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翻手為雲覆手雨
關燈
小
中
大
紀秉南話聲無故突然中止。
公孫啟道:“黑兄,情況或已有了變化,且聽上官老兒有何說詞?” 傳聲甫畢,上邊果然傳來上官逸話聲道:“公孫少俠,穩重可喜,此時猶未破石出困,料必已經澄清此中誤會。
”公孫啟道:“本俠敬候廬主發落,從未想過什麼。
”上官逸道:“少俠言重了,自始至終,老夫并未存絲毫敵意,一誤豈堪再誤,三弟還不快去開門。
”公孫啟立即攔阻道:“且慢!是否四眼翠雀帶來消息,教你如此?”上官逸似是無可奈何地一聲長歎,道:“少俠何以如此不能信人?”公孫啟道:“廬主适才離去何事?”上官逸道:“适接屬下傳報,印場主從山前經過……”公孫啟接口道:“僅印場主一人?”上官逸道:“一馬雙乘,與一雪衣少年,狀極親戚,而非範鳳陽,原欲請進莊來,就便一了當前事件,不料趕去,始知傳報延誤,印場主與那少年,過去已有半個時辰了。
”公孫啟哦了一聲道:“這倒很巧,不知處理當前事件,為何必須借重印場主?” 上官逸道:“實不相瞞,開采之初,此處原是一片荒山,無人問津,最近始知實系印家所有,奈何開采已久,深恐招緻印場主不快,以緻遲遲未敢明言。
現在俠駕莅止,正好作魯仲連,隻要公平合理,任何罰款,老夫均願接受,可惜傳報偏又遲誤了。
”公孫啟譏諷道:“何妨稍待,等到有了适當時機再談。
”上官逸道:“不,時機容易等,魯仲連難求……”公孫啟接口道:“廬主莫非仍有強留我弟兄之意?”上官逸道:“少俠錯了,老夫正要負荊,如此交談,殊多不便,兩位請移玉上來如何?” 此時穴門早經辛艮辰打開了,故上官逸始能肅客。
黑衣怪人接口道:“公孫兄,小弟教人暗算怕了,要上去,你一個人上去吧。
” 一語雙關,即諷刺上官逸,也提醒了好友。
公孫啟微微一笑,也附和道:“黑兄言之有理,就這麼上去,也教别人看着我們太無能了,何況也還未到該上去的時候。
”上官逸哈哈兩聲,強笑道:“兩位如此相責,老夫實感置身無地,現在為了釋疑,老夫親自入穴相迎,以表誠意。
”黑衣怪人傳聲道:“公孫兄意下如何?”他因為上官逸前倔後恭,表現得過份軟弱,總覺得其中有詐,卻又不能明白指出詐在何處。
是以向好友問主意。
公孫啟道:“看事行事。
”由于上官逸已走下熊穴,他無法多作說明。
上官逸到達近前,歉然說道:“二位受驚了,老夫深表歉意。
”公孫啟道:“傷了廬主護主神獸,該道歉的,是我和黑兄。
”上官逸道:“幾頭野獸,豢養不易,二位能代除去,省卻老夫一樁心事。
”一指随行二人,又道:“這位是紀大俠,這是我三弟,四位多親近親近。
”紀秉南身材碩長,削腮無肉,一望而知是個工于心計、難纏難鬥的角色,黑衣怪人對他沒有好印象,冷冰冰地問道:“尊駕真是北紀的後人?”紀秉南陰陰笑道:“江湖上傳聞不确,當年幸逃不死的,尚不僅老朽一人,但如不遇人寰五老中的追雲摘星二老,此時當真絕後了!”黑衣怪人道:“可喜,難得……”上官逸怕他說出更難聽的話來,忙亂以他語,道:“此間叙談不便,二位少俠請。
”公孫啟寸步未動,道:“廬主适才言未盡意,可否先予示知?”上官逸道:“如蒙概允,拟請二位追上印場主,先代關說,老夫另外再托人婉商範鳳陽,居中斡旋,可期大事化小,彼此相安。
隻要能給老夫留一地步,任何條件,均可接受。
”公孫啟道:“廬主确具誠意?”上官逸道:“人寰五老江湖薄有微名,豈能言而無信。
”公孫啟聽出口鋒,道:“廬主确非金星石?”上官逸正色道:“拙名少俠容或陌生,追雲叟當有耳聞。
”公孫啟仍有所疑,正欲說出,靈機一動,頓又變計改口,道:“廬主原來是五老之首,這确是一場誤會了。
尊意當可代為轉達,但須廬主答我數事。
”上官逸道:“少俠請講,老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公孫啟道:“此間如與金星石無關,何必冠以金姓?”上官逸道:“開采之初,因地主不詳,慮及以後糾紛,故預留退步,又因系金礦,即以名之,實非金姓。
”公孫啟道:“開采正确時日,廬主可還記得?”上官逸道:“截至目前,共為八年零十個月,最初兩年,毫無所得,從第三年起,始有純金,有帳冊可查,少俠應該過一次目,也好使印場主有所依據。
”公孫啟道:“這件事留給印場主自己辦好了,此間礦工如何招募,為數若幹?”上官逸道:“連同灑掃炊事共六百七十餘人,俱系從三家礦場期滿回籍的工人中,取得同意來的。
”公孫啟哦了一聲,恍然大悟,道:“也就是近來盛傳,下落不明的那些工人了?”上官逸微顯愧色,道:“熟練礦工求之不易,但待遇比三家礦場加倍,亦系以五年為期,期滿續延,再加二成,彼等貪圖厚利,純出自願,絕未絲毫勉強,不願續約者,已全返籍,約為兩百餘人稍待去至礦坑,少俠親自問訊,便知梗概了。
”公孫啟未表示可否,另轉話題問道:“小可另有一項不情之情,不知廬主能否見允?”上官逸似在料算之中,并無奇詫神色,道:“少俠已為老夫之友,但有所命,必盡力而為,不知何事?” 公孫啟道:“據悉松丹公子,亦在此間作客,可否容小可一見?”上官逸故作憤怒神情,道:“事誠有之,但非作客,是老夫命人擒來此間的。
少俠如何知道?”公孫啟至感驚詫,道:“杜丹公子何事開罪廬主,命人将他擒來?”上官逸歎道:“一步錯,步步錯,開采之初,如先将地主打聽清楚,高價買到手中,就不會有今天種種糾紛了!事情都緣返籍工人而起,被他發現了,益以近日謠傳,便借題發揮,劫我礦金,殺我護車人員。
老夫得訊之後,派人前去相請,以便當面解釋苦衷,此子不該情強,又将去人打傷。
是以演變成目前局面。
少俠莫非與他知交?”公孫啟道:“素未謀面,何來知交,實黑叟臨行囑托耳。
廬主如有礙難,即作罷論。
”上官逸緊皺眉頭,道:“老夫癡長幾年,事情還能想得開,難處不在老夫。
杜丹年少氣盛,經此折辱,怕不肯幹休,少俠何以教我?”公孫啟道:“廬主如能不咎既往,小可願竭盡綿薄,試予勸說。
”上官逸喜溢眉宇,道:“少俠一言九鼎,必能化幹戈為玉帛,老夫唯命是從,請不必顧慮。
此處不宜接待杜丹,請移玉客室一叙如何?”公孫啟對于上官逸的各項答複,似甚滿意,不再堅持己見,略一謙讓,黑衣怪人在前,公孫啟徐步相随,主人在後,陸續走出熊穴。
上邊即公孫啟和黑衣怪人初來時被接待的那間大廳。
太師椅雖已移回原位,将熊穴口遮掩得絲毫不見痕迹,上官逸似為表示謙虛,未再升座,即在兩旁雁翅般排列的座位中,左右相對,分賓主就座。
辛艮辰出去了片刻,不僅将杜丹公子約來,連悅賓棧東主夫婦與黃天爵,也一起約到,主人這邊,也增加了三個人,即人寰五老中,未曾露面的三老,依次是步月、摘星、換鬥三叟。
杜丹約莫二十三、四,氣概軒昂,俊逸潇灑,衣衫零亂,目有血污,絲毫無損勃勃英氣。
為了便于說話,黑衣怪人已将座位讓給杜丹,自己移下一位,再下便是悅賓棧的三個首要人物。
坐定之後,杜丹問道:“公孫大俠,何時與黑叟論交?”公孫啟道:“原系師門至交,适才方始相見。
”杜丹至感驚愕,道:“适才?在此處?人何以不見?”公孫啟道:“是在此處,因另有急事,已先走了,臨行相囑,伴随吾兄一同回轉錦州。
”杜丹道:“大俠盛情心領,在下還不能走。
”公孫啟道:“這是何故?”杜丹憤慨異常,道:“期滿工人,陸續無故失蹤,在下最近方始發現,是被人扣留住了,這件事必須查清,方能實枕。
”公孫啟道:“上官廬主适才已坦誠相告,所有各場期滿礦工,俱被此間以高資留用,杜兄無須再查。
”杜丹劍眉一挑,道:“大俠與老賊相識?”公孫啟道:“杜兄先莫激動,其間曲折頗多。
小弟因踐舍弟之約,路過山外,是這位黑兄發現蹄迹可疑,循蹤探索,無意闖入此間來的,幾至兵戎相見,後經上官廬主,說明苦衷,方始洞明一切。
實因熟練礦工難求,不得已而出此下策……”杜丹道:“好個不得已,此處是老印記的礦區,難道偷采别人的礦藏,也是不得已?”公孫啟道:“這一點,上官廬主适才也提到了,确是不得已。
開采之初,疑是荒山,一年之前,始知是印家産業,又因開采已久,解釋很難,以緻遲遲未能采取行動。
”杜丹道:“這是印家的礦産,自有印家的人,出頭找他們理論,用不着我越俎代庖。
至于失蹤礦工,也非在下多事,月魄追魂
公孫啟道:“黑兄,情況或已有了變化,且聽上官老兒有何說詞?” 傳聲甫畢,上邊果然傳來上官逸話聲道:“公孫少俠,穩重可喜,此時猶未破石出困,料必已經澄清此中誤會。
”公孫啟道:“本俠敬候廬主發落,從未想過什麼。
”上官逸道:“少俠言重了,自始至終,老夫并未存絲毫敵意,一誤豈堪再誤,三弟還不快去開門。
”公孫啟立即攔阻道:“且慢!是否四眼翠雀帶來消息,教你如此?”上官逸似是無可奈何地一聲長歎,道:“少俠何以如此不能信人?”公孫啟道:“廬主适才離去何事?”上官逸道:“适接屬下傳報,印場主從山前經過……”公孫啟接口道:“僅印場主一人?”上官逸道:“一馬雙乘,與一雪衣少年,狀極親戚,而非範鳳陽,原欲請進莊來,就便一了當前事件,不料趕去,始知傳報延誤,印場主與那少年,過去已有半個時辰了。
”公孫啟哦了一聲道:“這倒很巧,不知處理當前事件,為何必須借重印場主?” 上官逸道:“實不相瞞,開采之初,此處原是一片荒山,無人問津,最近始知實系印家所有,奈何開采已久,深恐招緻印場主不快,以緻遲遲未敢明言。
現在俠駕莅止,正好作魯仲連,隻要公平合理,任何罰款,老夫均願接受,可惜傳報偏又遲誤了。
”公孫啟譏諷道:“何妨稍待,等到有了适當時機再談。
”上官逸道:“不,時機容易等,魯仲連難求……”公孫啟接口道:“廬主莫非仍有強留我弟兄之意?”上官逸道:“少俠錯了,老夫正要負荊,如此交談,殊多不便,兩位請移玉上來如何?” 此時穴門早經辛艮辰打開了,故上官逸始能肅客。
黑衣怪人接口道:“公孫兄,小弟教人暗算怕了,要上去,你一個人上去吧。
” 一語雙關,即諷刺上官逸,也提醒了好友。
公孫啟微微一笑,也附和道:“黑兄言之有理,就這麼上去,也教别人看着我們太無能了,何況也還未到該上去的時候。
”上官逸哈哈兩聲,強笑道:“兩位如此相責,老夫實感置身無地,現在為了釋疑,老夫親自入穴相迎,以表誠意。
”黑衣怪人傳聲道:“公孫兄意下如何?”他因為上官逸前倔後恭,表現得過份軟弱,總覺得其中有詐,卻又不能明白指出詐在何處。
是以向好友問主意。
公孫啟道:“看事行事。
”由于上官逸已走下熊穴,他無法多作說明。
上官逸到達近前,歉然說道:“二位受驚了,老夫深表歉意。
”公孫啟道:“傷了廬主護主神獸,該道歉的,是我和黑兄。
”上官逸道:“幾頭野獸,豢養不易,二位能代除去,省卻老夫一樁心事。
”一指随行二人,又道:“這位是紀大俠,這是我三弟,四位多親近親近。
”紀秉南身材碩長,削腮無肉,一望而知是個工于心計、難纏難鬥的角色,黑衣怪人對他沒有好印象,冷冰冰地問道:“尊駕真是北紀的後人?”紀秉南陰陰笑道:“江湖上傳聞不确,當年幸逃不死的,尚不僅老朽一人,但如不遇人寰五老中的追雲摘星二老,此時當真絕後了!”黑衣怪人道:“可喜,難得……”上官逸怕他說出更難聽的話來,忙亂以他語,道:“此間叙談不便,二位少俠請。
”公孫啟寸步未動,道:“廬主适才言未盡意,可否先予示知?”上官逸道:“如蒙概允,拟請二位追上印場主,先代關說,老夫另外再托人婉商範鳳陽,居中斡旋,可期大事化小,彼此相安。
隻要能給老夫留一地步,任何條件,均可接受。
”公孫啟道:“廬主确具誠意?”上官逸道:“人寰五老江湖薄有微名,豈能言而無信。
”公孫啟聽出口鋒,道:“廬主确非金星石?”上官逸正色道:“拙名少俠容或陌生,追雲叟當有耳聞。
”公孫啟仍有所疑,正欲說出,靈機一動,頓又變計改口,道:“廬主原來是五老之首,這确是一場誤會了。
尊意當可代為轉達,但須廬主答我數事。
”上官逸道:“少俠請講,老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公孫啟道:“此間如與金星石無關,何必冠以金姓?”上官逸道:“開采之初,因地主不詳,慮及以後糾紛,故預留退步,又因系金礦,即以名之,實非金姓。
”公孫啟道:“開采正确時日,廬主可還記得?”上官逸道:“截至目前,共為八年零十個月,最初兩年,毫無所得,從第三年起,始有純金,有帳冊可查,少俠應該過一次目,也好使印場主有所依據。
”公孫啟道:“這件事留給印場主自己辦好了,此間礦工如何招募,為數若幹?”上官逸道:“連同灑掃炊事共六百七十餘人,俱系從三家礦場期滿回籍的工人中,取得同意來的。
”公孫啟哦了一聲,恍然大悟,道:“也就是近來盛傳,下落不明的那些工人了?”上官逸微顯愧色,道:“熟練礦工求之不易,但待遇比三家礦場加倍,亦系以五年為期,期滿續延,再加二成,彼等貪圖厚利,純出自願,絕未絲毫勉強,不願續約者,已全返籍,約為兩百餘人稍待去至礦坑,少俠親自問訊,便知梗概了。
”公孫啟未表示可否,另轉話題問道:“小可另有一項不情之情,不知廬主能否見允?”上官逸似在料算之中,并無奇詫神色,道:“少俠已為老夫之友,但有所命,必盡力而為,不知何事?” 公孫啟道:“據悉松丹公子,亦在此間作客,可否容小可一見?”上官逸故作憤怒神情,道:“事誠有之,但非作客,是老夫命人擒來此間的。
少俠如何知道?”公孫啟至感驚詫,道:“杜丹公子何事開罪廬主,命人将他擒來?”上官逸歎道:“一步錯,步步錯,開采之初,如先将地主打聽清楚,高價買到手中,就不會有今天種種糾紛了!事情都緣返籍工人而起,被他發現了,益以近日謠傳,便借題發揮,劫我礦金,殺我護車人員。
老夫得訊之後,派人前去相請,以便當面解釋苦衷,此子不該情強,又将去人打傷。
是以演變成目前局面。
少俠莫非與他知交?”公孫啟道:“素未謀面,何來知交,實黑叟臨行囑托耳。
廬主如有礙難,即作罷論。
”上官逸緊皺眉頭,道:“老夫癡長幾年,事情還能想得開,難處不在老夫。
杜丹年少氣盛,經此折辱,怕不肯幹休,少俠何以教我?”公孫啟道:“廬主如能不咎既往,小可願竭盡綿薄,試予勸說。
”上官逸喜溢眉宇,道:“少俠一言九鼎,必能化幹戈為玉帛,老夫唯命是從,請不必顧慮。
此處不宜接待杜丹,請移玉客室一叙如何?”公孫啟對于上官逸的各項答複,似甚滿意,不再堅持己見,略一謙讓,黑衣怪人在前,公孫啟徐步相随,主人在後,陸續走出熊穴。
上邊即公孫啟和黑衣怪人初來時被接待的那間大廳。
太師椅雖已移回原位,将熊穴口遮掩得絲毫不見痕迹,上官逸似為表示謙虛,未再升座,即在兩旁雁翅般排列的座位中,左右相對,分賓主就座。
辛艮辰出去了片刻,不僅将杜丹公子約來,連悅賓棧東主夫婦與黃天爵,也一起約到,主人這邊,也增加了三個人,即人寰五老中,未曾露面的三老,依次是步月、摘星、換鬥三叟。
杜丹約莫二十三、四,氣概軒昂,俊逸潇灑,衣衫零亂,目有血污,絲毫無損勃勃英氣。
為了便于說話,黑衣怪人已将座位讓給杜丹,自己移下一位,再下便是悅賓棧的三個首要人物。
坐定之後,杜丹問道:“公孫大俠,何時與黑叟論交?”公孫啟道:“原系師門至交,适才方始相見。
”杜丹至感驚愕,道:“适才?在此處?人何以不見?”公孫啟道:“是在此處,因另有急事,已先走了,臨行相囑,伴随吾兄一同回轉錦州。
”杜丹道:“大俠盛情心領,在下還不能走。
”公孫啟道:“這是何故?”杜丹憤慨異常,道:“期滿工人,陸續無故失蹤,在下最近方始發現,是被人扣留住了,這件事必須查清,方能實枕。
”公孫啟道:“上官廬主适才已坦誠相告,所有各場期滿礦工,俱被此間以高資留用,杜兄無須再查。
”杜丹劍眉一挑,道:“大俠與老賊相識?”公孫啟道:“杜兄先莫激動,其間曲折頗多。
小弟因踐舍弟之約,路過山外,是這位黑兄發現蹄迹可疑,循蹤探索,無意闖入此間來的,幾至兵戎相見,後經上官廬主,說明苦衷,方始洞明一切。
實因熟練礦工難求,不得已而出此下策……”杜丹道:“好個不得已,此處是老印記的礦區,難道偷采别人的礦藏,也是不得已?”公孫啟道:“這一點,上官廬主适才也提到了,确是不得已。
開采之初,疑是荒山,一年之前,始知是印家産業,又因開采已久,解釋很難,以緻遲遲未能采取行動。
”杜丹道:“這是印家的礦産,自有印家的人,出頭找他們理論,用不着我越俎代庖。
至于失蹤礦工,也非在下多事,月魄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