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水
關燈
小
中
大
陣衣裳聲,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徑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約是大模大樣,或者生了鶴膝風(27)罷,并不屈膝而坐,卻伸開了兩腳,把大腳底對着大員們,又不穿襪子,滿腳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繭。
随員們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膽的屬員,膝行而前了一點,恭敬的問。
“你們坐近一點來!”禹不答他的詢問,隻對大家說。
“查的怎麼樣?” 大員們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殘筵的下面,看見咬過的松皮餅和啃光的牛骨頭。
非常不自在——卻又不敢叫膳夫來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員終于說。
“倒還像個樣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産不少;飲料呢,那可豐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實,他們是過慣了的。
禀大人,他們都是以善于吃苦,馳名世界的人們。
” “卑職可是已經拟好了募捐的計劃,”又一位大員說。
“準備開一個奇異食品展覽會,另請女隗(28)小姐來做時裝表演。
隻賣票,并且聲明會裡不再募捐,那麼,來看的可以多一點。
” “這很好。
”禹說着,向他彎一彎腰。
“不過第一要緊的是趕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學者們接上高原來。
”第三位大員說,“一面派人去通知奇肱國,使他們知道我們的尊崇文化,接濟也隻要每月送到這邊來就好。
學者們有一個公呈在這裡,說的倒也很有意思,他們以為文化是一國的命脈,學者是文化的靈魂,隻要文化存在,華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還在其次……” “他們以為華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員道,“減少一些倒也是緻太平之道。
況且那些不過是愚民,那喜怒哀樂,也決沒有智者所玩想的那麼精微的。
知人論事,第一要憑主觀。
例如莎士比亞(29)……” “放他媽的屁!”禹心裡想,但嘴上卻大聲的說道:“我經過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錯誤了。
以後應該用‘導’!不知道諸位的意見怎麼樣?”(30)靜得好像墳山;大員們的臉上也顯出死色,許多人還覺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請病假了。
“這是蚩尤的法子!”一個勇敢的青年官員悄悄的憤激着。
“卑職的愚見,竊以為大人是似乎應該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須白發的大員,這時覺得天下興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橫,置死生于度外,堅決的抗議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老大人升天還不到三年。
” 禹一聲也不響。
“況且老大人化過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31),來湮洪水,雖然觸了上帝的惱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淺了一點了。
這似乎還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須發的大員說,他是禹的母舅的幹兒子。
禹一聲也不響。
“我看大人還不如‘幹父之蠱’(32),”一位胖大官員看得禹不作聲,以為他就要折服了,便帶些輕薄的大聲說,不過臉上還流出着一層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聲。
大人大約未必知道人們在怎麼講說老大人罷……”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評的好法子,”白須發的老官恐怕胖子鬧出岔子來,就搶着說道。
“别的種種,所謂‘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壞在這一點上。
”(33)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說我的爸爸變了黃熊,也有人說他變了三足鼈(34),也有人說我在求名,圖利。
說就是了。
我要說的是我查了山澤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見,已經看透實情,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非‘導’不可!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 他舉手向兩旁一指。
白須發的,花須發的,小白臉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員們,跟着他的指頭看過去,隻見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東西,不動,不言,不笑,像鐵鑄的一樣。
四 禹爺走後,時光也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京師的景況日見其繁盛了。
首先是闊人們有些穿了繭綢袍,後來就看見大水果鋪裡賣着橘子和柚子,大綢緞店裡挂着華絲葛;富翁的筵席上有了好醬油,清炖魚翅,涼拌海參;再後來他們竟有熊皮褥子狐皮褂,那太太也戴上赤金耳環銀手镯了。
隻要站在大門口,也總有什麼新鮮的物事看:今天來一車竹箭,明天來一批松闆,有時擡過了做假山的怪石,有時提過了做魚生的鮮魚;有時是一大群一尺二寸長的大烏龜,都縮了頭裝着竹籠,載在車子上,拉向皇城那面去。
“媽媽,你瞧呀,好大的烏龜!”孩子們一看見,就嚷起來,跑上去,圍住了車子。
“小鬼,快滾開!這是萬歲爺的寶貝,當心殺頭!” 然而關于禹爺的新聞,也和珍寶的入京一同多起來了。
百姓的檐前,路旁的樹下,大家都在談他的故事;最多的是他怎樣夜裡化為黃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疏通了九河,(35)以及怎樣請了天兵天将,捉住興風作浪的妖怪無支祁,鎮在龜山的腳下。
皇上舜爺的事情,可是誰也不再提起了,至(36)多,也不過談談丹朱太子(37)的沒出息。
禹要回京的消息,原已傳布得很久了,每天總有一群人站在關口,看可有他的儀仗的到來。
并沒有。
然而消息卻愈傳愈緊,也好像愈真。
一個半陰半晴的上午,他終于在百姓們的萬頭攢動之間,進了冀州的帝都了。
前面并沒有儀仗,不過一大批乞丐似的似員。
臨末是一個粗手粗腳的大漢,黑臉黃須,腿彎微曲,雙手捧着一片烏黑的尖頂的大石頭——舜爺所賜的“玄圭”,連聲說道“借光,借光,讓一讓,讓一(38)讓”,從人叢中擠進皇宮裡去了。
百姓們就在宮門外歡呼,議論,聲音正好像浙水的濤聲(39)一樣。
舜爺坐在龍位上,原已有了年紀,不免覺得疲勞,這時又似乎有些驚駭。
禹一到,就連忙客氣的站起來,行過禮,臯陶先去應酬了幾句,舜才說道: “你也講幾句好話我聽呀。
” “哼,我有什麼說呢?”禹簡截的回答道。
“我就是想,每天孳孳!” “什麼叫作‘孳孳’?”臯陶問。
“洪水滔天,”禹說,“浩浩懷山襄陵,下民都浸在水裡。
我走旱路坐車,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橇,走山路坐轎。
到一座山,砍一通樹,和益倆給大家有飯吃,有肉吃。
放田水入川,放川水入海,和稷倆給大家有難得的東西吃。
東西不夠,就調有餘,補不足。
搬家。
大家這才靜下來了,各地方成了個樣子。
” “對啦對啦,這些話可真好!”臯陶稱贊道。
“唉!”禹說。
“做皇帝要小心,安靜。
對天有良心,天才會仍舊給你好處!” 舜爺歎一口氣,就托他管理國家大事,有意見當面講,不要背後說壞話。
看見禹都答應了,又歎一口氣,道:“莫像丹朱的不聽話,隻喜歡遊蕩,旱地上要撐船,在家裡又搗亂,弄得過不了日子,這我可真看的不順眼!” “我讨過老婆,四天就走,”禹回答說。
“生了阿啟,也不當他兒子看。
所以能夠治了水,分作五圈,簡直有五千裡,計十二州,直到海邊,立了五個頭領,都很好。
隻是有苗可不行,你得留心點!” “我的天下,真是全仗的你的功勞弄好的!”舜爺也稱贊道。
于是臯陶也和舜爺一同肅然起敬,低了頭;退朝之後,他就趕緊下一道特别的命令,叫百姓都要學禹的行為,倘不然,立刻就算是犯了罪。
這使商家首先起了大恐慌。
但幸而禹爺自從回京以後,态度也改變一點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來,是闊綽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時候的穿著,是要漂亮的。
所以市面仍舊不很
禹便一徑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約是大模大樣,或者生了鶴膝風(27)罷,并不屈膝而坐,卻伸開了兩腳,把大腳底對着大員們,又不穿襪子,滿腳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繭。
随員們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膽的屬員,膝行而前了一點,恭敬的問。
“你們坐近一點來!”禹不答他的詢問,隻對大家說。
“查的怎麼樣?” 大員們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殘筵的下面,看見咬過的松皮餅和啃光的牛骨頭。
非常不自在——卻又不敢叫膳夫來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員終于說。
“倒還像個樣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産不少;飲料呢,那可豐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實,他們是過慣了的。
禀大人,他們都是以善于吃苦,馳名世界的人們。
” “卑職可是已經拟好了募捐的計劃,”又一位大員說。
“準備開一個奇異食品展覽會,另請女隗(28)小姐來做時裝表演。
隻賣票,并且聲明會裡不再募捐,那麼,來看的可以多一點。
” “這很好。
”禹說着,向他彎一彎腰。
“不過第一要緊的是趕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學者們接上高原來。
”第三位大員說,“一面派人去通知奇肱國,使他們知道我們的尊崇文化,接濟也隻要每月送到這邊來就好。
學者們有一個公呈在這裡,說的倒也很有意思,他們以為文化是一國的命脈,學者是文化的靈魂,隻要文化存在,華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還在其次……” “他們以為華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員道,“減少一些倒也是緻太平之道。
況且那些不過是愚民,那喜怒哀樂,也決沒有智者所玩想的那麼精微的。
知人論事,第一要憑主觀。
例如莎士比亞(29)……” “放他媽的屁!”禹心裡想,但嘴上卻大聲的說道:“我經過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錯誤了。
以後應該用‘導’!不知道諸位的意見怎麼樣?”(30)靜得好像墳山;大員們的臉上也顯出死色,許多人還覺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請病假了。
“這是蚩尤的法子!”一個勇敢的青年官員悄悄的憤激着。
“卑職的愚見,竊以為大人是似乎應該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須白發的大員,這時覺得天下興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橫,置死生于度外,堅決的抗議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老大人升天還不到三年。
” 禹一聲也不響。
“況且老大人化過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31),來湮洪水,雖然觸了上帝的惱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淺了一點了。
這似乎還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須發的大員說,他是禹的母舅的幹兒子。
禹一聲也不響。
“我看大人還不如‘幹父之蠱’(32),”一位胖大官員看得禹不作聲,以為他就要折服了,便帶些輕薄的大聲說,不過臉上還流出着一層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聲。
大人大約未必知道人們在怎麼講說老大人罷……”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評的好法子,”白須發的老官恐怕胖子鬧出岔子來,就搶着說道。
“别的種種,所謂‘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壞在這一點上。
”(33)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說我的爸爸變了黃熊,也有人說他變了三足鼈(34),也有人說我在求名,圖利。
說就是了。
我要說的是我查了山澤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見,已經看透實情,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非‘導’不可!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 他舉手向兩旁一指。
白須發的,花須發的,小白臉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員們,跟着他的指頭看過去,隻見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東西,不動,不言,不笑,像鐵鑄的一樣。
四 禹爺走後,時光也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京師的景況日見其繁盛了。
首先是闊人們有些穿了繭綢袍,後來就看見大水果鋪裡賣着橘子和柚子,大綢緞店裡挂着華絲葛;富翁的筵席上有了好醬油,清炖魚翅,涼拌海參;再後來他們竟有熊皮褥子狐皮褂,那太太也戴上赤金耳環銀手镯了。
隻要站在大門口,也總有什麼新鮮的物事看:今天來一車竹箭,明天來一批松闆,有時擡過了做假山的怪石,有時提過了做魚生的鮮魚;有時是一大群一尺二寸長的大烏龜,都縮了頭裝着竹籠,載在車子上,拉向皇城那面去。
“媽媽,你瞧呀,好大的烏龜!”孩子們一看見,就嚷起來,跑上去,圍住了車子。
“小鬼,快滾開!這是萬歲爺的寶貝,當心殺頭!” 然而關于禹爺的新聞,也和珍寶的入京一同多起來了。
百姓的檐前,路旁的樹下,大家都在談他的故事;最多的是他怎樣夜裡化為黃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疏通了九河,(35)以及怎樣請了天兵天将,捉住興風作浪的妖怪無支祁,鎮在龜山的腳下。
皇上舜爺的事情,可是誰也不再提起了,至(36)多,也不過談談丹朱太子(37)的沒出息。
禹要回京的消息,原已傳布得很久了,每天總有一群人站在關口,看可有他的儀仗的到來。
并沒有。
然而消息卻愈傳愈緊,也好像愈真。
一個半陰半晴的上午,他終于在百姓們的萬頭攢動之間,進了冀州的帝都了。
前面并沒有儀仗,不過一大批乞丐似的似員。
臨末是一個粗手粗腳的大漢,黑臉黃須,腿彎微曲,雙手捧着一片烏黑的尖頂的大石頭——舜爺所賜的“玄圭”,連聲說道“借光,借光,讓一讓,讓一(38)讓”,從人叢中擠進皇宮裡去了。
百姓們就在宮門外歡呼,議論,聲音正好像浙水的濤聲(39)一樣。
舜爺坐在龍位上,原已有了年紀,不免覺得疲勞,這時又似乎有些驚駭。
禹一到,就連忙客氣的站起來,行過禮,臯陶先去應酬了幾句,舜才說道: “你也講幾句好話我聽呀。
” “哼,我有什麼說呢?”禹簡截的回答道。
“我就是想,每天孳孳!” “什麼叫作‘孳孳’?”臯陶問。
“洪水滔天,”禹說,“浩浩懷山襄陵,下民都浸在水裡。
我走旱路坐車,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橇,走山路坐轎。
到一座山,砍一通樹,和益倆給大家有飯吃,有肉吃。
放田水入川,放川水入海,和稷倆給大家有難得的東西吃。
東西不夠,就調有餘,補不足。
搬家。
大家這才靜下來了,各地方成了個樣子。
” “對啦對啦,這些話可真好!”臯陶稱贊道。
“唉!”禹說。
“做皇帝要小心,安靜。
對天有良心,天才會仍舊給你好處!” 舜爺歎一口氣,就托他管理國家大事,有意見當面講,不要背後說壞話。
看見禹都答應了,又歎一口氣,道:“莫像丹朱的不聽話,隻喜歡遊蕩,旱地上要撐船,在家裡又搗亂,弄得過不了日子,這我可真看的不順眼!” “我讨過老婆,四天就走,”禹回答說。
“生了阿啟,也不當他兒子看。
所以能夠治了水,分作五圈,簡直有五千裡,計十二州,直到海邊,立了五個頭領,都很好。
隻是有苗可不行,你得留心點!” “我的天下,真是全仗的你的功勞弄好的!”舜爺也稱贊道。
于是臯陶也和舜爺一同肅然起敬,低了頭;退朝之後,他就趕緊下一道特别的命令,叫百姓都要學禹的行為,倘不然,立刻就算是犯了罪。
這使商家首先起了大恐慌。
但幸而禹爺自從回京以後,态度也改變一點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來,是闊綽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時候的穿著,是要漂亮的。
所以市面仍舊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