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大線
關燈
小
中
大
“金線”:
你說說,什麼是文學的金線?
我在之前寫了一篇《大是》,說韓寒的小說沒入門,雜文小聰明,說文學的确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于門外人,若隐若現,對于明眼人,洞若觀火。
這篇文章招來很多罵聲,幫助我重溫了漢語裡很多四個字的貶義成語(文人相輕、落井下石、沽名釣譽、口蜜腹劍,等等。
唯一一個我傾向于接受的是“助纣為虐”,盡管我不認為有那麼嚴重,方舟子和纣王差了很多等級吧?),也讓我多了一個外号——“馮金線”。
有人甚至認為這篇文章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成語——“馮唐金線”。
韓寒和我共同的出版商路金波說,馮金線啊,你應該寫篇文章,闡述一下你說的金線,說說什麼是好的文學。
先說,文學有沒有标準? 文學當然有标準。
和音樂、繪畫、雕塑、書法、電影、戲劇等等藝術形式一樣,和美女、美玉、美酒、好茶、好香、美食等等美好事物一樣,和文明、民主、人權、道德、佛法、普世價值等等模糊事物一樣,盡管“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盡管難以量化,盡管主觀,盡管在某些特定時期可能有嚴重偏離,但是文學有标準,兩三千年來,薪火相傳,一條金線綿延不絕。
這條金線之下,盡量少看,否則在不知不覺中壞了自己的審美品味。
這條金線之上,除了莊周、司馬遷、李白、杜甫這樣幾百年出一個的頂尖碼字高手,沒有明确的高低貴賤,二十四詩品,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等等都好,萬紫千紅,各花入各眼,你可以隻挑食自己偏好的那一口兒,也可以嘴大吃八方,嘗百草,中百毒,放心看,放寬看,看章子怡變不成章子怡,吃神戶牛肉不會變成神戶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可惜的是,和其他上述的事物類似,和真理類似,這條金線難以描述,通常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不由大多數人決定。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可幸的是,“大數原理”在這裡依舊适用,以百年為尺度,當時的喧嚣退盡,顯現出打敗時間的不朽文章。
如果讓孔丘、莊周、呂不韋、司馬遷、班固、昭明太子、劉義慶、司馬光、蘇東坡、王安石、曾國藩、吳楚材等人生活在今天,讓他們從公元前500年到公元2000年選三百篇好的漢語,《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先秦散文、正史、野史、明小品、禅宗燈錄百無禁忌,我願意相信,重合度會超過一半。
這些被明眼人公認的好文章所體現出的特點,就是那條金線。
再說,這個好文學的标準重要不重要? 标準當然重要。
中國曆來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物産匮乏,人們喜歡争搶,走捷徑,壞規矩,渾水摸魚,成者為王,得過且過。
沒有标準,沒有底線,容易混事,一直往更低的地方出溜,容易自我滿足,容易讓豎子成名。
但是,沒有标準,很難提高學習效率,很難持續地創造出好的東西。
徹底沒标準之後,明眼人的數量持續減少,被嘲笑,被放逐,被閹割,被殺戮,豎子成名後繼而成神(或者更精确地說是被推上神壇,可是,他也沒拒絕啊),再之後,常常會出現“指鹿為馬”,殘存的明眼人因為各種利益和各種忌諱而集體噤聲,即使發生,也是“嘿嘿,嘿嘿,呵呵,還行,湊合”,于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末世來臨。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慢慢來,走窄門,長遠看,反而是最快最短的通向美好的道路。
最後說,你這條金線到底是什麼? 西方人有《小說的五十課》,中國人有《文心雕龍》,這些大部頭文論都構建了相當複雜的标準體系。
簡潔的版本也有,西方人有個好文章的6C标準,用了六個形容詞:Concise,Clear,Complete,Consistent,Correct,Colorful(簡約,清澈,完整,一緻,正
這篇文章招來很多罵聲,幫助我重溫了漢語裡很多四個字的貶義成語(文人相輕、落井下石、沽名釣譽、口蜜腹劍,等等。
唯一一個我傾向于接受的是“助纣為虐”,盡管我不認為有那麼嚴重,方舟子和纣王差了很多等級吧?),也讓我多了一個外号——“馮金線”。
有人甚至認為這篇文章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成語——“馮唐金線”。
韓寒和我共同的出版商路金波說,馮金線啊,你應該寫篇文章,闡述一下你說的金線,說說什麼是好的文學。
先說,文學有沒有标準? 文學當然有标準。
和音樂、繪畫、雕塑、書法、電影、戲劇等等藝術形式一樣,和美女、美玉、美酒、好茶、好香、美食等等美好事物一樣,和文明、民主、人權、道德、佛法、普世價值等等模糊事物一樣,盡管“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盡管難以量化,盡管主觀,盡管在某些特定時期可能有嚴重偏離,但是文學有标準,兩三千年來,薪火相傳,一條金線綿延不絕。
這條金線之下,盡量少看,否則在不知不覺中壞了自己的審美品味。
這條金線之上,除了莊周、司馬遷、李白、杜甫這樣幾百年出一個的頂尖碼字高手,沒有明确的高低貴賤,二十四詩品,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等等都好,萬紫千紅,各花入各眼,你可以隻挑食自己偏好的那一口兒,也可以嘴大吃八方,嘗百草,中百毒,放心看,放寬看,看章子怡變不成章子怡,吃神戶牛肉不會變成神戶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可惜的是,和其他上述的事物類似,和真理類似,這條金線難以描述,通常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不由大多數人決定。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可幸的是,“大數原理”在這裡依舊适用,以百年為尺度,當時的喧嚣退盡,顯現出打敗時間的不朽文章。
如果讓孔丘、莊周、呂不韋、司馬遷、班固、昭明太子、劉義慶、司馬光、蘇東坡、王安石、曾國藩、吳楚材等人生活在今天,讓他們從公元前500年到公元2000年選三百篇好的漢語,《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先秦散文、正史、野史、明小品、禅宗燈錄百無禁忌,我願意相信,重合度會超過一半。
這些被明眼人公認的好文章所體現出的特點,就是那條金線。
再說,這個好文學的标準重要不重要? 标準當然重要。
中國曆來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物産匮乏,人們喜歡争搶,走捷徑,壞規矩,渾水摸魚,成者為王,得過且過。
沒有标準,沒有底線,容易混事,一直往更低的地方出溜,容易自我滿足,容易讓豎子成名。
但是,沒有标準,很難提高學習效率,很難持續地創造出好的東西。
徹底沒标準之後,明眼人的數量持續減少,被嘲笑,被放逐,被閹割,被殺戮,豎子成名後繼而成神(或者更精确地說是被推上神壇,可是,他也沒拒絕啊),再之後,常常會出現“指鹿為馬”,殘存的明眼人因為各種利益和各種忌諱而集體噤聲,即使發生,也是“嘿嘿,嘿嘿,呵呵,還行,湊合”,于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末世來臨。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慢慢來,走窄門,長遠看,反而是最快最短的通向美好的道路。
最後說,你這條金線到底是什麼? 西方人有《小說的五十課》,中國人有《文心雕龍》,這些大部頭文論都構建了相當複雜的标準體系。
簡潔的版本也有,西方人有個好文章的6C标準,用了六個形容詞:Concise,Clear,Complete,Consistent,Correct,Colorful(簡約,清澈,完整,一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