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時候,性格,環境
關燈
小
中
大
張新穎:“文革”結束以後,到現在,快三十年了。
這三十年來,中國文學發展變化很大,經曆了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似乎都有不同的作家、作品各領風騷。
但在這麼長的時間跨度内,有一些作家能夠一直堅持創作,而且到現在,文學創造力不但不見衰退,反而累積起了更為成熟穩重的力量,不斷化為重要作品。
這樣的作家是你們這一代的,為數不能算多,卻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中堅。
你也是其中一位。
所以我就想請你來做一個文學談話,這個談話會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肯定不是一兩次就能談完的,可以預想是一個漫長的談話。
但我不想很抽象地去讨論理論問題,我願意從具體的、簡單的、感性的、經驗的東西說起。
王安憶:那你現在能不能說一下你的具體的問題。
張新穎:我隻是有個談話的大緻範圍,就是從你個人出發來談文學;從這個出發點會走到哪裡,怎麼個走法,卻并不想事先設計好,規定好。
如果把談話比喻成河流的話,我并不想事先為它準備好河道。
我們雖然認真,也可以談得放松一些。
具體的問題就可以從生活中很小的細節談起,反正你想談什麼就什麼。
我最近在看這個《愛向虛空茫然中》,以前沒看到這個作品…… 王安憶:這部作品是新寫不久的。
張新穎:這部作品就寫到小時候的經驗。
比如說你小時候睡覺的時候,你母親是不跟你一起睡的,不跟小孩子一起睡,小孩子單獨睡的。
其實小孩子是有點兒渴望跟母親親近。
有的時候會跟保姆在一塊兒睡。
王安憶:對。
張新穎:那麼就可以從這些細微的、普通的事情談起。
王安憶:其實你就是很想知道我和我母親在繼承上的關系。
張新穎:對,不過這樣說就有點兒直奔主題了,我覺得不要這麼直奔主題,你随便談就是了。
王安憶:我也稍微想一下,我在想我從小的生活應該是一個……我從小的生活就是跟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
我是一九五四年出生,一九五五年我母親從部隊轉業帶着我,還有我姐姐,到上海來。
那時我父親還在南京,他們當時都是南京軍區的,所以我們和父親有那麼幾年的時間不在一起生活。
等到我父親到上海的時候已經是一九六一年了。
這段時間我父親是來來往往,我父親當時是軍官,他往來比較方便。
到我成年的時候我才知道,我父親其實在五七年已經是“右派”了,離開部隊,過得比較慘。
可是我記憶中全沒有。
在我的記憶裡邊,我的童年就是在上海和我的母親、我的姐姐,生活就是蠻簡單的,我的生活——可能跟性格有關系吧,我的性格是比較孤僻的,或者說就是蠻膽怯的吧,它使我損失了最早的進入集體的機會,就是進幼兒園。
我的姐姐是一個性格很開放的人,她從小是在幼兒園裡度過——我出生以後沒人帶她,她就必須要去幼兒園。
她的性格也和軍區大院的環境有關系——軍區大院是一種集體生活,我聽大人講,那時候都是一人一個保姆,滿地放養似的。
張新穎:她小時候是在南京的? 王安憶:對,她到上海已經四歲了,我當時還是嬰兒,一歲左右吧。
所以我姐姐性格就很開放,她很順利就上了托兒所、幼兒園。
我小時候去托兒所、幼兒園的經曆卻是非常慘痛的,我是非常非常不願意去的。
我記得很清楚,每天早上去幼兒園對我來講都是非常悲慘,後來都變得很陰郁了,我已經有點兒心理上的問題了,一到那裡就哭,就是哭,非常非常不合群。
什麼時候才把這負擔解脫呢?回想起來,是我父親被打成“右派”後才解脫出來,他被打成“右派”,我們家的經濟水平就有一個陡然的下降。
據我母親說,我們當時去的是個昂貴的幼兒園,是榮毅仁的妹妹在上海開的,大概開銷很大,這個幼兒園冬天是有暖氣的。
所以說等到我父親變成右派以後,就把我們倆都接出托兒所、幼兒園了,我就解脫了。
解脫以後我的心情就比較好了,狀态比較好了,不再會那麼抑郁,但是呢其實也蠻寂寞的。
張新穎:一個人在家裡玩? 王安憶:保姆,就跟了一個保姆。
我的這個保姆是個揚州人,所以我從小學會的不是普通話,不是上海話,是揚州話。
我從小的生活,其實是處于一個非常混雜的環境,我們的父母都是所謂的革命幹部,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全都是沒有本土色彩的——革命幹部的生活就是沒有本土色彩的生活,家裡面是說普通話的,所以我到很大才會說上海
這三十年來,中國文學發展變化很大,經曆了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似乎都有不同的作家、作品各領風騷。
但在這麼長的時間跨度内,有一些作家能夠一直堅持創作,而且到現在,文學創造力不但不見衰退,反而累積起了更為成熟穩重的力量,不斷化為重要作品。
這樣的作家是你們這一代的,為數不能算多,卻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中堅。
你也是其中一位。
所以我就想請你來做一個文學談話,這個談話會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肯定不是一兩次就能談完的,可以預想是一個漫長的談話。
但我不想很抽象地去讨論理論問題,我願意從具體的、簡單的、感性的、經驗的東西說起。
王安憶:那你現在能不能說一下你的具體的問題。
張新穎:我隻是有個談話的大緻範圍,就是從你個人出發來談文學;從這個出發點會走到哪裡,怎麼個走法,卻并不想事先設計好,規定好。
如果把談話比喻成河流的話,我并不想事先為它準備好河道。
我們雖然認真,也可以談得放松一些。
具體的問題就可以從生活中很小的細節談起,反正你想談什麼就什麼。
我最近在看這個《愛向虛空茫然中》,以前沒看到這個作品…… 王安憶:這部作品是新寫不久的。
張新穎:這部作品就寫到小時候的經驗。
比如說你小時候睡覺的時候,你母親是不跟你一起睡的,不跟小孩子一起睡,小孩子單獨睡的。
其實小孩子是有點兒渴望跟母親親近。
有的時候會跟保姆在一塊兒睡。
王安憶:對。
張新穎:那麼就可以從這些細微的、普通的事情談起。
王安憶:其實你就是很想知道我和我母親在繼承上的關系。
張新穎:對,不過這樣說就有點兒直奔主題了,我覺得不要這麼直奔主題,你随便談就是了。
王安憶:我也稍微想一下,我在想我從小的生活應該是一個……我從小的生活就是跟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
我是一九五四年出生,一九五五年我母親從部隊轉業帶着我,還有我姐姐,到上海來。
那時我父親還在南京,他們當時都是南京軍區的,所以我們和父親有那麼幾年的時間不在一起生活。
等到我父親到上海的時候已經是一九六一年了。
這段時間我父親是來來往往,我父親當時是軍官,他往來比較方便。
到我成年的時候我才知道,我父親其實在五七年已經是“右派”了,離開部隊,過得比較慘。
可是我記憶中全沒有。
在我的記憶裡邊,我的童年就是在上海和我的母親、我的姐姐,生活就是蠻簡單的,我的生活——可能跟性格有關系吧,我的性格是比較孤僻的,或者說就是蠻膽怯的吧,它使我損失了最早的進入集體的機會,就是進幼兒園。
我的姐姐是一個性格很開放的人,她從小是在幼兒園裡度過——我出生以後沒人帶她,她就必須要去幼兒園。
她的性格也和軍區大院的環境有關系——軍區大院是一種集體生活,我聽大人講,那時候都是一人一個保姆,滿地放養似的。
張新穎:她小時候是在南京的? 王安憶:對,她到上海已經四歲了,我當時還是嬰兒,一歲左右吧。
所以我姐姐性格就很開放,她很順利就上了托兒所、幼兒園。
我小時候去托兒所、幼兒園的經曆卻是非常慘痛的,我是非常非常不願意去的。
我記得很清楚,每天早上去幼兒園對我來講都是非常悲慘,後來都變得很陰郁了,我已經有點兒心理上的問題了,一到那裡就哭,就是哭,非常非常不合群。
什麼時候才把這負擔解脫呢?回想起來,是我父親被打成“右派”後才解脫出來,他被打成“右派”,我們家的經濟水平就有一個陡然的下降。
據我母親說,我們當時去的是個昂貴的幼兒園,是榮毅仁的妹妹在上海開的,大概開銷很大,這個幼兒園冬天是有暖氣的。
所以說等到我父親變成右派以後,就把我們倆都接出托兒所、幼兒園了,我就解脫了。
解脫以後我的心情就比較好了,狀态比較好了,不再會那麼抑郁,但是呢其實也蠻寂寞的。
張新穎:一個人在家裡玩? 王安憶:保姆,就跟了一個保姆。
我的這個保姆是個揚州人,所以我從小學會的不是普通話,不是上海話,是揚州話。
我從小的生活,其實是處于一個非常混雜的環境,我們的父母都是所謂的革命幹部,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全都是沒有本土色彩的——革命幹部的生活就是沒有本土色彩的生活,家裡面是說普通話的,所以我到很大才會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