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西裡的美麗傳說
關燈
小
中
大
球給他的家庭帶來的一切,對籃球的喜愛也達到癡迷的程度。
閑暇的時間裡,他經常會翻過圍牆,到别墅外的球場練習投籃,或者去馬路對面的修道院,那裡有一塊開放的球場,場邊有一根橫倒的樹幹,常常會有人坐在上面當觀衆,盡管很多時候,小科比投出的球都過不了籃筐,但他依然一遍遍地模仿着父親和其他球星的姿勢,直到帕梅拉叫他回家。
祖父祖母定期從美國寄來的最新的NBA的錄像帶,喬會陪着科比反複觀看。
喬是一位有耐心的父親,他經常會為兒子講解場上的形勢、球星的技巧,還會提醒兒子去學習某一個動作,使科比對籃球積累了豐富的認知。
不久,科比就被喬送到了當地的少年籃球隊,球隊的主教練叫克萊迪奧——是老球探迪法齊的兒子。
因為是喬的兒子,克萊迪奧沒辦法拒絕。
初次見到科比,克萊迪奧還是對這麼小的孩子就加入球隊表示質疑,當時球隊的隊員大多都是1975年上下出生,科比整整比他們小3歲,并且十分單薄。
不過,幾分鐘之後,克萊迪奧就被科比的表現折服了,科比的水準完全超過了其他孩子,“當其他孩子還隻能把球放在肚臍附近發力投籃時,科比已經能從更高的位置發力了。
”克萊迪奧回憶道。
雖然意大利是足球的王國,但科比對于籃球的熱愛仿佛是與生俱來的,他的血液流淌着喬的運動天賦和帕梅拉高貴的進取心。
在塞巴斯提亞尼,除了喬,還有一位美國外援,丹·蓋伊。
2.07米的蓋伊司職中鋒,後來加入了意大利國籍,并娶了一位意大利姑娘做妻子。
1997年,蓋伊代表意大利隊獲得了歐錦賽亞軍。
喬和蓋伊是一對黃金搭檔,喬的球風張揚,在進攻端予取予求,而蓋伊的球技穩重硬朗,在防守端為球隊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兩個人在場上球風互補,在場下也十分要好,經常約老球探迪法齊一起打牌,每次訓練結束後,也都會在球館加練幾個小時,球隊仿佛是他們第二個家。
剛上一年級的科比會來球館觀看喬的訓練,很快便對蓋伊産生了興趣。
他認真地觀察着蓋伊的移動和腳步,發現和父親比起來,蓋伊的球技更加紮實實用,像教科書一般,往往簡單的動作,卻有着強大的殺傷力。
于是,見到蓋伊空閑時,科比就會跑去找他鬥牛,一對一,看着小科比的認真勁兒,性格溫和的蓋伊總是不厭其煩,“他在認真學習戰勝對手的不同技巧。
”蓋伊非常喜歡這個好學的“小東西”。
勤于練習又善于思考,科比的球技突飛猛進,很快便超出了同輩人。
在一場少年籃球隊的比賽中,因為年齡的原因,主辦方拒絕這個還不到7歲的孩子上場,在克萊迪奧的努力下,最終說服了組織者。
一踏上球場,小科比就像一條出洞的靈蛇,獨來獨往,頻繁攻擊籃筐,很快,本隊就以10:0領先。
場上的其他九個孩子被科比的球技打哭了,沒有這麼玩兒的,四個隊友從未接到過他的傳球,而對面五個對手發現無論怎樣球都會被這個小家夥搶去。
場邊的家長也騷動起來,“讓那個黑小子下去,應該讓其他人也得到機會,這樣的比賽沒有意義。
” 克萊迪奧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将科比換下,他非常生氣,甚至流下眼淚,直接去看台鑽進帕梅拉的懷裡,這家夥從6歲開始就極具個性。
” 籃球讓科比着迷又專注,這也讓他性格上有些沉默寡言,在同齡人中顯得特立獨行,但在風情浪漫的意大利,這算不得什麼。
布萊恩特一家經常參加聚會,與老球探法迪齊、好搭檔丹·蓋伊以及球隊領隊帕斯庫埃蒂親如家人。
帕斯庫埃蒂依稀記得在兒子阿爾弗萊德的生日派對上,小科比獻上一段當時流行的霹靂舞,并吃光了現場所有的炸薯條,讓人們大跌眼鏡。
20世紀80年代正是美國種族歧視爆發的十年,科比和他的家人在更為民主自由的亞平甯半島安逸快樂地成長着。
5.再見,裡耶蒂 1985年2月13日,喬榮獲了意甲和意乙全明星賽的最有價值球員。
在裡耶蒂的一年時間裡,他的事業順風順水。
賽巴斯提亞尼在意大利并不是一家有競争力的俱樂部,甚至沒有晉級過甲級聯賽,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喬的心情,他喜歡這座城市,這裡有熱情的球迷,每周的比賽日在他看來都是一次狂歡。
人們渴望勝利,但失敗并不會減弱籃球的魅力。
在這期間,科比和姐姐們轉過一次學,并結識了一些新朋友。
其中和女孩塔米卡·凱琴斯在羅馬競技場的合影一直保存在科比的相冊裡。
塔米卡的父親哈維·凱琴斯也是在意大利打球的美國運動員,與喬惺惺相惜。
1979年出生的塔米卡從小便有聽力障礙,需要戴助聽器生活,但這并沒有成為她夢想的阻礙,和科比一樣,她也有着一個偉大的籃球夢,并和科比有着類似的成長軌迹,兩個童年都在意大利度過的孩子最終都成為了籃球巨星。
2015年,紐約著名導演斯派克·李根據這個故事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意大利進口》。
那時,這個隻有185厘米的黑人姑娘已效力過多國聯賽,職業生涯榮譽滿身,她獲得了一次WNBA的冠軍,四次當選最佳防守球員,并代表美國隊獲得了三屆奧運冠軍。
作為勞倫斯獎的大使,她還指導過奧巴馬打球。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2012年,曾為中國的廣東宏遠女隊征戰過WCBA。
在紀錄片的鏡頭裡,兩個童年好友一起翻看着照片,對意大利有着無比的懷念。
那張照片拍攝于1986年,塔米卡和媽媽,科比和帕梅拉,背景是古羅馬競技場,8歲的科比斜倚欄杆,憑眺遠方,未來充滿了無盡可能。
2016年9月19日,凱琴斯宣布退役,作為多年的好友,剛剛退役不久的科比特别為她錄制了視頻,向其緻敬。
“塔米卡,祝福你,我們認識的日子真是夠長了。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已經在意大利街頭跑個不停。
那時沒人會想到我們會擁有自己的生涯。
我為你感到驕傲,你是史上最偉大的女籃球員之一。
好好享受退役後的生活,保持放松,特别在你為美國隊又奪得了一枚奧運金牌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凱琴斯的球衣号碼同科比一樣,也是24号。
時間如流水,生活不會永遠一成不變,平靜的表面下總是暗流湧動。
而喬的俱樂部也發生着改變。
好搭檔丹·蓋伊和教練尼科·墨西拿的轉會讓喬失落了一陣子,新來的中鋒魯迪·伍茲性格粗魯,還愛酗酒,并不對喬的胃口,好在伍茲的技術不錯,整個賽季球隊表現可圈可點,喬雖然被新教練安排了更多的防守任務,但場均依然可以拿下30分。
次年,塞巴斯提亞尼俱樂部遭遇了财政危機。
雖然喬對金錢并不是特别在意,但總是遲來的薪水,還是讓他和帕梅拉有些擔憂。
在忍耐了幾次之後,他終于開口向好友帕斯庫埃蒂表示,如果球隊不支付薪水的話,他将選擇不上場比賽。
帕斯庫埃蒂隻能揣着現金跑到喬的别墅。
大赤字下的球隊這個賽季表現并不理想,在再一次沖擊甲級聯賽失敗之後,球隊不得不賣球星來維持運營。
當帕斯庫埃蒂通知喬·布萊恩特,他将被交易到南方的雷焦·卡拉布利亞隊時,喬的心裡黯然神傷。
裡耶蒂認可了他的籃球哲學,他熱愛這座小城,他眷戀這裡的歸屬感。
但生意就是生意,他沒有選擇。
雷焦·卡拉布利亞隊擁有着不錯的底蘊,還會支付不菲的薪水,喬很快便恢複了一個職業球員的姿态,收拾行囊,奔赴下一段旅程。
人生就是一次次地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總是無法好好告别。
此時帕梅拉正領着科比與莎莉亞、莎娅在美國度假,以後再也沒有回到過裡耶蒂。
少年科比不得不去适應漂泊,對這個8歲的孩子來講,有太多的來不及,他來不及再看一眼裡耶蒂的落日,來不及與新認識夥伴告别,甚至沒有和保姆阿姨說聲再見——她對科比照顧有加,像是他第二個母親,他再也吃不到保姆做的意大利肉醬面了。
在漂泊的路上,除了媽媽和姐姐,隻有籃球陪伴着孤獨的少年。
據說,那位裡耶蒂性格溫和的婦女,一直珍藏着科比童年的玩具。
6.明星的兒子 在飛往雷焦·卡拉布裡亞的飛機上,喬與珠寶商人米莫·墨達菲裡相聊甚歡,成了要好的朋友。
在将帕梅拉和孩子們接到雷焦·卡拉布裡亞之後,喬把家人暫時托付給墨達菲裡,然後去雷焦·卡拉布裡亞紫色隊完成簽約。
雷焦·卡拉布裡亞是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城市,位于亞平甯半島的最南端,被譽為意大利的“足尖”,也是時裝大師範思哲的故鄉。
墨達菲裡的别墅就在海邊,隔墨西拿海峽可以望見西西裡島。
一到海邊,科比就和墨達菲裡的兒子布魯諾在海灘上玩耍起來,他們在海灘上連滾帶爬,直到午餐開始的時候,科比身上已沾滿了白色的細沙。
喬與紫色隊的簽約十分順利,俱樂部在臨海的阿爾吉街區為他租了一幢三層的别墅。
這個街區的黑手黨氣焰熏天,堪稱現實版《教父》,本地的經濟深受影響,街道上常常會有槍聲響起,甚至還發生過黑手黨拿活人喂豬的事件。
好在這從沒有影響到布萊恩特一家的生活。
與裡耶蒂一樣,紫色隊裡也有一位美籍隊員,2.11米的中鋒金·休斯。
作為球員,金·休斯在NBA流浪了5個賽季,曾在紐約老籃網隊随朱利葉斯·歐文獲得過1975—1976賽季的冠軍,在意大利也獲得過意甲冠軍。
退役後,金·休斯在NBA當過一段時間的助教,而後擔任過快船隊和開拓者隊的主教練,但都未取得成功。
他最著名的事件,是在快船隊當助教時,被診斷出前列腺癌,而以“鐵公雞”著稱的快船隊老闆唐納德·斯特林拒絕幫他支付醫療費,最終由幾名快船隊員湊錢為他支付了費用。
這件事在斯特林因“種族事件”身敗名裂後,被人挖出來佐證惡有惡報。
當時斯特林身患癌症,但卻沒有人願意幫助他。
紫色隊非常注重青少年籃球的培養,專門設立了青少部,并聘請教練指導青少年打球。
喬和休斯都将自己的兒子送到紫色隊的青少部學習籃球,科比和休斯的兒子萊恩便成了隊友,他們每天會乘坐主教練羅科·羅密歐的柴油菲亞特汽車去訓練。
能夠執教籃球明星的兒子,讓羅密歐備感壓力,但美國人的教育理念與意大利人有着截然的不同,喬并沒有因為特殊的身份而要求羅密歐對科比額外照顧。
在羅密歐的記憶裡,喬總是面帶笑容,随和平易,對他所做的任何事都不加幹涉,“他給予我足夠的信任,把我當作朋友,他告訴我,他隻希望科比在這裡玩得開心。
” 但科比本人肯定不是這樣想的,羅密歐很快就發現了這個黑小子的與衆不同,在生活中,這個孩子彬彬有禮,永遠帶着微笑,可一旦站在球場上,他就完全變了一個人,變得偏執而充滿激情,希望球永遠在自己手上,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接管比賽。
雖然年紀不大,科比的基本功已相當紮實,特别喜歡投籃和突破,而靈動的跑位和移動也都頗有他父親的影子,特别是,父子倆都不喜歡防守。
如果看過那時科比打球的樣子,就不會驚訝為什麼他會成為史上突投結合最好的球員之一。
每天訓練後,科比都會留下來一個人練習投籃,談到這點,羅密歐說:“他聰明好學,總是有很多關于籃球的問題,問個不停。
”在那輛柴油菲亞特汽車上,羅密歐耐心地解答着科比問的所有問題,也無數次聽到科比向他申明,自己是多麼喜歡投籃。
耐心的羅密歐懂得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他有意識地說服其他隊員把球傳給科比,盡管球到了他的手中,就不會傳回來。
人的有些特質是與生俱來的,比如科比強烈的進攻欲,像一隻獵豹,你無法阻止它奔跑,隻能順其自然。
小科比的才華很快被所有人認可,羅密歐帶隊受邀參加了不少少年級别的比賽,還有一些臨時安排的表演賽,他被很多俱樂部的球探要求,叫上科比·布萊恩特,讓他上場。
和父親一樣,科比在當地漸漸小有名氣,甚至已有了自己的粉絲。
7.影子敵人 轉眼間喬·布萊恩特的職業生涯已接近十個年頭,遺憾的是,無論在美國還是
閑暇的時間裡,他經常會翻過圍牆,到别墅外的球場練習投籃,或者去馬路對面的修道院,那裡有一塊開放的球場,場邊有一根橫倒的樹幹,常常會有人坐在上面當觀衆,盡管很多時候,小科比投出的球都過不了籃筐,但他依然一遍遍地模仿着父親和其他球星的姿勢,直到帕梅拉叫他回家。
祖父祖母定期從美國寄來的最新的NBA的錄像帶,喬會陪着科比反複觀看。
喬是一位有耐心的父親,他經常會為兒子講解場上的形勢、球星的技巧,還會提醒兒子去學習某一個動作,使科比對籃球積累了豐富的認知。
不久,科比就被喬送到了當地的少年籃球隊,球隊的主教練叫克萊迪奧——是老球探迪法齊的兒子。
因為是喬的兒子,克萊迪奧沒辦法拒絕。
初次見到科比,克萊迪奧還是對這麼小的孩子就加入球隊表示質疑,當時球隊的隊員大多都是1975年上下出生,科比整整比他們小3歲,并且十分單薄。
不過,幾分鐘之後,克萊迪奧就被科比的表現折服了,科比的水準完全超過了其他孩子,“當其他孩子還隻能把球放在肚臍附近發力投籃時,科比已經能從更高的位置發力了。
”克萊迪奧回憶道。
雖然意大利是足球的王國,但科比對于籃球的熱愛仿佛是與生俱來的,他的血液流淌着喬的運動天賦和帕梅拉高貴的進取心。
在塞巴斯提亞尼,除了喬,還有一位美國外援,丹·蓋伊。
2.07米的蓋伊司職中鋒,後來加入了意大利國籍,并娶了一位意大利姑娘做妻子。
1997年,蓋伊代表意大利隊獲得了歐錦賽亞軍。
喬和蓋伊是一對黃金搭檔,喬的球風張揚,在進攻端予取予求,而蓋伊的球技穩重硬朗,在防守端為球隊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兩個人在場上球風互補,在場下也十分要好,經常約老球探迪法齊一起打牌,每次訓練結束後,也都會在球館加練幾個小時,球隊仿佛是他們第二個家。
剛上一年級的科比會來球館觀看喬的訓練,很快便對蓋伊産生了興趣。
他認真地觀察着蓋伊的移動和腳步,發現和父親比起來,蓋伊的球技更加紮實實用,像教科書一般,往往簡單的動作,卻有着強大的殺傷力。
于是,見到蓋伊空閑時,科比就會跑去找他鬥牛,一對一,看着小科比的認真勁兒,性格溫和的蓋伊總是不厭其煩,“他在認真學習戰勝對手的不同技巧。
”蓋伊非常喜歡這個好學的“小東西”。
勤于練習又善于思考,科比的球技突飛猛進,很快便超出了同輩人。
在一場少年籃球隊的比賽中,因為年齡的原因,主辦方拒絕這個還不到7歲的孩子上場,在克萊迪奧的努力下,最終說服了組織者。
一踏上球場,小科比就像一條出洞的靈蛇,獨來獨往,頻繁攻擊籃筐,很快,本隊就以10:0領先。
場上的其他九個孩子被科比的球技打哭了,沒有這麼玩兒的,四個隊友從未接到過他的傳球,而對面五個對手發現無論怎樣球都會被這個小家夥搶去。
場邊的家長也騷動起來,“讓那個黑小子下去,應該讓其他人也得到機會,這樣的比賽沒有意義。
” 克萊迪奧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将科比換下,他非常生氣,甚至流下眼淚,直接去看台鑽進帕梅拉的懷裡,這家夥從6歲開始就極具個性。
” 籃球讓科比着迷又專注,這也讓他性格上有些沉默寡言,在同齡人中顯得特立獨行,但在風情浪漫的意大利,這算不得什麼。
布萊恩特一家經常參加聚會,與老球探法迪齊、好搭檔丹·蓋伊以及球隊領隊帕斯庫埃蒂親如家人。
帕斯庫埃蒂依稀記得在兒子阿爾弗萊德的生日派對上,小科比獻上一段當時流行的霹靂舞,并吃光了現場所有的炸薯條,讓人們大跌眼鏡。
20世紀80年代正是美國種族歧視爆發的十年,科比和他的家人在更為民主自由的亞平甯半島安逸快樂地成長着。
5.再見,裡耶蒂 1985年2月13日,喬榮獲了意甲和意乙全明星賽的最有價值球員。
在裡耶蒂的一年時間裡,他的事業順風順水。
賽巴斯提亞尼在意大利并不是一家有競争力的俱樂部,甚至沒有晉級過甲級聯賽,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喬的心情,他喜歡這座城市,這裡有熱情的球迷,每周的比賽日在他看來都是一次狂歡。
人們渴望勝利,但失敗并不會減弱籃球的魅力。
在這期間,科比和姐姐們轉過一次學,并結識了一些新朋友。
其中和女孩塔米卡·凱琴斯在羅馬競技場的合影一直保存在科比的相冊裡。
塔米卡的父親哈維·凱琴斯也是在意大利打球的美國運動員,與喬惺惺相惜。
1979年出生的塔米卡從小便有聽力障礙,需要戴助聽器生活,但這并沒有成為她夢想的阻礙,和科比一樣,她也有着一個偉大的籃球夢,并和科比有着類似的成長軌迹,兩個童年都在意大利度過的孩子最終都成為了籃球巨星。
2015年,紐約著名導演斯派克·李根據這個故事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意大利進口》。
那時,這個隻有185厘米的黑人姑娘已效力過多國聯賽,職業生涯榮譽滿身,她獲得了一次WNBA的冠軍,四次當選最佳防守球員,并代表美國隊獲得了三屆奧運冠軍。
作為勞倫斯獎的大使,她還指導過奧巴馬打球。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2012年,曾為中國的廣東宏遠女隊征戰過WCBA。
在紀錄片的鏡頭裡,兩個童年好友一起翻看着照片,對意大利有着無比的懷念。
那張照片拍攝于1986年,塔米卡和媽媽,科比和帕梅拉,背景是古羅馬競技場,8歲的科比斜倚欄杆,憑眺遠方,未來充滿了無盡可能。
2016年9月19日,凱琴斯宣布退役,作為多年的好友,剛剛退役不久的科比特别為她錄制了視頻,向其緻敬。
“塔米卡,祝福你,我們認識的日子真是夠長了。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已經在意大利街頭跑個不停。
那時沒人會想到我們會擁有自己的生涯。
我為你感到驕傲,你是史上最偉大的女籃球員之一。
好好享受退役後的生活,保持放松,特别在你為美國隊又奪得了一枚奧運金牌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凱琴斯的球衣号碼同科比一樣,也是24号。
時間如流水,生活不會永遠一成不變,平靜的表面下總是暗流湧動。
而喬的俱樂部也發生着改變。
好搭檔丹·蓋伊和教練尼科·墨西拿的轉會讓喬失落了一陣子,新來的中鋒魯迪·伍茲性格粗魯,還愛酗酒,并不對喬的胃口,好在伍茲的技術不錯,整個賽季球隊表現可圈可點,喬雖然被新教練安排了更多的防守任務,但場均依然可以拿下30分。
次年,塞巴斯提亞尼俱樂部遭遇了财政危機。
雖然喬對金錢并不是特别在意,但總是遲來的薪水,還是讓他和帕梅拉有些擔憂。
在忍耐了幾次之後,他終于開口向好友帕斯庫埃蒂表示,如果球隊不支付薪水的話,他将選擇不上場比賽。
帕斯庫埃蒂隻能揣着現金跑到喬的别墅。
大赤字下的球隊這個賽季表現并不理想,在再一次沖擊甲級聯賽失敗之後,球隊不得不賣球星來維持運營。
當帕斯庫埃蒂通知喬·布萊恩特,他将被交易到南方的雷焦·卡拉布利亞隊時,喬的心裡黯然神傷。
裡耶蒂認可了他的籃球哲學,他熱愛這座小城,他眷戀這裡的歸屬感。
但生意就是生意,他沒有選擇。
雷焦·卡拉布利亞隊擁有着不錯的底蘊,還會支付不菲的薪水,喬很快便恢複了一個職業球員的姿态,收拾行囊,奔赴下一段旅程。
人生就是一次次地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總是無法好好告别。
此時帕梅拉正領着科比與莎莉亞、莎娅在美國度假,以後再也沒有回到過裡耶蒂。
少年科比不得不去适應漂泊,對這個8歲的孩子來講,有太多的來不及,他來不及再看一眼裡耶蒂的落日,來不及與新認識夥伴告别,甚至沒有和保姆阿姨說聲再見——她對科比照顧有加,像是他第二個母親,他再也吃不到保姆做的意大利肉醬面了。
在漂泊的路上,除了媽媽和姐姐,隻有籃球陪伴着孤獨的少年。
據說,那位裡耶蒂性格溫和的婦女,一直珍藏着科比童年的玩具。
6.明星的兒子 在飛往雷焦·卡拉布裡亞的飛機上,喬與珠寶商人米莫·墨達菲裡相聊甚歡,成了要好的朋友。
在将帕梅拉和孩子們接到雷焦·卡拉布裡亞之後,喬把家人暫時托付給墨達菲裡,然後去雷焦·卡拉布裡亞紫色隊完成簽約。
雷焦·卡拉布裡亞是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城市,位于亞平甯半島的最南端,被譽為意大利的“足尖”,也是時裝大師範思哲的故鄉。
墨達菲裡的别墅就在海邊,隔墨西拿海峽可以望見西西裡島。
一到海邊,科比就和墨達菲裡的兒子布魯諾在海灘上玩耍起來,他們在海灘上連滾帶爬,直到午餐開始的時候,科比身上已沾滿了白色的細沙。
喬與紫色隊的簽約十分順利,俱樂部在臨海的阿爾吉街區為他租了一幢三層的别墅。
這個街區的黑手黨氣焰熏天,堪稱現實版《教父》,本地的經濟深受影響,街道上常常會有槍聲響起,甚至還發生過黑手黨拿活人喂豬的事件。
好在這從沒有影響到布萊恩特一家的生活。
與裡耶蒂一樣,紫色隊裡也有一位美籍隊員,2.11米的中鋒金·休斯。
作為球員,金·休斯在NBA流浪了5個賽季,曾在紐約老籃網隊随朱利葉斯·歐文獲得過1975—1976賽季的冠軍,在意大利也獲得過意甲冠軍。
退役後,金·休斯在NBA當過一段時間的助教,而後擔任過快船隊和開拓者隊的主教練,但都未取得成功。
他最著名的事件,是在快船隊當助教時,被診斷出前列腺癌,而以“鐵公雞”著稱的快船隊老闆唐納德·斯特林拒絕幫他支付醫療費,最終由幾名快船隊員湊錢為他支付了費用。
這件事在斯特林因“種族事件”身敗名裂後,被人挖出來佐證惡有惡報。
當時斯特林身患癌症,但卻沒有人願意幫助他。
紫色隊非常注重青少年籃球的培養,專門設立了青少部,并聘請教練指導青少年打球。
喬和休斯都将自己的兒子送到紫色隊的青少部學習籃球,科比和休斯的兒子萊恩便成了隊友,他們每天會乘坐主教練羅科·羅密歐的柴油菲亞特汽車去訓練。
能夠執教籃球明星的兒子,讓羅密歐備感壓力,但美國人的教育理念與意大利人有着截然的不同,喬并沒有因為特殊的身份而要求羅密歐對科比額外照顧。
在羅密歐的記憶裡,喬總是面帶笑容,随和平易,對他所做的任何事都不加幹涉,“他給予我足夠的信任,把我當作朋友,他告訴我,他隻希望科比在這裡玩得開心。
” 但科比本人肯定不是這樣想的,羅密歐很快就發現了這個黑小子的與衆不同,在生活中,這個孩子彬彬有禮,永遠帶着微笑,可一旦站在球場上,他就完全變了一個人,變得偏執而充滿激情,希望球永遠在自己手上,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接管比賽。
雖然年紀不大,科比的基本功已相當紮實,特别喜歡投籃和突破,而靈動的跑位和移動也都頗有他父親的影子,特别是,父子倆都不喜歡防守。
如果看過那時科比打球的樣子,就不會驚訝為什麼他會成為史上突投結合最好的球員之一。
每天訓練後,科比都會留下來一個人練習投籃,談到這點,羅密歐說:“他聰明好學,總是有很多關于籃球的問題,問個不停。
”在那輛柴油菲亞特汽車上,羅密歐耐心地解答着科比問的所有問題,也無數次聽到科比向他申明,自己是多麼喜歡投籃。
耐心的羅密歐懂得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他有意識地說服其他隊員把球傳給科比,盡管球到了他的手中,就不會傳回來。
人的有些特質是與生俱來的,比如科比強烈的進攻欲,像一隻獵豹,你無法阻止它奔跑,隻能順其自然。
小科比的才華很快被所有人認可,羅密歐帶隊受邀參加了不少少年級别的比賽,還有一些臨時安排的表演賽,他被很多俱樂部的球探要求,叫上科比·布萊恩特,讓他上場。
和父親一樣,科比在當地漸漸小有名氣,甚至已有了自己的粉絲。
7.影子敵人 轉眼間喬·布萊恩特的職業生涯已接近十個年頭,遺憾的是,無論在美國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