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黨派會議有時候特别歡樂。

    大家像一窩叽叽喳喳的布谷鳥。

    這時候你可以安靜地坐着,看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都拼了老命要把别人擠出窩去。

     十月初,反對黨年度大會之前不久,該黨派就推選出了新的領袖。

    選擇新“代言人”的過程好像給反對黨注入了新的活力,給了他們新的希望,讓他們貌似系上了象征複興與拯救的紅絲帶。

    當黨派的全體成員聚集在一起開會時,面貌煥然一新,早已不是僅僅幾個月前輸掉選舉的那群烏合之衆了。

    整個大會在歡慶的氣氛中舉行,大家的頭頂上懸挂着一條巨大而簡單的橫幅:勝利。

     而接下來的一周,科林格裡奇召集同僚們開會時,氣氛和情緒則形成了鮮明對比。

    位于伯恩茅斯的會議中心聚集了四千名黨派成員。

    如果他們充滿熱情,一心一意地支持自己的領袖,那現場氣氛一定熱烈得快要掀翻屋頂了。

    但此時卻好像少了什麼東西,沒有精神,沒有野心,沒有勇氣。

    磚牆上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挂,現場的設備和裝飾也冷冰冰的。

    唯一的作用就是強調聚集起來開會的這幫人有多麼消沉頹廢。

     如此一來,奧尼爾就面臨着重大的挑戰。

    作為宣傳處處長,他的任務就是“包裝”整個會議并提振大家的士氣。

    然而,他卻不得不帶着越來越激動不安的情緒,和黨派成員們一個個地談媒體上那些烏七八糟的報道。

    他不停地道歉、解釋、講道理,并把責任推給别人。

    特别是在喝醉的時候,他會指名道姓地批評威廉姆斯勳爵。

    黨主席把各類預算都削減了,對各類問題遲遲不下決斷,根本把握不住局勢。

    四處傳播的謠言說主席想讓黨派會議進行得低調些,因為他覺得會議上首相可能不太好應付。

    “執政黨對科林格裡奇的領導能力表示懷疑”,這是伯恩茅斯會議期間,《衛報》第一則相關報道的标題。

     會議大廳中,根據之前設定的嚴格程序,激烈的辯論繼續着。

    講台上方懸挂着巨大的标語:“找到正确的道路”。

    在很多人眼裡這話顯得十分矛盾。

    每個人上台發表講話都拼盡全力想盡量符合黨派的指導方針,但往往離題萬裡。

    會議廳裡議論紛紛,負責維持秩序的幹事們根本控制不了。

    小小的咖啡廳和休息區處處都是圍做一團的記者和政客,他們攪着杯中茶,臉上全都忿忿然露出明顯的不滿。

    所到之處,媒體聽到的全是批評之聲。

    最近剛丢掉席位的前議員們訴說自己的沮喪與挫敗,但大多數人都要求報道裡不要引用他們的話,因為害怕下次選舉再次當選無望。

    然而,他們的選區主席可絲毫沒有這樣的警惕性,大肆發着牢騷。

    他們不僅僅丢掉了議員的席位,接下來還要忍受長達好幾年反對黨成員在當地市政對他們發号施令,呼風喚雨,提名市長和委員會主席,享受各種特權,把所有功勞都攬到自己頭上。

     而且,根據一位前首相的經驗之談,可能将一個已經身處困境的人推向憤怒和絕望的巅峰的考驗,就是“事件,親愛的,大事件”。

    本周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件之一,就是定期于周四舉行的一次補選。

    多塞特東區的議員,安東尼·金肯斯爵士,在大選開始的四天前突然中風。

    當選之時,他正在重症監護室,在應該發表效忠宣誓的當天,他則塵歸塵,土歸土,下了葬。

    于是多塞特東區又将經曆一次選舉之戰。

    他的選區離伯恩茅斯的集會地不過數英裡之遙,而且政府在當地的多數票占了将近兩萬張,因此首相決定在黨派大會周舉行補選。

    有人建議不要這樣做,但他認為總的來說這還是值得冒險的。

    對會議的宣傳會提供一個很好的選舉活動背景,而且會有很多人因為安東尼爵士的逝世投出堅定的同情票(但這位爵士的代理人咕哝着抱怨了一句,說真正了解那個老混蛋的人可不會投同情票)。

    在會議現場工作的黨派人手将離開幾個小時,到最需要他們的拉票活動中去。

    等他們完成了任務,政府成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