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關燈
小
中
大
就還有好長一段路。
爬到山頂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看到藍天。
"昨天晚上的雨把地上的松針都浸——濕——了,踏上去十分舒服。
有時候山坡上會有一層這樣的松針,如果是幹的就會很滑,你必須踏穩每一步,否則就容易滑倒。
我跟克裡斯說:"這兒什麼灌木叢都沒有,不是很棒嗎?""為什麼沒有呢?"他問我。
"我想這裡從來沒有人砍伐過,一旦幾百年下來都是這樣,大樹就會遏止所有灌木的生長。
"克裡斯說:"這裡就像是公園一樣,你向四處望都是一片空曠。
"他的情緒似乎比昨天好很多。
我想接下來的一段路,他會走得很好。
森林裡面的寂靜會讓每一個人都有所進步。
根據斐德洛的見解,這個世界是由三種事物所組成的,就是心、物和良質。
一開始他并沒有因為沒能在它們之間建立任何關聯而苦惱。
假如心與物之間的戰争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尚且沒有得到解決,為什麼他的發現要在短短的幾個禮拜之中驟下結論呢?所以他暫時把它擱在一邊,放在心靈的架子上。
在那兒有許多他一時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他知道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遲早會建立起來。
但是現在不用着急,他隻想好好地放松一下,因為剛剛避開了這兩難的處境。
然而繼續研究下去,他發現,雖然現在暫時沒有任何理論能推翻這種說法,但是這種三位一體的狀況仍很特殊。
一般哲學家研究的可能是一元論,比如說像上帝,他是這整個世界惟一的解釋。
或者研究的是二元論,将萬事萬物分成心與物。
也可能研究的是多元論,把它的源頭歸于無限多的來源。
但是三是一個很奇怪的數目,你立刻就會想知道,為什麼會是三呢?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呢?斐德洛一旦休息夠了,也對這種關系十分好奇。
他強調,雖然你可以把良質與物體連在一起,但是良質的感覺仍然可能單獨出現。
這導緻了一開始他認為良質是全然主觀的看法,但是主觀的感受并不是他所謂的良質,良質反而會減低主觀性,良質使你能跳出自己,讓你意識到周圍的世界。
良質和主觀是對立的。
我不知道他得到這個結論時,思考過多少事物,但是最後,他認為良質不會單獨與主觀或客觀發生關系,而是隻在這兩者産生關系的時候才會出現,也就是說在主觀和客觀交會的一刹那。
聽起來很順耳。
良質并不是一種物體,它是一種事件。
更順耳了。
它是主觀意識到客觀的存在時所發生的事件。
因為沒有客觀就無所謂主觀。
因為客觀會讓主觀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所以良質就是同時意識到主客觀存在時所發生的事件。
他的看法愈來愈精辟。
現在他知道就快到了。
這表示良質不僅僅是主體和客體相遇所産生的結果,它們是由良質這事件所産生的,良質是主體和客體的因,過去大家誤以為主體和客體才是因。
他寫道:"良質像一個太陽,它并不是繞着我們的主體和客體運轉。
它不是被動地照亮它們。
它也沒有隸屬于它們。
主體和客體是由它所創造的,它們才是隸屬于它的。
"當他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他知道,經過這麼多年來的努力,他終于到達了思想上的一個高峰。
克裡斯大叫:"天空。
"就在我們上方,在樹幹之間有一道窄窄的藍天。
我們走得更快了,而那一道藍天變得愈來愈寬闊,然後樹越來越稀疏,我們看見空曠的山頂。
在離山頂還有五十碼的時候,我說:"讓我們跑過去吧!"于是我們把剩餘的精力一股腦地全部散放出來。
我奮力地跑,但是克裡斯很快就趕上我,然後超過我,而且還一直不停地笑。
背着這麼沉重的行李,高度又這麼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并不想創造任何紀錄,隻是盡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克裡斯先到達山頂,而我正從樹林中沖出來,他舉起手臂大聲喊着:"我赢了!"十分自我的人。
我喘得很厲害,跑到的時候幾乎不能說話。
我們把背包卸下來,然後靠着幾塊石頭坐下來。
地表已經被太陽曬幹了,但是下面還有昨天晚上下雨所造成的泥漿。
在我們下方,離這片森林幾英裡遠的地方是加勒廷河谷。
在河谷的一角則是波斯曼。
有一隻蚱蜢從石頭上跳起來,然後飛到離我們有好遠一段距離的樹頂上。
克裡斯說:"我們成功了。
"他非常高興。
我還是喘得很厲害,無法回話。
于是我脫下了靴子和襪子,流汗太多,它們已經——濕——了。
然後把它們放在一塊石頭上曬幹。
我靜靜地看着它們冒起了一陣煙,徑自想着自己的事。
爬到山頂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看到藍天。
"昨天晚上的雨把地上的松針都浸——濕——了,踏上去十分舒服。
有時候山坡上會有一層這樣的松針,如果是幹的就會很滑,你必須踏穩每一步,否則就容易滑倒。
我跟克裡斯說:"這兒什麼灌木叢都沒有,不是很棒嗎?""為什麼沒有呢?"他問我。
"我想這裡從來沒有人砍伐過,一旦幾百年下來都是這樣,大樹就會遏止所有灌木的生長。
"克裡斯說:"這裡就像是公園一樣,你向四處望都是一片空曠。
"他的情緒似乎比昨天好很多。
我想接下來的一段路,他會走得很好。
森林裡面的寂靜會讓每一個人都有所進步。
根據斐德洛的見解,這個世界是由三種事物所組成的,就是心、物和良質。
一開始他并沒有因為沒能在它們之間建立任何關聯而苦惱。
假如心與物之間的戰争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尚且沒有得到解決,為什麼他的發現要在短短的幾個禮拜之中驟下結論呢?所以他暫時把它擱在一邊,放在心靈的架子上。
在那兒有許多他一時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他知道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遲早會建立起來。
但是現在不用着急,他隻想好好地放松一下,因為剛剛避開了這兩難的處境。
然而繼續研究下去,他發現,雖然現在暫時沒有任何理論能推翻這種說法,但是這種三位一體的狀況仍很特殊。
一般哲學家研究的可能是一元論,比如說像上帝,他是這整個世界惟一的解釋。
或者研究的是二元論,将萬事萬物分成心與物。
也可能研究的是多元論,把它的源頭歸于無限多的來源。
但是三是一個很奇怪的數目,你立刻就會想知道,為什麼會是三呢?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呢?斐德洛一旦休息夠了,也對這種關系十分好奇。
他強調,雖然你可以把良質與物體連在一起,但是良質的感覺仍然可能單獨出現。
這導緻了一開始他認為良質是全然主觀的看法,但是主觀的感受并不是他所謂的良質,良質反而會減低主觀性,良質使你能跳出自己,讓你意識到周圍的世界。
良質和主觀是對立的。
我不知道他得到這個結論時,思考過多少事物,但是最後,他認為良質不會單獨與主觀或客觀發生關系,而是隻在這兩者産生關系的時候才會出現,也就是說在主觀和客觀交會的一刹那。
聽起來很順耳。
良質并不是一種物體,它是一種事件。
更順耳了。
它是主觀意識到客觀的存在時所發生的事件。
因為沒有客觀就無所謂主觀。
因為客觀會讓主觀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所以良質就是同時意識到主客觀存在時所發生的事件。
他的看法愈來愈精辟。
現在他知道就快到了。
這表示良質不僅僅是主體和客體相遇所産生的結果,它們是由良質這事件所産生的,良質是主體和客體的因,過去大家誤以為主體和客體才是因。
他寫道:"良質像一個太陽,它并不是繞着我們的主體和客體運轉。
它不是被動地照亮它們。
它也沒有隸屬于它們。
主體和客體是由它所創造的,它們才是隸屬于它的。
"當他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他知道,經過這麼多年來的努力,他終于到達了思想上的一個高峰。
克裡斯大叫:"天空。
"就在我們上方,在樹幹之間有一道窄窄的藍天。
我們走得更快了,而那一道藍天變得愈來愈寬闊,然後樹越來越稀疏,我們看見空曠的山頂。
在離山頂還有五十碼的時候,我說:"讓我們跑過去吧!"于是我們把剩餘的精力一股腦地全部散放出來。
我奮力地跑,但是克裡斯很快就趕上我,然後超過我,而且還一直不停地笑。
背着這麼沉重的行李,高度又這麼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并不想創造任何紀錄,隻是盡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克裡斯先到達山頂,而我正從樹林中沖出來,他舉起手臂大聲喊着:"我赢了!"十分自我的人。
我喘得很厲害,跑到的時候幾乎不能說話。
我們把背包卸下來,然後靠着幾塊石頭坐下來。
地表已經被太陽曬幹了,但是下面還有昨天晚上下雨所造成的泥漿。
在我們下方,離這片森林幾英裡遠的地方是加勒廷河谷。
在河谷的一角則是波斯曼。
有一隻蚱蜢從石頭上跳起來,然後飛到離我們有好遠一段距離的樹頂上。
克裡斯說:"我們成功了。
"他非常高興。
我還是喘得很厲害,無法回話。
于是我脫下了靴子和襪子,流汗太多,它們已經——濕——了。
然後把它們放在一塊石頭上曬幹。
我靜靜地看着它們冒起了一陣煙,徑自想着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