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傷心與恥辱
關燈
小
中
大
0多把椅子。
日方還特别在李鴻章的座位邊安置了一隻痰盂,大約是有意無意地提醒着大家,這位清國全權大臣已值暮年,垂垂老矣。
伊藤博文為談判頒布了四條規定:一是除談判人員外,任何人不得進入會場;二是各報報道必須要經新聞檢查後方可付梓;三是除官廳外,任何人不得攜帶武器;四是旅客出入,均必須由官廳稽查。
此外,伊藤博文還特别宣布:清政府議和專使的密碼密電,均可拍發,公私函牍概不檢查。
從表面看上去,好像日本人對李鴻章和清國使團非常客氣,其實,日本人已成功破譯清廷的密碼,而且,在談判過程中甚至了解到清國使團此次來日本的賠款底線是2萬萬兩白銀,因此早就成竹在胸。
3月21日,在與李鴻章的首次談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鴻章提出的停戰條件是:日軍占領大沽、天津、山海關一線所有城池和堡壘,駐紮在上述地區的清朝軍隊要将一切軍需用品交與日本軍隊;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由日本軍官管理;停戰期間日本軍隊一切駐紮費用開支由清政府負擔等等。
伊藤博文明白,山海關、天津一線如果被日軍占領,将直接危及北京安全。
這個停戰條件是清政府萬萬不會答應的。
如果這一停戰條件被清政府駁回,日本正好就此再戰。
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時隐藏了日軍正向台灣開進的事實,企圖在日軍占領台灣既成事實後,再逼李鴻章就範。
《中日馬關條約》談判情景 春帆樓上,中日兩國代表唇槍舌劍,談判僵持不下。
恰在此時,一樁突發事件改變了談判的進程。
3月24日下午4時,中日第三輪談判結束後,滿腹心事的李鴻章步出春帆樓,乘轎車返回驿館。
誰知,就在李鴻章乘坐的汽車快到驿館時,人群中突然竄出一名日本男子,在衛兵未及反應之時,朝李鴻章臉上就是一槍。
一時間,現場大亂,行人四處逃竄,行刺者趁亂潛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個店鋪裡。
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
随員們趕快将其擡回驿館,由随行的醫生馬上進行急救。
幸好子彈沒有擊中要害。
過了一會,李鴻章蘇醒過來。
一個人潛在的力量隻有在遭遇危險時才能激發出來,而他的潛能也因而得以呈現。
李鴻章畢竟經曆過大風大浪,面對此突發事件,異常鎮靜,除了安慰随行外,不忘叮囑随員将換下來的血衣保存下來,不要洗掉血迹。
面對斑斑血迹的官服,73歲的李鴻章算是找到了一點安慰,他一聲長歎:“此血可以報國矣!” 李鴻章的傷口在左眼下一寸的位置。
子彈雖然留在了體内,但并沒有傷到眼睛。
德國駐日公使館的醫生趕來為他看病。
各國醫生會診之時,日本醫生建議開刀,但德國和法國醫生堅決反對。
理由是既然這顆子彈對李鴻章眼睛的正常工作無害,不如暫時留在體内,如果貿然開刀,将會危及李鴻章的性命。
李鴻章在日本遇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各國紛紛譴責日本這種不顧外交人員安危的行為,日本一時顯得非常被動。
行刺事件發生後,馬關警方很快抓到了兇手。
經審訊,此人名叫小山豐太郎(又名小山六之介),21歲,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的成員。
他不希望中日停戰,更不願意看到中日議和,一心希望将戰争進行下去,所以決定借刺殺李鴻章,挑起中日之間的進一步矛盾,将戰争進行到底。
小山六之助的想法與日本政府此時的意圖大相徑庭。
日本政府本來拟就的談判方略是借戰争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然後見好就收。
伊藤博文最擔心的是虎視眈眈的西洋各國借機挑起對日本的戰争,坐收漁翁之利,趁火打劫,畢竟,日本也在甲午戰争中耗盡了力量,而小山豐太郎的行為恰恰無異于授人以柄。
難怪伊藤博文聞訊後氣急敗壞地發怒道:這一事件的發生比戰場上一兩個師團的潰敗還要嚴重!日政府沒辦法,隻好答應“無條件停戰”。
4月10日,李鴻章傷勢稍好轉之後,中日雙方又就甲午戰争展開第五次談判。
中國的和約修正案送達日方。
由于李鴻章的傷勢漸愈,親自參加了會議。
陸奧宗光因病未能出席。
中方出席人員有李鴻章、李經方、伍廷芳、馬建忠、羅豐祿。
日方出席人員有伊藤博文、伊東巳代治、井上勝之助、中田敬義、陸奧廣吉、楢原陳政。
雙方握手後,入座,寒暄數語。
伊藤博文:“李伯爵閣下出乎意料地迅速痊愈,今日光臨此會,實感欣幸。
” 李鴻章:“敝人所以出乎意料地迅速康複,完全由于貴國兩陛下聖恩,特派名醫治療所緻。
在深表謝意同時,敬謝兩閣下之特殊關照。
” 伊藤博文:“閣下如此迅速痊愈,主治醫生亦有大功。
” 李鴻章:“确實如此。
……聽佐藤總監說,陸奧外務大臣身體違和,熱度甚高,現已減輕否?” 伊藤博文:“陸奧子爵患流行性感冒,昨日熱度甚高,今日仍未痊愈,令人挂念。
” 李鴻章:“想已服用解熱藥,尚未奏效?” 伊藤博文:“較昨夜略有好轉。
” 李鴻章:“食欲減退否?” 伊藤博文:“減退甚顯。
” 李鴻章:“熱度高時,食欲即不振。
” 伊藤博文:“四周前,敝人曾患感冒症,幸平素健壯,迅速康複。
” 李鴻章:“閣下健壯如鐵,理應迅速康複。
” 伊藤博文:“敝人雙親今猶健在,尤以家嚴年逾八旬,仍然矍铄。
” 李鴻章:“實令人欽羨不已,不知現居何地?” 伊藤博文:“現居東京,該地乃敝人故鄉。
” 李鴻章:“閣下系長門人,敝人素有所聞。
距此地遙遠否?” 伊藤博文:“不遠,僅二十公裡。
” 李鴻章:“敝人經常研究貴國知名人士出生地,得知薩摩和長門之人甚多。
” 伊藤博文:“我長薩二國,猶如貴國之湖南、安徽。
” 李鴻章:“是。
湖南如薩摩,安徽如長門,(微笑)而現在安徽敗于長門。
” 伊
日方還特别在李鴻章的座位邊安置了一隻痰盂,大約是有意無意地提醒着大家,這位清國全權大臣已值暮年,垂垂老矣。
伊藤博文為談判頒布了四條規定:一是除談判人員外,任何人不得進入會場;二是各報報道必須要經新聞檢查後方可付梓;三是除官廳外,任何人不得攜帶武器;四是旅客出入,均必須由官廳稽查。
此外,伊藤博文還特别宣布:清政府議和專使的密碼密電,均可拍發,公私函牍概不檢查。
從表面看上去,好像日本人對李鴻章和清國使團非常客氣,其實,日本人已成功破譯清廷的密碼,而且,在談判過程中甚至了解到清國使團此次來日本的賠款底線是2萬萬兩白銀,因此早就成竹在胸。
3月21日,在與李鴻章的首次談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鴻章提出的停戰條件是:日軍占領大沽、天津、山海關一線所有城池和堡壘,駐紮在上述地區的清朝軍隊要将一切軍需用品交與日本軍隊;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由日本軍官管理;停戰期間日本軍隊一切駐紮費用開支由清政府負擔等等。
伊藤博文明白,山海關、天津一線如果被日軍占領,将直接危及北京安全。
這個停戰條件是清政府萬萬不會答應的。
如果這一停戰條件被清政府駁回,日本正好就此再戰。
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時隐藏了日軍正向台灣開進的事實,企圖在日軍占領台灣既成事實後,再逼李鴻章就範。
《中日馬關條約》談判情景 春帆樓上,中日兩國代表唇槍舌劍,談判僵持不下。
恰在此時,一樁突發事件改變了談判的進程。
3月24日下午4時,中日第三輪談判結束後,滿腹心事的李鴻章步出春帆樓,乘轎車返回驿館。
誰知,就在李鴻章乘坐的汽車快到驿館時,人群中突然竄出一名日本男子,在衛兵未及反應之時,朝李鴻章臉上就是一槍。
一時間,現場大亂,行人四處逃竄,行刺者趁亂潛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個店鋪裡。
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
随員們趕快将其擡回驿館,由随行的醫生馬上進行急救。
幸好子彈沒有擊中要害。
過了一會,李鴻章蘇醒過來。
一個人潛在的力量隻有在遭遇危險時才能激發出來,而他的潛能也因而得以呈現。
李鴻章畢竟經曆過大風大浪,面對此突發事件,異常鎮靜,除了安慰随行外,不忘叮囑随員将換下來的血衣保存下來,不要洗掉血迹。
面對斑斑血迹的官服,73歲的李鴻章算是找到了一點安慰,他一聲長歎:“此血可以報國矣!” 李鴻章的傷口在左眼下一寸的位置。
子彈雖然留在了體内,但并沒有傷到眼睛。
德國駐日公使館的醫生趕來為他看病。
各國醫生會診之時,日本醫生建議開刀,但德國和法國醫生堅決反對。
理由是既然這顆子彈對李鴻章眼睛的正常工作無害,不如暫時留在體内,如果貿然開刀,将會危及李鴻章的性命。
李鴻章在日本遇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各國紛紛譴責日本這種不顧外交人員安危的行為,日本一時顯得非常被動。
行刺事件發生後,馬關警方很快抓到了兇手。
經審訊,此人名叫小山豐太郎(又名小山六之介),21歲,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的成員。
他不希望中日停戰,更不願意看到中日議和,一心希望将戰争進行下去,所以決定借刺殺李鴻章,挑起中日之間的進一步矛盾,将戰争進行到底。
小山六之助的想法與日本政府此時的意圖大相徑庭。
日本政府本來拟就的談判方略是借戰争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然後見好就收。
伊藤博文最擔心的是虎視眈眈的西洋各國借機挑起對日本的戰争,坐收漁翁之利,趁火打劫,畢竟,日本也在甲午戰争中耗盡了力量,而小山豐太郎的行為恰恰無異于授人以柄。
難怪伊藤博文聞訊後氣急敗壞地發怒道:這一事件的發生比戰場上一兩個師團的潰敗還要嚴重!日政府沒辦法,隻好答應“無條件停戰”。
4月10日,李鴻章傷勢稍好轉之後,中日雙方又就甲午戰争展開第五次談判。
中國的和約修正案送達日方。
由于李鴻章的傷勢漸愈,親自參加了會議。
陸奧宗光因病未能出席。
中方出席人員有李鴻章、李經方、伍廷芳、馬建忠、羅豐祿。
日方出席人員有伊藤博文、伊東巳代治、井上勝之助、中田敬義、陸奧廣吉、楢原陳政。
雙方握手後,入座,寒暄數語。
伊藤博文:“李伯爵閣下出乎意料地迅速痊愈,今日光臨此會,實感欣幸。
” 李鴻章:“敝人所以出乎意料地迅速康複,完全由于貴國兩陛下聖恩,特派名醫治療所緻。
在深表謝意同時,敬謝兩閣下之特殊關照。
” 伊藤博文:“閣下如此迅速痊愈,主治醫生亦有大功。
” 李鴻章:“确實如此。
……聽佐藤總監說,陸奧外務大臣身體違和,熱度甚高,現已減輕否?” 伊藤博文:“陸奧子爵患流行性感冒,昨日熱度甚高,今日仍未痊愈,令人挂念。
” 李鴻章:“想已服用解熱藥,尚未奏效?” 伊藤博文:“較昨夜略有好轉。
” 李鴻章:“食欲減退否?” 伊藤博文:“減退甚顯。
” 李鴻章:“熱度高時,食欲即不振。
” 伊藤博文:“四周前,敝人曾患感冒症,幸平素健壯,迅速康複。
” 李鴻章:“閣下健壯如鐵,理應迅速康複。
” 伊藤博文:“敝人雙親今猶健在,尤以家嚴年逾八旬,仍然矍铄。
” 李鴻章:“實令人欽羨不已,不知現居何地?” 伊藤博文:“現居東京,該地乃敝人故鄉。
” 李鴻章:“閣下系長門人,敝人素有所聞。
距此地遙遠否?” 伊藤博文:“不遠,僅二十公裡。
” 李鴻章:“敝人經常研究貴國知名人士出生地,得知薩摩和長門之人甚多。
” 伊藤博文:“我長薩二國,猶如貴國之湖南、安徽。
” 李鴻章:“是。
湖南如薩摩,安徽如長門,(微笑)而現在安徽敗于長門。
” 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