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計劃生育 · 2

關燈
以便為所有的個體進行“人口普查”提供方便,并從而相應地調節其出生率。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任何這樣的聚集事實上是炫耀性的,但我們可以假定找到了這類證據。

    這會不會使自私基因的理論處于窘境?絲毫也不會。

     歐椋鳥大批群栖在一起。

    不妨這樣假定,它們在冬季的數量過剩,來年春季繁殖能力就會降低;而且,歐椋鳥傾聽相互的鳴叫聲也是導緻其降低生殖能力的直接原因。

    這種情況可以用這樣的實驗加以證明。

    給一些歐椋鳥個體分别放送兩種錄音,一種再現了歐椋鳥的稠密的栖息地而鳴叫聲又非常宏亮的情況,另一種再現了歐椋鳥不太稠密的栖息地而鳴叫聲又比較小的情況。

    兩相比較,前面一種歐椋鳥的下蛋量要少些。

    這說明,歐椋鳥的鳴叫聲構成一種炫耀性展示。

    自私基因的理論對這種現象的解釋,同它對于老鼠的例子的解釋,幾無差别。

     而且,我們是以這樣的假定作為出發點的,即如果那些基因促使你生育你無法撫養的子女,這樣的基因會自動受到懲罰,在基因庫中的數量會越來越少。

    一個效率高的生蛋動物作為自私的個體,它的任務是預見在即将來臨的繁殖季節裡每窩的最适量是多少。

    你可能還記得我們在第四章中使用的預見這個詞所具有的特殊含義。

    那麼母鳥又是如何預見它每窩的最适量的呢?哪些變量會影響它的預見?許多物種作出的預見也可能是固定的,年複一年地從不變化。

    因此塘鵝平均每窩的最适量是一個蛋。

    在魚兒特别多的年月,一個個體的真正最适量也許會暫時提高到兩個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塘鵝無法事先知道某一年是否将是一個豐收年的話,我們就不能指望雌塘鵝甘冒風險,生兩隻蛋而浪費它們的資源,因為這有可能損害到它們在一般年景中正常的繁殖成果。

     一般來說,可能還有其他物種——歐椋鳥或許就是其中之一——能在冬季預言某種具體食物資源在來年春天是否會獲得豐收。

    農村的莊稼人有許多古老的諺語,例如說冬青果的豐産可能就是來年春季氣候好的吉兆。

    不管這些說法有沒有正确的地方,從邏輯上說預兆是可能存在的,一個好的預言者從理論上講可以據此年複一年地按照其自身的利益調節其每窩的生蛋量。

    冬青果可能是可靠的預兆,也可能不是,但像在老鼠例子中的情況一樣,動物個體的密度看來很可能是一個正确的預報信号。

    一般來說,雌歐椋鳥知道它在來年春季終于要喂養自己的雛鳥時,将要和同一物種的對手競争食物。

    如果它能夠在冬季以某種方式估計出自己物種在當地的密度的話,它就具備了有力的手段,能夠預計明年春天為雛鳥搜集食物的困難程度。

    假如它發現冬天的個體密度特别高的話,出于自私的觀點,它很可能采取審慎的策略,生的蛋會相對減少:它對自己的每窩最适量的估計值會随之降低。

     如果動物個體真的會根據對個體密度的估計而降低其每窩的生蛋量,那麼,每一自私個體都會立即向對手裝出個體密度很高的樣子,不管事實是不是這樣,這樣做對每一自私的個體都是有好處的。

    如果歐椋鳥是根據冬天鳥群栖息地聲音的大小來判斷個體密度的話,每隻鳥會盡可能地大聲鳴叫,以便聽起來像是兩隻鳥而不是一隻鳥在鳴叫,這樣做對它們是有利的。

    一隻動物同時裝扮成幾隻動物的做法,克雷布斯(J.R.Krebs)在另一個場合提到過,并把這種現象叫做“好動作效果”(BeauGesteEffect),這是一本小說的書名,書中講到法國外籍軍團的一支部隊曾采用過類似的戰術。

    在我們所舉的例子中,這種方法用來誘使周圍的歐椋鳥降低它們每窩的生蛋量,降低到比實際的最适量還要少。

    如果你是一個歐椋鳥而且成功地做到這一點,那是符合你自私的利益的,因為你使不含有你的基因的個體減少了。

    因此,我的結論是,瓦恩–愛德華茲有關炫耀性行為的看法實際上也許是一個很正确的看法:除了理由不對之外,他所講的始終是正确的。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拉克所作的那種類型的假設能夠以自私基因的語言,對看上去似乎是支持群體選擇理論的任何現象都能作出充分有力的解釋,如果此類現象出現的話。

     我們根據本章得出的結論是,親代個體實行計劃生育,為的是使它們的出生率保持在最适度的數值上。

     對于家庭從成員數量上進行的探讨就講這些。

    現在我們開始講家庭内部的利害沖突。

    做母親的對其所有的子女都一視同仁是否總是有利?還是偏愛某個子女有利?家庭該不該作為一個單一的合作整體來發揮作用,還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甚至在家庭内部存在有自私和欺騙這一現實?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是否都為創造相同的最适條件而共同努力,還是在什麼是最适條件這個問題上發生分歧?這些就是我們要在下面一章試圖回答的問題。

    關于配偶之間是否可能有利害沖突這個問題,我們放到第九章去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