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懵懂少年初入市 · 2

關燈
過了一會兒,蜂鳴器響了,股市開盤了。

    我看了看天美時表——這是上周我在彭尼百貨花了14美元買來的——剛好9點半,那天是1987年5月1日,我在華爾街的第一天。

     緊接着,擴音器裡傳來了羅斯柴爾德公司銷售經理史蒂芬·施瓦茨的聲音。

    “先生們,今天上午期貨看起來很強勁,來自東京的買盤很多。

    ”史蒂芬年僅38歲,但去年他竟賺到了200多萬美元(又是一位“宇宙主人”)。

    “我們認為股市開盤就能上升10個點,”他補充說,“所以,馬上抓起電話,行動起來吧!” 話音剛落,交易室裡立刻一片混亂。

    一雙雙腳飛速從桌子上消失,《華爾街日報》也立即被扔進了廢紙簍,大家一個個把袖子捋起來,相繼抓起電話開始撥号。

    我也拿起了自己的電話開始撥打。

     幾分鐘後,所有人都着急地走來走去,瘋狂地打着手勢,對着黑色話筒大聲喊叫,整個交易室變成了一片咆哮的海洋。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華爾街交易室的咆哮聲,聽起來就像一群烏合之衆在狂吼。

    這一聲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聲音也就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是一種被貪婪與野心包圍着的年輕人們發出的聲音,他們正竭盡所能,大聲向全美富有的商人做推銷。

     “Miniscribe在這兒可是非常有名。

    ”一個胖嘟嘟的痞子對着電話大叫着。

    他當時28歲,喜歡吸食可卡因,年收入60萬美元。

    “你在西弗吉尼亞州的經紀人?噢,上帝!他可能很會挑選煤炭開采方面的股票,但現在都80年代了。

    80年代遊戲的名字叫高科技!” “我拿到了5萬股在7月份到期的50天債券!”隔我兩張桌子的經紀人在喊。

     “他們現在手頭上沒錢!”另一位經紀人在吼。

     “我可不是僅靠一項交易來緻富的。

    ”一位經紀人對他的客戶發誓說。

     “你在開什麼玩笑?”斯科特對着耳機喊,“就我賺的這點傭金,和公司、政府分完後,剩下的都不夠給我的狗買狗糧的!” 不時會有經紀人在勝利中挂上電話,然後填寫一張購買單,走到附加于支撐柱的氣送管系統前,将購買單塞入一個玻璃管,然後看着它被吸到頂端,在那兒,這張單子将被送達大樓另一端的交易桌上,然後再改道送往紐約證券交易所執行。

    由此,交易室吊頂特意調低了,以便為氣送管系統騰出地方,難怪空間會這麼壓抑了。

     到10點時,馬克·漢納已經往支撐柱那兒走了3次,現在,他又要達成一樁交易了。

    電話中,他的語氣是那麼平緩、柔和,我都有點兒聽糊塗了。

    他明明是在剜客戶的心頭肉,但語氣聽起來卻像是在跟客戶道歉似的。

    “先生,請聽我說,”馬克對一位《财富》500強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說,“我很引以為傲的一點是,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根源。

    我的目标是,不僅要引導您購進,也要引導您售出。

    ”他的語調是那樣的柔和、低沉,幾乎都有催眠效果了。

    “我希望能夠長期為您、您的企業和您的家庭創造價值。

    ” 兩分鐘後,馬克又站到了氣送管系統前,下了一個“購買25萬美元微軟股票”的指令。

    我此前從未聽說過微軟,但聽起來是家很不錯的公司。

    不管怎樣,馬克這一筆交易拿到了3000美元傭金,而我則有7美元入賬。

     到12點時,我已經頭暈眼花、饑腸辘辘、汗流浃背了,但是,我被這一切深深地迷住了。

    巨大的咆哮聲穿透了我的五髒六腑,并與身體的每個部分産生了共振。

    我知道,我能勝任這份工作;我知道,我能像馬克·漢納那樣做得很好,甚至比他做得更好;我知道,我一定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我并沒有乘大樓電梯去大堂,在那兒花上3.5美元買兩個福蘭克福香腸和一杯可樂,而是不知不覺上了頂層,站到了馬克·漢納旁邊,這讓我自己都吃了一驚。

    我們的目的地是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