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委托人
關燈
小
中
大
1
在這個世界上,不乏一些喜歡收集稀奇古怪物品的收藏家。
有的人喜歡收藏太空隕石,有的人喜歡收藏巧克力鐵盒,甚至有人熱衷于收藏年代久遠的吸塵器。
但是像袁秉德先生這樣喜歡搜羅中國古代刑具的人,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來。
刑具,往往被人視作不祥之物,這種東西,除了部分獵奇之人,普通人通常都是避之不及,聞之側目,幾乎沒人會想去了解它們。
但袁秉德卻對這類令人心生恐懼的刑具情有獨鐘,不僅花高價收購市面上能買到的古董刑具,還斥巨資建立了一座私人博物館,向大家展示他的藏品。
這座博物館雖然名字叫刑具博物館,但有不少媒體稱其為“枉死城”。
大抵是因為館中所藏的刑具怨氣太重,猶如地府枉死城一般。
頭一回見到袁秉德這個名字,我還在念大學。
那時我喜歡看各種稀奇古怪的雜志,記得在一本文物周刊上讀過一篇他的訪談。
因為袁秉德的藏品非常古怪,令人印象深刻,所以直到現在,我還能記起訪談的大部分内容。
袁秉德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下海經商,從事模具制造的生意,因而賺了不少錢。
臨到天命之年,他便把工廠交給了一位合夥人,自己功成身退。
回到老家重慶後,他更專注收藏各種古董刑具,并建了一棟博物館來存放自己的藏品。
袁秉德性格固執,盡管這個舉動遭到全家反對,他仍舊堅持己見。
家人拗不過他,隻能聽之任之。
當時我并未想到,多年以後,自己竟會與這位大收藏家産生交集,并在其“枉死城”經曆了人生中極其難忘的一場災難,險些喪命于斯。
當然,這一切,還得從去年九月的一件怪事說起。
還記得那是一個周五的晚上,我和陳爝去石敬周新開的一家川菜館吃飯。
石敬周是我和陳爝共同的朋友。
五個月前,他辭去工作,同成都的一位王姓廚師合夥開了這家飯館,沒想到生意滔滔,賺得盆滿缽滿。
自打開張起他就不斷邀請我們,但我們礙于各種俗事纏身,一直無法成行。
這次難得我和陳爝都有空,當然要去給老友捧場。
幾月不見,石敬周比之前胖了三圈,大肚子走一步颠幾下,十分富态。
他一見我們,臉上就堆滿了笑容,高興極了,胖手在我背後拍了拍:“難得來一趟,今天兄弟幾個不醉不歸!韓晉,你要是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随後,他瞥了一眼餐桌上的啤酒,立刻皺起眉頭,對身後的女服務員嚷道:“都換白的!” 石敬周知道陳爝不會理他,所以不停向我敬酒,但還沒喝幾杯,自己就先趴下了。
直到我們用完餐離開,他還躺在包廂的沙發上呼呼大睡。
離開川菜館子,路上的行人少了許多,沿街店鋪大都已經關門歇業。
“真不明白,明明酒量這麼淺,還非要喝。
”我喝得雖然不多,但也有些頭暈。
我和陳爝并肩走在路上。
微風拂過我的臉頰,我感覺清醒了一點。
陳爝沒有回應我,隻是苦笑着搖頭。
他對石敬周一向寬容,從不加以指責,但對我的錯誤卻如同鲨魚見血般緊咬不放,非逼我認錯不可。
我正準備再抱怨幾句,但嘴巴才張開,就立刻止住了。
迎面走來一個奇怪的男人,把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去。
這個男人高高瘦瘦,戴着口罩,看不清面貌。
同時,我看了一眼陳爝,顯然他也注意到了這個男人,臉上現出了疑惑的神情。
讓我們覺得奇怪的并不是他的相貌,而是裝扮。
眼下雖是深夜,可天空中并未下一滴雨,這個男人卻把身體從頭到尾用雨衣緊緊裹住,就連雙手都戴着一次性手套。
這個奇怪的男人右手拿着手機,正在通話。
經過我們身邊的同時,我隻模模糊糊聽見他說了一句:“我打車去看《變相》,三點才能到東渝……” 那人同我們擦肩而過,匆匆離去,陳爝卻忽然停下腳步。
“怎麼了?”我轉過身朝陳爝看去,發現他正望着那人的背影。
“奇怪。
”陳爝眉頭緊蹙,像是正用心思索什麼。
“确實奇怪,又沒下雨,還穿着雨衣,不知道在想什麼。
”我表示同意,不過現在這個社會,推崇個性自由、多元化,像這種有怪癖的家夥比比皆是。
我記得去年在淮海中路上,還見過一個身穿蘿莉服的大叔招搖過市呢!于是我補充道:“各人有各人的愛好,喜歡穿什麼衣服是他的自由,由不得旁人指指點點。
” 陳爝搖頭道:“我說的不是這個,是他剛才說的那句話。
” “‘我打車去看《變相》,三點才能到東渝’?”因為當時離得很近,我聽得比較清楚,是以能很快複述出來。
但我并未覺得這句話有問題。
“沒錯。
就是這句話。
” “這話有什麼問題?”我不明所以。
陳爝從風衣口袋中取出手機,拇指戳戳點點,像在查什麼。
找到想要的信息後,他立刻朝那個男人行走的方向跟了上去。
“你不回去了?”他的行為使我更加糊塗。
隻好加快腳步,緊跟在他的身後。
陳爝腳步雖快,但目光沒有離開過手機,拇指不時在屏幕上滑動,也沒理我。
大約走了兩百米的距離,那個男人挂掉電話,轉身進了一家便利店。
陳爝在離便利店二三十米處駐足。
由于他停得太急,我險些撞到他的背上。
“你瘋了?為什麼要跟蹤這個人?” 我有點惱怒。
現在這個點,恐怕連地鐵末班車都趕不上了。
“韓晉,拿出手機。
”陳爝緊盯便利店的門口。
“為……為什麼?你在搞什麼鬼……” “快!”陳爝低聲喝道。
我知道他沒有和我開玩笑,若非情況特别嚴重,他絕對不會露出這種表情。
我忙從口袋中掏出手機,等待陳爝下一步指令。
“按一一〇,先不要撥通。
”陳爝回過頭,看了我一眼,“你站在這裡不要走動。
待會兒我讓你報警,你就立刻報警,知道嗎?” 我機械地點了點頭,心頭亂到了極點,無數個問題一齊向我湧來。
為什麼這個男人要穿雨衣夜行?他那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陳爝又為何要跟蹤這個男人?跟蹤之後,為什麼要我撥下一一〇,還要等他的指令? 我真的想不明白。
這時,那個身穿雨衣的男人出了便利店,與此同時,陳爝也行動起來,邁開大步朝那個男人走去。
陳爝走近那男人身旁,忽然一個
有的人喜歡收藏太空隕石,有的人喜歡收藏巧克力鐵盒,甚至有人熱衷于收藏年代久遠的吸塵器。
但是像袁秉德先生這樣喜歡搜羅中國古代刑具的人,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來。
刑具,往往被人視作不祥之物,這種東西,除了部分獵奇之人,普通人通常都是避之不及,聞之側目,幾乎沒人會想去了解它們。
但袁秉德卻對這類令人心生恐懼的刑具情有獨鐘,不僅花高價收購市面上能買到的古董刑具,還斥巨資建立了一座私人博物館,向大家展示他的藏品。
這座博物館雖然名字叫刑具博物館,但有不少媒體稱其為“枉死城”。
大抵是因為館中所藏的刑具怨氣太重,猶如地府枉死城一般。
頭一回見到袁秉德這個名字,我還在念大學。
那時我喜歡看各種稀奇古怪的雜志,記得在一本文物周刊上讀過一篇他的訪談。
因為袁秉德的藏品非常古怪,令人印象深刻,所以直到現在,我還能記起訪談的大部分内容。
袁秉德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下海經商,從事模具制造的生意,因而賺了不少錢。
臨到天命之年,他便把工廠交給了一位合夥人,自己功成身退。
回到老家重慶後,他更專注收藏各種古董刑具,并建了一棟博物館來存放自己的藏品。
袁秉德性格固執,盡管這個舉動遭到全家反對,他仍舊堅持己見。
家人拗不過他,隻能聽之任之。
當時我并未想到,多年以後,自己竟會與這位大收藏家産生交集,并在其“枉死城”經曆了人生中極其難忘的一場災難,險些喪命于斯。
當然,這一切,還得從去年九月的一件怪事說起。
還記得那是一個周五的晚上,我和陳爝去石敬周新開的一家川菜館吃飯。
石敬周是我和陳爝共同的朋友。
五個月前,他辭去工作,同成都的一位王姓廚師合夥開了這家飯館,沒想到生意滔滔,賺得盆滿缽滿。
自打開張起他就不斷邀請我們,但我們礙于各種俗事纏身,一直無法成行。
這次難得我和陳爝都有空,當然要去給老友捧場。
幾月不見,石敬周比之前胖了三圈,大肚子走一步颠幾下,十分富态。
他一見我們,臉上就堆滿了笑容,高興極了,胖手在我背後拍了拍:“難得來一趟,今天兄弟幾個不醉不歸!韓晉,你要是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随後,他瞥了一眼餐桌上的啤酒,立刻皺起眉頭,對身後的女服務員嚷道:“都換白的!” 石敬周知道陳爝不會理他,所以不停向我敬酒,但還沒喝幾杯,自己就先趴下了。
直到我們用完餐離開,他還躺在包廂的沙發上呼呼大睡。
離開川菜館子,路上的行人少了許多,沿街店鋪大都已經關門歇業。
“真不明白,明明酒量這麼淺,還非要喝。
”我喝得雖然不多,但也有些頭暈。
我和陳爝并肩走在路上。
微風拂過我的臉頰,我感覺清醒了一點。
陳爝沒有回應我,隻是苦笑着搖頭。
他對石敬周一向寬容,從不加以指責,但對我的錯誤卻如同鲨魚見血般緊咬不放,非逼我認錯不可。
我正準備再抱怨幾句,但嘴巴才張開,就立刻止住了。
迎面走來一個奇怪的男人,把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去。
這個男人高高瘦瘦,戴着口罩,看不清面貌。
同時,我看了一眼陳爝,顯然他也注意到了這個男人,臉上現出了疑惑的神情。
讓我們覺得奇怪的并不是他的相貌,而是裝扮。
眼下雖是深夜,可天空中并未下一滴雨,這個男人卻把身體從頭到尾用雨衣緊緊裹住,就連雙手都戴着一次性手套。
這個奇怪的男人右手拿着手機,正在通話。
經過我們身邊的同時,我隻模模糊糊聽見他說了一句:“我打車去看《變相》,三點才能到東渝……” 那人同我們擦肩而過,匆匆離去,陳爝卻忽然停下腳步。
“怎麼了?”我轉過身朝陳爝看去,發現他正望着那人的背影。
“奇怪。
”陳爝眉頭緊蹙,像是正用心思索什麼。
“确實奇怪,又沒下雨,還穿着雨衣,不知道在想什麼。
”我表示同意,不過現在這個社會,推崇個性自由、多元化,像這種有怪癖的家夥比比皆是。
我記得去年在淮海中路上,還見過一個身穿蘿莉服的大叔招搖過市呢!于是我補充道:“各人有各人的愛好,喜歡穿什麼衣服是他的自由,由不得旁人指指點點。
” 陳爝搖頭道:“我說的不是這個,是他剛才說的那句話。
” “‘我打車去看《變相》,三點才能到東渝’?”因為當時離得很近,我聽得比較清楚,是以能很快複述出來。
但我并未覺得這句話有問題。
“沒錯。
就是這句話。
” “這話有什麼問題?”我不明所以。
陳爝從風衣口袋中取出手機,拇指戳戳點點,像在查什麼。
找到想要的信息後,他立刻朝那個男人行走的方向跟了上去。
“你不回去了?”他的行為使我更加糊塗。
隻好加快腳步,緊跟在他的身後。
陳爝腳步雖快,但目光沒有離開過手機,拇指不時在屏幕上滑動,也沒理我。
大約走了兩百米的距離,那個男人挂掉電話,轉身進了一家便利店。
陳爝在離便利店二三十米處駐足。
由于他停得太急,我險些撞到他的背上。
“你瘋了?為什麼要跟蹤這個人?” 我有點惱怒。
現在這個點,恐怕連地鐵末班車都趕不上了。
“韓晉,拿出手機。
”陳爝緊盯便利店的門口。
“為……為什麼?你在搞什麼鬼……” “快!”陳爝低聲喝道。
我知道他沒有和我開玩笑,若非情況特别嚴重,他絕對不會露出這種表情。
我忙從口袋中掏出手機,等待陳爝下一步指令。
“按一一〇,先不要撥通。
”陳爝回過頭,看了我一眼,“你站在這裡不要走動。
待會兒我讓你報警,你就立刻報警,知道嗎?” 我機械地點了點頭,心頭亂到了極點,無數個問題一齊向我湧來。
為什麼這個男人要穿雨衣夜行?他那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陳爝又為何要跟蹤這個男人?跟蹤之後,為什麼要我撥下一一〇,還要等他的指令? 我真的想不明白。
這時,那個身穿雨衣的男人出了便利店,與此同時,陳爝也行動起來,邁開大步朝那個男人走去。
陳爝走近那男人身旁,忽然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