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好人終有好報 · 3
關燈
小
中
大
能繼續推進“針鋒相對”的發展,使得所有人都能從銀行家(或者自然)處得到利益。
然而,種群沒有集體意願,也沒有集體意識或目的。
他們不能控制發展走向。
主導方的轉換隻能發生在自然界間接力量的作用下。
這種情況如何發生呢?一種回答是“運氣”。
但這個單詞隻能顯示無知。
它表示“由一些尚未知道、未能分辨的方式來決定”。
我們可以比“運氣”做得更好一些。
我們可以想象少數派的“針鋒相對”個體如何從一個實際方法來增加其關鍵數目,探索“針鋒相對”個體如何集合成足夠的數量,使它們都可以從銀行家處得到回報。
這種想法貌似可行,但實際上機會渺茫。
這些相似的個體如何在一個小範圍内集合到一起?在自然界中,最明顯的方式是由基因關系——親屬而集合。
大多數動物喜歡同自己的兄弟姐妹與表親們,而不是種群中其他成員居住在一起。
這并不一定是出于選擇,而是自動跟随種群中的“黏性”。
這裡的“黏性”指的是任何使個體持續居住于出生地的趨勢。
比如在人類曆史上,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隻居住在出生地以外幾英裡的地方(雖然現代社會已經不再如此)。
因此,親屬的小團體們逐漸形成。
我曾經到訪過愛爾蘭西海岸一個偏遠的島,令我吃驚的是,那裡幾乎所有人都擁有巨大的耳朵。
其中的原因很難解釋為大耳朵适應當地天氣(那裡岸邊的風特别大)。
這隻能是因為島上大多數居民都是親緣相近的親屬。
基因相近的親屬們不僅在面部特征上相似,其他方面也有相近之處。
比如,他們會因其基因趨勢而互相模仿着采用(或不采用)“針鋒相對”。
于是,即使“針鋒相對”在種群整體裡已經稀少,它依然可能在局部中廣泛使用。
在這個小圈子裡,“針鋒相對”的個體可以互相博弈,采取互相合作的方式來達到數目繁榮,即使在總體計算裡它們依然處于弱勢地位。
由此,最初僅占領小片地區的“針鋒相對”個體,将随着小團體的逐漸擴大,逐漸向其他地區分散,甚至包括“永遠背叛”群體占主導的地區。
如果用區域地理的方式思考,我舉的愛爾蘭島的例子則有些誤導,因為那裡的人們被自然地理隔絕了。
想象另一個例子:一個遷移不多的人群中,即使這片地區的人們已經有了廣泛持續的親緣關系,所有人也隻複制近鄰(而不是遠鄰)的行為。
回頭看看,“針鋒相對”是可以超越決勝點的,它所需的隻是這些個體的聚合,這一點在自然選擇裡可以很自然地發生。
這個與生俱來的優點使得“針鋒相對”即使在數目稀少的時候,還可以成功跨越決勝點而獲得成功。
但這個跨越隻是單向的。
“永遠背叛”作為一個真正的進化穩定策略,并不可以使用個體聚合來跨越決勝點。
相反的是,“永遠背叛”個體的聚合,不僅不能彼此互助而獲得群體繁榮,還會使各自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它們無法暗自幫助對方獲得銀行家的獎賞,而隻能把對方也拖下水。
于是與“針鋒相對”相反,“永遠背叛”從親屬或種群聚合中得不到任何幫助。
所以,即使“針鋒相對”并非真正的進化穩定策略,它卻擁有更高的穩定性。
這意味着什麼?如果我們采用長遠的目光來看,“永遠背叛”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抵制其他策略的影響,但如果我們等上很長一段時間,也許是幾千年後,“針鋒相對”将最終聚集到足夠的數目,跨越決勝點,其數量終将反彈。
而反方向的發展并不可能,“永遠背叛”無法在個體聚集中獲得好處,因此也無法得到這種更高的穩定性。
然而,種群沒有集體意願,也沒有集體意識或目的。
他們不能控制發展走向。
主導方的轉換隻能發生在自然界間接力量的作用下。
這種情況如何發生呢?一種回答是“運氣”。
但這個單詞隻能顯示無知。
它表示“由一些尚未知道、未能分辨的方式來決定”。
我們可以比“運氣”做得更好一些。
我們可以想象少數派的“針鋒相對”個體如何從一個實際方法來增加其關鍵數目,探索“針鋒相對”個體如何集合成足夠的數量,使它們都可以從銀行家處得到回報。
這種想法貌似可行,但實際上機會渺茫。
這些相似的個體如何在一個小範圍内集合到一起?在自然界中,最明顯的方式是由基因關系——親屬而集合。
大多數動物喜歡同自己的兄弟姐妹與表親們,而不是種群中其他成員居住在一起。
這并不一定是出于選擇,而是自動跟随種群中的“黏性”。
這裡的“黏性”指的是任何使個體持續居住于出生地的趨勢。
比如在人類曆史上,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隻居住在出生地以外幾英裡的地方(雖然現代社會已經不再如此)。
因此,親屬的小團體們逐漸形成。
我曾經到訪過愛爾蘭西海岸一個偏遠的島,令我吃驚的是,那裡幾乎所有人都擁有巨大的耳朵。
其中的原因很難解釋為大耳朵适應當地天氣(那裡岸邊的風特别大)。
這隻能是因為島上大多數居民都是親緣相近的親屬。
基因相近的親屬們不僅在面部特征上相似,其他方面也有相近之處。
比如,他們會因其基因趨勢而互相模仿着采用(或不采用)“針鋒相對”。
于是,即使“針鋒相對”在種群整體裡已經稀少,它依然可能在局部中廣泛使用。
在這個小圈子裡,“針鋒相對”的個體可以互相博弈,采取互相合作的方式來達到數目繁榮,即使在總體計算裡它們依然處于弱勢地位。
由此,最初僅占領小片地區的“針鋒相對”個體,将随着小團體的逐漸擴大,逐漸向其他地區分散,甚至包括“永遠背叛”群體占主導的地區。
如果用區域地理的方式思考,我舉的愛爾蘭島的例子則有些誤導,因為那裡的人們被自然地理隔絕了。
想象另一個例子:一個遷移不多的人群中,即使這片地區的人們已經有了廣泛持續的親緣關系,所有人也隻複制近鄰(而不是遠鄰)的行為。
回頭看看,“針鋒相對”是可以超越決勝點的,它所需的隻是這些個體的聚合,這一點在自然選擇裡可以很自然地發生。
這個與生俱來的優點使得“針鋒相對”即使在數目稀少的時候,還可以成功跨越決勝點而獲得成功。
但這個跨越隻是單向的。
“永遠背叛”作為一個真正的進化穩定策略,并不可以使用個體聚合來跨越決勝點。
相反的是,“永遠背叛”個體的聚合,不僅不能彼此互助而獲得群體繁榮,還會使各自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它們無法暗自幫助對方獲得銀行家的獎賞,而隻能把對方也拖下水。
于是與“針鋒相對”相反,“永遠背叛”從親屬或種群聚合中得不到任何幫助。
所以,即使“針鋒相對”并非真正的進化穩定策略,它卻擁有更高的穩定性。
這意味着什麼?如果我們采用長遠的目光來看,“永遠背叛”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抵制其他策略的影響,但如果我們等上很長一段時間,也許是幾千年後,“針鋒相對”将最終聚集到足夠的數目,跨越決勝點,其數量終将反彈。
而反方向的發展并不可能,“永遠背叛”無法在個體聚集中獲得好處,因此也無法得到這種更高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