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三年前我打算寫一個長篇小說。還不知道具體要寫什麼,但首先明了想寫一個時空結構開放、累疊、交織、互相滲透的故事。也包括時空之中存在的人物的命運。這是一個大框架。在這樣的三年之中,反複修改、重寫、積累素材、又重寫。它自身也在不斷地擴展與變化,仿佛有自發的節奏與活力。
有時我帶動它,有時它推動我。有時我支配它,有時它控制我。我們密不可分地相處。在最後半年,反複多次的重寫與改寫之後,我開始集中完成它。那些日日夜夜,保持高強度的工作。閉門不出。斷絕世事,像一次閉關修行。這本書同時是我的老師。在書寫的過程中,它教會我很多。
最終交稿之後,經曆一次身體調整。它帶給我某種終結與出發,對我自己具備力量。也希望能帶給他人一些啟發。如果說,十二年前的小說《蓮花》是一次朝聖的出發姿态,那麼對《夏摩山谷》來說,它是一條深入的路途。寫作得以為一個人的精神之旅做下一路标記。曾經到過這裡,曾經翻閱過那裡。這是書寫的意義。
而任何一段朝聖的路途,經曆過再多的艱辛與努力,最終是為了獲得調整、重啟、淨化與升級。對我這樣的寫作者來說,這是永恒而赤誠的主題。不但是書寫它,自己也要踐行。
在這本書中,有無限開放的時空,内心深處豐富而暗湧的潛意識,傷痕、暗喻、情感、愛欲、掙脫、烈焰、傾訴、一個接着一個無盡的夢境……如果你能夠與它連接,讓它成為甯靜而深刻的源泉。如果不能連接,隻當看了一則荒誕而邊緣的故事。這個故事純屬虛構,沒有原型也沒有依傍。從究竟而言,它也僅是一部小說。
這本書僅是個體式的領悟和創作,一些觀點也許會引起各種不同的聲音,但我寫作長年,從不分别贊同或反對,理解或不适。對寫作者來說,真實的自我表達是首要。這種真實隻能是趨向完整,而無法做到達成完全的無誤、完美、客觀、普遍,或符合某種絕對标準。這是一個思考與提煉的過程。它不是最終抵達處。它不是标準。并且,還會不斷地推進和變化。
感謝那些行路者們留下的探索、印迹、心得與領悟。在無形之中,他們的能量與功德與這本書相連。他們的言行留下無盡的啟發與影響,深切感恩。
感謝你選擇這本書并且閱讀它。希望你有所得,并因此利益自己與他人。
願一切轉至慈悲與明覺。
慶山
2018.10.11
于大理
有時我帶動它,有時它推動我。有時我支配它,有時它控制我。我們密不可分地相處。在最後半年,反複多次的重寫與改寫之後,我開始集中完成它。那些日日夜夜,保持高強度的工作。閉門不出。斷絕世事,像一次閉關修行。這本書同時是我的老師。在書寫的過程中,它教會我很多。
最終交稿之後,經曆一次身體調整。它帶給我某種終結與出發,對我自己具備力量。也希望能帶給他人一些啟發。如果說,十二年前的小說《蓮花》是一次朝聖的出發姿态,那麼對《夏摩山谷》來說,它是一條深入的路途。寫作得以為一個人的精神之旅做下一路标記。曾經到過這裡,曾經翻閱過那裡。這是書寫的意義。
而任何一段朝聖的路途,經曆過再多的艱辛與努力,最終是為了獲得調整、重啟、淨化與升級。對我這樣的寫作者來說,這是永恒而赤誠的主題。不但是書寫它,自己也要踐行。
在這本書中,有無限開放的時空,内心深處豐富而暗湧的潛意識,傷痕、暗喻、情感、愛欲、掙脫、烈焰、傾訴、一個接着一個無盡的夢境……如果你能夠與它連接,讓它成為甯靜而深刻的源泉。如果不能連接,隻當看了一則荒誕而邊緣的故事。這個故事純屬虛構,沒有原型也沒有依傍。從究竟而言,它也僅是一部小說。
這本書僅是個體式的領悟和創作,一些觀點也許會引起各種不同的聲音,但我寫作長年,從不分别贊同或反對,理解或不适。對寫作者來說,真實的自我表達是首要。這種真實隻能是趨向完整,而無法做到達成完全的無誤、完美、客觀、普遍,或符合某種絕對标準。這是一個思考與提煉的過程。它不是最終抵達處。它不是标準。并且,還會不斷地推進和變化。
感謝那些行路者們留下的探索、印迹、心得與領悟。在無形之中,他們的能量與功德與這本書相連。他們的言行留下無盡的啟發與影響,深切感恩。
感謝你選擇這本書并且閱讀它。希望你有所得,并因此利益自己與他人。
願一切轉至慈悲與明覺。
慶山
2018.10.11
于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