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6)

關燈
把手放在熱乎乎的暖氣片上。

     研究所裡的人特别喜歡設在半地下室裡的新食堂。

    食堂有小賣部,賣酸牛奶、甜咖啡和香腸。

    售貨員在賣食品的時候,不收食品供應卡上的肉票和油票,這是研究所裡的人最看重的。

     食堂夥食分六個等級:供應各學科博士的,供應高級研究員的,供應初級研究員的,供應高級試驗員的,供應技術人員的,供應服務人員的。

     主要的糾紛是圍繞着兩種高級夥食發生的,二者的差别僅在于第三道菜,一種是幹果做的果羹,一種是幹粉做的羹。

    發生糾紛,還與發給博士、各科主任家裡的食品袋有關系。

     薩沃斯季揚諾夫說,當年議論哥白尼的理論,還沒有現在議論這些食品袋這樣激烈。

     有時會覺得,參與創立這種神秘的分配等級制的不光是院委會和黨委會,還有更高、更神秘的機構。

     一天晚上柳德米拉說: “今天我收到發給你的食品包,不過真是奇怪,斯維琴在研究方面一點本事也沒有,可是領到二十個雞蛋,不知為什麼隻給你十五個。

    我還看了看名單。

    給你和索科洛夫都是十五個。

    ” 維克托開玩笑地說: “鬼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兒!衆所周知,我們的科學家是分等級的:最偉大的,偉大的,著名的,優秀的,最後,是高級的。

    因為最偉大和偉大的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不用發給他們雞蛋。

    其餘的科學家都按學術分量發給白菜、碎麥米和雞蛋。

    可是我們全亂了:有的人對社會無益,卻能主持馬克思主義讨論會,讨得院領導喜歡。

    一切都亂了套。

    科學院汽車庫主任的待遇和澤林斯基[14]一樣:二十五個雞蛋。

    昨天斯維琴的實驗室裡有一位很和藹的女員工甚至氣得放聲大哭起來,像甘地一樣絕食了。

    ” 娜佳聽了爸爸的話哈哈大笑,随後卻說: “你要知道,爸爸,你們這些人當着清潔工的面吃煎肉排而不覺得難為情,是很奇怪的。

    外婆無論如何不會贊成。

    ” “知道嗎,”柳德米拉說,“這就是按勞分配的原則嘛。

    ” “哼,簡直荒唐。

    這種食堂連一點兒社會主義氣味也沒有。

    ”維克托說。

    接着又補充:“哼,算了吧,我看這一切都是胡鬧。

    ”忽然又說:“你們可知道,今天馬爾科夫對我說什麼?他說,不僅是我們所裡的人,而且數學研究所和力學研究所裡的人都用打字機把我的論文打出來,在互相傳閱。

    ” “就像傳閱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一樣嗎?”娜佳問。

     “你不要笑,”維克托說,“一些大學的高年級學生還希望我去給他們做專題報告。

    ” “就是嘛,”娜佳說,“就連波斯托耶夫家的阿爾珈也對我說:你爸爸成了天才啦。

    ” “噢,不一定吧,我離天才還遠着呢。

    ”維克托說。

     他朝自己的房間走去,但馬上又轉回來對妻子說: “我真想不通,會有這樣渾蛋的事,發給斯維琴二十個雞蛋。

    我們這兒真會侮辱人!” 索科洛夫在名單上和他排在一個等級,他也感到很不痛快,雖然也覺得不好意思。

    當然嘛,應該表示表示維克托的成就大些,哪怕多一個雞蛋也好,比如說,給索科洛夫十四個,少一點點兒,隻是表示表示。

     他覺得自己很可笑,但是,不知為什麼他覺得他和索科洛夫分得一樣多,比起斯維琴分得比他多更可氣。

    斯維琴的情形是很簡單的:他是黨委委員,他的優勢是在黨國方面。

    維克托對這一點是不生氣的。

     可是索科洛夫的情形就涉及科研能力和科學家的成就。

    在這方面維克托就不能平心靜氣了。

    他從内心裡感到氣憤,感到難受。

    但這種評價的表現方式是很可笑又可憐的。

    他很明白這一點。

    但是如果一個人并不總是很偉大,而是通常會很可憐,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上床就寝的時候,維克托想起不久前和索科洛夫談起契貝任的那一場談話,很生氣地罵道: “一副奴才相![15]” “你說誰?”正在被窩裡看書的柳德米拉問道。

     “說的是索科洛夫,”維克托說,“真是個奴才!” 柳德米拉把一個手指頭夾在書裡,也沒有轉過頭來,說: “你瞧着吧,說不定還要把你從研究所趕出去呢,全是因為你亂說一氣。

    又愛發火,對什麼人都不滿意……跟什麼人都吵過了,現在我看出來,你還要跟索科洛夫吵一場呢。

    過不了多久,就沒一個人肯上咱們家來了。

    ” 維克托說: “噢,用不着,用不着,柳德米拉,親愛的。

    噢,怎麼給你解釋呢?你要知道,現在又像戰前那樣為了每一句話提心吊膽了,又像那樣沒有一點兒正氣了。

    你瞧瞧契貝任!柳德米拉,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我以為全研究所裡的人會一齊叫起來的,誰知隻有一個看門的老頭子對他表示同情。

    波斯托耶夫竟對索科洛夫說:‘最主要的是,我們都是蘇聯人。

    ’他說這話管什麼用?” 他很想和柳德米拉多談一會兒,對她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他不知不覺地關心起這些事,關心起發食品的事,感到很慚愧。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回到莫斯科以後,他好像老了,沒有勁頭了,關心起生活瑣事、庸俗的問題、官場上的事?為什麼在喀山的時候他的精神生活更深厚、更有意義、更純潔?為什麼就連他主要的科研興趣、他的歡樂也模糊了,同許多渺小、虛榮的念頭混到了一起? “柳德米拉,我真不痛快,處境艱難。

    喂,你怎麼不說話?柳德米拉?” 柳德米拉沒有說話。

    她睡着了。

     他輕輕地笑起來。

    他覺得真好笑:一個女人聽說他得罪了人,擔心得睡不好覺,另一個女人卻睡着了。

    他仿佛看到了瑪利亞那瘦削的臉,于是便把剛才的話又重複了一遍,但不是對妻子: “你理解我嗎?嗯,瑪利亞?” “見鬼,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往腦子裡鑽了。

    ”他想道,一面沉沉入睡。

     亂糟糟的東西确實鑽進了他的腦子。

     二十九 維克托的手不巧。

    家裡的電熨鬥燒壞了,電燈短路了,一般都是柳德米拉修理。

     在他們共同生活的頭幾年,他的無用使她感到可親可愛。

    但是近來她開始生他的氣。

    有一次,他把空空的茶壺放到火上,她就說: “你的手簡直是泥巴做的,笨透啦!” 在研究所裡開始安裝儀器的時候,維克托常常想起這一句使他又生氣又懊惱的話。

     在實驗室裡當家做主的是馬爾科夫和諾茲德林。

    薩沃斯季揚諾夫首先感覺到這一點,有一次在生産會議上說: “除了馬爾科夫教授和諾茲德林,這裡沒有上帝,也沒有上帝的代表!” 馬爾科夫的古闆和穩重不見了。

    維克托很贊賞他的思想的大膽,能夠随時随地解決突然出現的問題。

    維克托覺得馬爾科夫簡直像一名外科醫生,在縱橫交錯的血管與神經結中間得心應手地操縱着手術刀。

    一個有着高度智慧和靈敏感覺的聰明物種似乎正在他的刀下誕生。

    似乎這個新的、在世界上第一次出現的金屬有機體也有心髒,也有感覺,也會高興和痛苦,和制造它的人完全一樣。

     維克托總覺得馬爾科夫那種堅定不移的自信心有些可笑,他堅信自己的工作、自己設計的儀器比釋迦牟尼和穆罕默德幹的那些無聊的事或者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寫的書更為重要。

     托爾斯泰懷疑過自己的偉大創作是否有益。

    天才的作家并不堅信自己在做有益于人類的事。

    但是物理學家們就不懷疑自己的研究對人類是否有用。

    馬爾科夫就不懷疑。

     但是現在維克托不覺得馬爾科夫的這種信心可笑了。

    維克托喜歡看諾茲德林拿锉刀、鉗子、螺絲刀幹活兒,或者細心地調理一縷縷的電線,幫助電工将引線上的電流通向新的裝置。

     地上放着一捆捆的電線和許多青灰色的鉛片。

    大廳當中的鋼闆上放着從烏拉爾運來的新裝置的基本部件,帶有不少方的和圓的镗孔。

    這種用于超精密的物質研究的金屬龐然大物,蘊藏着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一兩千年以前,在海邊有幾個人用粗木頭做木筏,用繩子捆,用扒釘釘。

    海邊沙灘上放着絞車、木工台,用瓦罐在火上熬松脂……出海的時刻越來越近了。

     晚上,做木筏的人回到家裡,呼吸呼吸家庭生活的氣息,烤烤火,聽聽老婆的唠叨和笑聲,有時也和家裡人吵吵嘴,打打孩子,和鄰居吵一架。

    到夜裡,在溫暖的黑暗中會聽到大海的波濤聲,會預感到未來航程的驚險,心會緊緊收縮起來。

     索科洛夫在看别人做事情的時候,一般不說話。

    維克托在回頭看的時候,一般都要碰到他那嚴肅的、凝視的眼神,似乎往常他們之間良好的、重要的關系依然存在。

     維克托很想開誠布公地和索科洛夫談談。

    事實上,一切都是很奇怪的。

    就如天天想着票證、限額,想着榮譽的分量、領導的照顧,都是有損心靈的。

    這不是,心靈裡也還有與領導、與職務高低、與獎金無關的東西。

     他現在又覺得喀山的那些晚上很美好,很有年輕人的氣氛,有點兒像革命前的大學生晚間集會。

    可能馬季亞羅夫是一個十分清白的人。

    真奇怪:卡裡莫夫懷疑馬季亞羅夫,馬季亞羅夫也懷疑卡裡莫夫……兩個人都是十分清白的。

    他相信這一點。

    不過,也許像海涅說的,“兩個都臭”呢? 他有時想起和契貝任談發面桶的一番話。

    為什麼他現在回到莫斯科,一切渺小、卑微的東西都在心裡浮現出來?為什麼他不尊敬的一些人都浮到了面上?為什麼他認為有本事、有才能、忠誠可靠的一些人如此無用呢?要知道契貝任談過希特勒德國,契貝任說錯了啊。

     “很奇怪,”維克托對索科洛夫說,“各個實驗室的人都來看咱們安裝設備,就是希沙科夫沒有來看過,一次也沒有來。

    ” “他的事情很多呀。

    ”索科洛夫說。

     “當然,當然。

    ”維克托連忙表示同意。

     是啊,回到莫斯科以後,很難和索科洛夫推心置腹地談談了。

    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說也奇怪,他再也不和索科洛夫争論任何問題了,倒是希望能避開争論。

    但是要避開争論也不容易。

    有時争論會突然發生,出乎維克托的意料。

     維克托慢悠悠地說: “我想起咱們在喀山說的許多話……哦,馬季亞羅夫怎麼樣,有信給您嗎?” 索科洛夫搖了搖頭。

     “不知道,不知道馬季亞羅夫怎麼樣。

    我對您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