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朽的雙螺旋 · 4

關燈
化肉類的腸胃,以及其他許多特征。

    但另一方面,一個生存能力強的草食動物卻需要偏平的磨嚼牙齒,以及一副長得多的腸子,其消化的化學過程也不同。

    在草食動物的基因庫中,任何基因,如果它賦予其“主人”以鋒利的食肉牙齒是不大可能取得成功的。

    這倒不是因為食肉對誰來說都是一種壞習慣,而是因為除非你有合适的腸子,以及一切食肉生活方式的其他特征,否則,你就無法有效地吃肉。

     因此,影響鋒利的食肉牙齒形成的基因并非本來就是“壞”基因。

    隻有在草食動物種種特征形成的基因所主宰的基因庫中,它們才算是“壞”基因。

     這是個複雜而微妙的概念。

    它之所以複雜,是因為一個基因的“環境”主要由其他基因組成。

    而每一個這樣的基因本身又因它和它的環境中的其他基因配合的能力而被選擇。

    适合于說明這種微妙概念的類比是存在的,但它并非來自日常生活的經驗。

    它同人類的“競賽理論”相類似,這種類比法将在第五章談到個體動物間進行的進犯性對抗時加以介紹。

    因此,我把這點放到第五章的結尾處再進一步讨論。

    現在我回過頭來繼續探讨本章的中心要義。

    這就是,最好不要把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看做物種,或者種群,甚至個體;最好把它看做遺傳物質的某種小單位。

    為方便起見,我們把它簡稱為基因。

    前面已經講過,這個論點的基礎是這樣一種假設:基因能夠永存不朽,而個體以及其他更高級的單位的壽命都是短暫的。

    這一假設以下面兩個事實為依據:有性生殖和染色體交換,個體的消亡。

    這是兩個不容否認的事實。

    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追問一下:為什麼它們是事實。

    我們以及大多數其他生存機器為什麼要進行有性生殖?為什麼我們的染色體要進行交換?而我們又為什麼不能永生?我們為什麼會老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其具體細節不在本書的探讨範圍之内。

    除各種特殊原因以外,有人提出了一些比較普遍的原因。

    例如有一種理論認為,衰老标志着一個個體一生中發生的有害的複制錯誤以及其他種類的基因損傷的積累。

    另外一種理論為梅達沃(PeterMedawar)爵士所首創,[*]它是按照基因選擇的概念來思考進化問題的典範。

    他首先擯棄了此類傳統的論點:“老的個體之死亡屬于對同物種其他成員的一種利他主義行為。

    因為假如他們衰老得不能再生殖還留戀塵世,他們就會充塞世界而對大家都無好處。

    ”梅達沃指出,這是一種以假定為論據的狡辯。

    因為這種論點,以它必須證實的情況作為假定,即年老的動物衰老得不能再生殖。

    這也是一種類似于群體選擇或物種選擇的天真的解釋方法,盡管我們可以把有關部分重新講得更好聽一些。

    梅達沃自己的理論具有極好的邏輯性,我們可以将其大意綜述如下:我們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即哪些是“好的”基因的最普遍的特性。

    我們認為“自私”是其中之一。

    但成功基因所具有的另一個普遍特性是,它們通常把它們的生存機器的死亡至少推遲至生殖之後。

    毫無疑問,你有些堂兄弟或伯祖父是早年夭折的,但你的祖先中一個也沒有是幼年夭折的。

    祖先是不會年幼喪生的。

     [*]我被指責為什麼将這個關于衰老的理論歸給梅達沃,而不是威廉斯(當然,這種指責并不是來自于威廉斯本人或由他指示的人)。

    的确,很多生物學家,尤其是在美國,大都是從威廉斯1957年的論文《基因多效性,自然選擇,以及衰老的進化》(PleiotropyNaturalSelectionandtheEvolutionofS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