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燈
左手都不用從車把上擡起來,我低頭看了一眼表,現在是早上八點半。

    雖然車速高達六十英裡,但是迎面而來的風依舊潮熱難忍。

    我不禁想,這一大早就已經這麼悶熱,到了下午可該如何是好啊!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中部大草原,路旁的沼澤飄來刺鼻的氣味。

    這些沼澤滿布四周,大大小小數以千計,正适合獵鴨。

    我們正由明州的雙子城朝西北的達科他州前進。

    目前走的是雙車道的舊公路,自從幾年前有一條平行的四線幹道通車後,這條路上的車輛就少多了。

    車子經過沼澤,空氣突然變得清涼起來,而不一會兒過了沼澤,又恢複了原來的悶熱。

     能騎摩托車來走一遭的确是件樂事,雖然這裡不是什麼名山大川,也沒有尋幽覽勝之處,但這正是它迷人之處。

    從這裡走過,緊繃的神經便都松弛下來了,颠簸的水泥路兩邊是草坡和水燭(正式學名為香蒲,為生于水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莖的前端會生出圓柱狀的小花繁生,形似蠟燭,故通稱為水燭——譯者注),并且長着水草的沼澤和更茂盛的水燭一直在前方綿延。

    有的時候四周又是一片開闊的水域,隻要仔細瞧瞧就會遠遠看見在水燭邊上栖息的野鴨,此外還有烏龜……你看,那兒有一隻紅翅膀的烏鸫(又名百舌,為一種生活于北美大草原的鳴禽——譯者注)。

     我拍了拍克裡斯的膝蓋,指給他看。

     “什麼事?”他大聲嚷道。

     “有一隻烏鸫!” 他嘟囔了句什麼,我沒有聽見,就大聲喊回去:“你說什麼?” 他一把掀開我頭盔的後半部,喊道:“我已經看過好多隻了,老爸。

    ” “喔!”我大聲回應,然後點點頭,的确,十一歲大的孩子對紅翅烏鸫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

     要對這事兒有感覺,需要上點兒年紀,對我而言,這感覺裡面摻雜着許多他不曾有過的回憶。

    很久以前,那些寒風瑟瑟的早晨,沼澤中的水草都已枯黃,水燭在冷風的吹拂中搖曳,我們穿着高筒靴站在沼澤裡,等待日出,等待獵鴨時候的到來,而四周踩過的爛泥正散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

    冬天的時候,沼澤結冰了,我踩在冰上,四周是枯萎的水燭,在我面前除了蒙蒙的天空,隻剩下一片死寂和酷寒,這時候不會有烏鸫的蹤迹。

    然而現在是七月,它們都回來了,處處顯得生機勃勃,沼澤裡面是一片唧唧的蟲鳴和小鳥啁啾的歡鬧之聲,不知有多少生命正在我們周圍呈現着盎然的生機,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騎摩托車旅遊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

    坐在汽車裡,你隻是被局限在一個小空間之内,因為已經習慣了,你意識不到從車窗向外看風景和看電視差不多。

    你隻是個被動的觀衆,景物隻能呆闆地從窗外飛馳而過。

     騎摩托車可就不同了。

    它沒有什麼車窗玻璃在面前阻擋你的視野,你會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你就處在景緻之中,而不再是觀衆,你能感受到那種身臨其境的震撼。

    腳下飛馳而過的是實實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過的土地沒有兩樣。

    它結結實實地躺在那兒,雖然因為車速快而顯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随時停車,及時感受它的存在,讓那份踏實感深深印在你的腦海中。

     我和克裡斯以及那些騎在前面的朋友,正準備到蒙大拿州一遊,或許還可以騎得更遠一點也說不定。

    我們刻意避免按照固定的行程前進,甯可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因為旅遊本身遠比趕赴某一個目的地更加惬意。

    現在我們在度假,想走一走支線,石子鋪的鄉間小路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然後才是州際幹道,下下之選才是高速公路。

    我們打算好好欣賞一下沿途的風光景緻,所以要好好享受旅遊的過程,不會幹那種在很短時間之内遊覽幾個景點的煞風景的事。

    這樣一來我們心情大好,崎岖的山路雖然漫長,但是騎摩托車卻是一種享受——傾斜的身\_體可以順着山勢忽左忽右,不像在車廂裡被晃得東倒西歪。

    要是一路上車子少那就更好了,同時也比較安全。

    我認為路邊要是沒有廣告牌或是休息站什麼的,景色一定更美:不論是路旁的樹叢,地上的小草或是園裡的果樹都長到齊肩高,沿途時不時還有小孩向你揮手,也有大人從屋裡走到廊前看看是誰經過。

    一旦你停車問路或是想了解什麼當地的情況,你得到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他們會問你打哪兒來,已經騎了多久,熱情而又滔滔不絕地和你神侃半天,簡直比你還要興奮。

     我們夫妻倆和一些老友迷上這種鄉間小路已經有好些年了。

    當初為了調劑一下或是為了去另一條幹道而走捷徑,都不免要騎上一段。

    每次我們都會驚訝于景色的美麗,騎回原路時便有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

    我們經常這麼騎,後來才明白道理其實很簡單:這些鄉間小路和一般的幹道迥然不同,就連沿線居住的居民的生活步調和個性也不一樣。

    他們一直都沒有離開過本地,所以可以很悠閑地和你寒暄問候、談天說地,那感覺好極了。

    反而是那些早就搬到城市裡的人和他們的子子孫孫迷失了,忘記了這種情懷。

    這實在是一個寶貴的發現。

    我在想,為什麼我們這麼久之後才會對其着迷。

    我們早已看過卻仿佛沒有看到,或者說是環境使我們視而不見,蒙騙了我們,讓我們以為真正的生活是在大都市裡,而這裡隻不過是落後的窮鄉僻壤。

    這的确是件令人迷惘的事,就好像真理已經在敲你的門,而你卻說:“走開,我正在尋找真理。

    ”所以真理掉頭就走了。

    哎,這種現象真是讓人不解。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