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3)
關燈
小
中
大
覺得這位中尉是奉黨的命令上我們這兒來的。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可是有新思想的。
” 十二 夜裡,巴赫睡不着,他太舒服了。
想起掩蔽所,想起一起作戰的夥伴,想起萊納德的到來,他甚至還和他一起透過掩蔽所開着的門眺望落日,一起抽煙,喝暖水瓶裡的咖啡—他感到非常奇怪。
昨天,他要上救護車的時候,他還用沒有受傷的胳膊抱着萊納德,他們對視一眼,笑了起來。
他何曾想到,他會在斯大林格勒的土室裡同這個納粹分子共飲,在炮火照耀的瓦礫場上去找自己的俄羅斯情人。
他的變化異常奇怪。
多年來他一直痛恨希特勒。
當他聽到無恥的白發蒼蒼的教授說,法拉第、達爾文、愛迪生是一夥兒偷竊德國科學的盜賊,而希特勒才是古今各國最偉大的學者的時候,他懷着幸災樂禍的心情想:“哼,算啦,這都是腐朽不堪的東西,這一切統統要完蛋。
”還有那些小說,用驚人的虛僞筆調描寫沒有缺點的人,描寫高尚的工人和農民的幸福,描寫英明的黨的教育工作,同樣引起他的反感。
哼,雜志上發表的那些詩多麼不像樣子。
這一點使他特别生氣。
他在中學裡就寫詩了。
可是現在在斯大林格勒,他想入黨了。
當他是小孩子的時候,他怕父親在争論中把他說服,常常用手捂住耳朵,喊:“我不願意聽,不聽,就是不聽……”可是現在他聽了!世界繞着軸心轉了個身。
他還像過去一樣非常厭惡平庸的戲劇和電影。
也許,人們在幾年、十幾年中讀不到好的詩歌,又有什麼辦法呢?不過就是在今天也有可能寫出真理!因為德國精神就是主要的真理,是世界的理想。
要知道,文藝複興時期的大師們即便是根據王公和主教的指示,寫出的作品也能表現最偉大、可貴的精神。
偵察連長克拉普還在睡着,他一面參加夜戰,一面大聲叫喊着,他的喊聲大概在外面都能聽得見:“手榴彈!手榴彈!”他想爬,就很别扭地翻了個身,疼得叫了起來,後來又睡着了。
打起鼾來。
甚至過去使他膽戰心驚的排猶行為,這會兒從新的角度重新出現在他的腦際。
啊,如果他有權,他馬上就下令制止對猶太人的大批屠殺。
不過,雖然他有不少猶太朋友,他還是要實實在在地說:德國人有德國人的性格與精神,而猶太人有猶太人的性格與精神。
馬克思主義破産了!對于一個父母當年都是社會民主黨人的人來說,是很難想到這一點的。
馬克思就像一個物理學家,将物質構造理論的基礎建立在互相排斥的力量上,卻忽視了萬有引力。
他為階級互相排斥的力量下了定義,他是人類有史以來将這種力量研究得最透徹的。
但是他也和一些有偉大發現的人一樣,片面地認為,他所證實的階級鬥争力量是唯一能決定社會發展和曆史進程的。
他沒有看到超階級的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他這種社會物理學忽視了民族萬有引力的規律,因此是荒謬的。
國家不是後果,國家是前因! 有一種神秘而奇特的規律決定着民族國家的誕生。
國家是一種有機的結合體,隻有國家能夠代表千百萬人特别珍視的、長遠的東西,能夠代表德國人的性格、德國的源流、德國人的意志和犧牲精神。
巴赫閉着眼睛躺了好一會兒。
為了能睡着,他想象出一群羊:一頭白羊,一頭黑羊;又是一頭白羊,一頭黑羊;又是一頭白羊,一頭黑羊…… 吃過早飯以後,巴赫給母親寫信。
他皺着眉頭,歎着氣,知道母親看到他寫的内容不會高興。
但是,他應該把近來的感覺對母親說說。
他在回去度假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對她說。
但她看出他的焦躁,看出他不願意聽她沒完沒了地回憶父親的事—如今依然是這樣。
她會想,他背叛父親的信仰了。
可是他沒有。
他恰恰是不肯背叛。
傷員們經過早晨的治療,都疲乏了,所以都靜靜地躺着。
夜裡擡來一名重傷員,放在原來守門員的床上。
他還在昏迷狀态中,無法弄清他是哪個部隊的。
怎麼能向母親說清楚,今天新德國的人比小時候的朋友和他更親近? 衛生員走進來,問道:“誰是巴赫中尉?” “是我。
”巴赫說着,拿手蓋住開了頭的信。
“中尉先生,有一個蘇聯女人打聽您。
” “打聽我?”巴赫吃驚地問。
他馬上想到,這是他在斯大林格勒的情人季娜來了。
她怎麼會知道他在哪兒呢?可是他馬上明白了,這是連裡的救護車司機告訴她的。
他很高興,很感動:因為這要摸黑走出來,要搭順路汽車,還要步行七八公裡。
于是他好像看到了她那大大的眼睛、蒼白的臉,她那細細的脖子、頭上的灰頭巾。
病房裡哈哈大笑起來。
“瞧咱們的巴赫中尉!”耶内說。
“這是他在當地居民中幹出的成績。
” 弗雷塞爾兩隻手擺動了幾下,就好像要抖掉手指頭上的水,說: “衛生員,叫她到這兒來吧。
中尉的床夠寬的。
我們就讓他們成親。
” 偵察連長克拉普說:“女人和狗一樣,男人到哪兒,她到哪兒。
” 忽然巴赫生起氣來。
她是怎麼想的?她怎麼能上軍醫院裡來?因為嚴禁軍官和蘇聯女人有什麼關系。
萬一在軍醫院裡工作的有他家的人或者他的朋友福斯特家的人呢?隻有那麼一點不怎麼樣的關系,即使是一個德國女子,也未必敢來找他。
那個昏迷中的重傷員好像正在厭惡地冷笑呢。
“請告訴那個女人,我不能出去見她。
”他陰沉地說。
為了不參與他們的說笑,他馬上拿起鉛筆,念起已經寫好的幾行: “……奇怪的是,多年來我認為國家壓制着我。
可是現在我明白了,正是國家代表着我的心意。
我不希望命運一帆風順。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可以同老朋友斷絕關系。
我知道,我要投奔的一些人永遠不會真正拿我當自己人。
但為了最主要的目标,我可以犧牲我的一切……” 病房裡依然在高聲說笑。
“安靜點兒,别打攪他。
他在給未婚妻寫信呢。
”耶内說。
巴赫笑起來。
有時壓抑着的笑很像抽泣,于是他心裡想,他現在可以笑,也可以哭。
十三 有些将軍和軍官們,不是經常能見到第六步兵集團軍司令弗裡德裡希·保盧斯的,都認為這位上将的思想和心情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舉止的風度、發布命令的口氣、聽取細小意見和重大報告時的笑容,都證明這位上将依然駕馭着戰争的局面。
隻有和司令特别接近的一些人,如他的副官阿丹斯上校、集團軍參謀長施密特将軍,才了解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這段時間裡的變化有多大。
他依然顯得很風趣,很寬厚,雍容自若,依然親切地關懷下屬的生活情形,依然牢牢操縱着指揮各團各師作戰的大權,依然決定着将領們的任免升降,批準獎賞,依然在抽自己習慣了的紙煙……但是他的内心深處卻在一天一天地發生變化,而且正準備徹底變化。
他漸漸失去了那種駕馭局面和時機的感覺。
不久前,他見到司令部偵察科的報告,還隻是用平靜的目光匆匆掃一掃:蘇軍有什麼打算,他們的後備兵力的調動有什麼目的,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現在阿丹斯發現:每天早上他把一疊報告和文件放到司令的桌子上的時候,司令首先拿起的是有關蘇軍夜間行動的偵察報告。
有一次,阿丹斯改變了疊放文件的順序,把偵察科的報告放在最上面。
保盧斯打開公文夾,看了看放在上面的報告。
他那長長的眉毛揚了起來,接着就把公文夾合上了。
阿丹斯上校明白了,他的做法很不聰明。
保盧斯那種一閃即逝的、似乎很悲哀的目光使他大吃一驚。
過了幾天,保盧斯看過了按往常順序疊放的報告和文件之後,笑了笑,對自己的副官說: “革新者先生,您顯然是一個細心人。
” 在這個寂靜的秋日黃昏,施密特将軍懷着幾分得意的心情前去向保盧斯報告。
施密特順着小鎮寬闊的街道朝司令住的房子走去,快活地呼吸着寒冷的空氣,空氣沖洗着夜裡抽煙抽得發燥的喉嚨。
他擡頭望了望,隻見天空被草原落日的模糊色彩染得斑斑斓斓。
他的心裡非常甯靜,他想到繪畫,想到午飯後的打嗝已經停止,不那麼難受了。
他走在寂靜而空曠的黃昏的大街上,在他的頭腦裡,在沉甸甸的大沿帽底下,裝着全部設想,那是在最殘酷的激戰時必須說出來的,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期這樣的激戰早晚會到來的。
當司令請他坐下,準備好聽他報告的時候,他就這樣說了: “當然,在我們作戰的曆史上,為了進攻确實動員過大量的軍事裝備。
不過,在這樣小的作戰地區,在陸地和空中火力密集到這樣的程度,我個人還從來不曾遇到過。
” 保盧斯佝偻着身子坐着聽參謀長報告,似乎失去了大将軍的風度,他的頭匆忙地随着施密特那指着圖表線條和地圖方塊的手指頭轉悠。
這次進攻是保盧斯籌劃的。
保盧斯已經定出進攻的兵力數據。
但是現在,聽着跟他共事多年的這位才華出衆的參謀長的意見,他覺得,在未來作戰計劃的細節方面,他的一些想法是不現實的。
施密特似乎不是在陳述已經變為作戰計劃的保盧斯的設想,而是把自己的意見硬加給保盧斯,他與保盧斯的意見相反,準備使用步兵、坦克、工兵營發動進攻。
“是啊,是啊,密度太大了,”保盧斯說,“如果和咱們左翼的空虛相比,那就太明顯了。
” “沒辦法呀,”施密特說,“東方的土地太大了,咱們徳國的兵不夠用。
” “不光是我擔心這一點,馮·魏克斯也對我說:‘咱們打人不是用拳頭,而是張開手指,分散在無邊無際的東方土地上。
’擔心這一點的不光是魏克斯。
不光是……”他沒有說完。
一切情況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近幾個星期的戰鬥中出現了偶然的情況和一些小小的失利,似乎從中就可以看出戰局出現了新的變化,令人悲觀絕望的真相。
偵察隊不斷地送來有關蘇軍在西北面集結的情報,空軍無力阻止。
魏克斯無法向保盧斯集團軍的兩翼補充後備兵力。
他在羅馬尼亞軍隊中設置德軍廣播電台,想迷惑蘇軍。
但羅馬尼亞人并沒有因此就成為德國人。
一開始對非洲的遠征似乎所向無敵。
在敦刻爾克,在挪威和希臘,痛擊英軍,結果仍沒有占領英倫三島。
在東方取得了巨大勝利,長驅幾千公裡直抵伏爾加河邊,結果并沒有徹底擊潰蘇軍。
總以為大局已定,即使尚未徹底勝利,那這也隻是偶然的不順利,微不足道…… 他與伏爾加河之間這幾百米距離,這毀了一半的工廠,這一座座燒焦的樓房的空殼,與夏季攻勢以來攻占的廣大地區相比,又算得了什麼?……但是在埃及的沃土地帶與隆美爾将軍之間,也還有幾千公裡的沙漠。
為了在已占領的法國取得完全勝利,還差敦刻爾克的幾公裡,幾小時……不論哪裡總是差幾公裡,不能徹底打垮敵人。
不論哪裡兩翼總是空虛,所向無敵的軍隊背後總是留下廣大的地區,後備兵力總是不足。
今年夏天是何等氣勢!那些日子裡他的感覺,恐怕一生中隻能有一次。
他感到自己的臉上已經有印度的氣息。
如果排山倒海的狂濤巨瀾能夠感受的話,那麼這狂濤的感受,就是他的感受。
這些日子他曾閃過一種想法,認為德國人的耳朵已經習慣了弗裡德裡希這個名字。
當然,這是一種開玩笑的、不認真的想法,但他畢竟有這種想法。
可就在這些日子裡,在他腳下—或者說牙齒中間—出現了幾粒不懷好意的很硬的砂石。
在司令部裡依然是一片勝利和幸福的緊張氣氛。
他在接收各部指揮官的書面報告,聽取口頭報告、無線電報告、電話報告。
似乎這不是繁重的作戰工作,而是德國勝利的象征性表現……保盧斯拿起話筒。
“上将大人……”他從聲音聽出這是誰在說話。
戰時用慣了的語調跟電話中的嗡嗡聲很不協調。
師長維德列爾報告說,蘇軍在他的地段上發動了進攻,他們的一支步兵,大約有一個加強營,沖到了西邊,占領了斯大林格勒火車站。
這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讓他開始感到焦慮的刺痛。
施密特念完了一道作戰命令的草稿,微微舒展肩膀,擡起下巴,表示他還沒有失去下屬應有的恭敬,雖然他和司令之間的私人關系很好。
突然,上将放低了聲音,既不用軍人的語調,更不用大将軍口氣,說了幾句很奇怪的、使施密特大惑不解的話: “我相信能取勝。
但是您知道嗎,咱們在這個城市打仗沒有必要,毫無意義。
” “真有點兒意外,進攻斯大林格勒部隊的司令會說出這話。
”施密特說。
“您以為意外嗎?斯大林格勒已經不再是交通中心和重工業中心。
既然這樣,咱們在這兒又能幹什麼呢?高加索方面軍的東北翼可以由阿斯特拉罕至卡拉奇這條戰線掩護。
斯大林格勒在這方面不起什麼作用。
施密特,我相信能取勝,我們能夠拿下拖拉機工廠。
但是這并不能掩護我們的側翼。
馮·魏克斯認為蘇軍一定會反攻。
虛張聲勢吓不住他們。
” “随着戰局的變化,戰事的意義也會變化,不過元首一向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啊。
”施密特說。
保盧斯認為,問題就在于最光輝的勝利都沒有帶來什麼結果,因為都沒有堅決、頑強地進行到底;同時他又認為,一位統帥的真正價值,就在于能夠拒絕執行已經失去意義的任務。
但是,他看着施密特那聰穎、銳利的眼神,說: “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偉大的元首。
” 他拿過桌子上發起進攻的命令,簽了字。
“考慮到特别保密,這個文件隻有一式四份。
”施密特說。
十四 達林斯基從草原的集團軍司令部來到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在斯大林格勒戰線的東南翼,在裡海地區缺水的沙漠地帶。
現在達林斯基覺得那緊靠着河水和湖水的草原有點兒像仙土福地了,那兒有蘆葦,有馬嘶,有些地方還有樹。
在沙漠化的荒原上住着幾千人,他們習慣了潮濕的空氣、清晨的露水、沙沙作響的幹草。
沙子擊打着皮膚,往耳朵裡直鑽,在小米飯和面包裡咯咯直響,食鹽裡有沙子,槍栓裡有沙子,手表裡有沙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可是有新思想的。
” 十二 夜裡,巴赫睡不着,他太舒服了。
想起掩蔽所,想起一起作戰的夥伴,想起萊納德的到來,他甚至還和他一起透過掩蔽所開着的門眺望落日,一起抽煙,喝暖水瓶裡的咖啡—他感到非常奇怪。
昨天,他要上救護車的時候,他還用沒有受傷的胳膊抱着萊納德,他們對視一眼,笑了起來。
他何曾想到,他會在斯大林格勒的土室裡同這個納粹分子共飲,在炮火照耀的瓦礫場上去找自己的俄羅斯情人。
他的變化異常奇怪。
多年來他一直痛恨希特勒。
當他聽到無恥的白發蒼蒼的教授說,法拉第、達爾文、愛迪生是一夥兒偷竊德國科學的盜賊,而希特勒才是古今各國最偉大的學者的時候,他懷着幸災樂禍的心情想:“哼,算啦,這都是腐朽不堪的東西,這一切統統要完蛋。
”還有那些小說,用驚人的虛僞筆調描寫沒有缺點的人,描寫高尚的工人和農民的幸福,描寫英明的黨的教育工作,同樣引起他的反感。
哼,雜志上發表的那些詩多麼不像樣子。
這一點使他特别生氣。
他在中學裡就寫詩了。
可是現在在斯大林格勒,他想入黨了。
當他是小孩子的時候,他怕父親在争論中把他說服,常常用手捂住耳朵,喊:“我不願意聽,不聽,就是不聽……”可是現在他聽了!世界繞着軸心轉了個身。
他還像過去一樣非常厭惡平庸的戲劇和電影。
也許,人們在幾年、十幾年中讀不到好的詩歌,又有什麼辦法呢?不過就是在今天也有可能寫出真理!因為德國精神就是主要的真理,是世界的理想。
要知道,文藝複興時期的大師們即便是根據王公和主教的指示,寫出的作品也能表現最偉大、可貴的精神。
偵察連長克拉普還在睡着,他一面參加夜戰,一面大聲叫喊着,他的喊聲大概在外面都能聽得見:“手榴彈!手榴彈!”他想爬,就很别扭地翻了個身,疼得叫了起來,後來又睡着了。
打起鼾來。
甚至過去使他膽戰心驚的排猶行為,這會兒從新的角度重新出現在他的腦際。
啊,如果他有權,他馬上就下令制止對猶太人的大批屠殺。
不過,雖然他有不少猶太朋友,他還是要實實在在地說:德國人有德國人的性格與精神,而猶太人有猶太人的性格與精神。
馬克思主義破産了!對于一個父母當年都是社會民主黨人的人來說,是很難想到這一點的。
馬克思就像一個物理學家,将物質構造理論的基礎建立在互相排斥的力量上,卻忽視了萬有引力。
他為階級互相排斥的力量下了定義,他是人類有史以來将這種力量研究得最透徹的。
但是他也和一些有偉大發現的人一樣,片面地認為,他所證實的階級鬥争力量是唯一能決定社會發展和曆史進程的。
他沒有看到超階級的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他這種社會物理學忽視了民族萬有引力的規律,因此是荒謬的。
國家不是後果,國家是前因! 有一種神秘而奇特的規律決定着民族國家的誕生。
國家是一種有機的結合體,隻有國家能夠代表千百萬人特别珍視的、長遠的東西,能夠代表德國人的性格、德國的源流、德國人的意志和犧牲精神。
巴赫閉着眼睛躺了好一會兒。
為了能睡着,他想象出一群羊:一頭白羊,一頭黑羊;又是一頭白羊,一頭黑羊;又是一頭白羊,一頭黑羊…… 吃過早飯以後,巴赫給母親寫信。
他皺着眉頭,歎着氣,知道母親看到他寫的内容不會高興。
但是,他應該把近來的感覺對母親說說。
他在回去度假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對她說。
但她看出他的焦躁,看出他不願意聽她沒完沒了地回憶父親的事—如今依然是這樣。
她會想,他背叛父親的信仰了。
可是他沒有。
他恰恰是不肯背叛。
傷員們經過早晨的治療,都疲乏了,所以都靜靜地躺着。
夜裡擡來一名重傷員,放在原來守門員的床上。
他還在昏迷狀态中,無法弄清他是哪個部隊的。
怎麼能向母親說清楚,今天新德國的人比小時候的朋友和他更親近? 衛生員走進來,問道:“誰是巴赫中尉?” “是我。
”巴赫說着,拿手蓋住開了頭的信。
“中尉先生,有一個蘇聯女人打聽您。
” “打聽我?”巴赫吃驚地問。
他馬上想到,這是他在斯大林格勒的情人季娜來了。
她怎麼會知道他在哪兒呢?可是他馬上明白了,這是連裡的救護車司機告訴她的。
他很高興,很感動:因為這要摸黑走出來,要搭順路汽車,還要步行七八公裡。
于是他好像看到了她那大大的眼睛、蒼白的臉,她那細細的脖子、頭上的灰頭巾。
病房裡哈哈大笑起來。
“瞧咱們的巴赫中尉!”耶内說。
“這是他在當地居民中幹出的成績。
” 弗雷塞爾兩隻手擺動了幾下,就好像要抖掉手指頭上的水,說: “衛生員,叫她到這兒來吧。
中尉的床夠寬的。
我們就讓他們成親。
” 偵察連長克拉普說:“女人和狗一樣,男人到哪兒,她到哪兒。
” 忽然巴赫生起氣來。
她是怎麼想的?她怎麼能上軍醫院裡來?因為嚴禁軍官和蘇聯女人有什麼關系。
萬一在軍醫院裡工作的有他家的人或者他的朋友福斯特家的人呢?隻有那麼一點不怎麼樣的關系,即使是一個德國女子,也未必敢來找他。
那個昏迷中的重傷員好像正在厭惡地冷笑呢。
“請告訴那個女人,我不能出去見她。
”他陰沉地說。
為了不參與他們的說笑,他馬上拿起鉛筆,念起已經寫好的幾行: “……奇怪的是,多年來我認為國家壓制着我。
可是現在我明白了,正是國家代表着我的心意。
我不希望命運一帆風順。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可以同老朋友斷絕關系。
我知道,我要投奔的一些人永遠不會真正拿我當自己人。
但為了最主要的目标,我可以犧牲我的一切……” 病房裡依然在高聲說笑。
“安靜點兒,别打攪他。
他在給未婚妻寫信呢。
”耶内說。
巴赫笑起來。
有時壓抑着的笑很像抽泣,于是他心裡想,他現在可以笑,也可以哭。
十三 有些将軍和軍官們,不是經常能見到第六步兵集團軍司令弗裡德裡希·保盧斯的,都認為這位上将的思想和心情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舉止的風度、發布命令的口氣、聽取細小意見和重大報告時的笑容,都證明這位上将依然駕馭着戰争的局面。
隻有和司令特别接近的一些人,如他的副官阿丹斯上校、集團軍參謀長施密特将軍,才了解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這段時間裡的變化有多大。
他依然顯得很風趣,很寬厚,雍容自若,依然親切地關懷下屬的生活情形,依然牢牢操縱着指揮各團各師作戰的大權,依然決定着将領們的任免升降,批準獎賞,依然在抽自己習慣了的紙煙……但是他的内心深處卻在一天一天地發生變化,而且正準備徹底變化。
他漸漸失去了那種駕馭局面和時機的感覺。
不久前,他見到司令部偵察科的報告,還隻是用平靜的目光匆匆掃一掃:蘇軍有什麼打算,他們的後備兵力的調動有什麼目的,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現在阿丹斯發現:每天早上他把一疊報告和文件放到司令的桌子上的時候,司令首先拿起的是有關蘇軍夜間行動的偵察報告。
有一次,阿丹斯改變了疊放文件的順序,把偵察科的報告放在最上面。
保盧斯打開公文夾,看了看放在上面的報告。
他那長長的眉毛揚了起來,接着就把公文夾合上了。
阿丹斯上校明白了,他的做法很不聰明。
保盧斯那種一閃即逝的、似乎很悲哀的目光使他大吃一驚。
過了幾天,保盧斯看過了按往常順序疊放的報告和文件之後,笑了笑,對自己的副官說: “革新者先生,您顯然是一個細心人。
” 在這個寂靜的秋日黃昏,施密特将軍懷着幾分得意的心情前去向保盧斯報告。
施密特順着小鎮寬闊的街道朝司令住的房子走去,快活地呼吸着寒冷的空氣,空氣沖洗着夜裡抽煙抽得發燥的喉嚨。
他擡頭望了望,隻見天空被草原落日的模糊色彩染得斑斑斓斓。
他的心裡非常甯靜,他想到繪畫,想到午飯後的打嗝已經停止,不那麼難受了。
他走在寂靜而空曠的黃昏的大街上,在他的頭腦裡,在沉甸甸的大沿帽底下,裝着全部設想,那是在最殘酷的激戰時必須說出來的,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期這樣的激戰早晚會到來的。
當司令請他坐下,準備好聽他報告的時候,他就這樣說了: “當然,在我們作戰的曆史上,為了進攻确實動員過大量的軍事裝備。
不過,在這樣小的作戰地區,在陸地和空中火力密集到這樣的程度,我個人還從來不曾遇到過。
” 保盧斯佝偻着身子坐着聽參謀長報告,似乎失去了大将軍的風度,他的頭匆忙地随着施密特那指着圖表線條和地圖方塊的手指頭轉悠。
這次進攻是保盧斯籌劃的。
保盧斯已經定出進攻的兵力數據。
但是現在,聽着跟他共事多年的這位才華出衆的參謀長的意見,他覺得,在未來作戰計劃的細節方面,他的一些想法是不現實的。
施密特似乎不是在陳述已經變為作戰計劃的保盧斯的設想,而是把自己的意見硬加給保盧斯,他與保盧斯的意見相反,準備使用步兵、坦克、工兵營發動進攻。
“是啊,是啊,密度太大了,”保盧斯說,“如果和咱們左翼的空虛相比,那就太明顯了。
” “沒辦法呀,”施密特說,“東方的土地太大了,咱們徳國的兵不夠用。
” “不光是我擔心這一點,馮·魏克斯也對我說:‘咱們打人不是用拳頭,而是張開手指,分散在無邊無際的東方土地上。
’擔心這一點的不光是魏克斯。
不光是……”他沒有說完。
一切情況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近幾個星期的戰鬥中出現了偶然的情況和一些小小的失利,似乎從中就可以看出戰局出現了新的變化,令人悲觀絕望的真相。
偵察隊不斷地送來有關蘇軍在西北面集結的情報,空軍無力阻止。
魏克斯無法向保盧斯集團軍的兩翼補充後備兵力。
他在羅馬尼亞軍隊中設置德軍廣播電台,想迷惑蘇軍。
但羅馬尼亞人并沒有因此就成為德國人。
一開始對非洲的遠征似乎所向無敵。
在敦刻爾克,在挪威和希臘,痛擊英軍,結果仍沒有占領英倫三島。
在東方取得了巨大勝利,長驅幾千公裡直抵伏爾加河邊,結果并沒有徹底擊潰蘇軍。
總以為大局已定,即使尚未徹底勝利,那這也隻是偶然的不順利,微不足道…… 他與伏爾加河之間這幾百米距離,這毀了一半的工廠,這一座座燒焦的樓房的空殼,與夏季攻勢以來攻占的廣大地區相比,又算得了什麼?……但是在埃及的沃土地帶與隆美爾将軍之間,也還有幾千公裡的沙漠。
為了在已占領的法國取得完全勝利,還差敦刻爾克的幾公裡,幾小時……不論哪裡總是差幾公裡,不能徹底打垮敵人。
不論哪裡兩翼總是空虛,所向無敵的軍隊背後總是留下廣大的地區,後備兵力總是不足。
今年夏天是何等氣勢!那些日子裡他的感覺,恐怕一生中隻能有一次。
他感到自己的臉上已經有印度的氣息。
如果排山倒海的狂濤巨瀾能夠感受的話,那麼這狂濤的感受,就是他的感受。
這些日子他曾閃過一種想法,認為德國人的耳朵已經習慣了弗裡德裡希這個名字。
當然,這是一種開玩笑的、不認真的想法,但他畢竟有這種想法。
可就在這些日子裡,在他腳下—或者說牙齒中間—出現了幾粒不懷好意的很硬的砂石。
在司令部裡依然是一片勝利和幸福的緊張氣氛。
他在接收各部指揮官的書面報告,聽取口頭報告、無線電報告、電話報告。
似乎這不是繁重的作戰工作,而是德國勝利的象征性表現……保盧斯拿起話筒。
“上将大人……”他從聲音聽出這是誰在說話。
戰時用慣了的語調跟電話中的嗡嗡聲很不協調。
師長維德列爾報告說,蘇軍在他的地段上發動了進攻,他們的一支步兵,大約有一個加強營,沖到了西邊,占領了斯大林格勒火車站。
這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讓他開始感到焦慮的刺痛。
施密特念完了一道作戰命令的草稿,微微舒展肩膀,擡起下巴,表示他還沒有失去下屬應有的恭敬,雖然他和司令之間的私人關系很好。
突然,上将放低了聲音,既不用軍人的語調,更不用大将軍口氣,說了幾句很奇怪的、使施密特大惑不解的話: “我相信能取勝。
但是您知道嗎,咱們在這個城市打仗沒有必要,毫無意義。
” “真有點兒意外,進攻斯大林格勒部隊的司令會說出這話。
”施密特說。
“您以為意外嗎?斯大林格勒已經不再是交通中心和重工業中心。
既然這樣,咱們在這兒又能幹什麼呢?高加索方面軍的東北翼可以由阿斯特拉罕至卡拉奇這條戰線掩護。
斯大林格勒在這方面不起什麼作用。
施密特,我相信能取勝,我們能夠拿下拖拉機工廠。
但是這并不能掩護我們的側翼。
馮·魏克斯認為蘇軍一定會反攻。
虛張聲勢吓不住他們。
” “随着戰局的變化,戰事的意義也會變化,不過元首一向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啊。
”施密特說。
保盧斯認為,問題就在于最光輝的勝利都沒有帶來什麼結果,因為都沒有堅決、頑強地進行到底;同時他又認為,一位統帥的真正價值,就在于能夠拒絕執行已經失去意義的任務。
但是,他看着施密特那聰穎、銳利的眼神,說: “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偉大的元首。
” 他拿過桌子上發起進攻的命令,簽了字。
“考慮到特别保密,這個文件隻有一式四份。
”施密特說。
十四 達林斯基從草原的集團軍司令部來到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在斯大林格勒戰線的東南翼,在裡海地區缺水的沙漠地帶。
現在達林斯基覺得那緊靠着河水和湖水的草原有點兒像仙土福地了,那兒有蘆葦,有馬嘶,有些地方還有樹。
在沙漠化的荒原上住着幾千人,他們習慣了潮濕的空氣、清晨的露水、沙沙作響的幹草。
沙子擊打着皮膚,往耳朵裡直鑽,在小米飯和面包裡咯咯直響,食鹽裡有沙子,槍栓裡有沙子,手表裡有沙