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朽的雙螺旋 · 1

關燈
存時間可能是短暫的,但基因本身卻能夠生存很久。

    它們的道路相互交叉再交叉,在延續不斷的世代中一個基因可以被視為一個單位,它通過一系列個體的延續生存下去。

    這就是本章将要展開的中心論題。

    我所非常尊重的同事中有些人固執地拒絕接受這一論點。

    因此,如果我在論證時好像有點啰唆,那就請原諒吧!首先我必須就其涉及的一些事實扼要地加以闡明。

     我曾講過,建造一個人體的藍圖是用46卷寫成的。

    事實上,這是一種過分簡單化的說法。

    真實情況是相當離奇的。

    46條染色體由23對染色體構成。

    我們不妨說每個細胞核内都存放着兩套23卷的可相互替換的藍圖。

    我們可以稱它們為卷1a卷1b,卷2a卷2b……直至卷23a卷23b。

    當然我用以識别每一卷以及此後每一頁的數字是任意選定的。

     我們從父親或母親那裡接受每一條完整的染色體,它們分别在精巢和卵巢内裝配而成。

    比方說卷1a、卷2a、卷3a……來自父親,卷1b、卷2b、卷3b……來自母親。

    盡管實際上難以辦到,但理論上你能夠用一架顯微鏡觀察你任何一個細胞内的46條染色體,并區别哪23條來自父親,哪23條來自母親。

     其實成對的染色體并不終生貼在一起,甚至相互也不接近。

    那麼在什麼意義上講它們是“成對”的呢?說它們是成對的意思是:可以認為原先來自父親的每一卷都能夠逐頁地直接代替原先來自母親的對應的某一卷。

    舉例說,卷13a的第6頁和卷13b的第6頁可能都是“管”眼睛的顔色的,也許其中一頁說的是“藍色”,而另外一頁說的是“棕色”。

    有時可供替換的兩頁是完全相似的,但在其他情況下,如在我們舉的眼睛顔色的例子中,它們互不相同。

    如果它們作出了相互矛盾的“推薦”,人體怎麼辦呢?有各種不同的結果。

    有時這一頁的影響大于另一頁。

    在剛才所舉的眼睛顔色的例子中,這個人實際上可能是生了一雙棕色的眼睛,因為制造藍色眼睛的指令可能在建造人體的過程中被置之不理了。

    盡管如此,這不會阻止制造藍眼睛的指令繼續傳遞到後代去。

    一個這樣被置之不理的基因我們稱它為“隐性基因”。

    與隐性基因相對的是顯性基因。

    管棕色眼睛的基因與管藍色眼睛的基因相比,前者處于優勢。

    隻有相關頁的兩個拷貝都一緻推薦藍眼睛,一個人才會得到一雙藍眼睛。

    更常見的情況是,兩個可供替換的基因不全似時,結果是達成某種類型的妥協——把人體建成一個居間的模樣,或一種完全不同的模樣。

     當兩個基因,如管棕色眼睛的基因和管藍色眼睛的基因,争奪染色體上的同一個位置時,我們把其中一個稱為另一個的等位基因。

    為了我們的目的,等位基因同競争對手是同義詞。

    試把建築師一卷一卷的藍圖想象成一本本的活頁夾,其中的活頁能夠抽出并能互相交換。

    每一本卷13必然會有一張第6頁,但好幾張第6頁都能進入活頁夾,夾在第5頁同第7頁之間。

    一個版本寫着“藍色眼睛”,另一個版本可能寫着“棕色眼睛”;整個種群中還可能有其他一些版本寫出其他的顔色如綠色。

    也許有6個可供替換的等位基因占據着分散于整個種群裡的第13條染色體的第6頁的位置。

    每人隻有兩卷卷13染色體。

    因此,在第6頁的位置上最多隻能有兩個等位基因。

    如一個有藍眼睛的人,他可能有同一個等位基因的兩個拷貝,或者他可以在整個種群裡的6個可供替換的等位基因當中任選兩個。

     當然你不可能真的到整個種群的基因庫裡去選擇自己的基因。

    任何時候,全部基因都在個體生存機器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我們每個人在胚胎時就接受了全部基因,對此我們無能為力。

    然而從長遠角度來講,把整個種群的基因統稱為基因庫還是有意義的。

    事實上這是遺傳學家們運用的一個專門術語。

    基因庫是一個相當有用的抽象概念,因為性活動把基因混合起來,盡管這是一個經過仔細安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