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遊地府
關燈
小
中
大
宇間也現出疑惑的神情,看來并非是我幻聽。
“你……你也聽見了吧?”我用手指了指大門,“這是什麼聲音?” “進去看看就知道了。
” 陳爝握住門環,緩緩往裡推。
随着門縫漸漸變寬,石室内的怪聲也越來越響。
那怪聲在幽暗的環境中顯得尤為刺耳,聽得我渾身汗毛直豎,心也吊到了嗓子眼兒。
4 由于年久失修,實榻木門在開啟時,發出了一陣刺耳的尖音。
石室内的怪聲漸漸被啟門之音蓋過,反而給那怪聲抹上了一層詭秘的色彩。
開門的聲音消失後,嘶嘶之聲複起。
陳爝舉起火把往前一探,照亮了方圓一丈多的距離,和之前所探的火山獄石室并無太大區别。
木質的刑具靠牆而立,後面的壁畫上繪着各種鬼卒刑人的圖像。
唯一區别就是火山獄石室所藏的刑具皆與“火刑”有關,而此處的刑具,大多是以木頭為材料制造的。
觸目所及,就能看見刺籠、尖凳子、戒驢、老虎凳、立枷、碓搗台、三角馬等為人熟知的刑具,也有一些形狀奇怪,不知是何用途的刑具。
“韓晉,聲音是從那裡面傳來的。
”陳爝用火把指了指前方一口巨大的木盆。
那木盆直徑足足一丈有餘,高約五尺,盆口比底座略大,盆身以紅漆染之,上有紋飾,但距離太遠,還看不清。
我和陳爝走近那口巨盆,見盆上還有一個大木蓋子,起碼有五寸厚,神奇的是,木蓋中央還鑲有一塊圓形水晶。
不過年深日久,水晶的晶體已變得渾濁發白。
我把耳朵湊近盆口去聽,其中窸窸窣窣響成一片,像有許多小動物在其中爬行蠕動。
趁着陳爝彎腰去看盆身上的紋飾的當口,我右手把木盆的盆蓋擡起一條縫隙,左手将火把靠近去照盆中的事物。
陳爝見我掀開了巨盆的蓋子,面色陡變,大喊道:“快蓋上!這是虿盆!” 原來他看清了盆身上的紋飾圖案,所繪俱是密密麻麻的毒蛇,立刻聯想到傳說中的刑具——虿盆! 他雖出言提醒,但為時已晚,從那條縫隙中突然蹿出一條黑蛇來,直撲我面門! 由于事發突然,令我無暇細想,腦中頓時一片空白,隻是呆立在原地。
我隻覺得渾身上下的血液都沖上了腦門,可身體卻像被定住般,動不了分毫。
眼看就要被這條黑蛇咬中脖子,就在這電光石火的瞬間,陳爝倏地伸手抓住我的胳膊,往後用力一拽!我整個人往後急退兩步,才堪堪避過黑蛇的攻擊。
黑蛇本想蹿出虿盆,卻因我突然撒手,被巨大的木蓋夾住一半身軀。
隻見蛇頭不停來回擺動,口中吐着猩紅的信子,尾巴卻還在盆中。
也許是沉重的木蓋壓斷了它的脊椎骨,那蛇掙紮了幾下,便垂頭死了。
剛才實在是驚險萬分,這蛇若是無毒倒也罷了,如果有毒的話,被它咬上一口,焉有命在?我看着那垂在盆外的蛇頭,越想越驚,背後不由滲出冷汗。
“你沒事去掀蓋子幹嗎?是不是嫌命太長了?” 看來陳爝也是有些驚慌,握着火把的手還在微微顫抖。
“我也是鬼使神差,就想看一眼這盆子裡究竟裝着什麼,沒想到竟是虿盆!以後我不會這麼冒失了,真的很對不起!” 幸好沒有打開蓋子,否則将這虿盆中數之不盡的毒蛇盡數放了出來,後患無窮! 我想到這裡,心中暗暗發怵。
所謂虿盆,是一種非常恐怖的刑罰,相傳是一代妖妃蘇妲己發明的,是将犯人衣服脫去,光着身子丢進裝滿毒蛇毒蟲的坑中,忍受千萬蛇蟲噬咬之苦的一種酷刑。
但這種刑罰多出現于小說野史之中,沒想到還真有這種刑具。
可是即便有這樣的刑具,在這明朝所建的地宮中,曆經兩朝更疊,蛇群也都應該死絕才是,怎麼還都活着呢?難不成這些蛇都成精了? ——除非還有人在喂養它們! 我猛地擡起頭來,正巧撞上陳爝的視線。
還未等我開口,他就說道:“其實一開始我就知道,一定有人經常來造訪此處。
否則這些刑具上,早就挂滿了蛛網灰塵,哪會這樣幹淨?現在見了這些活蛇,更是确定無誤。
” “你覺得會是誰?”我試探性地問道。
陳爝笑道:“看看這些刑具,你覺得誰會熱衷于此呢?” 我點了點頭,道:“沒錯,除了館主袁秉德之外,我也想不出第二個人了。
如此看來,這個地宮才是貨真價實的刑具博物館呢!這裡所藏的刑具,不論年代還是價值,都遠遠勝過樓上那座博物館。
話說回來,袁秉德一定是知道這裡有座地宮,才會在地宮上建一座格局相似的建築吧?” 陳爝道:“沒錯,應該是先發現了這座地宮,然後才買下此地建造的博物館。
說到這裡,我想起譚麗娜曾告訴我們,這座刑具博物館是袁秉德從德國請來的一個知名建築師,叫王什麼建的。
我一時想不起那名字來,但覺得十分耳熟。
” 經他這麼一說,我也有點印象,可不論怎麼想也想不起那建築師的全名來。
既然記不起來,索性放棄,于是我又道:“在明代的地宮中收藏古董刑具也就罷了,何必飼養毒蛇呢?這些刑具又不是真的用來害人的!” “這可就難說了。
”陳爝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此時我心情已經平複,于是壯起膽來,再次走到虿盆前,仔細打量這口巨盆。
眼下再看,我才明白這木蓋上何以要嵌上一塊水晶圓盤。
恐怕這刑具的主人,就是靠這透明的水晶盤,來欣賞虿盆内受刑者的慘狀的。
設計這些刑具之人其惡毒的程度,比起地府鬼卒,怕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虿盆後的牆上繪着一個大坑,坑中盡是團團蛇群,噬咬着坑中的罪人。
那些罪人臉上、身上、手上、腿上,無不被蛇纏蛇咬,慘烈至極,令人目不忍睹。
看完壁畫,我們繼續沿着牆壁尋找出口。
可繞了一圈,除了東北牆角用白膏磚壘起來的一堵磚牆外,沒有任何發現。
不過這堵磚牆十分奇怪,用磚石疊成一個金字塔形狀,堵在角落,不知意欲何為。
這些磚石少說也有數百塊之多,若是堆成長方形,恐怕可以直達室頂。
我瞧了兩眼,也沒了猜測的興緻,回頭正準備問陳爝,不知袁氏兄弟那邊什麼情況。
便在此時,石室外突然傳來他們的呼喊聲。
我本以為他們找到了離開地宮的出口,才喊我和陳爝過去,但細細聽來,呼聲中仿佛還夾雜着一種驚恐的音色。
我與陳爝對視一眼,立刻拔腿朝他們那間石室跑去。
穿過中庭的“阿鼻獄”,我們進入左側甬道。
甬道盡頭的大門敞開着,門上有“刀鋸獄”的字樣,袁氏兄弟的喊聲正從門内石室不斷傳出。
剛踏入刀鋸獄石室,我就瞧見袁嘉亨栗栗危懼,坐在地上,一隻手指着前方,而袁嘉志則立在他身後,想要将他扶起。
我循着袁嘉亨所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在一座斧钺台前,竟橫卧着半具幹屍!
“你……你也聽見了吧?”我用手指了指大門,“這是什麼聲音?” “進去看看就知道了。
” 陳爝握住門環,緩緩往裡推。
随着門縫漸漸變寬,石室内的怪聲也越來越響。
那怪聲在幽暗的環境中顯得尤為刺耳,聽得我渾身汗毛直豎,心也吊到了嗓子眼兒。
4 由于年久失修,實榻木門在開啟時,發出了一陣刺耳的尖音。
石室内的怪聲漸漸被啟門之音蓋過,反而給那怪聲抹上了一層詭秘的色彩。
開門的聲音消失後,嘶嘶之聲複起。
陳爝舉起火把往前一探,照亮了方圓一丈多的距離,和之前所探的火山獄石室并無太大區别。
木質的刑具靠牆而立,後面的壁畫上繪着各種鬼卒刑人的圖像。
唯一區别就是火山獄石室所藏的刑具皆與“火刑”有關,而此處的刑具,大多是以木頭為材料制造的。
觸目所及,就能看見刺籠、尖凳子、戒驢、老虎凳、立枷、碓搗台、三角馬等為人熟知的刑具,也有一些形狀奇怪,不知是何用途的刑具。
“韓晉,聲音是從那裡面傳來的。
”陳爝用火把指了指前方一口巨大的木盆。
那木盆直徑足足一丈有餘,高約五尺,盆口比底座略大,盆身以紅漆染之,上有紋飾,但距離太遠,還看不清。
我和陳爝走近那口巨盆,見盆上還有一個大木蓋子,起碼有五寸厚,神奇的是,木蓋中央還鑲有一塊圓形水晶。
不過年深日久,水晶的晶體已變得渾濁發白。
我把耳朵湊近盆口去聽,其中窸窸窣窣響成一片,像有許多小動物在其中爬行蠕動。
趁着陳爝彎腰去看盆身上的紋飾的當口,我右手把木盆的盆蓋擡起一條縫隙,左手将火把靠近去照盆中的事物。
陳爝見我掀開了巨盆的蓋子,面色陡變,大喊道:“快蓋上!這是虿盆!” 原來他看清了盆身上的紋飾圖案,所繪俱是密密麻麻的毒蛇,立刻聯想到傳說中的刑具——虿盆! 他雖出言提醒,但為時已晚,從那條縫隙中突然蹿出一條黑蛇來,直撲我面門! 由于事發突然,令我無暇細想,腦中頓時一片空白,隻是呆立在原地。
我隻覺得渾身上下的血液都沖上了腦門,可身體卻像被定住般,動不了分毫。
眼看就要被這條黑蛇咬中脖子,就在這電光石火的瞬間,陳爝倏地伸手抓住我的胳膊,往後用力一拽!我整個人往後急退兩步,才堪堪避過黑蛇的攻擊。
黑蛇本想蹿出虿盆,卻因我突然撒手,被巨大的木蓋夾住一半身軀。
隻見蛇頭不停來回擺動,口中吐着猩紅的信子,尾巴卻還在盆中。
也許是沉重的木蓋壓斷了它的脊椎骨,那蛇掙紮了幾下,便垂頭死了。
剛才實在是驚險萬分,這蛇若是無毒倒也罷了,如果有毒的話,被它咬上一口,焉有命在?我看着那垂在盆外的蛇頭,越想越驚,背後不由滲出冷汗。
“你沒事去掀蓋子幹嗎?是不是嫌命太長了?” 看來陳爝也是有些驚慌,握着火把的手還在微微顫抖。
“我也是鬼使神差,就想看一眼這盆子裡究竟裝着什麼,沒想到竟是虿盆!以後我不會這麼冒失了,真的很對不起!” 幸好沒有打開蓋子,否則将這虿盆中數之不盡的毒蛇盡數放了出來,後患無窮! 我想到這裡,心中暗暗發怵。
所謂虿盆,是一種非常恐怖的刑罰,相傳是一代妖妃蘇妲己發明的,是将犯人衣服脫去,光着身子丢進裝滿毒蛇毒蟲的坑中,忍受千萬蛇蟲噬咬之苦的一種酷刑。
但這種刑罰多出現于小說野史之中,沒想到還真有這種刑具。
可是即便有這樣的刑具,在這明朝所建的地宮中,曆經兩朝更疊,蛇群也都應該死絕才是,怎麼還都活着呢?難不成這些蛇都成精了? ——除非還有人在喂養它們! 我猛地擡起頭來,正巧撞上陳爝的視線。
還未等我開口,他就說道:“其實一開始我就知道,一定有人經常來造訪此處。
否則這些刑具上,早就挂滿了蛛網灰塵,哪會這樣幹淨?現在見了這些活蛇,更是确定無誤。
” “你覺得會是誰?”我試探性地問道。
陳爝笑道:“看看這些刑具,你覺得誰會熱衷于此呢?” 我點了點頭,道:“沒錯,除了館主袁秉德之外,我也想不出第二個人了。
如此看來,這個地宮才是貨真價實的刑具博物館呢!這裡所藏的刑具,不論年代還是價值,都遠遠勝過樓上那座博物館。
話說回來,袁秉德一定是知道這裡有座地宮,才會在地宮上建一座格局相似的建築吧?” 陳爝道:“沒錯,應該是先發現了這座地宮,然後才買下此地建造的博物館。
說到這裡,我想起譚麗娜曾告訴我們,這座刑具博物館是袁秉德從德國請來的一個知名建築師,叫王什麼建的。
我一時想不起那名字來,但覺得十分耳熟。
” 經他這麼一說,我也有點印象,可不論怎麼想也想不起那建築師的全名來。
既然記不起來,索性放棄,于是我又道:“在明代的地宮中收藏古董刑具也就罷了,何必飼養毒蛇呢?這些刑具又不是真的用來害人的!” “這可就難說了。
”陳爝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此時我心情已經平複,于是壯起膽來,再次走到虿盆前,仔細打量這口巨盆。
眼下再看,我才明白這木蓋上何以要嵌上一塊水晶圓盤。
恐怕這刑具的主人,就是靠這透明的水晶盤,來欣賞虿盆内受刑者的慘狀的。
設計這些刑具之人其惡毒的程度,比起地府鬼卒,怕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虿盆後的牆上繪着一個大坑,坑中盡是團團蛇群,噬咬着坑中的罪人。
那些罪人臉上、身上、手上、腿上,無不被蛇纏蛇咬,慘烈至極,令人目不忍睹。
看完壁畫,我們繼續沿着牆壁尋找出口。
可繞了一圈,除了東北牆角用白膏磚壘起來的一堵磚牆外,沒有任何發現。
不過這堵磚牆十分奇怪,用磚石疊成一個金字塔形狀,堵在角落,不知意欲何為。
這些磚石少說也有數百塊之多,若是堆成長方形,恐怕可以直達室頂。
我瞧了兩眼,也沒了猜測的興緻,回頭正準備問陳爝,不知袁氏兄弟那邊什麼情況。
便在此時,石室外突然傳來他們的呼喊聲。
我本以為他們找到了離開地宮的出口,才喊我和陳爝過去,但細細聽來,呼聲中仿佛還夾雜着一種驚恐的音色。
我與陳爝對視一眼,立刻拔腿朝他們那間石室跑去。
穿過中庭的“阿鼻獄”,我們進入左側甬道。
甬道盡頭的大門敞開着,門上有“刀鋸獄”的字樣,袁氏兄弟的喊聲正從門内石室不斷傳出。
剛踏入刀鋸獄石室,我就瞧見袁嘉亨栗栗危懼,坐在地上,一隻手指着前方,而袁嘉志則立在他身後,想要将他扶起。
我循着袁嘉亨所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在一座斧钺台前,竟橫卧着半具幹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