黃泉路上重逢!” 話是攔路虎,衣裳是瘆人的毛,媳婦兒一句兩句連三句,句句說在理上,問得馬成啞口無言,一句話都答不上來,怎麼呢?說得太對了!其一,關外的龍脈有八旗兵将嚴密把守,你挖棒槌等于在龍脈上動土,挖皇上家的祖墳,那是什麼罪過?非是一般的偷墳盜墓、欺君罔上,那叫意圖謀反,天大的罪過!一旦讓守軍擒獲,問都不用問當場就殺,按王法這叫斬立決。
“咔嚓”一刀人頭落地你還得認便宜,敢刨皇上家的祖墳,萬剮淩遲、挫骨揚灰、全家抄斬、株連九族也不為過;其二,那地方殺人越貨的土匪太多了。
關外稱土匪為“胡子”,也叫“绺子”,因為這些人大多一臉胡子,積年累月洗不上一回臉,胡子貼在臉上打了绺,并且身穿黑衣,下山打家劫舍之時一字排開,從遠處望去一绺子一绺子的,故此得名。
在關外挖棒槌,僥幸躲得過八旗軍,未必躲得過土匪,落到土匪手裡也不比落在官軍手裡好多少,照樣是圖财害命,躲過了土匪,山中還有那麼多吃人的虎豹豺狼,備不住就給野獸填了肚子;其三,馬成一個山東漢子,從沒離開過老家,更别提千裡之外的長白山了,不識關外深山老林中的路徑,就算是誤打誤撞闖了進去,卻又如何走得出來? 馬成心裡明白這條路往好了說叫九死一生,往壞了說必是有去無回,無奈眼下吃不上飯了,橫不能待在家等死,左右是個死,不如豁出命走上一趟,萬裡有個一,要是老天爺開眼,讓自己挖到個寶棒槌,一家三口就再也不用挨餓了。
眼下這日子大人還好說,隻可憐兒子馬殿臣,還指望他日後“殿上稱臣”,給老馬家光宗耀祖,為了這個孩子也得出去奔命,他出去這娘兒
馬殿臣不僅是個威震一方的匪首,在關外還有“金王”之稱。
您想想,夠得上一個“王”字,必定在某一方面拔了尖兒,那得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物。
得了“金王”這個稱号,足以見得馬殿臣有錢,可不單單是有錢,再說具體點兒,他趁金子,還是金子最多的那位。
無論怎麼改朝換代,金子也是硬通貨,世道越亂金子越值錢。
其他像什麼銀票之類的,别管多大的票号,也說不定哪天就倒了,那就變成了廢紙一般。
那位問了,馬殿臣到底有多少金子?那可沒人知道,估計連他自己也沒個準數。
咱這麼說吧,據傳大軍閥張小個子,當年都要跟馬殿臣借錢充軍饷。
軍饷沒有小數兒,十幾萬人連吃帶喝,軍裝被服吃穿用度,再加上槍支彈藥,那就是個無底洞,多少錢才能夠往裡填的?由此可見馬殿臣是多有錢。
别看馬殿臣在東三省的名頭響,但他老家是山東泰安的,闖關東到的長白山,他這一輩子真可以說大起大落、幾經波折,經曆絕非常人可比,如果掰開了揉碎了,至少夠說上三五個月的。
咱撇下稀的撈幹的說吧,這段書有個名目叫“馬殿臣三跑關東”,後來也可以說成“馬殿臣三闖關東”,因為以前闖關東的人不願意使“闖”字,說這個字太兇險,九死一生,便改成了“跑”字,圖個平安。
對于馬殿臣此人,世間衆說紛纭、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好人,好得不能再好了,在家孝順父母,在外行俠仗義;也有人說他是惡人,因為他落草為寇,當過殺人不眨眼的土匪胡子。
這世上沒有十足的好人,也沒有十足的惡人,所謂是非功過,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好人也備不住做過惡事,惡人也保不齊發一回善心,往往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惡到頭因果循環! 閑言少叙,且說當年在這長白山提起馬殿臣的名号,那可了不得,都知道此人乃是名震一方的土匪頭子,真可以說是心狠手辣、殺人如麻,視人命如同草芥,弄死個人有如踩死一隻螞蟻。
據說有一次馬殿臣殺人,把這一家二十幾口子裝進米缸,一字排開埋到地裡,僅僅露出腦袋。
他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之上,馬後面拖一個鐵犁,催馬揚鞭在壟上一跑,鐵犁過處人頭亂滾,眨眼之間血流成河。
俗話說“不凡之子,必異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壽”,這是說不同凡響之人,生下來就跟常人不一樣。
據說他這股子狠勁兒是胎裡帶,還沒落草的時候便是如此,并不是說當了胡子之後才變成這樣的。
民間有這麼一種說法:馬殿臣乃女鬼所生,因此才這麼心狠手辣,善于争強鬥狠,天不怕地不怕,一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嘴臉。
女鬼當然不能生孩子,這隻不過是後人以訛傳訛演繹而成。
據說是馬殿臣的娘當初臨盆之際難産,過去說生孩子是“兒奔生,娘奔死”,形容女人生孩子如同在鬼門關前走上一遭。
當時請了好幾輪穩婆也無能為力,十裡八村的都找遍了,然而誰也沒辦法,平日裡那些個自诩如何如何的也都束手無策傻了眼。
最後還是一個江湖大夫診過脈以後告訴家裡人,這個病症叫“抱心生”,實屬罕見,孩子大人隻能保一個,讓家人趕快決斷。
怎麼叫“抱心生”呢?傳說這樣的孩子上輩子乃是大惡之人,一生下來先得要了娘的命,在胎裡雙手緊抱為娘的心肝,往下一走,當娘的便疼得撕心裂肺。
遇見這種情況,必須用針灸和湯藥把孩子置于死地,先讓他松了手,再将死孩子引産,這才能保住為娘的性命。
馬殿臣他娘一聽就不幹了,這位夫人也是個烈性之人,當時銀牙一咬、杏眼一瞪,偏不信這個邪,非要把孩子生下來,誰勸就跟誰玩兒命,拿一把剪刀抵住了喉嚨:“再勸我就先把自己紮死。
”大夫和家裡人都不敢上前,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馬殿臣的娘疼得死去活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足足折騰了三天三夜,額頭上汗珠子往下滾,身下血水橫溢,指甲都摳進了床闆,就這樣孩子還是沒生下來,自己卻已氣絕身亡——活活疼死了! 家裡人捶胸頓足、号啕大哭,無奈人已經死了,那時候也沒有剖腹産,孩子想必也已胎死腹中。
馬殿臣他們家又不是多有錢的大戶人家,隻得一屍兩命裝進一口薄皮棺材,找了個墳崗子草草下葬掩埋。
簡簡單單拍了個墳包子,卻無墓無碑,經人指點在墳頭上插了一把黑紙傘。
這是為什麼呢?民間傳說孕婦難産死後到了陰間仍會産子,這孩子還是得生出來,所以要插上一把黑傘,一來擋一擋陰曹地府的陰風,二來也别污了閻王爺的森羅殿。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人死如燈滅,時間久了也就不想了。
但從那以後,總有一個女子,無論刮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陰天晴天都舉着一把黑傘,到離村子幾裡之外的街市之上去買糕餅和小孩衣服。
以前的大姑娘、小媳婦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有人認得馬殿臣的娘,因此也對不上号,并不知道這是誰。
可糕餅鋪掌櫃的卻接連遇到怪事,明明收的是銅子兒或是散碎銀錢,過了一夜卻變成燒給死人的紙錢。
過去的人迷信得厲害,掌櫃的以為是女鬼來買糕餅,也不敢聲張,怕消息一傳出去沒人敢來他這兒買東西,生意都不好做了。
為了辨清人鬼,就在櫃台上擺放一盆清水,倘若有人來買東西,叫他直接把錢扔進水裡,無論是散碎銀子還是銅錢,那都是入水則沉,可如果是死人用的紙錢,便會浮在水面上,用這麼個法子來分辨。
可紙裡終究是包不住火,一時間裡流言四起,人心惶惶,都知道糕餅鋪鬧鬼了,有鬼來買東西。
日子久了也不是個辦法,糕餅店老闆無奈之下,不得不請來一位高人捉鬼。
行走江湖自稱能降妖捉怪的高人太多了,其中混飯吃的可不少,這位也是不例外,能不能捉鬼先擱一邊,飯量可倒真是不小,大餅、饅頭、面條子敞開了一通吃,一天三頓,一頓也不能少,還都得是這等好吃食。
這位高人在賣糕餅的這家連吃帶住了好幾天,一缸面眼瞅見了底兒了,掌櫃的心疼的直嘬牙花子,天天發愁:“女鬼怎麼還不來呢?你再不來我這買賣非得讓這個捉鬼的給吃黃了不可!” 這一天正晌午,烈日高懸,曬得地皮“滋滋”冒油,手持黑傘的“女鬼”又進了店,跟往常一樣一聲不吭,抓起兩塊糕餅,往案子上扔下幾個銅錢轉身走了。
那位說不對了,都說鬼見不得日頭,怎麼還能大白天的出來到處遊逛呢?您别忘了,她不是打了傘嗎?賣糕餅的拿起銅錢扔進水盆,卻不見銅錢沉底,當時冷汗直冒,手腳冰涼,心說:我這日盼夜盼的,終于把您給盼來了,急忙把高人從後屋請出來。
高人一聽“女鬼”來了,也不廢話,兩眼一瞪眉毛一擰,抓住賣糕餅的袖子,拽上他出了店門。
二人偷偷跟在“女鬼”身後,一路出了城,直跟到馬夫人的墳前,怎知眨眼之間,“女鬼”蹤迹皆無,墳中卻傳出嬰兒的啼哭之聲。
光天化日之下,又是兩個大老爺們兒在一起,才不至于屁滾尿流,但那也是吓得夠嗆。
二人仗起膽子走上前去仔細探聽,哭聲果然是來自墳中,吭哧癟肚,時斷時續。
這兩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賣糕餅的心說:你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一缸白面都進了你的五髒廟,現在可指望你了,你得把這鬼給捉了啊!總不能白吃閑飯不幹事兒吧!哪承想這位高人也沒主意了,說好了捉一個女鬼,怎麼又出來一個小鬼?我這單槍匹馬一個人如何對付得了一大一小兩個鬼?這可不是我沒本事,是因為當初說好了一個鬼,而今多出來一個,不在我的計劃之内啊!兩人一合計,咱也别在這兒相面了,先去報官吧,當下一路狂奔就到了衙門口。
官老爺升坐大堂,說:“你等何事報官?有什麼要老爺我給你們做主的?”一問情由也覺得怵頭,又不好置之不理,隻得命人前去查看。
官差奉命帶了十幾個民夫直奔墳崗子,到得近前,果然聽見有小孩啼哭之聲,打去墳頭土,隻見其中埋了一口薄皮棺材,看樣子時間不長,埋下沒多久,土是新土,棺材闆也是新茬兒。
三下兩下撬開棺材,但見棺中一具女屍仰面朝天,右手之中攥了兩塊糕餅,身旁一個小孩正在啼哭。
衆人吓得魂飛魄散,縱然是大白天的,這事兒也太邪性了,擱誰遇見不害怕啊!自此以後,買糕餅的“女鬼”便再沒出現過。
據說棺中啼哭的這個孩子正是馬殿臣,後來他是如何活下來的無人知曉,誰養的、誰帶的、誰抱走的一概不知。
可是經此一遭,馬殿臣也被說成是生在陰間的惡鬼還陽! 2 張保慶跟菜瓜也隻是聽過“金王”馬殿臣的名号,那馬殿臣是一跺腳整個關東都得顫上幾顫的人物,然而一個人的是非功過本就難以說清,再加之多少年來口傳耳錄,難免有誇張不實的成分,再從二鼻子嘴裡說出來,那可就更邪乎了。
馬殿臣乃女鬼所生一事,全是說書的信口編造,根本就沒有那個事兒,說書的為了掙錢吃飯,當然是怎麼聳人聽聞怎麼說,到後來一傳十十傳百,變成了炕頭兒上吓唬孩子的鬼話。
實際上馬殿臣出身于普普通通的莊戶人家,祖祖輩輩都是看天吃飯、土裡刨食的莊稼把式,一家三口在泰安老家種地為生,早年間這日子也還過得去。
馬殿臣的爹名叫馬成,在地方上絕對是一等一的好漢,論起莊稼把式,馬成一個頂仨,他那個身子闆兒,真可謂“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往那兒一站跟半截黑鐵塔一樣,典型的山東好漢。
不種地的時候,馬成專好打拳踢腿、耍槍弄棒,弓刀石馬步箭、十八般兵刃,不敢說樣樣精通,卻也沒有他拿不起來的。
以往有這麼幾個地方出練家子,泰安是其中之一,雖說跟河北滄州、河南登封比不了,練武的人可也不在少數。
保镖的路過此處都不敢喊镖趟子,镖旗也得收起來,蔫兒不出溜兒地過去。
因為這個地方練武的人多,你來這兒“叫号兒”不是找打嗎? 習文練武都不容易,全得下苦功夫。
尤其是練武,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功夫不虧人,你對得起它,它對得起你,但是一天也不能撂下,一撂下可就拾不起來了。
鄉下的莊稼漢練武,大多是為了強身健體,身上有力氣,下地幹活兒才輕快。
然而馬成沒趕上好年景,那幾年經常鬧饑荒,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樹皮都吃沒了,地上連根草都見不着,餓死了很多人。
馬成一看這可不行,堂堂七尺高的漢子,空有一身的力氣把式,有勁兒沒處使,養活不了一家老小,為了找條活路,馬成思來想去,牙一咬心一橫,決定隻身一人去闖關東。
俗話說得好,人挪活、樹挪死,出去闖一闖,總好過在家餓死。
關東指山海關的東大門,出了關是東三省的地界,為什麼叫“闖”關東呢?因為出了關便是大清朝的龍興之地,朝廷頒布了禁令,嚴禁在關外開荒動土,以免破壞皇家的龍脈,而關外的黑土地又肥得流油,種什麼長什麼,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插根兒笤帚苗兒轉年就長出一片高粱地。
連年的災荒以及戰亂,迫使許許多多的山東人不顧朝廷禁令铤而走險,冒死去關外求生。
馬成此一番去闖關東,抛家舍業丢下孤兒寡母,為的可不是開荒種地,他要去長白山挖野山參,東北話叫“棒槌”。
曾聽說有逃荒的人在長白山找到一個“棒槌窯”,大大小小的野山參數都數不過來,俗話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一斤以上的大棒槌連皇上都沒見過,可那棒槌窯裡的棒槌個兒頂個兒都跟大白蘿蔔似的,挖出一根賣了錢足夠一家子人吃香喝辣一輩子。
此一去雖說是九死一生,可隻要有朝一日回到山東老家,那準是發了大财,衣錦還鄉。
馬殿臣他娘聽完丈夫這一番話,苦笑了兩聲搖了搖頭。
别看她是個村婦,可也有幾分見識,心知馬成說的天花亂墜是為了讓自己有個盼頭,可去關外挖棒槌的人有幾個能回來,還不是大都死在了外頭?當即說道:“人家闖關東開荒種地求一碗飯吃,你卻膽敢進山挖寶?想那長白山是大清朝的龍脈所在,一向有官軍把守,你隻身一人哪還有個活啊?也罷也罷,反正也沒活路了,你頭前給我們娘兒倆探好了路,在下邊等我們一等,等我們娘兒倆餓死了,咱一家三口在黃泉路上重逢!” 話是攔路虎,衣裳是瘆人的毛,媳婦兒一句兩句連三句,句句說在理上,問得馬成啞口無言,一句話都答不上來,怎麼呢?說得太對了!其一,關外的龍脈有八旗兵将嚴密把守,你挖棒槌等于在龍脈上動土,挖皇上家的祖墳,那是什麼罪過?非是一般的偷墳盜墓、欺君罔上,那叫意圖謀反,天大的罪過!一旦讓守軍擒獲,問都不用問當場就殺,按王法這叫斬立決。
“咔嚓”一刀人頭落地你還得認便宜,敢刨皇上家的祖墳,萬剮淩遲、挫骨揚灰、全家抄斬、株連九族也不為過;其二,那地方殺人越貨的土匪太多了。
關外稱土匪為“胡子”,也叫“绺子”,因為這些人大多一臉胡子,積年累月洗不上一回臉,胡子貼在臉上打了绺,并且身穿黑衣,下山打家劫舍之時一字排開,從遠處望去一绺子一绺子的,故此得名。
在關外挖棒槌,僥幸躲得過八旗軍,未必躲得過土匪,落到土匪手裡也不比落在官軍手裡好多少,照樣是圖财害命,躲過了土匪,山中還有那麼多吃人的虎豹豺狼,備不住就給野獸填了肚子;其三,馬成一個山東漢子,從沒離開過老家,更别提千裡之外的長白山了,不識關外深山老林中的路徑,就算是誤打誤撞闖了進去,卻又如何走得出來? 馬成心裡明白這條路往好了說叫九死一生,往壞了說必是有去無回,無奈眼下吃不上飯了,橫不能待在家等死,左右是個死,不如豁出命走上一趟,萬裡有個一,要是老天爺開眼,讓自己挖到個寶棒槌,一家三口就再也不用挨餓了。
眼下這日子大人還好說,隻可憐兒子馬殿臣,還指望他日後“殿上稱臣”,給老馬家光宗耀祖,為了這個孩子也得出去奔命,他出去這娘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