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阿城、王朔

關燈
天文專門給侯孝賢寫劇本的,曾經在張愛玲讨論會上她講過這個電影拍攝的過程,提到負責美工的阿城的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是很體現阿城風格的,阿城說,沒有用的東西要多。

    他說沒有用的東西多了,就有氣氛了嘛。

     張新穎:阿城在台灣名氣很大的。

     王安憶:他是最早介紹到台灣去的作家,最早介紹到台灣去的當代作家。

    然後才開始輪到我們這些人。

    可以說台灣那邊了解大陸的文學,魯迅後面就是阿城。

     張新穎:這樣也不錯啊,畢竟他是個好作家。

     王安憶:他最喜歡的事情是電影,他自己說是“迷戀”,這可能和他的寫實傾向有關,電影是最寫實的藝術,最具有寫實的手段。

    他有種晚清民初氣質,我很喜歡他的松弛的狀态,而且他的清談的風格我也很喜歡,不過我實在還是希望他能明确一點。

    我記得彭小蓮寫過一個《他們的世界》,寫她的父母,主要是父親,然後給阿城看,阿城就對她做了些評語,說你這裡面有一種共和國氣質,這個評價可說是針對所有我們這些人的,他和我們氣質不同。

    阿城要向你描繪事情的時候就會描述得非常生動,這也是寫實派的特征,他很會描繪。

    描繪的生活狀态也很好。

    我覺得阿城有一點很好,他喜歡一種藝術吧,他一定會在生活裡面體現這種藝術。

    我們的藝術和生活往往是分家的,比如我在我的作品裡講這麼一件事情,可是我的生活往往完全是另外一個狀态;而他的生活狀态卻是在實踐他的藝術觀念的,或者反過來說,他的藝術是體現在生活上的。

    就是說,他有一種生活美學的觀念,比如,說到老北京,他父親帶他去買鞋,到鞋店裡面一邊試鞋一邊聊天,沒有一句話是說到這個買賣,最後他終于試到一雙合适的,那個店員就說了一句,穿走吧!多文啊。

    我覺得他是有點古風的,當然古也不是太古,就古到晚清,因為他還不夠質樸。

    他是一個文人。

     張新穎:接着阿城,說說王朔吧。

     王安憶:我覺得王朔其實是一個溫情主義者,他有一次喝了酒,我覺得他喝酒以後就特别可愛,腳是軟的,眼光也是軟的,好像有千言萬語要跟你說的樣子,他說我就是一個普通人,你不要來考驗我,我經不起考驗,一考驗我肯定叛變,立刻就成為一個壞人,他說我們中國人最最可悲,就是老是遭到考驗,大部分人不是英雄,是軟弱的,于是不能不變得很卑鄙和卑瑣了。

    我覺得這個人真的是溫情主義者,他很容易受傷害的。

    他為了掩飾自己的傷痛呢,就會做出特别兇悍的樣子,他會做出特别抵抗的樣子,或者胡來胡鬧,把事情搞成一團醬。

    他那部《看上去很美》,前面兩萬字寫得多好啊,就寫那個很小的小孩,在幼兒園,幼兒園被他寫成充滿了暴力的一個環境,其實是剛出殼的小雞雛一下子面對的一個人世,多麼叫人驚懊,他寫那個那麼小的小孩,夜裡到洗手間看到自己的一雙眼睛那麼深那麼黑。

    可惜寫到這以後,就滑下來了。

    我在認識王朔以前,就看過他的那篇《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特别喜歡他第一個故事,我覺得他寫得特别傷心,他就寫一個女孩子愛上了一個流氓青年,受了傷害,決定報複他,怎麼報複?堕落,她加入到他們這一夥裡面來,濫交,犯罪,徹底改造自己的人生,放棄正常生活的希望,寫得很傷心。

    我覺得這是真的王朔,到後來王朔身上穿的盔甲就太多了,層層疊疊,連他自己都認不出自己了。

     張新穎: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他會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攻擊别人的時候,把自己放在很低的那個位置上。

     王安憶:我覺得那是自我保護呀,他其實就是說,我已經是這樣了,你還能把我怎麼樣。

    簡直就是耍無賴了。

    這是一種抵抗的姿态,但不是上乘,有點可惜。

     張新穎:真正的普通人,應該是像他早期作品裡面,有你剛才說的那些傷心的、溫情的東西。

     王安憶:對的。

    他很能體會人的情感,但是我覺得他太軟弱了。

     張新穎:你說他太軟弱了? 王安憶:是的,所以很多東西他不能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