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國文明的基本性格
關燈
小
中
大
一
上一章我們提到,誕生于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在青銅、小麥和馬、牛、羊傳入之前,就已經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與其他幾大古文明有明顯的不同。
什麼個性呢?主要體現在血緣家族和祖先崇拜這兩方面。
西安市人民北路附近有一處文化遺址,叫姜寨遺址,是新石器時期的,距今将近7000年。
這是一個村子,裡面有100多座的房子。
考古學家發現,這些房子的布局很有特點,它們分成5組,都圍繞着村子中間一個很大的廣場,房門都開向廣場。
這說明,這個村子是由一個先祖分下來的5個大家庭組成的。
中間的廣場就是家族集會和祭祀先祖的地方。
那麼這個村子所有房屋都圍繞着一個圓心,房門都朝着中心方向,這樣的話無疑會使村莊中的相當一部分房屋采光不好。
這種建築布局說明了原始村莊的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為了全族的團結,相當一部分人不得不放棄生活上的舒适。
特别能說明這個原始村莊集體大于個人的價值取向的一個事實是,在他們的公共墓地裡,沒有夫妻合葬墓,每個人都是單獨地按輩分的高低和血緣關系的遠近以及死亡的先後順序埋在墓地裡。
所以姜寨古村體現着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基本基因:家長制、血緣紐帶和祖先崇拜。
血緣網絡把100多個小家庭緊密地編織成了一個大家族。
在這個村子裡,一切由輩分最高的男性家長說了算。
在村子中間的廣場上,每年都要舉行祭祀祖先的盛大儀式。
[27] 中國上古,人們到底信奉哪種宗教呢?有人說是太陽神崇拜,有人說是生殖崇拜。
其實這都是生硬地套用西方的概念。
事實上,中國上古的信仰,除了新石器時代世界各民族普遍都有的薩滿教崇拜之外,更為突出的特點是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特點之一,甚至今天依然如此。
中國人最信什麼?最信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說祖先有靈。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認為人死後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佛教認為人死後會進入六道輪回,但是中國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去陰間,并且永遠生活在那裡。
每年節日,中國人都要去上墳,給祖先寄去紙錢。
他們一邊燒紙,會一邊念叨:“爸、媽,給你們送錢來了,你們在陰間保佑你們的兒子和孫子們日子過得平平安安、興興旺旺的。
”如果夢到死者,他們多會認為這是祖先因為缺錢或者在陰間境遇不好而“托夢”,立刻到墳上去燒紙,或者找“算卦”“看相”“跳神”的巫師“破解”。
“血緣祖先崇拜是由鬼魂信仰發展而來的。
鬼魂信仰的内容大緻有三:一是相信人死以後靈魂不滅;二是認為靈魂有超人的能力,足令生者畏之,但也能依賴之;三是也有一個類似人間社會的鬼魂世界。
”[28] 我的舅媽曾經長期為一個事情焦慮,甚至達到了幾乎患了抑郁症的程度——沒有孫子。
她的兒子的頭倆孩子都是女孩,為了讓兒子再生第三胎,她什麼辦法都想出來了,包括喝農藥。
為什麼非要生孫子呢?因為沒有孫子,就是“絕後”了。
絕後有什麼可怕之處呢?那就是在陰間沒有人給上墳燒紙,會沒有錢用。
因此會淪為孤魂野鬼,永遠以乞讨為生。
因此,對中國人來說,子孫後代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祖先。
甚至一個部族、一個國家,最重大的事也不過是兩件:一件是祭祀,一件是打仗。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 這個觀念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至少從新石器時代後期就開始了。
新石器時代後期,部落規模越來越大,從原來的幾十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樣,祖先崇拜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它能形成凝聚力,讓部落裡的人團結在一起。
我們在考古遺迹中發現,越接近新石器時代晚期,各地文化中祭祀祖先的建築規模就越大。
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中下遊一帶的很多部落轉化為“邦族”,也就是原始的國家。
這些原始國家都是以供奉祖先的宗廟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而且它們的政治結構也都是血緣結構,什麼意思呢?誰是輩分最高的家長,誰就是首領,原始國家内部的關系完全是由血緣的遠近親疏決定,與家長血緣關系近的人,就處于社會的上層,距離遠的人,就處于社會下層。
紅山文化、良渚文化時代的部落組織都屬于這種社會類型。
這種原始國家的血緣結構,後來又直接演變為夏商周的政治結構。
我們看,夏商周三代的城市遺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宗廟都位于國都的絕對中心。
而且興建都城時,第一位要考慮的是宗廟。
或者換句話說:建都,首先是為了祭祀祖先。
《禮記·曲禮》說:“君子将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要建一座宮殿,首先要考慮的是把供奉祖宗的宗廟建好。
從考古發現看,夏商周時代,宗廟确實是都城中最中心、規模最大、建築等級最高的建築,建築質量在王宮之上。
國王住在宗廟的邊上,他最主要的也最繁重的職責是祭祀。
祭祀非常隆重,有明确而嚴格的規定,陳夢家先生最早将之命名為“周
什麼個性呢?主要體現在血緣家族和祖先崇拜這兩方面。
西安市人民北路附近有一處文化遺址,叫姜寨遺址,是新石器時期的,距今将近7000年。
這是一個村子,裡面有100多座的房子。
考古學家發現,這些房子的布局很有特點,它們分成5組,都圍繞着村子中間一個很大的廣場,房門都開向廣場。
這說明,這個村子是由一個先祖分下來的5個大家庭組成的。
中間的廣場就是家族集會和祭祀先祖的地方。
那麼這個村子所有房屋都圍繞着一個圓心,房門都朝着中心方向,這樣的話無疑會使村莊中的相當一部分房屋采光不好。
這種建築布局說明了原始村莊的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為了全族的團結,相當一部分人不得不放棄生活上的舒适。
特别能說明這個原始村莊集體大于個人的價值取向的一個事實是,在他們的公共墓地裡,沒有夫妻合葬墓,每個人都是單獨地按輩分的高低和血緣關系的遠近以及死亡的先後順序埋在墓地裡。
所以姜寨古村體現着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基本基因:家長制、血緣紐帶和祖先崇拜。
血緣網絡把100多個小家庭緊密地編織成了一個大家族。
在這個村子裡,一切由輩分最高的男性家長說了算。
在村子中間的廣場上,每年都要舉行祭祀祖先的盛大儀式。
[27] 中國上古,人們到底信奉哪種宗教呢?有人說是太陽神崇拜,有人說是生殖崇拜。
其實這都是生硬地套用西方的概念。
事實上,中國上古的信仰,除了新石器時代世界各民族普遍都有的薩滿教崇拜之外,更為突出的特點是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特點之一,甚至今天依然如此。
中國人最信什麼?最信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說祖先有靈。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認為人死後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佛教認為人死後會進入六道輪回,但是中國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去陰間,并且永遠生活在那裡。
每年節日,中國人都要去上墳,給祖先寄去紙錢。
他們一邊燒紙,會一邊念叨:“爸、媽,給你們送錢來了,你們在陰間保佑你們的兒子和孫子們日子過得平平安安、興興旺旺的。
”如果夢到死者,他們多會認為這是祖先因為缺錢或者在陰間境遇不好而“托夢”,立刻到墳上去燒紙,或者找“算卦”“看相”“跳神”的巫師“破解”。
“血緣祖先崇拜是由鬼魂信仰發展而來的。
鬼魂信仰的内容大緻有三:一是相信人死以後靈魂不滅;二是認為靈魂有超人的能力,足令生者畏之,但也能依賴之;三是也有一個類似人間社會的鬼魂世界。
”[28] 我的舅媽曾經長期為一個事情焦慮,甚至達到了幾乎患了抑郁症的程度——沒有孫子。
她的兒子的頭倆孩子都是女孩,為了讓兒子再生第三胎,她什麼辦法都想出來了,包括喝農藥。
為什麼非要生孫子呢?因為沒有孫子,就是“絕後”了。
絕後有什麼可怕之處呢?那就是在陰間沒有人給上墳燒紙,會沒有錢用。
因此會淪為孤魂野鬼,永遠以乞讨為生。
因此,對中國人來說,子孫後代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祖先。
甚至一個部族、一個國家,最重大的事也不過是兩件:一件是祭祀,一件是打仗。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 這個觀念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至少從新石器時代後期就開始了。
新石器時代後期,部落規模越來越大,從原來的幾十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樣,祖先崇拜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它能形成凝聚力,讓部落裡的人團結在一起。
我們在考古遺迹中發現,越接近新石器時代晚期,各地文化中祭祀祖先的建築規模就越大。
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中下遊一帶的很多部落轉化為“邦族”,也就是原始的國家。
這些原始國家都是以供奉祖先的宗廟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而且它們的政治結構也都是血緣結構,什麼意思呢?誰是輩分最高的家長,誰就是首領,原始國家内部的關系完全是由血緣的遠近親疏決定,與家長血緣關系近的人,就處于社會的上層,距離遠的人,就處于社會下層。
紅山文化、良渚文化時代的部落組織都屬于這種社會類型。
這種原始國家的血緣結構,後來又直接演變為夏商周的政治結構。
我們看,夏商周三代的城市遺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宗廟都位于國都的絕對中心。
而且興建都城時,第一位要考慮的是宗廟。
或者換句話說:建都,首先是為了祭祀祖先。
《禮記·曲禮》說:“君子将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要建一座宮殿,首先要考慮的是把供奉祖宗的宗廟建好。
從考古發現看,夏商周時代,宗廟确實是都城中最中心、規模最大、建築等級最高的建築,建築質量在王宮之上。
國王住在宗廟的邊上,他最主要的也最繁重的職責是祭祀。
祭祀非常隆重,有明确而嚴格的規定,陳夢家先生最早将之命名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