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說:“你和照片上不太像了。

    ” “是嗎?那是八年前的照片了。

    ”我感慨道,“生活的艱辛就像一把隐形刀子,殺人不見血啊。

    ” “我不是說你老了,照片上特别嚴肅,你挺可樂的。

    ” “像我這樣的社會渣滓,黨不疼國不愛的,再不可樂點,你說我怎麼活?”我按開電梯,讓她先入。

     “哼,還挺紳士的。

    ”她笑。

     吃飯時,談起她留學的事情。

    我問:“為啥非要留學呢,學海無涯苦作舟啊!” “我本來不想走,可是國内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

    ” “你能混到北京——對不起,我不該用‘混’這個詞。

    你留在北京,大學助教,多讓人羨慕啊,還走啊?” “嗨,這算啥。

    我大學同學走得差不多啦,我算晚的了。

    ” “人民把你們培養出來,都這麼走了,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還怎麼搞啊?”我笑言。

     “呵呵,你說話的口氣像個保守派官僚。

    ”她也笑起來,“可是他們的子女差不多都走了,所以這個問題你問錯人了。

    再說,就算我想留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沒機會啊。

    ” “咋沒機會了?” “這兒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那個小說不是一半都寫機關人際關系嗎?” “我那是瞎編,事實上我一天也沒在機關待過,純屬意淫——不好意思。

    ”我拍打了自己嘴巴一下,接着說,“我一畢業就淪為社會閑雜了,現在是資深社會賢達,進入政協指日可待。

    ——大學應該單純多了吧?” “你沒待過,文化人成堆的地方累上加累,全來陰的。

    我是直性子,很不适應,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嗎?” “明白,《圍城》裡有一句話:雞鴨多的地方,糞多;女人多的地方,笑多。

    鬥膽來個狗尾續貂,文人多的地方,妖風多。

    ” “精辟!” “‘川北涼粉’是我家鄉小吃,嘗嘗怎麼樣?”我把剛上的菜指給她。

    她嘗後說:“勁道,真辣,過瘾。

    ” “你是去讀啥專業來着?” “文學,也許轉成社會學,社會學更有前途。

    ”武彤彤解釋說。

    聽見社會學我TMD就想抽筋,我拼命忍住了,問:“你這一去幾年啊?” “如果讀碩士,三年吧;如果讀博士就長了,人文學科碩士加博士要讀七八年,甚至十年。

    國外不認中國的研究生學曆,連我母校都不認,所以我會從碩士讀起。

    ”她辣得直噓氣,拿起涼茶喝。

     “就這麼讀下去啊?” “走一步看一步了。

    ” “還回來嗎?” “不知道,看情況再說。

    ——你咋這麼關心我啊,怕我嫁不出去啊?”她忽然異樣地盯着我。

    我一慌:“呵呵,你現在就已經很困難啦。

    這是個社會問題,你就研究你自己吧。

    ” “你啥意思啊?”她笑起來。

     “地球人都知道,自太監消失後,人類就分為三類——男人、女人、女博士。

    ”我一本正經地說,“現在人妖填補了太監的空缺,嚴格說還是有四類。

    ” “我抗議!我看你一點正經沒有!”她笑着嗔怒道。

     “我說的是事實,要不我們做個實驗。

    ”我喝了幾杯酒,有些不像話了。

     “啥詭計?” “也沒啥,就在這餐廳,如果嫌人少,吃完飯上長安街去做這個實驗。

    ”我繪聲繪色:“你呀,就拿出當年偉大領袖在天安門那種氣勢高聲宣布——本人某某,京華大學博士,年方二八,待字閨中。

    你看有啥反應?” “我神經病啊?”武彤彤拿餐巾紙捂住嘴笑,“我知道——我知道你拿我開涮。

    有啥反應?我倒想聽聽。

    ” “那問題可嚴重了。

    ”我信口開河,“恐怖襲擊啊!如果在餐廳,所有男的都趴桌下去啦;如果大街上,會爬樹的都上了樹,小偷都上了房梁,不會爬樹的統統鑽進地鐵防空洞啦。

    ” 她笑得岔氣:“笑死我啦,我有那麼寒碜嗎?” “不是你寒碜,而是哥們寒碜。

    ”我用餐巾紙抹抹嘴唇,問她,“吃好了吧,我們結賬吧。

    ” “味道真不錯,有機會再來。

    ”武彤彤一邊收拾自己的包,一邊說,“我第一次看你書稿,還以為你也是哪個名校出來的呢。

    ” “呵呵,聽聽這個‘也’字,智力上的優越感欲蓋彌彰啊。

    ”我說着向服務員揮手。

     “你多慮了。

    ” “沒關系,這是骨子裡的東西,誰都一樣。

    ”我掏錢付款,接着說,“就像從小我們受盡了老師在知識上的欺負,有機會肯定轉嫁出去——瞧瞧我對服務員的惡劣态度。

    ” “你真敏感,我得小心應付了。

    ”她笑。

     出院子、胡同,上長安街,我們并沒有做那實驗,而是從建國門乘地鐵前往阜成門。

    不是上下班高xdx潮,卻是旅遊高峰,警察和保安異常多。

    武彤彤動作比我還敏捷,一個閃身就擠進了地鐵門。

    我被人群堵在後面,她眼明手快,不由分說一把拽住我,幾個回合,我像累贅一樣被拽了進去。

    剛正常呼吸幾口,突然一個男的一驚一乍:“特大消息啦:著名歌星甜妹自殺了!甜妹不堪人言可畏于昨夜兩點家中自殺,年僅三十二!……兩塊一份!” 一個看上去頗有氣質卻失魂落魄的男青年拿着一摞報紙,在旅客眼前一晃,反複吆喝。

    這是一份聞所未聞的報紙,封面上的确有甜妹自殺大标題,配以甜妹玉照。

    大多數人都木然,一人咕哝:“關我屁事!” 武彤彤說:“得了,這一段時間甜妹天天自殺!” 我湊趣:“與時俱進了,兩年前我來北京時劉德華天天自殺,現在成甜妹啦。

    ” 果然,幾個買了報的發現上當,破口大罵,報販已經勝利大逃亡。

    幾個職業地鐵乞丐換班了,他們挨個兒要錢,髒兮兮的手伸到你的鼻子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把你盯得問心有愧魂飛魄散。

    我們拒絕和乞丐對視,面對面交談着。

    半個小時裡,我們緊緊站在一起,拉住吊環,前言不搭後語地聊着瑣碎的話題:北京交通、天氣、食物、留學……有時候,我們身體不由自主地磕磕碰碰;有時候,我能感覺到她溫熱的鼻吸氣流拂過我濕漉漉的臉面。

     4 江蘇人陳甯安典型的、還沒富起來的中年知識分子形象,清矍、精明而虛頭巴腦。

    他背着黑帆布包,眼鏡背後是疲憊、機警而遊離的雙眼。

    寒暄幾句後,他拿出一包民工特供煙“黑河”,示意我也來一支,我婉拒了。

    這和香煙牌子無關,我當時已經戒煙三年了。

     在阜成門華聯商廈頂樓餐飲部,我買了一堆飲料,開始暢談我們的發财大計。

    陳甯安先問我對圖書行業是否熟悉。

    武彤彤幫我回答:“人家都寫書了,能不熟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