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翻手為雲覆手雨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人,公孫大俠以前可曾聽說過?”公孫啟道:“杜兄的意思,是說此人在追究?”杜丹道:“正是如此,據聞此人武功高不可測,手下從無活口,在下怎能為這件事,招引煞星上門。
”公孫啟道:“就我所知,此人疾惡如仇,所殺俱是十惡不赦之徒,并非不好說話。
小弟見到他時,必代解釋明白。
”杜丹道:“此人行蹤無定,有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大俠哪裡去找他?”公孫啟道:“他如追究此事,行蹤當未離開遼東,稍假時日,必能見得到他。
”杜丹道:“大俠既然一力承擔,在下也非好事之徒,那就鄭重拜托了。
”公孫啟道:“小弟悉力以赴,必不使杜兄失望,現在我給杜兄重新引薦幾位高人。
”一指對方,又道:“上官大俠,江湖賀号追雲叟。
雁行五人,并稱人寰五老,俠譽極隆。
那一位是紀大俠,亦系武林世家。
同在一地,日後難免相遇,至望兩家盡釋前嫌,和好相處。
”人寰五老,過去聲譽的确不壞,杜丹聞悉之下,先極是詫愕,再聽公孫啟所作解釋,不由信了幾分,道:“原來是五老,在下有眼不識泰山,适才失言,望多擔待。
” 杜丹适才連罵兩聲老賊,言語之間,又多侮慢,上官逸居然全都忍下了,現見杜丹緻歉,微微一笑,道:“千錯萬錯,都是老夫的錯,當年不該操切從事,以緻鑄下目前大錯,諸多誤會,有口難言,萬幸天降公孫少俠,代為剖陳苦衷,杜公子胸懷海闊,不咎既往,無以伸謝,聊借水酒,藉表微忱,各位請。
”公孫啟道:“廬主效否誠意相交?”上官逸詫悶道:“少俠莫非仍然懷疑老夫有假,或在酒中下毒?”公孫啟笑道:“全不是,印場主過去不過一個多時辰,且容小可把他追回,屆時再從明擾,豈不更好。
”上官逸皺眉道:“少俠,這條路你大概沒走過,百裡之内,毫無人煙,大雪封山,馬行難快,肚子裡再不吃點東西,這一天你怎麼過?”公孫啟道:“這好辦,廬主隻須賜些幹糧,路上食用就行了。
”上官逸道:“少俠原來也是急性人,愈發合了老夫的脾胃;恭敬不如認命,二弟速去準備。
”現成的熏臘,切碎包裝,用不了多少時間。
片刻之後,步月叟即已回來,道:“幹糧馬匹,俱已備好,至盼少俠速去速回。
”公孫啟道:“那是自然,少不得還要回擾幾杯呢。
”起身告辭,步出廬門,不僅公孫啟和黑衣怪人騎來的馬,已經備好,另外還由隐廬給杜丹等四人,備了四匹快馬,幹糧食水,一人一份,全挂在鞍旁。
人寰五老與紀秉南,親自送到活石谷口,方始依依惜别。
表面看來,賓主雙方的臉上,全都展露着一絲滿意的微笑,一場疾風暴雨,似已完全揭去。
但是,誰也看得出來,那一絲微笑,實甚勉強,并非出自真心,由衷而發。
事情透着詭谲難解,尤其是上官逸,心裡既無點滴誠意,分明已經掌握了絕對有利形勢,何以反而将人放走,甚至連擄劫來的兩處人也一并放走?難道拼着付出重大代價集隐廬全部力量,尚不能制服公孫啟與黑衣怪人?如今縱虎歸山,一旦真相揭穿,又将何以善其後呢?不智之極!難解之極! 木屋樓後三十丈,有一座同一形式,同樣大小的三層建築,頂樓門稠之上,懸着一方黑底金宇匾額,上題“頤隐樓”三個篆書大宇,是為隐廬機密重地,除人寰五老心腹死士,外人不得涉足。
兩樓之間,有一圓亭,石桌面縱橫成格,刻劃着一個棋盤,想系消鬧納涼之所,此外别無惹人注目之處。
二樓正面較大的一個房間之中,除了蒲團,再無其他陳設。
關東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所有蒲團,俱系烏拉草編織而成,周三尺,厚足五寸,居中三個,較高較大。
這時三個蒲團上,全都有人合目跌坐,中為藍衣老人,白衣人在左,蒙面紗巾仍未去掉,右邊是上官逸那個寶貝兒子上宮玉。
不時眯眼偷觑中座老者,狀極惶恐不安,顯因妄用武功,洩露師門來曆,惟恐将受重責。
送走公孫啟,關好密門,上官逸率領諸弟,直奔頤隐樓,但在半途,步月叟卻離衆而去。
進入了二樓靜室,各覓蒲團就座。
藍衣老人道:“全放走了?”上官逸道:“全放走了,如今機密已洩,月魄追魂又已葬身地穴,勢難相安,弟子不解何以仍将彼輩放走?”藍衣老人道:“你以為黑叟走了?”上官逸心弦蓦感一震,駭然道:“主上發現了他?”藍衣老人嗯了一聲,沒作正面回答,卻道:“如今縱虎歸山,必将卷土重來,但那須在數日之後,趁此有限時日,迅速将現有礦金運出。
”上官逸恍悟老人志在礦金,未必真已發現黑叟,懸心大定,道:“現有車輛不敷應用,奈何?”藍衣老人道:“成色好的用馬馱載,其餘裝車,最遲天黑啟程,選派熟悉道路的手下押運,你我弟兄别全閑着,誰護車,誰留守?由你決定。
玉兒功力尚淺,不足以當大敵,跟随老夫行定,午飯後動身,屆時馱載應已備好,分頭準備去吧。
”上官逸道:“公孫啟與黑叟如再……”藍衣老人已知他要說什麼,即時接口道; “老夫另有安排,如果他們手不夠長,嘿嘿……”一陣冷笑,截然而止,未盡之意,不言可知。
上官逸這才放心,立率諸弟,下樓而去。
藍衣老人側顧白衣人道:“月魄追魂死訊,如果傳在公孫啟的耳中,禍發必速,你打算怎麼辦?”白衣人微一躊躇,道:“師父的意思是――”尾音施得很長,話亦未能盡意,似乎猶有不忍之心。
藍衣老人面色一沉,道:“老夫是在問你!”白衣人道:“徒兒明白,印天藍為唯一活口,隻有殺了她,才能杜絕消息外洩……”藍衣老人接口道:“你還舍不得?”白衣人恨哼一聲,道:“看月魄追魂生前,賤婢對他那份親昵醜态,徒兒恨不得把她碎屍萬段!”藍衣老人道:“那你還猶豫什麼?”白衣人道:“為了那卷奇書與那種奇特暗器。
”藍衣老人沉聲斥責道:“你好教老夫失望!”白衣人強辨道:“不是徒兒不曾盡力,軟語套問,暗中搜查,能夠想得到的辦法,全已用盡了,結果全是徒勞無功。
”藍衣老人道:“還有一個辦法你沒有想到。
”白衣人一征,旋即恍然老人之意,道:“果然還有一個辦法,徒兒過去沒有想到,這次回到錦州,一定準能到手。
”藍衣老人又再叮問道:“老夫怎知彼此想法一樣?”白衣人似已決心,斬釘截鐵地說道:“她既移情别戀,不能怪我無義,宰了賤婢,光明正大地找尋何愁東西不能到手!”一把放下蒙面紗巾,赫然是範鳳陽!其實,他縱然不扯下蒙面紗巾,從曆次對話中,已能判知他的身份,這樣一來,不過更使事件趨于明朗化罷了。
金衣人自然也是他,隻是那件金衣,此時覆在熊皮外衣裡邊,在炫惑敵人耳目時,才偶一顯露罷了。
藍衣老人的用意,就在逼他自毀禁約,現在見他已表明心迹,語氣立轉溫和,道:“大丈夫做事,理該當機立斷,不是老夫逼你,如今情況已變,留她活口,此處立即招緻血腥之災,不能姑息一人,預使此間老少,遭受屠戮之苦,而無所防範。
這件事辦妥之後,老夫另外給你物色一房佳麗,一定會教你稱心滿意就是了。
”範鳳陽道:“踩探的人至今未歸,不知賤婢去了何處?”藍衣老人道:“月魄追魂一死,她已無再去礦場的興趣,縱因事業關系,就近一轉,回頭也必極快,且待踩探回報,再作定奪。
”上官玉接口道:“公孫啟騎的是印天藍的紅雲寶馬,賤婢多半會在前站等他。
”藍衣老人對于上官玉,似乎非常喜愛,聞言嘉勉道:“你很細心,這消息也很要,不過你來之前,老夫已經派人假造蹄印,公孫啟十九要走上岔道,為了慎重起見,趕快把你父親請來。
”上官玉出去不久,即把父親匆匆請來。
上官逸已得乃子詳報,入座之後,即道:“公孫啟确是乘騎紅雲而來,老馬識途,假蹄印未必準能有效,主上如何定奪?”藍衣老人道:“公孫啟一行六人,是否全去了白礦場?”上官逸道:“公孫啟僅與黑衣人去了礦場,另外四人已回錦州,黑叟未見影蹤。
”沉思半晌,藍衣老人從蒲團上站了起來,道:“先發制人,後發被制于人,随老夫來。
”不知他究竟想出了什麼高明的主意,如何先發制人? 公孫啟一行六人,離開活石谷口,已是辰未時分,這時雪已止,天已晴,太陽重新顯露出耀眼光芒。
常言說得好,風後暖,雪後寒,雪後的晨風吹在臉上。
就愈發的覺得嚴寒刺骨,刮面如削廠。
六個人的心頭更冷,更沉重,似乎是全都有一肚子的心事,默默的走着,誰也沒說一句話。
前行五六裡,方才到達昨夜的分岐點。
黑衣怪人勒馬停蹄,回顧身後無人跟蹤,神情極不愉快地說道:“公孫大俠,黑某不能跟你一路
”公孫啟道:“就我所知,此人疾惡如仇,所殺俱是十惡不赦之徒,并非不好說話。
小弟見到他時,必代解釋明白。
”杜丹道:“此人行蹤無定,有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大俠哪裡去找他?”公孫啟道:“他如追究此事,行蹤當未離開遼東,稍假時日,必能見得到他。
”杜丹道:“大俠既然一力承擔,在下也非好事之徒,那就鄭重拜托了。
”公孫啟道:“小弟悉力以赴,必不使杜兄失望,現在我給杜兄重新引薦幾位高人。
”一指對方,又道:“上官大俠,江湖賀号追雲叟。
雁行五人,并稱人寰五老,俠譽極隆。
那一位是紀大俠,亦系武林世家。
同在一地,日後難免相遇,至望兩家盡釋前嫌,和好相處。
”人寰五老,過去聲譽的确不壞,杜丹聞悉之下,先極是詫愕,再聽公孫啟所作解釋,不由信了幾分,道:“原來是五老,在下有眼不識泰山,适才失言,望多擔待。
” 杜丹适才連罵兩聲老賊,言語之間,又多侮慢,上官逸居然全都忍下了,現見杜丹緻歉,微微一笑,道:“千錯萬錯,都是老夫的錯,當年不該操切從事,以緻鑄下目前大錯,諸多誤會,有口難言,萬幸天降公孫少俠,代為剖陳苦衷,杜公子胸懷海闊,不咎既往,無以伸謝,聊借水酒,藉表微忱,各位請。
”公孫啟道:“廬主效否誠意相交?”上官逸詫悶道:“少俠莫非仍然懷疑老夫有假,或在酒中下毒?”公孫啟笑道:“全不是,印場主過去不過一個多時辰,且容小可把他追回,屆時再從明擾,豈不更好。
”上官逸皺眉道:“少俠,這條路你大概沒走過,百裡之内,毫無人煙,大雪封山,馬行難快,肚子裡再不吃點東西,這一天你怎麼過?”公孫啟道:“這好辦,廬主隻須賜些幹糧,路上食用就行了。
”上官逸道:“少俠原來也是急性人,愈發合了老夫的脾胃;恭敬不如認命,二弟速去準備。
”現成的熏臘,切碎包裝,用不了多少時間。
片刻之後,步月叟即已回來,道:“幹糧馬匹,俱已備好,至盼少俠速去速回。
”公孫啟道:“那是自然,少不得還要回擾幾杯呢。
”起身告辭,步出廬門,不僅公孫啟和黑衣怪人騎來的馬,已經備好,另外還由隐廬給杜丹等四人,備了四匹快馬,幹糧食水,一人一份,全挂在鞍旁。
人寰五老與紀秉南,親自送到活石谷口,方始依依惜别。
表面看來,賓主雙方的臉上,全都展露着一絲滿意的微笑,一場疾風暴雨,似已完全揭去。
但是,誰也看得出來,那一絲微笑,實甚勉強,并非出自真心,由衷而發。
事情透着詭谲難解,尤其是上官逸,心裡既無點滴誠意,分明已經掌握了絕對有利形勢,何以反而将人放走,甚至連擄劫來的兩處人也一并放走?難道拼着付出重大代價集隐廬全部力量,尚不能制服公孫啟與黑衣怪人?如今縱虎歸山,一旦真相揭穿,又将何以善其後呢?不智之極!難解之極! 木屋樓後三十丈,有一座同一形式,同樣大小的三層建築,頂樓門稠之上,懸着一方黑底金宇匾額,上題“頤隐樓”三個篆書大宇,是為隐廬機密重地,除人寰五老心腹死士,外人不得涉足。
兩樓之間,有一圓亭,石桌面縱橫成格,刻劃着一個棋盤,想系消鬧納涼之所,此外别無惹人注目之處。
二樓正面較大的一個房間之中,除了蒲團,再無其他陳設。
關東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所有蒲團,俱系烏拉草編織而成,周三尺,厚足五寸,居中三個,較高較大。
這時三個蒲團上,全都有人合目跌坐,中為藍衣老人,白衣人在左,蒙面紗巾仍未去掉,右邊是上官逸那個寶貝兒子上宮玉。
不時眯眼偷觑中座老者,狀極惶恐不安,顯因妄用武功,洩露師門來曆,惟恐将受重責。
送走公孫啟,關好密門,上官逸率領諸弟,直奔頤隐樓,但在半途,步月叟卻離衆而去。
進入了二樓靜室,各覓蒲團就座。
藍衣老人道:“全放走了?”上官逸道:“全放走了,如今機密已洩,月魄追魂又已葬身地穴,勢難相安,弟子不解何以仍将彼輩放走?”藍衣老人道:“你以為黑叟走了?”上官逸心弦蓦感一震,駭然道:“主上發現了他?”藍衣老人嗯了一聲,沒作正面回答,卻道:“如今縱虎歸山,必将卷土重來,但那須在數日之後,趁此有限時日,迅速将現有礦金運出。
”上官逸恍悟老人志在礦金,未必真已發現黑叟,懸心大定,道:“現有車輛不敷應用,奈何?”藍衣老人道:“成色好的用馬馱載,其餘裝車,最遲天黑啟程,選派熟悉道路的手下押運,你我弟兄别全閑着,誰護車,誰留守?由你決定。
玉兒功力尚淺,不足以當大敵,跟随老夫行定,午飯後動身,屆時馱載應已備好,分頭準備去吧。
”上官逸道:“公孫啟與黑叟如再……”藍衣老人已知他要說什麼,即時接口道; “老夫另有安排,如果他們手不夠長,嘿嘿……”一陣冷笑,截然而止,未盡之意,不言可知。
上官逸這才放心,立率諸弟,下樓而去。
藍衣老人側顧白衣人道:“月魄追魂死訊,如果傳在公孫啟的耳中,禍發必速,你打算怎麼辦?”白衣人微一躊躇,道:“師父的意思是――”尾音施得很長,話亦未能盡意,似乎猶有不忍之心。
藍衣老人面色一沉,道:“老夫是在問你!”白衣人道:“徒兒明白,印天藍為唯一活口,隻有殺了她,才能杜絕消息外洩……”藍衣老人接口道:“你還舍不得?”白衣人恨哼一聲,道:“看月魄追魂生前,賤婢對他那份親昵醜态,徒兒恨不得把她碎屍萬段!”藍衣老人道:“那你還猶豫什麼?”白衣人道:“為了那卷奇書與那種奇特暗器。
”藍衣老人沉聲斥責道:“你好教老夫失望!”白衣人強辨道:“不是徒兒不曾盡力,軟語套問,暗中搜查,能夠想得到的辦法,全已用盡了,結果全是徒勞無功。
”藍衣老人道:“還有一個辦法你沒有想到。
”白衣人一征,旋即恍然老人之意,道:“果然還有一個辦法,徒兒過去沒有想到,這次回到錦州,一定準能到手。
”藍衣老人又再叮問道:“老夫怎知彼此想法一樣?”白衣人似已決心,斬釘截鐵地說道:“她既移情别戀,不能怪我無義,宰了賤婢,光明正大地找尋何愁東西不能到手!”一把放下蒙面紗巾,赫然是範鳳陽!其實,他縱然不扯下蒙面紗巾,從曆次對話中,已能判知他的身份,這樣一來,不過更使事件趨于明朗化罷了。
金衣人自然也是他,隻是那件金衣,此時覆在熊皮外衣裡邊,在炫惑敵人耳目時,才偶一顯露罷了。
藍衣老人的用意,就在逼他自毀禁約,現在見他已表明心迹,語氣立轉溫和,道:“大丈夫做事,理該當機立斷,不是老夫逼你,如今情況已變,留她活口,此處立即招緻血腥之災,不能姑息一人,預使此間老少,遭受屠戮之苦,而無所防範。
這件事辦妥之後,老夫另外給你物色一房佳麗,一定會教你稱心滿意就是了。
”範鳳陽道:“踩探的人至今未歸,不知賤婢去了何處?”藍衣老人道:“月魄追魂一死,她已無再去礦場的興趣,縱因事業關系,就近一轉,回頭也必極快,且待踩探回報,再作定奪。
”上官玉接口道:“公孫啟騎的是印天藍的紅雲寶馬,賤婢多半會在前站等他。
”藍衣老人對于上官玉,似乎非常喜愛,聞言嘉勉道:“你很細心,這消息也很要,不過你來之前,老夫已經派人假造蹄印,公孫啟十九要走上岔道,為了慎重起見,趕快把你父親請來。
”上官玉出去不久,即把父親匆匆請來。
上官逸已得乃子詳報,入座之後,即道:“公孫啟确是乘騎紅雲而來,老馬識途,假蹄印未必準能有效,主上如何定奪?”藍衣老人道:“公孫啟一行六人,是否全去了白礦場?”上官逸道:“公孫啟僅與黑衣人去了礦場,另外四人已回錦州,黑叟未見影蹤。
”沉思半晌,藍衣老人從蒲團上站了起來,道:“先發制人,後發被制于人,随老夫來。
”不知他究竟想出了什麼高明的主意,如何先發制人? 公孫啟一行六人,離開活石谷口,已是辰未時分,這時雪已止,天已晴,太陽重新顯露出耀眼光芒。
常言說得好,風後暖,雪後寒,雪後的晨風吹在臉上。
就愈發的覺得嚴寒刺骨,刮面如削廠。
六個人的心頭更冷,更沉重,似乎是全都有一肚子的心事,默默的走着,誰也沒說一句話。
前行五六裡,方才到達昨夜的分岐點。
黑衣怪人勒馬停蹄,回顧身後無人跟蹤,神情極不愉快地說道:“公孫大俠,黑某不能跟你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