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狀态
關燈
小
中
大
的區别是前者沒剃胡子,并戴着眼鏡。
他不知道主人想要他做什麼,卻永遠不會忘記離開房間時男人看他的奇怪眼神。
他回到廚房,當着開心的女傭和沉默的阿拉伯雞奸者的面,和司機說着下流話。
司機在講述自己如何勾引了一位貴婦的女兒,一位非常年輕的姑娘。
他再一次對自己說道: “是呀,我是一個仆人。
我打骨子裡就是一個仆人。
”他咬緊牙齒,從作踐自己、侮辱自己中獲得滿足感。
另一次,他看見自己從一個虔誠的老處女家裡走出來,逢迎地提着沉重的夜壺,恰巧在那一刻碰見了常來家裡的神父。
神父微笑着,不動聲色地對他說: “埃内斯托,宗教作業完成得怎麼樣了啊?”無論是他、埃内斯托、安波羅修或何塞,都将卑微地過着淫穢僞善的仆人生活。
當他想到這一點時,一陣瘋狂的痙攣讓他全身顫抖。
啊,他早就知道!他在無緣無故地侮辱亵渎自己的靈魂。
他故意讓自己一點點陷入泥沼,那恐懼感就好比夢見自己墜入深淵但卻知道自己其實并不會死去。
有的時候,他渴望着受羞辱,猶如聖徒親吻瘟疫患者的潰瘍;那麼做并非出自同情,而是為了更能配得上上帝的慈悲——盡管上帝十分厭惡如此令人作嘔的尋求天堂的方式。
當那些畫面從他的腦海消失,他的意識裡隻剩下“尋求生命的意義的渴望”,他對自己說: “不,我不是仆人……絕對不是……”他多麼想去請求妻子同情他,理解他如此可怕卑微的想法。
然而,當他想起自己為了她一次又一次地自我犧牲,他的内心充滿說不出的怨怒,恨不得殺死她。
況且,他也清楚地明白,某一天她會将自己交付給另一個人,而那将會是組成他的痛苦的又一因素。
于是,在他第一次偷竊二十比索的時候,他為完成“那件事”如此簡單而驚訝。
也許是因為他以為就他當時的狀況而言,自己是無法應對偷竊所需要考慮的一系列問題的。
他在後來對自己說: “隻不過需要下定決心,然後去完成它罷了。
” “那件事”減輕了他生活的負擔,通過“那件事”賺錢帶給他奇怪的感受,因為錢來得太容易了。
讓埃爾多薩因感到不安的并非偷竊本身,而是擔心小偷這一身份會被寫在他的臉上。
他不得不偷竊,因為他的工資太微薄了。
八十,一百,或一百二十比索,取決于他收取的金額,因為工資是從他所收取的金額中提成。
于是,在某些日子,身上揣着四五千比索,饑腸辘辘的他卻要忍受人造革錢包的臭味,錢包裡是鈔票、支票、彙款單和持票人票據堆積起來的幸福。
盡管他家從很早起就被貧窮腐蝕,但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從未想過偷公司的錢。
他的妻子因生活的窘迫而責怪他;他沉默地聽她指責,然後在一個人的時候,對自己說: “我又能怎麼辦呢?” 當那個念頭滋生,當他想到可以偷老闆的錢的時候,他感受到發明家一般的快樂。
偷竊?他怎麼之前從沒想到過? 埃爾多薩因驚訝于自己的無能,甚至譴責自己缺乏主動性,因為在那個時候(叙述發生的三個月前)他太需要錢了,盡管他每天經手的金額與日俱增。
而他的計劃之所以輕松實現,還得要歸功于糖廠的管理混亂。
他不知道主人想要他做什麼,卻永遠不會忘記離開房間時男人看他的奇怪眼神。
他回到廚房,當着開心的女傭和沉默的阿拉伯雞奸者的面,和司機說着下流話。
司機在講述自己如何勾引了一位貴婦的女兒,一位非常年輕的姑娘。
他再一次對自己說道: “是呀,我是一個仆人。
我打骨子裡就是一個仆人。
”他咬緊牙齒,從作踐自己、侮辱自己中獲得滿足感。
另一次,他看見自己從一個虔誠的老處女家裡走出來,逢迎地提着沉重的夜壺,恰巧在那一刻碰見了常來家裡的神父。
神父微笑着,不動聲色地對他說: “埃内斯托,宗教作業完成得怎麼樣了啊?”無論是他、埃内斯托、安波羅修或何塞,都将卑微地過着淫穢僞善的仆人生活。
當他想到這一點時,一陣瘋狂的痙攣讓他全身顫抖。
啊,他早就知道!他在無緣無故地侮辱亵渎自己的靈魂。
他故意讓自己一點點陷入泥沼,那恐懼感就好比夢見自己墜入深淵但卻知道自己其實并不會死去。
有的時候,他渴望着受羞辱,猶如聖徒親吻瘟疫患者的潰瘍;那麼做并非出自同情,而是為了更能配得上上帝的慈悲——盡管上帝十分厭惡如此令人作嘔的尋求天堂的方式。
當那些畫面從他的腦海消失,他的意識裡隻剩下“尋求生命的意義的渴望”,他對自己說: “不,我不是仆人……絕對不是……”他多麼想去請求妻子同情他,理解他如此可怕卑微的想法。
然而,當他想起自己為了她一次又一次地自我犧牲,他的内心充滿說不出的怨怒,恨不得殺死她。
況且,他也清楚地明白,某一天她會将自己交付給另一個人,而那将會是組成他的痛苦的又一因素。
于是,在他第一次偷竊二十比索的時候,他為完成“那件事”如此簡單而驚訝。
也許是因為他以為就他當時的狀況而言,自己是無法應對偷竊所需要考慮的一系列問題的。
他在後來對自己說: “隻不過需要下定決心,然後去完成它罷了。
” “那件事”減輕了他生活的負擔,通過“那件事”賺錢帶給他奇怪的感受,因為錢來得太容易了。
讓埃爾多薩因感到不安的并非偷竊本身,而是擔心小偷這一身份會被寫在他的臉上。
他不得不偷竊,因為他的工資太微薄了。
八十,一百,或一百二十比索,取決于他收取的金額,因為工資是從他所收取的金額中提成。
于是,在某些日子,身上揣着四五千比索,饑腸辘辘的他卻要忍受人造革錢包的臭味,錢包裡是鈔票、支票、彙款單和持票人票據堆積起來的幸福。
盡管他家從很早起就被貧窮腐蝕,但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從未想過偷公司的錢。
他的妻子因生活的窘迫而責怪他;他沉默地聽她指責,然後在一個人的時候,對自己說: “我又能怎麼辦呢?” 當那個念頭滋生,當他想到可以偷老闆的錢的時候,他感受到發明家一般的快樂。
偷竊?他怎麼之前從沒想到過? 埃爾多薩因驚訝于自己的無能,甚至譴責自己缺乏主動性,因為在那個時候(叙述發生的三個月前)他太需要錢了,盡管他每天經手的金額與日俱增。
而他的計劃之所以輕松實現,還得要歸功于糖廠的管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