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費城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動作像閃電一樣迅猛,想要一對一防守他幾乎不可能。
而科比的防守卻相當老到,他總能提前判斷出對手的意圖,并找到應對的方法,結果兩人較量了13回合,斯塔克豪斯以5:8敗下陣來。
回憶起那場對決,斯塔克豪斯不認輸,但對科比贊賞有加說:“他不是那種随便玩玩的心态,一上來就想顔扣我,他就是打算造成破壞殺傷。
” 這場偶然的對決奠定了科比的信心,面對真正的NBA球員,他似乎并不吃力,沒多久,他又收到了邁克爾·喬丹的母校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邀請,喬丹的恩師、德高望重的名帥迪恩·史密斯甚至親自給科比發了邀請函。
“當我拿到這封信的時候,我興奮得要死,”科比回憶道,“在英語課上,我就忍不住把信拆開看了,當時老師還在講台上講課。
史密斯說他聽說了我在跟傑裡·斯塔克豪斯對抗時的表現,稱贊了我的天賦和能力。
直到現在我還保留着那封信,這可是迪恩·史密斯親筆寫的啊。
” 多方面的肯定讓科比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覺得既然大學能給我提高的空間,那麼NBA高水平的訓練和比賽同樣能讓自己提高,甚至比大學能學到的東西更多,于是,在與父母等多方商議之後,在1996年4月29日下午,科比在勞爾梅裡恩中學體育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告訴大家他未來的選擇。
這一天,學校體育館前聚集了70多家媒體,不僅僅費城當地的媒體,ESPN電視網和CNN電視網等國家媒體也聞風而來。
費城著名的樂隊“BoysⅡMen”更是趕到現場,為這場發布會伴奏,這支享譽美國的黑人樂隊在幾個月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演唱了美國國歌,在兩年之前,科比帶領勞爾梅裡恩打入季後賽的時候,他們便成為了科比的球迷,這次他們專程從洛杉矶趕到現場。
“大家好,我是科比。
”科比穿着略顯寬大的西裝,墨鏡頂在額頭,站在講台上,“我聽取了許多人的意見,然後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将自己的天賦……”在這裡,他故意賣關子,停頓了片刻,目光看向場下,觀衆們都以期待的目光焦急地等待着他的答案,這讓他對自己更加有信心,停頓幾秒,他接着說:“沒錯,我決定跳過大學,将我的天賦帶進NBA。
” 體育館裡瞬間爆發出山呼海嘯,球迷們驚訝的、興奮的、質疑的……種種聲音混合在一起,伴随着媒體閃爍不停的閃光燈,讓現場的氛圍異常熱烈。
一塊石頭落地,科比的心情也放松下來,他親切地與現場的球迷握手緻意,為每一個索要簽名的人簽名,雖然他還沒有打過一場職業比賽,但顯然,他已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高中生,這個大膽的、有點冒險的答案,讓人們對他的發展更加期待。
“想在NBA立足,我必須加倍努力。
我知道這種越級,步子邁得有點大,你一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趁年輕,我得把握機會,我不知道自己能否登上群山之巅,但必須竭盡全力,哪怕為此掉下深淵,我也認了。
這是我自己的決定。
” 站在聚光燈的面前,科比滿懷憧憬地向自己,也向未來發出了挑戰。
19.争議 随着科比·布萊恩特要參加NBA選秀的聲明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也接踵而來。
費城本地的媒體《觀察者報》對科比還是充滿期待:“這座城市誕生了新的英雄,我們期待他會超越芝加哥的喬丹……現在隻有一個疑問,那便是他能否留在費城。
” 而NBA球探主管馬提·布雷克在接受《洛杉矶時報》的采訪時卻說:“科比在拿自己開玩笑嗎?他當然想參選,我還想成為電影明星呢。
他根本沒準備好。
” 凱爾特人隊副總裁詹甯斯也第一時間在《體育畫報》上發表言論:“科比過早進入NBA是個錯誤的選擇,摩西·馬龍之後,我見過的史上最強的高中生是加内特,科比與加内特沒法比,但就算是加内特,我也不會建議他跳過大學進入NBA。
” 科比的舅舅,曾效力過華盛頓子彈隊的約翰·考克斯在采訪中說:“我感覺,誰要是不用狀元簽選科比,準是個錯誤。
他會成為NBA的殺手,我等不及看到全國人民定期想看他打球的樣子了。
” 事态發展得十分迅速,很快,這場争論的矛頭從籃球本身轉移到其他話題上,一些媒體開始向布萊恩特夫婦發難,認為科比還沒有成年,是喬和帕姆在左右科比的選擇,一些人甚至在喬的履曆上做文章,抨擊他是一個淘金客,他讓兒子過早地加盟職業聯賽,不過是發現了新的搖錢樹而已。
這些人身攻擊讓布萊恩特一家十分困擾。
起初,喬并不支持兒子跳過大學直接參加選秀,當時喬·布萊恩特的母校拉薩爾大學也在試着招募科比,但兒子正處于叛逆期,加上一些商業上的關系,讓喬對科比的選擇幹預甚少,他當然希望兒子的選擇是最佳的。
作為回應,喬和帕姆為了證明布萊恩特一家還沒窮到攆兒子出去打球賺錢的地步,主動向媒體公布了家庭的經濟收入。
科比的高中教練道納也站出來為愛徒鳴不平:“這些批評者裡,有幾個人看過科比打球,真正了解科比?像他這樣的天才鳳毛麟角,更難得的是,他為了籃球可以付出一切。
盡管他隻有17歲,但他非常早熟,在我看來,幾年前他就能讀大學,他有着成熟的心理,優秀的成績,他選擇去追求夢想,打更高水平的比賽正是時候。
” 輿論的旋渦并沒有阻礙科比的職業化進程,宣布決定後不到半個月,阿迪達斯便第一時間與科比簽下一份價值千萬的合同。
出于某些原因,當時這份合同的金額沒有公開,科比本人也表示,不希望自己在媒體上太多曝光,但這份簽約還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為什麼科比不選擇如日中天的耐克,而選擇剛剛打開美國市場的阿迪達斯? 盡管科比本人後來做出了解釋,一方面他對歐洲有着獨特的情感,一方面當時阿迪達斯進駐美國市場和科比準備進入NBA的狀況是一樣的,雙方有着同樣的抱負和願景,“與一個巅峰品牌簽約,證明不了你的價值。
”耐克已經有了一個喬丹,科比不想成為第二個喬丹,而是想做自己。
但人們不應該忽略促成這一筆合同的關鍵人物,被稱作“球鞋教父”的桑尼·瓦卡羅。
瓦卡羅的大名叫約翰·保羅,是80年代耐克公司的核心人物,在籃球界有着很大的影響力,那時電影《教父》風靡一時,他又有着意大利血統,人們便用電影中索尼的角色為他起了外号。
他長期推行名校公關策略,與北卡、喬治城等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名校的教練交情頗深,為耐克争取到許多簽約巨星的機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是他一手将喬丹招募到耐克旗下,并推出喬丹系列簽名鞋,讓耐克這個地處俄勒岡州的邊遠小作坊,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商業品牌。
在名校公關策略大獲成功之後,瓦卡羅建議耐克建立一個高中生球探體系,但因為耗資巨大,遭到了老闆菲爾·奈特的斷然否決。
就這樣,1991年,瓦卡羅與耐克鬧翻,遭到解雇。
很快,瓦卡羅轉投到了阿迪達斯旗下,當時阿迪達斯剛剛開拓美國市場,步履維艱,瓦卡羅的到來仿佛一盞明燈,為德國公司照亮了前路。
因為NCAA的市場已被耐克牢牢占據,于是瓦卡羅将在耐克沒有實施的“高中生計劃”完全嫁接過來,建議阿迪達斯贊助一些高中生夏季聯賽,借以發掘有潛力的明星球員,著名的ABCD訓練營就在其中。
不久,嶄露頭角的科比便進入了瓦卡羅的視線。
在他的計劃中,正在物色一個喬丹一樣的代言人來擴大品牌的影響力,他将科比的資料推薦給阿迪達斯的總監查爾斯,查爾斯毫不猶豫地決定招募這個還帶着意大利口音的高中生。
對于拉攏人心,瓦卡羅駕輕就熟,他先是通過關系結識了喬·布萊恩特,然後又搬家到紐約,抽時間到費城和科比一家吃晚餐,并經常去勞爾梅裡恩觀看科比的訓練。
喬和帕姆很快便對這位精明的商人言聽計從,不久,科比便被瓦卡羅帶到阿迪達斯ABCD訓練營。
與此同時,瓦卡羅還與經紀人阿恩·特勒姆建立了合作關系。
阿恩·特勒姆的菲利普·莫裡斯經紀公司在美國頗有影響力,但公司的經營範圍隻限于演藝界,随着NBA的蛋糕越來越大,作為總裁的特勒姆非常希望能吃上一口。
而瓦卡羅在耐克時,曾幫助經紀人大衛·法爾克權傾一時,20世紀中期,法爾克旗下的NBA球星包括喬丹、尤因、莫甯、斯托克頓、穆托姆博等多達120名,是除了總裁大衛·斯特恩之外,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兩個人的合作可謂強強聯手,一拍即合。
1995年科比獲得ABCD訓練營的“最有價值球員”獎項,瓦卡羅把特勒姆介紹給了科比一家。
于是科比成為菲利普·莫裡斯經紀公司簽約的第一位籃球明星,自此圍繞着科比進行的一場商業計劃便悄然展開了新的布局。
特勒姆親自陪同科比開始了全美試訓,來推銷自己。
因為沒有參加過大學聯賽,也沒有在更大的舞台上證明過自己,NBA球隊的老闆和球探一方面對他的天賦和球技表示肯定,一方面又對一個孩子的未來表示懷疑。
畢竟在科比之前,NBA有過26位高中生球員,但除了摩西·馬龍之外,還沒有誰取得過很高的成就,更何況,科比還是一個外線球員。
阿迪達斯也開始着手于為科比設計專屬球鞋,并拍攝了大量的廣告進行推廣。
為了将科比的商業價值最大化,阿迪達斯甚至希望能夠幹涉選秀事宜,讓科比去更大的城市。
外界對科比事件的評價尚未平息,“球鞋教父”瓦卡羅又計劃将科比推薦給了另一位位高權重的“教父”——湖人隊的總經理傑裡·韋斯特。
20.傑裡·韋斯特的難題 1996年的夏天,不止一個人向傑裡·韋斯特提起科比·布萊恩特的名字,這個17歲的少年帶領魚腩球隊勞爾梅裡恩奪得賓州冠軍,超越張伯倫成為費城聯賽的曆史得分王,單挑赢了斯塔克豪斯……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贊歎這個少年的傳奇故事,但這些暫時都無法引起韋斯特足夠的興趣,他有一盤很大的棋要下。
從1960年被準備搬遷到洛杉矶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在第一輪第二順位選中開始,傑裡·韋斯特的人生便與這支紫金軍團牢牢地綁在了一起,1969年,30歲的韋斯特獲得總決賽MVP獎項,成為聯盟曆史上唯一一位以失敗者身份捧起總決賽MVP的球員1970年總決賽對陣紐約尼克斯的第三場比賽中,韋斯特在最後時刻命中了一記18米外的投籃,從此獲得“關鍵先生”的稱号在他效力的14年裡,9次帶領湖人隊殺入總決賽,1972年,他獲得了生涯唯一一個總冠軍他的整個球員生涯都在為湖人隊效力,而他的剪影,也被用來當作NBA的logo。
退役後,他短暫地出任了一段湖人隊的教練,而後轉為球探,1982年,韋斯特被任命為湖人隊的總經理,他通過精明的交易和獨具慧眼的選秀為湖人隊帶來了“魔術師”約翰遜、詹姆斯·沃西、卡裡姆·賈巴爾,獲得了5個總冠軍,開啟了80年代的“ShowTime”時代。
ESPN著名記者J.A.阿丹德曾說過:“在整個80年代,湖人隊有兩件事是毫無疑問的,一個是‘魔術師’約翰遜一定能幫球隊赢得重要的比賽,另一個則是,傑裡·韋斯特一定能為球隊帶來最合适的球員。
” 但進入90年代,湖人隊經曆了一段低潮,這讓作為經理人的韋斯特十分煎熬,雖然1995年,湖人隊重返季後賽,韋斯特也因此獲得了“最佳經理人”的獎項,但經曆過王朝的輝煌,這些看起來都不值一提,韋斯特無時無刻不設想着帶領球隊重回巅峰。
1996年“大魚”湧動的自由市場讓韋斯特看到了機會,這一年自由市場上的球員多達160多人,邁
而科比的防守卻相當老到,他總能提前判斷出對手的意圖,并找到應對的方法,結果兩人較量了13回合,斯塔克豪斯以5:8敗下陣來。
回憶起那場對決,斯塔克豪斯不認輸,但對科比贊賞有加說:“他不是那種随便玩玩的心态,一上來就想顔扣我,他就是打算造成破壞殺傷。
” 這場偶然的對決奠定了科比的信心,面對真正的NBA球員,他似乎并不吃力,沒多久,他又收到了邁克爾·喬丹的母校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邀請,喬丹的恩師、德高望重的名帥迪恩·史密斯甚至親自給科比發了邀請函。
“當我拿到這封信的時候,我興奮得要死,”科比回憶道,“在英語課上,我就忍不住把信拆開看了,當時老師還在講台上講課。
史密斯說他聽說了我在跟傑裡·斯塔克豪斯對抗時的表現,稱贊了我的天賦和能力。
直到現在我還保留着那封信,這可是迪恩·史密斯親筆寫的啊。
” 多方面的肯定讓科比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覺得既然大學能給我提高的空間,那麼NBA高水平的訓練和比賽同樣能讓自己提高,甚至比大學能學到的東西更多,于是,在與父母等多方商議之後,在1996年4月29日下午,科比在勞爾梅裡恩中學體育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告訴大家他未來的選擇。
這一天,學校體育館前聚集了70多家媒體,不僅僅費城當地的媒體,ESPN電視網和CNN電視網等國家媒體也聞風而來。
費城著名的樂隊“BoysⅡMen”更是趕到現場,為這場發布會伴奏,這支享譽美國的黑人樂隊在幾個月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演唱了美國國歌,在兩年之前,科比帶領勞爾梅裡恩打入季後賽的時候,他們便成為了科比的球迷,這次他們專程從洛杉矶趕到現場。
“大家好,我是科比。
”科比穿着略顯寬大的西裝,墨鏡頂在額頭,站在講台上,“我聽取了許多人的意見,然後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将自己的天賦……”在這裡,他故意賣關子,停頓了片刻,目光看向場下,觀衆們都以期待的目光焦急地等待着他的答案,這讓他對自己更加有信心,停頓幾秒,他接着說:“沒錯,我決定跳過大學,将我的天賦帶進NBA。
” 體育館裡瞬間爆發出山呼海嘯,球迷們驚訝的、興奮的、質疑的……種種聲音混合在一起,伴随着媒體閃爍不停的閃光燈,讓現場的氛圍異常熱烈。
一塊石頭落地,科比的心情也放松下來,他親切地與現場的球迷握手緻意,為每一個索要簽名的人簽名,雖然他還沒有打過一場職業比賽,但顯然,他已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高中生,這個大膽的、有點冒險的答案,讓人們對他的發展更加期待。
“想在NBA立足,我必須加倍努力。
我知道這種越級,步子邁得有點大,你一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趁年輕,我得把握機會,我不知道自己能否登上群山之巅,但必須竭盡全力,哪怕為此掉下深淵,我也認了。
這是我自己的決定。
” 站在聚光燈的面前,科比滿懷憧憬地向自己,也向未來發出了挑戰。
19.争議 随着科比·布萊恩特要參加NBA選秀的聲明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也接踵而來。
費城本地的媒體《觀察者報》對科比還是充滿期待:“這座城市誕生了新的英雄,我們期待他會超越芝加哥的喬丹……現在隻有一個疑問,那便是他能否留在費城。
” 而NBA球探主管馬提·布雷克在接受《洛杉矶時報》的采訪時卻說:“科比在拿自己開玩笑嗎?他當然想參選,我還想成為電影明星呢。
他根本沒準備好。
” 凱爾特人隊副總裁詹甯斯也第一時間在《體育畫報》上發表言論:“科比過早進入NBA是個錯誤的選擇,摩西·馬龍之後,我見過的史上最強的高中生是加内特,科比與加内特沒法比,但就算是加内特,我也不會建議他跳過大學進入NBA。
” 科比的舅舅,曾效力過華盛頓子彈隊的約翰·考克斯在采訪中說:“我感覺,誰要是不用狀元簽選科比,準是個錯誤。
他會成為NBA的殺手,我等不及看到全國人民定期想看他打球的樣子了。
” 事态發展得十分迅速,很快,這場争論的矛頭從籃球本身轉移到其他話題上,一些媒體開始向布萊恩特夫婦發難,認為科比還沒有成年,是喬和帕姆在左右科比的選擇,一些人甚至在喬的履曆上做文章,抨擊他是一個淘金客,他讓兒子過早地加盟職業聯賽,不過是發現了新的搖錢樹而已。
這些人身攻擊讓布萊恩特一家十分困擾。
起初,喬并不支持兒子跳過大學直接參加選秀,當時喬·布萊恩特的母校拉薩爾大學也在試着招募科比,但兒子正處于叛逆期,加上一些商業上的關系,讓喬對科比的選擇幹預甚少,他當然希望兒子的選擇是最佳的。
作為回應,喬和帕姆為了證明布萊恩特一家還沒窮到攆兒子出去打球賺錢的地步,主動向媒體公布了家庭的經濟收入。
科比的高中教練道納也站出來為愛徒鳴不平:“這些批評者裡,有幾個人看過科比打球,真正了解科比?像他這樣的天才鳳毛麟角,更難得的是,他為了籃球可以付出一切。
盡管他隻有17歲,但他非常早熟,在我看來,幾年前他就能讀大學,他有着成熟的心理,優秀的成績,他選擇去追求夢想,打更高水平的比賽正是時候。
” 輿論的旋渦并沒有阻礙科比的職業化進程,宣布決定後不到半個月,阿迪達斯便第一時間與科比簽下一份價值千萬的合同。
出于某些原因,當時這份合同的金額沒有公開,科比本人也表示,不希望自己在媒體上太多曝光,但這份簽約還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為什麼科比不選擇如日中天的耐克,而選擇剛剛打開美國市場的阿迪達斯? 盡管科比本人後來做出了解釋,一方面他對歐洲有着獨特的情感,一方面當時阿迪達斯進駐美國市場和科比準備進入NBA的狀況是一樣的,雙方有着同樣的抱負和願景,“與一個巅峰品牌簽約,證明不了你的價值。
”耐克已經有了一個喬丹,科比不想成為第二個喬丹,而是想做自己。
但人們不應該忽略促成這一筆合同的關鍵人物,被稱作“球鞋教父”的桑尼·瓦卡羅。
瓦卡羅的大名叫約翰·保羅,是80年代耐克公司的核心人物,在籃球界有着很大的影響力,那時電影《教父》風靡一時,他又有着意大利血統,人們便用電影中索尼的角色為他起了外号。
他長期推行名校公關策略,與北卡、喬治城等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名校的教練交情頗深,為耐克争取到許多簽約巨星的機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是他一手将喬丹招募到耐克旗下,并推出喬丹系列簽名鞋,讓耐克這個地處俄勒岡州的邊遠小作坊,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商業品牌。
在名校公關策略大獲成功之後,瓦卡羅建議耐克建立一個高中生球探體系,但因為耗資巨大,遭到了老闆菲爾·奈特的斷然否決。
就這樣,1991年,瓦卡羅與耐克鬧翻,遭到解雇。
很快,瓦卡羅轉投到了阿迪達斯旗下,當時阿迪達斯剛剛開拓美國市場,步履維艱,瓦卡羅的到來仿佛一盞明燈,為德國公司照亮了前路。
因為NCAA的市場已被耐克牢牢占據,于是瓦卡羅将在耐克沒有實施的“高中生計劃”完全嫁接過來,建議阿迪達斯贊助一些高中生夏季聯賽,借以發掘有潛力的明星球員,著名的ABCD訓練營就在其中。
不久,嶄露頭角的科比便進入了瓦卡羅的視線。
在他的計劃中,正在物色一個喬丹一樣的代言人來擴大品牌的影響力,他将科比的資料推薦給阿迪達斯的總監查爾斯,查爾斯毫不猶豫地決定招募這個還帶着意大利口音的高中生。
對于拉攏人心,瓦卡羅駕輕就熟,他先是通過關系結識了喬·布萊恩特,然後又搬家到紐約,抽時間到費城和科比一家吃晚餐,并經常去勞爾梅裡恩觀看科比的訓練。
喬和帕姆很快便對這位精明的商人言聽計從,不久,科比便被瓦卡羅帶到阿迪達斯ABCD訓練營。
與此同時,瓦卡羅還與經紀人阿恩·特勒姆建立了合作關系。
阿恩·特勒姆的菲利普·莫裡斯經紀公司在美國頗有影響力,但公司的經營範圍隻限于演藝界,随着NBA的蛋糕越來越大,作為總裁的特勒姆非常希望能吃上一口。
而瓦卡羅在耐克時,曾幫助經紀人大衛·法爾克權傾一時,20世紀中期,法爾克旗下的NBA球星包括喬丹、尤因、莫甯、斯托克頓、穆托姆博等多達120名,是除了總裁大衛·斯特恩之外,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兩個人的合作可謂強強聯手,一拍即合。
1995年科比獲得ABCD訓練營的“最有價值球員”獎項,瓦卡羅把特勒姆介紹給了科比一家。
于是科比成為菲利普·莫裡斯經紀公司簽約的第一位籃球明星,自此圍繞着科比進行的一場商業計劃便悄然展開了新的布局。
特勒姆親自陪同科比開始了全美試訓,來推銷自己。
因為沒有參加過大學聯賽,也沒有在更大的舞台上證明過自己,NBA球隊的老闆和球探一方面對他的天賦和球技表示肯定,一方面又對一個孩子的未來表示懷疑。
畢竟在科比之前,NBA有過26位高中生球員,但除了摩西·馬龍之外,還沒有誰取得過很高的成就,更何況,科比還是一個外線球員。
阿迪達斯也開始着手于為科比設計專屬球鞋,并拍攝了大量的廣告進行推廣。
為了将科比的商業價值最大化,阿迪達斯甚至希望能夠幹涉選秀事宜,讓科比去更大的城市。
外界對科比事件的評價尚未平息,“球鞋教父”瓦卡羅又計劃将科比推薦給了另一位位高權重的“教父”——湖人隊的總經理傑裡·韋斯特。
20.傑裡·韋斯特的難題 1996年的夏天,不止一個人向傑裡·韋斯特提起科比·布萊恩特的名字,這個17歲的少年帶領魚腩球隊勞爾梅裡恩奪得賓州冠軍,超越張伯倫成為費城聯賽的曆史得分王,單挑赢了斯塔克豪斯……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贊歎這個少年的傳奇故事,但這些暫時都無法引起韋斯特足夠的興趣,他有一盤很大的棋要下。
從1960年被準備搬遷到洛杉矶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在第一輪第二順位選中開始,傑裡·韋斯特的人生便與這支紫金軍團牢牢地綁在了一起,1969年,30歲的韋斯特獲得總決賽MVP獎項,成為聯盟曆史上唯一一位以失敗者身份捧起總決賽MVP的球員1970年總決賽對陣紐約尼克斯的第三場比賽中,韋斯特在最後時刻命中了一記18米外的投籃,從此獲得“關鍵先生”的稱号在他效力的14年裡,9次帶領湖人隊殺入總決賽,1972年,他獲得了生涯唯一一個總冠軍他的整個球員生涯都在為湖人隊效力,而他的剪影,也被用來當作NBA的logo。
退役後,他短暫地出任了一段湖人隊的教練,而後轉為球探,1982年,韋斯特被任命為湖人隊的總經理,他通過精明的交易和獨具慧眼的選秀為湖人隊帶來了“魔術師”約翰遜、詹姆斯·沃西、卡裡姆·賈巴爾,獲得了5個總冠軍,開啟了80年代的“ShowTime”時代。
ESPN著名記者J.A.阿丹德曾說過:“在整個80年代,湖人隊有兩件事是毫無疑問的,一個是‘魔術師’約翰遜一定能幫球隊赢得重要的比賽,另一個則是,傑裡·韋斯特一定能為球隊帶來最合适的球員。
” 但進入90年代,湖人隊經曆了一段低潮,這讓作為經理人的韋斯特十分煎熬,雖然1995年,湖人隊重返季後賽,韋斯特也因此獲得了“最佳經理人”的獎項,但經曆過王朝的輝煌,這些看起來都不值一提,韋斯特無時無刻不設想着帶領球隊重回巅峰。
1996年“大魚”湧動的自由市場讓韋斯特看到了機會,這一年自由市場上的球員多達160多人,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