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淡路島

關燈
即叫上救護車送了醫院,即使是心髒已停止了跳動,作為關系人一定會這樣做。

     盡管如此,對遺體未做任何司法解剖,或許是由于是在醫師護理的狀态下死亡的吧。

    當然那兒有醫師簽名的“自然死亡”診斷書。

    但這仍然不能完全排除質疑。

    即使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考慮到飯店以及相關的人,也可能會這樣去做。

    另外也可以認為是由于高野千草的知名度,阻止了警方的調查。

     黑須說:“那隻不過是沒有脫離傳聞的一些信息。

    ”同時還言及到高野千草的死仍然有可能是服用藥物産生剮作用引起的。

     不過,這些都應該是在當時就進行了比較嚴密仔細的司法解剖,或者是發現了比較明顯的藥害證據時方才能下結論的。

     問題在于目前冒出來個高野千草死于藥害的傳聞,是什麼樣的藥呢?如果是GREEN制藥公司的藥品,那恐怕就有必要将龍滿智仁被害案一并立案。

    然而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高野千草的“藥害”與GREEN制藥幾乎沒什麼關聯。

    即使假設與“藥害”有什麼牽連,成其為原因的藥劑隻能是德國的一家制藥公司的制品,高野千草的主治醫師也曾告訴過她此藥的副作用,讓其控制使用。

    不過,高野幹草好像通過别的什麼渠道,悄悄地弄了一些,連續服用了該藥。

     因此,即使那位女作家确實死于藥害,那麼與龍滿事件也沒有什麼直接聯系,但是淺見怎麼也忘不了在輪渡上所看到的龍滿那張側面的臉。

    當時他似乎還驚恐地叫了聲“氨……這和買荞麥涼面時,與淺見相互無奈地苦笑時的表情迥然不同。

    那苦笑的背後讓人感覺到有一種溫暖,同是一個人,其前後表情的落差也實在太大。

     在常隆寺安放完骨灰,開車返回,與淺見的車擦肩而過時龍滿的表情,仍帶有一種緊迫感。

    總之,以看了電視新聞報道為界線,龍滿内心肯定發生了某種決定性的變化。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不可能與高野幹草的“藥害死”毫無關系。

     龍滿從那則電視報道中發現了什麼呢?——這個疑問一直纏繞于淺見的腦際,看的是同一畫面。

    龍滿不可能看到什麼别的東西,當時的畫面也就是念訃告的播音員的臉以及一小段高野幹草生前的一些場景。

    盡管如此,龍滿也許看到了或者是感覺到了一種與自己不一樣的東西。

     淺見找到“F電視台”的熟人——矢口編導,向他詢問是否可以看“那天”中午的新聞。

     “這個嘛,保存有當時的帶子,但是否真的是我們台的節目呢?” “這個沒錯,因為是F電視台的播音員播的。

    ” 随後矢口編導把淺見帶到一間類似于編輯室,而又沒半個人影的房間裡看了那部分錄像帶。

     那是從十一點四十五分開始的十五分鐘的午間新聞。

    最初的新聞是有關發生在中東的劫機事件的連續報道,日本的三個遊客平安無事。

    接下來是福井縣核電站發生的小火災,說是無核洩漏,再就是高野幹草的訃告。

     其新聞的構成與淺見的記憶基本一緻,最初是播音員在新聞要欄中報道了訃告,簡要地介紹了一下高野幹草的履曆和主要作品以及她在日本偵探小界的崇高地位等等。

    其畫面則是生前的一些鏡接下來的是出版界的一個宴會畫面,高野正與同行們談笑風生,那天高野像一個洋娃娃似的穿一身下擺寬大的晚禮服。

    她那優美的身姿,華麗的服飾與“偵探小說女王”的稱号非常吻合。

     淺見全神貫注地盯着畫面,以期從中發現一些值得參考的事和人。

    可畫面卻很快消失,轉到下一個話題上,當播音員“接下來的是……”的話音剛落,編導便關掉了開關。

     “需要再看一遍嗎?” 編導問了一下,便把畫面倒回到訃告。

    即使再看一次,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獲。

     這次編導中途沒停下來,把午間新聞從頭到尾再放了一次。

    他這樣做沒什麼别的意思,而淺見也是在機械地應付着。

     在華麗的宴會廳裡,高野幹草非常引人注目,淺見呆呆地看着畫面,不知不覺地畫面流向下一個新聞,好像是召開了一個與厚生省相關的什麼會議。

    由于話題比較生硬,在當時沒引起淺見的特别注意,午間新聞播完後,是一大截廣告。

    帶子放完了,而淺見仍沉浸在思索之中。

     “怎麼樣?”編導的問話打斷了他的思緒。

     “非常感謝。

    ” 淺見道了謝,走出了電視台。

     平時看電視,一般似看非看的時候較多,而另一方面,似乎并不經意地在看,卻潛意識地留下了記憶。

     在輪渡上,看的有關高野幹草的新聞,由于受的刺激較強,故記憶尤其深刻。

    當時,盡管也看了其他新聞,但在大腦裡卻未留下半點痕迹,這無疑是受了前一則新聞的刺激。

     在電視台重看的時候,情況仍然如此。

    也看了厚生省召開會議的新聞。

    淺見愕然地推論起來。

     “龍滿智仁是否是看到了其他什麼消息?” 高野幹草這個作家,從淺見角度來看,雖說是一種間接的但卻比較接近的一個熟人,所以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刺激也較大,但是龍滿對這位女作家的死,或許并沒怎麼放在心上,可是,倘若果真如此的話,吸引住龍滿視線的畫面也許并不是高野幹草之死的新聞,而是其後的有關厚生省的什麼會議新聞。

     回想起來,淺見發現龍滿異樣的表情,應該是在高野幹草之後的話題,雖然淺見沒什麼印象,可以推測,龍滿卻非常關注地看了那則新聞。

     那則新聞到底是什麼,龍滿又看到了什麼呢? 次日,淺見再一次來到電視台,懇求編導讓他再看一下那天的午間新聞帶子。

     “要不這樣,錄一盤給你。

    ” 編導說道。

    雖然臉上沒流露出不耐煩的樣子,然而心裡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兒吧。

    淺見回家看了一下帶子,午間新聞最後一條是“中央藥事審議會GCP特别部門委員會議在京召開。

    ” 那則新聞也不過一兩分鐘的時間,播放這類較為生硬、平時極少在電視上出現的話題,也許是由于前一陣子的艾滋病及0157(一種腸道感染病),人們開始對厚生省的行政引起關注的原因。

     “這次召開的中央藥事審議會特别部門委員會的主要議題是關于實施藥物臨床試驗的倫理标準。

    ” 播音員介紹了新聞的内容。

    恐怕播音員本人也不明白新聞的意思,隻是機械地念完而已。

     淺見也不太清楚中央藥事審議會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大概是厚生省下屬的一個咨詢單位吧。

     “GCP”是外來詞的縮寫,意為“正确的臨床實驗”,對這類問題都需召開什麼特别部門委員會議的話,看來醫療機構也夠亂的啦。

     公開進行臨床試驗的大學附屬醫院,與制藥公司的關系愈來愈密切,研究開發期間,稱為“治驗”(治療實驗),從那時候起,科研人員就成為制藥公司事實上的業務代理,一旦新藥通過鑒定,就會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因此,公司除了正式提供研究費用外,還以各種名目給相關的醫師送禮品、現金。

    而作為當事人,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報酬。

    這樣一來,臨床實驗結果常常被注人“水分”,成為一些醫療事故的直接原因,鑒于此,才有必要制定什麼“倫理标準”吧。

     這個特别部門委員會的工作大概就是監督,由于艾滋病問題等受到種種批判的醫療行政部門,一看電視上的人物,确實每個人都有一張嚴肅認真而可怕的臉。

     出席這次會議的有二十來人,電視上都一一作了介紹、但沒有一個是淺見熟悉的,老的近八十歲,年輕的也有五十來歲吧,總之看上去都是些才識卓越的人物。

    淺見不明白就這種事有什麼可驚駭的,他将帶子反複看了好幾次,仍沒發現什麼特别的。

    由此,關于龍滿看電視時的緊張神态的假設迅速褪了色。

     不過,不弄清楚仍不死心,淺見索性拜托黑須弄份GP特别部門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來。

     黑須用傳真發來了按日文發音順序排列的名單。

     東京都立K醫院内科主任青一男/T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藥材部部長基貝明私立醫科大學聯盟理事伊東達夫/日本護士協會副會長内村勝子/西多摩考勤人醫療中心院長江日俊二/H醫科大學醫學院教授江藤薰/國立腫瘤中心西部醫院第二内科主任小野武/T醫科牙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小田洋二/日本醫師聯盟常務理事小谷繁/家庭婦女聯盟會長佐佐木續子/S大學醫學院教授木下太一郎/J醫科大學校長中島武男/日本牙科醫師會常務理事西田俊正/日本醫院藥劑師會常務顧問野中三郎/律師橋本幸雄/日本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