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裙擺之下
關燈
小
中
大
們可以确認的是,死者的内衣、内褲的位置是正常的,死者的會陰部沒有任何損傷,死者的處女膜是完整的,而且,死者的口腔、陰道、肛門的擦拭物,經過精斑預實驗,都是陰性。
DNA實驗室還對擦拭物進行了顯微觀察,确定沒有精子。
” “所以檢材提取了,但是還沒有進行DNA檢驗。
”我說。
孫法醫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說:“DNA部門說了,無論從損傷還是從預實驗到顯微觀察,都不提示有性侵的過程,最近DNA實驗室的檢驗壓力巨大,所以應該還沒有做。
” “這個是不行的。
”我說,“确實,處女膜完整,這是一個客觀的依據,但是既然有了DNA技術,就一定要做到底,至少給我們一個依據支持。
這樣吧,你和DNA實驗室商量一下,死者的各種擦拭物,以及指甲,要在明天天亮之前做完。
這個案子,既然社會影響大,而且有明顯的疑點,我們不容有失的。
” 孫法醫是技術大隊長,發号施令自然是沒有問題。
他點了點頭,去隔壁打電話。
等待孫法醫的時候,我注意到新建的青鄉市公安局解剖室進了一台新設備。
這個設備就像是一個封閉的衣櫃,裡面可以挂衣服。
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可以妥善保存衣物,防止衣物上的證據滅失或者被污染。
二是有烘幹加熱的功能,能将死者濕透的衣物盡快烘幹,從而更方便發現衣物上的疑點,也防止衣物上的血迹腐敗。
此時,櫃子裡挂着死者的四件衣服,于是我将它們取了出來,擺在物證台上查看。
在翻轉死者裙子的時候,透過側光,我看到裙擺似乎有一些顔色不一樣的地方。
我趕緊從器械櫃中取出生物檢材發現提取儀,照射了一下裙擺,果真,裙擺前面正中,有一處類圓形的斑迹。
我又取出了四甲基聯苯胺,進行了簡易的血痕預實驗,結果明确那一塊斑迹,是血迹。
孫法醫打完了電話,布置完工作,走回了解剖間。
“這裡有血,你們沒發現吧。
”我指着被我用粉筆标出的一塊區域說道,又把血痕預實驗的結果給孫法醫看。
孫法醫撓撓頭,說:“這個當時還真沒仔細看,裙子是黑色的,不容易發現。
” “不會是污染吧?”我說。
“不會。
”孫法醫堅定地搖搖頭,指了指衣物烘幹保存櫃,意思是他們有相關的儀器設備,一般不會污染。
此時實習生也打開了初次屍檢時拍攝的衣物照片,放大後仔細觀察,果真在相應的位置可以看到類似的很不明顯的斑迹。
“這裡為什麼有血?”孫法醫沉吟道,“死者的裙子是正常的下垂狀态,死者傷後也沒有再起身,而且又不是月經期,血到不了這裡啊。
” 我沒有搭話,拿出死者紅色的内褲,用生物檢材發現提取儀照射。
果不其然,在死者紅色内褲的兩側腰間,都發現了可疑斑迹,經過血痕預實驗,都确定是血迹。
“這就不合理了。
”孫法醫說,“死者的右側髂部有擦傷,内褲對應位置有血迹浸染很正常,但是為什麼左側腰間也有血?” “而且都是浸染或者擦蹭導緻的轉移血迹。
”我說。
“說明什麼?”孫法醫問。
我微微一笑,似乎心中已經有了模糊的答案。
“這,這,這,黑色的裙子,紅色的内褲,還真是讓我們難以發現異常。
”孫法醫說。
“确實,如果不是偶然機會讓我看見裙子上的光線反差,我也是發現不了這些的。
”我說完,轉頭問大寶,“你的檢驗怎麼樣了?” 這期間,大寶已經按照原來的屍體解剖切開口,重新打開了屍體的胸腹腔。
他說:“沒問題,都是正常的,子宮也切開看了,都是正常的。
” 我把死者的裙子拿到死者的屍體旁邊擺放整齊,對大寶說:“裙子的松緊帶對齊死者腰部的松緊帶壓痕,現在你量一下裙擺上的血迹到裙子松緊帶的距離,再量一下松緊帶到死者額部破裂口的距離。
” 大寶拿過皮尺,量着,說:“五十七厘米,五十八厘米。
嗯,死者……” “兩個距離差不多,對不對?”我打斷了大寶。
大寶茫然地點點頭,孫法醫則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微微笑着說:“大寶,你把死者的四肢關節的皮膚都切開。
孫法醫,我們來看看頭部傷口。
” 我按原切口剪開縫線,翻過死者的頭皮,細細看着這個星芒狀的創口,說:“死者的頭部,你們清洗的時候沒有沖吧?” 孫法醫搖了搖頭。
我說:“既然創口裡沒有附着泥沙,我們就不能判斷這個是由現場凸起的石頭形成的。
” “對,有道理。
”孫法醫點頭認可,“鈍器穿透了死者的頭皮、顱骨和硬腦膜,如果鈍器上有泥沙,一定會在顱内被發現。
” “顱骨骨折的邊緣有骨質壓迹。
”我一邊觀察顱骨骨折處,一邊說,“哎?這個死者的額部顱骨很薄啊,甚至比颞骨更薄。
” 正常人的顱骨厚度是六毫米加減一毫米,而且額部和枕部的顱骨都是最厚的。
當然,這隻是統計學意義上的正常狀态。
根據個體差異,每個人的顱骨各個位置的厚薄程度都不一樣。
眼前的這名死者,顱骨就和一般人不一樣。
正常人颞骨翼點處的骨骼是最薄的,這也是為什麼打擊太陽穴容易緻命的原因。
但是死者的翼點顱骨倒是不薄,反倒是額部的顱骨隻有三毫米的厚度。
“顱骨更薄,就更容易骨折。
”孫法醫沉吟道。
“大寶,你那邊怎麼樣?”我轉移了話題。
“都切開了,有一些損傷。
”大寶熟知我的套路,說道,“不過不是腕、踝關節的環形皮下出血,不能确定是不是約束傷。
” 我點了點頭,說:“既然有交通事故的事實發生,明确死者是不是有約束傷這個就比較難了。
不過既然有傷,就不能否定我的判斷。
” “你什麼判斷?”大寶好奇地問道。
“我判斷這不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
”我微笑着說,“這是一起命案。
” “命案?”大寶吃了一驚,左右看看眼前的屍體,說,“難道是交通肇事後,怕死者沒死,于是幹脆滅口?我記得曾經有個網絡熱點案件,就是一個學生在開車撞人後,怕人告發,而連捅了傷者幾刀的殺人案件。
那個學生,好像被判了死刑。
” “你說的這個是一種可能。
”我說,“不過我更加傾向于另一種可能,隻是,這需要明天檢驗結果全部出來之後再說。
” 3 第二天一大早,我先去了DNA實驗室拿報告,所以抵達專案組的時候晚了一些,專案會已經開始。
我悄無聲息地坐在專案組的角落,手裡拿着DNA的檢驗報告,苦苦冥想。
其實用“苦苦”來形容,并不準确,因為這份報告完完全全地印證了我之前的猜測。
此時,我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深入淺出、淺顯易懂地将自己對現場的還原情況介紹給專案組。
我的餘光瞥見了滿會議室疲憊的同事們,心想做技術還是蠻不錯的,不僅能體會橫刀立馬的偵案快感,又不用像偵查員一樣整夜整夜地不睡覺。
“肇事車車主餘光的嫌疑,基本是可以排除的。
”王傑副局長翻動着眼前厚厚一沓調查材料,說,“這不僅僅是我們偵查員的直覺問題,我們的秘密偵查手段也沒有發現他的異常。
這事兒鬧得不小,加上我們的這一招打草驚蛇,不可能對他毫無觸動。
” “還有,從視頻追蹤的角度看,也沒有問題。
”程子硯揚了揚手中的表格,說,“他的車從1号攝像頭開到2号攝像頭的時間,是二十分鐘,如果按照限速來行駛完這段路程,需要二十七分鐘。
” “也就是說,他還超速了。
”王局長說道。
程子硯點點頭,說:“換句話說,無論他怎麼開車,都是沒有時間來停車做些什麼的。
” 聽完這段話,我基本明白了在我來專案組之前,他們彙總了什麼消息。
看起來,通過程子硯的圖偵技術,專案組找到了那輛肇事車輛,車主叫餘光,但是通過外圍調查和客觀的圖偵證據,排除了他在肇事後有停車作案的嫌疑。
我看了看DNA報告,果真找到了一份檢材的标識是:17号檢材,血痕——餘光。
于是我插話道:“DNA檢驗也排除了餘光。
” 這個時候,專案組的諸位才發現我已經坐在了會議室裡。
“DNA?”坐在我身邊的陳詩羽忍不住好奇,低聲問道,“DNA結果出來了?證明什麼問題?” “這個,我等會再說吧。
”我一時覺得說來話長,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表達清楚的。
王局長聽見了我們的對話,點了點頭,對身邊的交警說:“不管這案子怎麼發展,餘光涉嫌交通肇事罪是有證據證明的,這案子你們交警必須徹查。
一是調查事發當天晚上餘光飲酒的情況,這個因為沒有了血液酒精檢測的條件,所以調查方面必須給我查死。
二是餘光車輛上的劃痕,以及洪萌冉電動車上黏附的漆片,立即進行痕迹鑒定,鎖定餘光交通肇事的犯罪事實。
” “調查餘光涉嫌危險駕駛罪,這個罪名沒問題。
”我插話道,“但是交通肇事罪,這個,恐怕依據不足。
”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緻人重傷、死亡,就是涉嫌交通肇事罪了。
”那名交警說道,“如果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發生這樣的事故,機動車承擔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就要追究機動車駕駛員的刑事責任了。
這起事故中,餘光肇事後逃逸,就要依法承擔全部責任,所以怎麼能依據不足呢?” 我笑了笑,說:“您也說了,前提是發生緻人重傷或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可是,這起案件中的受害人洪萌冉,并不是因為交通事故而死。
雖然交通事故導緻了她的腿部骨折、全身擦傷,但是依據《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标準》來看,這些損傷都構不成重傷。
既然事故結果并不是人員的重傷或死亡,當然也就不夠罪了。
” “你的意思是說,通過你們法醫檢驗,明确了這不是一起交通事故?”王局長問道。
我點了點頭,說:“準确地說,這是一起交通事故。
隻是在交通事故之後,又發生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
” 王局長的眉頭一緊,但展現出的卻是一種似乎更加輕松愉悅的表情,他說:“依據何在?” 我理解王局長的心情,這起案件明确了是一起命案,雖然接下來會有很多工作,但是比案件性質懸而未決要好得多。
至少可以給家屬一個交代,給死者一個交代,給民衆一個交代。
“輪到我講了嗎?”我指了指自己的鼻尖。
王局長點頭道:“現在你的意見是整個專案組最關鍵的意見了。
” 說完,他把自己的發言位置讓給了我。
我将U盤上的屍檢照片拷貝到了電腦上,在專案組投影儀上,投射出來。
“這裡是死者洪萌冉的額部。
”我用激光筆指着照片上的星芒狀創口,說,“這裡的損傷,準确說并不非常嚴重,但是因為死者的顱骨結構和大多數人不一樣,這裡的顱骨薄,這一擊直接導緻了她開放性顱腦損傷而死亡。
這裡是緻命傷,不過,這處損傷是典型的鈍性物體擊打損傷,而不是交通事故中一次可以形成的損傷,現場也沒有可以形成這處損傷的鈍器物體。
所以,這是一起殺人案件。
” “僅僅就這些依據?”王局長問,“這些判斷僅僅是法醫專業的推斷,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吧?” “還有,”我說,“死者的雙手内有泥沙和樹葉,這說明她傷後,并沒有立即死亡。
可是,她的頭部有損傷、出血。
一個人有意識的情況下,受傷,第一反應當然是捂壓傷口,手上自然會浸染血液,但是她并沒有。
” “這說明了什麼?”陳詩羽好奇地問道。
“說明她額部受傷之後,并沒有能力去捂壓傷口。
”我說完,想了想,覺得這句話可能聽起來像是廢話
DNA實驗室還對擦拭物進行了顯微觀察,确定沒有精子。
” “所以檢材提取了,但是還沒有進行DNA檢驗。
”我說。
孫法醫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說:“DNA部門說了,無論從損傷還是從預實驗到顯微觀察,都不提示有性侵的過程,最近DNA實驗室的檢驗壓力巨大,所以應該還沒有做。
” “這個是不行的。
”我說,“确實,處女膜完整,這是一個客觀的依據,但是既然有了DNA技術,就一定要做到底,至少給我們一個依據支持。
這樣吧,你和DNA實驗室商量一下,死者的各種擦拭物,以及指甲,要在明天天亮之前做完。
這個案子,既然社會影響大,而且有明顯的疑點,我們不容有失的。
” 孫法醫是技術大隊長,發号施令自然是沒有問題。
他點了點頭,去隔壁打電話。
等待孫法醫的時候,我注意到新建的青鄉市公安局解剖室進了一台新設備。
這個設備就像是一個封閉的衣櫃,裡面可以挂衣服。
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可以妥善保存衣物,防止衣物上的證據滅失或者被污染。
二是有烘幹加熱的功能,能将死者濕透的衣物盡快烘幹,從而更方便發現衣物上的疑點,也防止衣物上的血迹腐敗。
此時,櫃子裡挂着死者的四件衣服,于是我将它們取了出來,擺在物證台上查看。
在翻轉死者裙子的時候,透過側光,我看到裙擺似乎有一些顔色不一樣的地方。
我趕緊從器械櫃中取出生物檢材發現提取儀,照射了一下裙擺,果真,裙擺前面正中,有一處類圓形的斑迹。
我又取出了四甲基聯苯胺,進行了簡易的血痕預實驗,結果明确那一塊斑迹,是血迹。
孫法醫打完了電話,布置完工作,走回了解剖間。
“這裡有血,你們沒發現吧。
”我指着被我用粉筆标出的一塊區域說道,又把血痕預實驗的結果給孫法醫看。
孫法醫撓撓頭,說:“這個當時還真沒仔細看,裙子是黑色的,不容易發現。
” “不會是污染吧?”我說。
“不會。
”孫法醫堅定地搖搖頭,指了指衣物烘幹保存櫃,意思是他們有相關的儀器設備,一般不會污染。
此時實習生也打開了初次屍檢時拍攝的衣物照片,放大後仔細觀察,果真在相應的位置可以看到類似的很不明顯的斑迹。
“這裡為什麼有血?”孫法醫沉吟道,“死者的裙子是正常的下垂狀态,死者傷後也沒有再起身,而且又不是月經期,血到不了這裡啊。
” 我沒有搭話,拿出死者紅色的内褲,用生物檢材發現提取儀照射。
果不其然,在死者紅色内褲的兩側腰間,都發現了可疑斑迹,經過血痕預實驗,都确定是血迹。
“這就不合理了。
”孫法醫說,“死者的右側髂部有擦傷,内褲對應位置有血迹浸染很正常,但是為什麼左側腰間也有血?” “而且都是浸染或者擦蹭導緻的轉移血迹。
”我說。
“說明什麼?”孫法醫問。
我微微一笑,似乎心中已經有了模糊的答案。
“這,這,這,黑色的裙子,紅色的内褲,還真是讓我們難以發現異常。
”孫法醫說。
“确實,如果不是偶然機會讓我看見裙子上的光線反差,我也是發現不了這些的。
”我說完,轉頭問大寶,“你的檢驗怎麼樣了?” 這期間,大寶已經按照原來的屍體解剖切開口,重新打開了屍體的胸腹腔。
他說:“沒問題,都是正常的,子宮也切開看了,都是正常的。
” 我把死者的裙子拿到死者的屍體旁邊擺放整齊,對大寶說:“裙子的松緊帶對齊死者腰部的松緊帶壓痕,現在你量一下裙擺上的血迹到裙子松緊帶的距離,再量一下松緊帶到死者額部破裂口的距離。
” 大寶拿過皮尺,量着,說:“五十七厘米,五十八厘米。
嗯,死者……” “兩個距離差不多,對不對?”我打斷了大寶。
大寶茫然地點點頭,孫法醫則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微微笑着說:“大寶,你把死者的四肢關節的皮膚都切開。
孫法醫,我們來看看頭部傷口。
” 我按原切口剪開縫線,翻過死者的頭皮,細細看着這個星芒狀的創口,說:“死者的頭部,你們清洗的時候沒有沖吧?” 孫法醫搖了搖頭。
我說:“既然創口裡沒有附着泥沙,我們就不能判斷這個是由現場凸起的石頭形成的。
” “對,有道理。
”孫法醫點頭認可,“鈍器穿透了死者的頭皮、顱骨和硬腦膜,如果鈍器上有泥沙,一定會在顱内被發現。
” “顱骨骨折的邊緣有骨質壓迹。
”我一邊觀察顱骨骨折處,一邊說,“哎?這個死者的額部顱骨很薄啊,甚至比颞骨更薄。
” 正常人的顱骨厚度是六毫米加減一毫米,而且額部和枕部的顱骨都是最厚的。
當然,這隻是統計學意義上的正常狀态。
根據個體差異,每個人的顱骨各個位置的厚薄程度都不一樣。
眼前的這名死者,顱骨就和一般人不一樣。
正常人颞骨翼點處的骨骼是最薄的,這也是為什麼打擊太陽穴容易緻命的原因。
但是死者的翼點顱骨倒是不薄,反倒是額部的顱骨隻有三毫米的厚度。
“顱骨更薄,就更容易骨折。
”孫法醫沉吟道。
“大寶,你那邊怎麼樣?”我轉移了話題。
“都切開了,有一些損傷。
”大寶熟知我的套路,說道,“不過不是腕、踝關節的環形皮下出血,不能确定是不是約束傷。
” 我點了點頭,說:“既然有交通事故的事實發生,明确死者是不是有約束傷這個就比較難了。
不過既然有傷,就不能否定我的判斷。
” “你什麼判斷?”大寶好奇地問道。
“我判斷這不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
”我微笑着說,“這是一起命案。
” “命案?”大寶吃了一驚,左右看看眼前的屍體,說,“難道是交通肇事後,怕死者沒死,于是幹脆滅口?我記得曾經有個網絡熱點案件,就是一個學生在開車撞人後,怕人告發,而連捅了傷者幾刀的殺人案件。
那個學生,好像被判了死刑。
” “你說的這個是一種可能。
”我說,“不過我更加傾向于另一種可能,隻是,這需要明天檢驗結果全部出來之後再說。
” 3 第二天一大早,我先去了DNA實驗室拿報告,所以抵達專案組的時候晚了一些,專案會已經開始。
我悄無聲息地坐在專案組的角落,手裡拿着DNA的檢驗報告,苦苦冥想。
其實用“苦苦”來形容,并不準确,因為這份報告完完全全地印證了我之前的猜測。
此時,我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深入淺出、淺顯易懂地将自己對現場的還原情況介紹給專案組。
我的餘光瞥見了滿會議室疲憊的同事們,心想做技術還是蠻不錯的,不僅能體會橫刀立馬的偵案快感,又不用像偵查員一樣整夜整夜地不睡覺。
“肇事車車主餘光的嫌疑,基本是可以排除的。
”王傑副局長翻動着眼前厚厚一沓調查材料,說,“這不僅僅是我們偵查員的直覺問題,我們的秘密偵查手段也沒有發現他的異常。
這事兒鬧得不小,加上我們的這一招打草驚蛇,不可能對他毫無觸動。
” “還有,從視頻追蹤的角度看,也沒有問題。
”程子硯揚了揚手中的表格,說,“他的車從1号攝像頭開到2号攝像頭的時間,是二十分鐘,如果按照限速來行駛完這段路程,需要二十七分鐘。
” “也就是說,他還超速了。
”王局長說道。
程子硯點點頭,說:“換句話說,無論他怎麼開車,都是沒有時間來停車做些什麼的。
” 聽完這段話,我基本明白了在我來專案組之前,他們彙總了什麼消息。
看起來,通過程子硯的圖偵技術,專案組找到了那輛肇事車輛,車主叫餘光,但是通過外圍調查和客觀的圖偵證據,排除了他在肇事後有停車作案的嫌疑。
我看了看DNA報告,果真找到了一份檢材的标識是:17号檢材,血痕——餘光。
于是我插話道:“DNA檢驗也排除了餘光。
” 這個時候,專案組的諸位才發現我已經坐在了會議室裡。
“DNA?”坐在我身邊的陳詩羽忍不住好奇,低聲問道,“DNA結果出來了?證明什麼問題?” “這個,我等會再說吧。
”我一時覺得說來話長,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表達清楚的。
王局長聽見了我們的對話,點了點頭,對身邊的交警說:“不管這案子怎麼發展,餘光涉嫌交通肇事罪是有證據證明的,這案子你們交警必須徹查。
一是調查事發當天晚上餘光飲酒的情況,這個因為沒有了血液酒精檢測的條件,所以調查方面必須給我查死。
二是餘光車輛上的劃痕,以及洪萌冉電動車上黏附的漆片,立即進行痕迹鑒定,鎖定餘光交通肇事的犯罪事實。
” “調查餘光涉嫌危險駕駛罪,這個罪名沒問題。
”我插話道,“但是交通肇事罪,這個,恐怕依據不足。
”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緻人重傷、死亡,就是涉嫌交通肇事罪了。
”那名交警說道,“如果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發生這樣的事故,機動車承擔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就要追究機動車駕駛員的刑事責任了。
這起事故中,餘光肇事後逃逸,就要依法承擔全部責任,所以怎麼能依據不足呢?” 我笑了笑,說:“您也說了,前提是發生緻人重傷或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可是,這起案件中的受害人洪萌冉,并不是因為交通事故而死。
雖然交通事故導緻了她的腿部骨折、全身擦傷,但是依據《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标準》來看,這些損傷都構不成重傷。
既然事故結果并不是人員的重傷或死亡,當然也就不夠罪了。
” “你的意思是說,通過你們法醫檢驗,明确了這不是一起交通事故?”王局長問道。
我點了點頭,說:“準确地說,這是一起交通事故。
隻是在交通事故之後,又發生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
” 王局長的眉頭一緊,但展現出的卻是一種似乎更加輕松愉悅的表情,他說:“依據何在?” 我理解王局長的心情,這起案件明确了是一起命案,雖然接下來會有很多工作,但是比案件性質懸而未決要好得多。
至少可以給家屬一個交代,給死者一個交代,給民衆一個交代。
“輪到我講了嗎?”我指了指自己的鼻尖。
王局長點頭道:“現在你的意見是整個專案組最關鍵的意見了。
” 說完,他把自己的發言位置讓給了我。
我将U盤上的屍檢照片拷貝到了電腦上,在專案組投影儀上,投射出來。
“這裡是死者洪萌冉的額部。
”我用激光筆指着照片上的星芒狀創口,說,“這裡的損傷,準确說并不非常嚴重,但是因為死者的顱骨結構和大多數人不一樣,這裡的顱骨薄,這一擊直接導緻了她開放性顱腦損傷而死亡。
這裡是緻命傷,不過,這處損傷是典型的鈍性物體擊打損傷,而不是交通事故中一次可以形成的損傷,現場也沒有可以形成這處損傷的鈍器物體。
所以,這是一起殺人案件。
” “僅僅就這些依據?”王局長問,“這些判斷僅僅是法醫專業的推斷,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吧?” “還有,”我說,“死者的雙手内有泥沙和樹葉,這說明她傷後,并沒有立即死亡。
可是,她的頭部有損傷、出血。
一個人有意識的情況下,受傷,第一反應當然是捂壓傷口,手上自然會浸染血液,但是她并沒有。
” “這說明了什麼?”陳詩羽好奇地問道。
“說明她額部受傷之後,并沒有能力去捂壓傷口。
”我說完,想了想,覺得這句話可能聽起來像是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