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參加省賽

關燈
手裡反複觀察了幾遍,說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他自主研發并生産的東西,他要拿回辦公室:“我這也算用上了自主品牌的産品。

    ”到期末的時候,我們這個車間裡的人,和院系領導們都成了朋友,我們都特别自豪,感覺我們增材制造車間,才是代表了制造前沿,代表學院教學方向的團隊。

    直到正式比賽前的動員大會上,與其他項目的參賽同學交流,我們才知道,院系領導去他們那裡甚至比我們這裡更加頻繁。

    戴維聽到我們自嘲自作多情,說我們學院現在是“以賽促學”,各層的領導,當然都非常關注。

    我才明白,原來這些領導來我們車間,并不是一時興起,更不是個人興趣,而是他們的工作,非常重要的工作,不能隻在會上講講,打印到文件上,而是要落到細微處,最終要落實到學生的技術上,他們要盯着心裡才踏實。

     增材制造,戴維是第一次教,我們是第一次學,我們幾個,是第一次做賽前準備,我們心裡都沒底,想想在濟南的标準,想想在廣州的标準,我們好像又松弛了,我們要加把勁,賽前的最後兩個月,我們在車間的時間,已經到了每天近二十個小時,有時候困得睜不開眼,就在靠牆的長椅上打個盹兒。

    一個作業,我們練習十遍、百遍,心裡感覺還是有提升的空間,但手裡提不上去急得臉上起疱,口腔裡潰瘍,做夢都在找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和廣州的老師和助教學長們溝通,每一次都被他們耐心細緻無私的精神感動,他們把我們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即使我們知道,這對于他們根本不是問題。

    但我知道,他們特别尊重這種“手上的感覺”,因為每件作品,或者說産品,都是經由每個人的雙手做出來,設計軟件、打印設備這麼精密,但是即使是同樣的數據,同樣的材料,做出來的東西,細觀察,都有細微的不同,這就是老師們認定尊崇的“手上的感覺”。

    我原來一直不太明白,感覺設計和制造一件東西,不就是要批量化标準化生産嗎?不是越趨同,越說明我們的數據、機器、各種指标越準确越高級嗎? 不,你說的是匠人的标準。

    戴維說,對于大師,每一個都是不同的。

    即使所有的數據都一樣,但最終的成品也有不同的氣息。

     氣息! 直到今天,我還一直在琢磨這兩個字。

     我們在緊張、興奮、忐忑中終于迎來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區的省内選拔賽。

    這個“我們”已經不是指我們增材車間的六個同學啦,而是我們學校各個門類的八個同學,增材組通過三次校内選拔,我以微弱的優勢勝出,将代表學院去省裡參賽了。

     臨行前一天夜裡,我從車間出來,遠遠看到教室窗口的燈光,我知道,這時候馬純吳楚林幸哲他們還在教室“挑燈夜戰”,他們是咬着牙,考不上本科不罷休的。

    那燈光竟讓我心裡有點酸酸的,這一刻我才想起,隻要是個選擇,都會讓人痛苦,不痛不癢,那就不叫選擇。

     而我早已選定了自己的路。

     一大早,院系領導在第一食堂二樓教師餐廳的小餐廳為我們壯行。

    我們一進餐廳,就看到圍成早餐桌上一圈大盤子裡擺着一根油條兩個雞蛋,顧作新處長說,這是特意為我們準備的套餐,預祝我們取得好成績。

     我落了座,對着早餐盤心酸了。

    上一次吃百分餐,還是母親準備的,是一條火腿腸,兩個雞蛋,這濃得化不開的情意呀,我望着餐盤裡黃澄澄的油條和兩個剝了皮的雞蛋,努力不讓眼裡的淚水跌下來。

     常書記親自為大家倒豆漿,說一連三年的比賽,我們的成績都不是太理想,這幾年,我們在師資上,教學方式上,教學設備上,對外交流上,都下了功夫。

    當然,我們的所有努力不能以一次比賽定論,但是世界技能大賽,是個很重要的指标。

     同學們,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啊! 常書記舉起豆漿,說,穩定心态,發揮好,祝大家比出風采! 秦院長則逐一叫着我們的名字,說着我們的“拿手活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囑托,到我的時候,秦院長說:不要有思想負擔,輕裝上陣,比出好成績。

    又說,不管是高考還是世賽,其實,隻不過是磨煉自己的一種形式。

     我們的隊長,建築工程系主任兼副院長馬千裡老師站起來敬了領導們一杯豆漿,說,我向領導表個态,不管比得怎麼樣,一定會把他們全須全尾地帶回來。

     馬千裡老師的話把大家逗笑了,戴維招呼着同學們多吃點,我們把面前餐盤裡的油條和雞蛋吞下肚,又吃了幾個小籠包,喝了兩碗綠豆湯,登車赴濟南。

     不到四個小時的車程,車上少有人說話,可能大家都和我一樣,第一次參加這麼重要的比賽,心裡多少都有些緊張。

    我們的面包車進了濟南,先是在立交上圈了幾圈,而後又是高架橋,所有的路口都排着長長的車隊和自行車電動車行人隊伍,和東海空闊的街面兩個世界。

    當和我坐一起的裝潢設計項目的侯同學指着我們所在的高架橋右邊樓群中的一座橢圓形建築說“看,就是這裡”的時候,我已經被晃得要吐出來。

    我盡量往遠處看,但樓太高,也看不遠,緊接着閃過高第街多少号餐廳、什麼美容整形醫院等幾塊大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