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裙擺之下

關燈
殺她。

    ”“三角眼”眯了眯自己的眼睛,說,“她在那兒叫喚,我覺得太吵了,就想給她打暈而已。

    ” “打暈然後呢?”偵查員說。

     “她那個腿,不是骨折了嗎?對,腿不是骨折了嗎?我這是給她打暈,準備給她接骨的。

    ”“三角眼”轉了轉眼珠,說,“我這一下子,就相當于麻醉。

    結果沒想到她就死了,就像是醫院麻醉不也是有可能死人嗎?差不多意思。

    ” “你放屁!”一名偵查員見“三角眼”如此狡辯,狠狠地把筆錄本摔在桌上。

     “真的,我說的都是真的。

    ”“三角眼”說,“我這個,頂多就是誤殺,誤殺。

    ” “碰見這事兒,你不報警?”偵查員說。

     “這不是失手了嗎?不想賠錢嘛,所以跑了。

    ”“三角眼”說,“你想想,要是人真是我殺的,我怎麼還要去學校講道理,對不對?” 審訊室的門開了,一名偵查員遞進去一份文件。

     “DNA報告出來了。

    ”大寶猜測道。

     果真,監控裡負責審訊的偵查員低頭看了一會兒文件,嘴角浮現出一絲興奮而輕蔑的笑容,說:“你的DNA,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大量出現了,現在我依法告知你鑒定結果,你自己看吧。

    ” “三角眼”看着擺放在審訊椅上的文件,開始瑟瑟發抖,兩隻被拷在審訊椅上的手抖得更加厲害。

    他吞了吞口水,說:“這,這怎麼可能,我,我又沒有那個,那個,怎麼會有?還有,還有車鎖我也洗了,怎麼還能找到她的?” 我知道死者陰部的DNA比對認定了“三角眼”,而在“三角眼”的車鎖上,也找到了死者的血迹。

    無論從調查情況和推理過程的符合程度,還是從證據鍊條來看,都是鐵闆釘釘了。

    而且,此時的“三角眼”不得不認罪了,于是我對着顯示屏悠悠地說:“你要求的三天期限,我們做到了,現在沒話說了吧,納稅人!” “可憐的小女孩,才十七歲,人生就過完了。

    ”陳詩羽一臉的憐惜,“聽說這孩子樣貌出衆,學習成績出衆,本來有大好的人生等待着她,可是在這個歲數就戛然而止了。

    ” “人生的起點和終點在哪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間的過程。

    ”林濤靠在汽車座椅上,仰頭看着車頂棚,說,“活在當下吧。

    ” “嘁……酸不酸?”坐在前排的陳詩羽詫異地回頭看看林濤,白了他一眼,說,“聽這話,我還以為後排坐着少林寺方丈呢。

    ” “我……才不會去當和尚呢。

    ”林濤低聲嘟囔了一句。

     “什麼意思?”陳詩羽莫名其妙地問。

     “可是她的過程也不好啊,父母甯可打麻将,也不關心她。

    ”程子硯也充滿憐惜地說了一句,把話題拉了回來。

     “人是沒法選擇父母的,所以她也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過程。

    可悲的人啊。

    ”我也感歎了一句。

     “既然要生子、養子,不就應該對孩子負責嗎?”陳詩羽又感歎了一句。

     “可能他們覺得給孩子補課,就是負責的唯一方式吧。

    ”林濤補充道,“其實确保孩子的安全,才是基本的負責方式吧!一個沒有成年、沒有走入社會的女孩,大黑天的晚上一個人騎車?” “無論男孩、女孩,作為父母,都要随時考慮到他們的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性安全等等,要竭盡所能避免所有的安全隐患,這才是履行父母責任的表現。

    ”我說,“林濤說得對,夜間獨自行車,本身就有巨大的安全隐患。

    不能因為打麻将而忽視。

    ” “可能他們覺得,村子裡都是熟人,沒什麼不安全的。

    ”韓亮一邊開車,一邊聳了聳肩膀,說道。

     “我曾經看過一個數據,說是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案件中,有70%是熟人所為。

    ”我說,“人還是獸,是無法用熟悉不熟悉來辨别的。

    ” 在返回龍番市的路上,我們一路對死者的逝去唏噓不已。

    不過,在這起命案偵破工作中,我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成就感滿滿的,總算也是為一名差點枉死的死者讨回了公道。

    這起案件不僅有成就感,也是有挑戰性的,難度不亞于那起竹籠案件。

    所以,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說到竹籠案件,我依舊憂心忡忡,見韓亮此時已經駛下了高速,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走,直接去龍番市局。

    ” 刑警支隊的走廊裡,空空蕩蕩的,看起來大家都是去出任務了。

    這是一個不好的征兆,說明竹籠這個案子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我們直接走入了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裡的法醫辦公室,韓法醫正在CT片閱片燈上看着一張CT片。

     “原來龍番市局的首席大法醫也是要做傷情鑒定的呀。

    ”我嬉笑着走了進去。

     “你說,什麼時候公安部能讓我們把傷情鑒定都推向社會司法鑒定機構啊?這太麻煩了。

    ”韓法醫撓了撓頭,說道。

     “對了,韓老師,竹籠的那個案子,怎麼樣了?”我繞開了話題,說道。

     “有進展,但是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韓法醫說,“死者的身份查到了,是龍番市的居民,叫上官金鳳。

    ” “嚯,好霸氣的名字。

    ”大寶說。

     “霸氣?”韓法醫笑着說,“沒覺得。

    我們之前通過恥骨聯合推斷死者大概二十五歲,所以偵查部門去醫院調查了近期在醫院治療梅毒的二十五歲左右的女性,很快就鎖定了死者的身份。

    和從她家提取的DNA進行了比對,确定就是上官金鳳無疑了。

    ” “是賣淫女嗎?”我問。

     韓法醫搖搖頭,說:“不是,這女子是正經人家的媳婦兒,丈夫是鄉鎮衛生院的收費員,而上官金鳳本人是鄉政府的聘用人員。

    兩人結婚兩年多,目前是沒有孩子。

    小兩口的老家都在農村,兩個人在龍番市郊區買的經濟适用房作為婚房。

    ” “那是私生活不檢點?”我問。

     “這個确實。

    ”韓法醫說,“偵查員摸排的時候遇見了巨大的困難,這幾天,幾個隊都沒有人能睡個好覺。

    據說,和這個女人有過性關系的男人,那是越查越多。

    别看她的職業很單純,但是這個人的社會關系着實複雜得很。

    ” “死因呢?”我問。

     “死因通過解剖确定了,确實是生前溺死。

    ”韓法醫說,“不過,應該是頭部遭受鈍器擊打,導緻暈厥後再溺死的。

    可惜,頭皮損傷已經被龍蝦吃掉了,看不到形态了,但是腦組織是有挫傷的。

    屍體被龍蝦毀壞得太嚴重,其他就看不出什麼損傷了。

    不過随身物品都在,錢和手機都在兜裡,隻是被泡得不成樣子了。

    ” 大寶可能是想到了龍蝦吃人、他吃龍蝦的情形,幹嘔了一下,然後故意咳嗽兩聲作為掩飾。

     “打暈後,裝在籠子裡溺死,這種别出心裁的作案手法,提示了兇手和死者是有明确社會關系的人呀,既然死者身份都找到了,找到兇手應該不難吧?”我說。

     “問題就在這裡啊,領導認為排查嫌疑人是沒有甄别依據的,給我們死任務,要我們在現場或者屍體上尋找到能靠得住的證據。

    ”韓法醫說,“你說這怎麼找證據?屍體泡在水裡面已經五六天了,有什麼證據也都消失了啊。

    而且,嗯,而且,你想想,如果是殺親案件,那就是在死者身上發現了她丈夫的DNA,又有什麼證據效力呢?” “總不能,全部指望着技術部門啊。

    ”我像是想起了什麼,說,“對啊,你這樣一說,我突然覺得死者的丈夫嫌疑真的很大呀。

    這幾天,我就一直在想,為什麼不用石頭直接沉屍,而要做個竹籠這麼麻煩。

    現在我好像想明白了!浸豬籠啊!這就是古代懲罰通奸女子的一種刑罰啊。

    你想想,一般藏匿屍體,都不會這麼麻煩,而且死者有其他死因。

    這個裝籠子裡直接去溺死,不是浸豬籠是什麼?” “這個,偵查部門已經想到了。

    偵查部門現在的重點工作對象,也是她丈夫。

    隻不過,通過了解,她丈夫老實巴交,天天衛生院和家兩點一線,實在是不像。

    而且對死者家進行了秘密搜查,也沒有找到形态類似的尼龍繩。

    ”韓法醫指了指隔壁痕迹檢驗實驗室裡的實體顯微鏡,說,“哦,尼龍繩就在那邊,林科長可以去看看。

    ” 林濤點頭去了隔壁。

     我接着問:“那,竹籠能不能看出點什麼?” “這個,我們和痕檢的同事都看了,實在是看不出什麼。

    ”韓法醫說,“DNA室也說了,浸泡了這麼多天,想提取接觸DNA是沒有任何可能的。

    ” “‘看不出什麼’是什麼意思?”我說,“這種東西,反正我是不會做。

    ” “在農村,自己家制作雞籠,沒什麼稀奇的。

    ”韓法醫說,“制作雞籠就是使用毛竹和釘子,這種東西,在龍番到處都是,沒法劃定範圍。

    總不能,真的去做植物的DNA吧。

    ” “那,制作手法什麼的呢?”我問。

     “制作手法,實在是看不出來,不過就是把毛竹釘在一起嘛。

    哦。

    ”韓法醫想起了什麼,說,“理化部門好像在一顆釘子上,找到了一種紅色的油漆,應該是制作雞籠的時候,擊打釘子的工具留下來的。

    可是,油漆的量太少了,沒法做成分分析,所以,也隻能提示兇手有用紅色鈍器釘釘子的習慣,其他,也就沒什麼用了。

    ” “那……”我說。

     “偵查部門也在找,不過,這難度就更大了,沒個範圍,龍番兩千萬人口呢,就是現場附近,也有數十萬人口。

    ”韓法醫像是知道我要問什麼。

     我沉吟了一會兒,說:“還有,兇手如果不是在現場殺人,那他一定要有交通工具把暈厥的上官金鳳和雞籠子給帶去現場吧?” “這個,還真不好說。

    ”韓法醫說,“現場隻有一個管理員,經過審查,沒有嫌疑。

    根據調查情況,管理員晚上的時間,都是要去打麻将的。

    那個偏僻的地方你也知道,幾乎沒人去啊,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判斷,兇手是不是在現場将上官金鳳打暈的。

    不過案發的那兩天,上官金鳳倒是沒有什麼可疑的通話,如果是她自己去了現場,不知道兇手是怎麼約她的。

    ” “那也得有交通工具帶着雞籠子吧?”我說,“這個,監控總能發現什麼吧?” “這個工作也在做。

    ”韓法醫說,“不過,郊區地段,你知道的,監控本來就少,年久失修、缺乏維護,壞掉的占大多數。

    哦,對了,現場後面,就是一大片毛竹林,如果就在現場制作雞籠,那也不是不可以。

    ” 我見條條大路都通不了羅馬,隻能說:“總之,作案手段很稀有,肯定是要從男女關系上入手的。

    ” “這倒是。

    ”韓法醫說,“‘浸豬籠’這種事,有現代思想的人恐怕是做不出來。

    ” “那她丈夫,有梅毒嗎?”我問。

     韓法醫說:“做了檢查,沒有。

    ” 我低頭沉思。

     一會兒,林濤走了進來,說:“尼龍繩我看了,看不出什麼特異性的東西,不過,尼龍繩被截斷的斷端,倒是很整齊,是被利器截斷的。

    由于尼龍繩的特殊材質,如果找得到那一捆尼龍繩,倒是可以做斷端的整體分離比對。

    ” 我點了點頭,繼續沉思。

     “哦,還有,”林濤說,“市局的痕檢同事給我看了張照片。

    是現場魚塘塘岸斜坡上有一片倒伏的草地,裡面,找到了一枚疑似鞋前掌的殘缺鞋印。

    後來我看了看,确實像是鞋印,波浪紋的。

    有比對的價值。

    ” “對,一個裝着人的竹籠,很重。

    ”我說,“如果兇手害怕水花太大、驚動别人,就不會直接把籠子推進去,而會踩在岸邊斜坡上,把籠子放下去。

    ” “好啊!終于有甄别的依據了。

    ”韓法醫說,“不過,鞋印不像是指紋和DNA,隻要找到人,就能比對,要是兇手換了鞋子,就比較麻煩。

    ” “鞋子的大小呢?”我問。

     “是個殘缺鞋印,看不出大小。

    ”林濤說。

     “不管怎麼說,總算是有一點東西了。

    但是,還是需要偵查部門找得到線索才行。

    ”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