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因機器 · 1

關燈
生存機器最初是作為基因的貯藏器而存在的。

    它們的作用是消極的——僅僅是作為保護壁使基因得以抵禦其敵手所發動的化學戰以及意外的分子攻擊。

    在古代,原始湯裡大量存在的有機分子是它們賴以為生的“食料”。

    這些有機食物千百年來在陽光的有力的影響下孳生繁殖,但随着這些食物的告罄,生存機器一度逍遙自在的生活也至此告終。

    這時,它們的一大分支,即現在人們所說的植物,開始利用陽光直接把簡單分子組建成複雜分子,并以快得多的速度重新進行發生在原始湯裡的合成過程。

    另外一個分支,即現在人們所說的動物,“發現了”如何利用植物通過化學作用取得的勞動果實。

    動物要麼将植物吃掉,要麼将其他的動物吃掉。

    随着時間的推移,生存機器的這兩大分支逐步獲得了日益巧妙的技能,來加強其生活方式的效能。

    與此同時,新的生活方式層出不窮,小分支以及小小分支逐漸形成,每一個小分支在某一特殊方面,如在海洋裡、陸地上、天空中、地下、樹上或其他生命體内,取得高人一等的謀生技能。

    這種小分支不斷形成的過程,最終帶來了今日給人類以如此深刻印象的豐富多彩的動植物。

     動物和植物經過進化都發展成為多細胞體,每一個細胞都獲得全套基因的完整拷貝。

    這個進化過程始于何時,為什麼會發生,整個過程經過幾個獨立的階段才得以完成,這一切我們都無從知道。

    有人以“群體”(colony)來比喻動植物的軀體,把它們說成是細胞的“群體”。

    我卻甯願把軀體視為基因的群體,把細胞視為便于基因的化學工業進行活動的工作單位。

     盡管我們可以把軀體稱為基因的群體,但就其行為而言,各種軀體确實取得了它自己的獨特個性。

    一隻動物是作為一個内部協調的整體,即一個單位來進行活動的。

    我在主觀意識上覺得自己是一個單位而不是一個群體。

    這是意料中的事情。

    選擇的過程有利于那些能同其他基因合作的基因。

    為争奪稀有資源,為吞食其他生存機器并避免讓對方吃掉,生存機器投身于激烈無情的競争和鬥争中去。

     為了進行這一切競争和鬥争,在共有的軀體内存在一個中央協調的系統必然比無政府狀态有利得多。

    時至今日,發生于基因之間的交錯的共同進化過程已經發展到這一地步,以緻個體生存機器所表現的集群性(communalnature)實質上已不可辨認。

    事實上,很多生物學家都不承認存在這種集群性,因此也不同意我的觀點。

     就本書在後面章節中提到的種種論點的“可靠性”(新聞工作者用語)而言,幸而這種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是學術性的。

    如果我們在談論生存機器的行為時反複提到基因,那未免會使人感到厭煩,事實上也沒有必要這樣做;正如我們談論汽車的性能時提到量子和基本粒子反覺不便一樣。

    實際上,把個體視為一個行為者,它“緻力”于在未來的世代中增加基因的總量,這種近似的說法在一般情況下自有其方便之處。

    而我使用的亦将是簡便的語言。

    除非另作說明,“利他行為”與“自私行為”都是指某一個動物個體對另一個動物個體的行為。

     這一章将論述行為,即生存機器的動物分支廣泛利用的那種快速動作。

    動物已經變成活躍而有進取心的基因運載工具——基因機器。

    在生物學家的詞彙裡,行為具有快速的特性。

    植物也會動,但動得異常緩慢。

    在電影的快鏡頭裡,攀緣植物看起來像是活躍的動物,但大多數植物的活動其實隻限于不可逆轉的生長。

    而另一方面,動物則發展出種種的活動方式,其速度超過植物數十萬倍。

    而且,動物的動作是可逆轉的,可以無數次重複。

     動物發展的用以進行快速動作的部件是肌肉。

    肌肉就是引擎,它像蒸汽機或内燃機一樣,以其貯藏的化學燃料為能量産生機械運動。

    不同之處在于:肌肉以張力的形式産生直接的機械力,而不是像蒸汽機或内燃機那樣産生氣壓。

    但肌肉與引擎相似的另外一點是,它們通常憑借繩索和帶有鉸鍊的杠杆來發揮力量。

    在人體内,杠杆就是骨骼,繩索就是腱,鉸鍊就是關節。

    關于肌肉如何通過分子進行活動的方式,人們知之甚多,但我卻感到下面的問題更有趣:我們如何控制肌肉收縮的時間和速度。

     你有沒有觀察過構造複雜的人造機器?譬如說,針織機或縫紉機、紡織機、自動裝瓶機或幹草打包機。

    這些機械利用各式各樣的原動力,如電動馬達或拖拉機。

    但這些機械在運轉時如何控制時間和速度卻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

    閥門會依次開啟和關閉,捆紮幹草的鋼抓手會靈巧地打結并在最恰當的時刻伸出割刀來切斷細繩。

    許多人造機器的定時操作是依靠凸輪來完成的。

    凸輪的發明的确是個輝煌的成就。

    它利用偏心輪或異形輪把簡單的運轉轉變為複雜的、帶節奏性的運轉。

     自動演奏樂器的原理與此相仿。

    其他樂器,如蒸汽風琴,或自動鋼琴等利用經過按一定模式打孔的紙制卷軸或卡片來發出音調。

    近年來,這些簡單的機械定時裝置有被電子定時裝置取代的趨向。

    數字計算機就是個例子。

    它們是大型的多功能電子裝置,能夠用以産生複雜的定時動作。

    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