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兩個家庭
關燈
小
中
大
Lyle的家庭結構很簡單,近親不過三個人,他的外公GerardBaker,母親NicoleErasmus和妹妹Cheryl-AnnWalsh。
我沒寫錯,就是四個人四個姓氏,繼承來的,或者結婚後改的。
Gerard很大年紀了,我不太清楚他的歲數,不過他曾經告訴過我,按照中國人的算法,他跟我一樣屬猴子。
我們接觸不多,但他可能是那三個人當中比較好相處的一個,而照Nicole的說法,他是老糊塗了。
我猜他曾經也和菲茲傑拉德筆下的AnsonHunter相似,生活在舊年代的紐約,整個世界鋪陳在面前,而他冷漠挑剔。
不過現在,Gerard隻喜歡漂亮簡單的東西,愛吃又甜又軟的食物,每年都要去溫暖的地方度過整個冬天。
為了照顧他的喜好,我們甚至考慮過到加勒比海地區辦婚禮,但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那是“電影演員和流行歌手偏愛的方式”,話出自Nicole之口,馬上得到Cheryl-Ann和婚禮策劃師的附議。
Nicole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巴黎讀書,畢業之後做過一段時間的新聞記者。
時間很短,差不多就是一年零兩個月。
發表過的文章做成一本精緻的塑封冊子,如今已是打趣說笑的話題,因為那些文章的主題大多是關于罷工、勞資問題和階級沖突的。
顯然打那之後,她的生活方式和想法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那段經曆多少讓她認識了一些文藝界的人物,之後她再也沒有做過領薪水的工作,隻在幾個社團挂了主席或是秘書長的頭銜,組織公益展覽、慈善演出和拍賣會。
Cheryl-Ann的經曆要簡單得多。
和Lyle一樣,她出生在法國,在紐約長大,去紐黑文讀的大學,畢業後跟着母親做些社團工作。
二十六歲的時候認識了在第四十七街做珠寶生意的南非人JacoWalsh。
Jaco有兩樣東西很讓她看重,有可能世襲的爵士頭銜和肯定可以繼承的鑽石礦山。
她花了一年半跟他結婚,七個月之後離婚,得到了論抽屜算的鑽石和有色寶石。
不知道是誰說的,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專門幫人解決家庭問題的治療師?還是社會學家?如果是後者,我爸應該更能理解這句話。
他是社會學家,或者更準确地說,一所二流大學的社會學老師,不過,就算是他,恐怕也很難想象,這樣兩個家庭如何“結合”。
當我說起我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是醫生的時候,Nicole還一本正經地問我:“你母親是哪方面的醫生?”我老實回答:“遺傳學。
”而後笑着猜想,出現在Lyle和他家人腦海裡的是怎樣兩個人——劍橋城那些穿花呢西服的學究,和權威幹練的女醫生? 而現實是,我爸四十歲評上副教授,在那之後再也沒有做過什麼認認真真的學術研究,至今仍舊是副職,在學校裡上沒什麼人聽的關于品德倫理的公共課。
媽媽在一家區級婦産科醫院混日子,靠幾台進口儀器回答所有遺傳學問題。
他們住在上海内環邊緣上一套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公寓裡,上班要麼騎自行車,要麼就乘公共汽車。
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生活的重心都是我,總是驕傲地在朋友和同事面前說起我。
我從沒想過要粉飾什麼,他們都是很好的人。
我媽媽胖了,但還是挺漂亮的。
爸爸高大英俊,看起來比一般五十多歲的男人都要年輕,甚至還會說幾句英語,九幾年的時候來過一次美國,在密歇根做過學術訪問。
如果要與之結合的是一個中産階級家庭,什麼問題都不會有,可能還會處的挺愉快的。
不過,Lyle?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當我爸我媽穿着一身簇新的行頭出現在國際機場到達口的時候,他們沒有第一時間認出
我沒寫錯,就是四個人四個姓氏,繼承來的,或者結婚後改的。
Gerard很大年紀了,我不太清楚他的歲數,不過他曾經告訴過我,按照中國人的算法,他跟我一樣屬猴子。
我們接觸不多,但他可能是那三個人當中比較好相處的一個,而照Nicole的說法,他是老糊塗了。
我猜他曾經也和菲茲傑拉德筆下的AnsonHunter相似,生活在舊年代的紐約,整個世界鋪陳在面前,而他冷漠挑剔。
不過現在,Gerard隻喜歡漂亮簡單的東西,愛吃又甜又軟的食物,每年都要去溫暖的地方度過整個冬天。
為了照顧他的喜好,我們甚至考慮過到加勒比海地區辦婚禮,但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那是“電影演員和流行歌手偏愛的方式”,話出自Nicole之口,馬上得到Cheryl-Ann和婚禮策劃師的附議。
Nicole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巴黎讀書,畢業之後做過一段時間的新聞記者。
時間很短,差不多就是一年零兩個月。
發表過的文章做成一本精緻的塑封冊子,如今已是打趣說笑的話題,因為那些文章的主題大多是關于罷工、勞資問題和階級沖突的。
顯然打那之後,她的生活方式和想法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那段經曆多少讓她認識了一些文藝界的人物,之後她再也沒有做過領薪水的工作,隻在幾個社團挂了主席或是秘書長的頭銜,組織公益展覽、慈善演出和拍賣會。
Cheryl-Ann的經曆要簡單得多。
和Lyle一樣,她出生在法國,在紐約長大,去紐黑文讀的大學,畢業後跟着母親做些社團工作。
二十六歲的時候認識了在第四十七街做珠寶生意的南非人JacoWalsh。
Jaco有兩樣東西很讓她看重,有可能世襲的爵士頭銜和肯定可以繼承的鑽石礦山。
她花了一年半跟他結婚,七個月之後離婚,得到了論抽屜算的鑽石和有色寶石。
不知道是誰說的,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專門幫人解決家庭問題的治療師?還是社會學家?如果是後者,我爸應該更能理解這句話。
他是社會學家,或者更準确地說,一所二流大學的社會學老師,不過,就算是他,恐怕也很難想象,這樣兩個家庭如何“結合”。
當我說起我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是醫生的時候,Nicole還一本正經地問我:“你母親是哪方面的醫生?”我老實回答:“遺傳學。
”而後笑着猜想,出現在Lyle和他家人腦海裡的是怎樣兩個人——劍橋城那些穿花呢西服的學究,和權威幹練的女醫生? 而現實是,我爸四十歲評上副教授,在那之後再也沒有做過什麼認認真真的學術研究,至今仍舊是副職,在學校裡上沒什麼人聽的關于品德倫理的公共課。
媽媽在一家區級婦産科醫院混日子,靠幾台進口儀器回答所有遺傳學問題。
他們住在上海内環邊緣上一套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公寓裡,上班要麼騎自行車,要麼就乘公共汽車。
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生活的重心都是我,總是驕傲地在朋友和同事面前說起我。
我從沒想過要粉飾什麼,他們都是很好的人。
我媽媽胖了,但還是挺漂亮的。
爸爸高大英俊,看起來比一般五十多歲的男人都要年輕,甚至還會說幾句英語,九幾年的時候來過一次美國,在密歇根做過學術訪問。
如果要與之結合的是一個中産階級家庭,什麼問題都不會有,可能還會處的挺愉快的。
不過,Lyle?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當我爸我媽穿着一身簇新的行頭出現在國際機場到達口的時候,他們沒有第一時間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