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我
關燈
小
中
大
丁尼望着薩薩消失在那個幽黑漩渦中央的黑洞中,他終于明白,自己為什麼一直苦苦尋找她。
丁尼出生于這個世紀之初,那時還是第一代互聯網時期,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剛剛改變了世界,帶來了信息爆炸。
丁尼生性内向,不願和人接觸,從小就隻喜歡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上網沖浪、玩遊戲。
樂趣足夠多,他很少感到孤獨。
丁尼進入青春期,互聯網也進化到第二代,交互性網絡平台興起。
丁尼也在各大社交平台注冊了賬号,但很少發言,也沒有幾個人關注他。
他隻是悄悄關注了很多網紅,沉醉在别人無限豐富的表演中。
偶爾,孤獨感會從心底泛起,他卻不願深想,也無力改變。
除了電子遊戲,他沒有特别的愛好。
即便遊戲,也并不出衆。
高中畢業,他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浏覽招生信息時,一眼看到一所學校有遊戲設計專業,他心裡一動。
那所學校雖然不好,但能遠遠離開家和父母,他的分數也正匹配,他便選了它。
設計遊戲和玩遊戲完全不同,無比煩瑣枯燥,他很快對遊戲本身喪失了興趣。
勉強掙夠了學分,畢業後,他應聘去了一家遊戲公司。
這家公司很有名,他青春時代最着迷的一款遊戲就出自這個廠牌。
然而,當他興奮而忐忑地走進這家公司,他很快便失望了。
公司内部等級森嚴,工作極其繁重,還有無休無止的讨論、修改和加班。
而最讓他震驚和厭惡的是,遊戲中所有的設計,目的都隻有一個:利潤。
他灰心至極,感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全都耗費在一場接一場的精心騙局中。
為了生存,他隻能盡力不去想這一切,每天活在疲憊和茫然中,不知道自己是誰,更不知道這樣活着有什麼意義。
當他近乎麻木時,第三代互聯網逐漸興起,“去中心化”成為最熱門的關鍵詞,以區塊鍊為基礎的各種網絡自由聯合體不斷湧現,原本掌控這個信息世界的幾大平台迅速衰落。
對這些變化,丁尼沒有太在意,也沒有精力去關注,因為他失業了。
導緻他失業的,是人工智能。
其實,人工智能引發的失業大潮早已開始。
先是制造業大量工人被工業AI取代,接着是交通運輸、快遞外賣、銀行金融、醫療健康……一個又一個領域被AI占領,造成全球性失業危機,抗議人工智能的聲浪越來越高,遍布世界。
然而,人工智能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是資本夢寐以求的赢利工具。
它的擴張不但沒有減速,反倒全面加速。
各國政府隻能不斷增加對企業的征稅,以勉強救濟不斷擴大的失業大軍。
丁尼一直不關心外面的世界,并沒有感到危機。
看到這巨大的動蕩,他心裡甚至有一些隐隐的快意。
直到遊戲行業也最終淪陷,他是第一批被裁員的。
沒有任何其他生存技能,他隻能依靠微薄的失業救濟金生存,生活頓時陷入昏暗和無助中。
這時他才發現:一直厭惡的那份工作,原來一直在給予自己自信和自尊。
不過,他對生活原本沒有太高的熱情。
漸漸地,他也就習慣了失業,陷入另一種昏沉和麻木中。
直到有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一條關于“島”的信息。
“島”是第三代互聯網的新産物。
人們為了某一個目标聯合起來,平等協作。
沒有中心,沒有等級,每個人都像信息海洋中獨立的島嶼,但又能組成一個個島鍊,一同創造,共治共享。
丁尼看到的那條島的信息,是關于一部動畫電影在網絡的首映。
和遊戲行業一樣,電影業也已經被人工智能占領,尤其是動畫領域,AI已經完全取代了人。
一位獨立制片人在網絡上發起倡議,失業的動畫同行們聯合起來,用島模式制作動畫電影,向人工智能發起反攻。
很多動畫專業人士和愛好者紛紛加入,很快便聚集了幾萬人。
他們先集體協商,制定了用島模式制作動畫電影的規則和流程:沒有制片方,沒有投資公司,沒有固定導演和編劇,所有加入者都平等參與制作,并聯合擁有電影版權。
電影的整個制作流程,從核心情節、故事大綱、劇情梗概,到人物設計、情節設計、造型設計等,被細分為幾萬個小工作區塊,一步步分區塊推進。
所有參與者都有權提交創意和構想,再經由集體投票決定最佳提案。
進入實際創作中,也按分鏡劇本将工作拆解為小區塊,由參與者公平競争,認領制作任務。
每個區塊完成後,依然通過集體投票決定通過與否。
最後,分段落剪輯成片,定名為《解放》,在全球網絡公映。
丁尼看完介紹,有些好奇,見收費很低,隻需要3元,忙付了費,點開了那部電影。
電影講述的正是一群人類對抗人工智能,雖然個别地方銜接有些生硬,但整部電影仍十分新鮮飽滿,随處閃現天才的靈感和活力。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冰冷的
丁尼出生于這個世紀之初,那時還是第一代互聯網時期,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剛剛改變了世界,帶來了信息爆炸。
丁尼生性内向,不願和人接觸,從小就隻喜歡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上網沖浪、玩遊戲。
樂趣足夠多,他很少感到孤獨。
丁尼進入青春期,互聯網也進化到第二代,交互性網絡平台興起。
丁尼也在各大社交平台注冊了賬号,但很少發言,也沒有幾個人關注他。
他隻是悄悄關注了很多網紅,沉醉在别人無限豐富的表演中。
偶爾,孤獨感會從心底泛起,他卻不願深想,也無力改變。
除了電子遊戲,他沒有特别的愛好。
即便遊戲,也并不出衆。
高中畢業,他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浏覽招生信息時,一眼看到一所學校有遊戲設計專業,他心裡一動。
那所學校雖然不好,但能遠遠離開家和父母,他的分數也正匹配,他便選了它。
設計遊戲和玩遊戲完全不同,無比煩瑣枯燥,他很快對遊戲本身喪失了興趣。
勉強掙夠了學分,畢業後,他應聘去了一家遊戲公司。
這家公司很有名,他青春時代最着迷的一款遊戲就出自這個廠牌。
然而,當他興奮而忐忑地走進這家公司,他很快便失望了。
公司内部等級森嚴,工作極其繁重,還有無休無止的讨論、修改和加班。
而最讓他震驚和厭惡的是,遊戲中所有的設計,目的都隻有一個:利潤。
他灰心至極,感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全都耗費在一場接一場的精心騙局中。
為了生存,他隻能盡力不去想這一切,每天活在疲憊和茫然中,不知道自己是誰,更不知道這樣活着有什麼意義。
當他近乎麻木時,第三代互聯網逐漸興起,“去中心化”成為最熱門的關鍵詞,以區塊鍊為基礎的各種網絡自由聯合體不斷湧現,原本掌控這個信息世界的幾大平台迅速衰落。
對這些變化,丁尼沒有太在意,也沒有精力去關注,因為他失業了。
導緻他失業的,是人工智能。
其實,人工智能引發的失業大潮早已開始。
先是制造業大量工人被工業AI取代,接着是交通運輸、快遞外賣、銀行金融、醫療健康……一個又一個領域被AI占領,造成全球性失業危機,抗議人工智能的聲浪越來越高,遍布世界。
然而,人工智能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是資本夢寐以求的赢利工具。
它的擴張不但沒有減速,反倒全面加速。
各國政府隻能不斷增加對企業的征稅,以勉強救濟不斷擴大的失業大軍。
丁尼一直不關心外面的世界,并沒有感到危機。
看到這巨大的動蕩,他心裡甚至有一些隐隐的快意。
直到遊戲行業也最終淪陷,他是第一批被裁員的。
沒有任何其他生存技能,他隻能依靠微薄的失業救濟金生存,生活頓時陷入昏暗和無助中。
這時他才發現:一直厭惡的那份工作,原來一直在給予自己自信和自尊。
不過,他對生活原本沒有太高的熱情。
漸漸地,他也就習慣了失業,陷入另一種昏沉和麻木中。
直到有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一條關于“島”的信息。
“島”是第三代互聯網的新産物。
人們為了某一個目标聯合起來,平等協作。
沒有中心,沒有等級,每個人都像信息海洋中獨立的島嶼,但又能組成一個個島鍊,一同創造,共治共享。
丁尼看到的那條島的信息,是關于一部動畫電影在網絡的首映。
和遊戲行業一樣,電影業也已經被人工智能占領,尤其是動畫領域,AI已經完全取代了人。
一位獨立制片人在網絡上發起倡議,失業的動畫同行們聯合起來,用島模式制作動畫電影,向人工智能發起反攻。
很多動畫專業人士和愛好者紛紛加入,很快便聚集了幾萬人。
他們先集體協商,制定了用島模式制作動畫電影的規則和流程:沒有制片方,沒有投資公司,沒有固定導演和編劇,所有加入者都平等參與制作,并聯合擁有電影版權。
電影的整個制作流程,從核心情節、故事大綱、劇情梗概,到人物設計、情節設計、造型設計等,被細分為幾萬個小工作區塊,一步步分區塊推進。
所有參與者都有權提交創意和構想,再經由集體投票決定最佳提案。
進入實際創作中,也按分鏡劇本将工作拆解為小區塊,由參與者公平競争,認領制作任務。
每個區塊完成後,依然通過集體投票決定通過與否。
最後,分段落剪輯成片,定名為《解放》,在全球網絡公映。
丁尼看完介紹,有些好奇,見收費很低,隻需要3元,忙付了費,點開了那部電影。
電影講述的正是一群人類對抗人工智能,雖然個别地方銜接有些生硬,但整部電影仍十分新鮮飽滿,随處閃現天才的靈感和活力。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冰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